close

 

最近大陸浙江有一則關於親子互動的新聞,浙江江幹區一所幼稚園大班老師請小朋友說說心中願望時,6歲男童小靈竟回答:「希望能擁有一把槍,然後能把媽媽一槍打死」,老師聽了大驚失色,連忙把男童母親朱女士請來學校溝通。朱女士在得知兒子的心願後也嚇一大跳,坦承因為兒子太淘氣又不聽話,常常「教訓他」,可是再怎麼打他,自己也是愛兒子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兒子好,沒想到兒子竟然想一槍斃了自己。


看到這則故事,讓我想起今年出版的一本關於教養作法的書籍,其中提到父母對小孩的作為就算是一本存摺一樣,父母對小孩做什麼事,日後看到的數字就是反應之前的作為,以上的故事就是很好說明。


幾年前,我曾聽聞另一個醫師提到他曾接觸過的有趣個案,有一個小女孩被父母帶到兒童心智科作評估,原委如下:


小女孩父親很忙平時很少在家陪伴小女孩,除了媽媽之外,其實相處最多的是家中的寵物,牠的名字叫「大大」。小女孩跟「大大」感情很好,幾乎是形影不離。


有一天「大大」不幸被車撞死。媽媽深怕小女孩得知會很難過,但還是在小女孩回家的第一時間跟她說:「『大大』被車撞死了!」結果小女孩聽了只是一聲「嗯!」的反應,沒有多說什麼,就進家門,讓媽媽感到有點詫異。


等不到三分鐘,看到小女孩著急地跑出來問:「媽媽,『大大』跑哪裡去了?為什麼我找不到牠?」
媽媽連忙問:「我剛才不是跟你說,『大大』被車撞死了。」


小女孩聞訊,馬上嚎啕大哭。但讓媽媽感到狐疑的是小女孩第一次聽到「大大」死了,到底是聽成誰死了?小女孩回答:「原來我以為是『爸爸』死了,所以沒反應!」
以上兩個故事,值得為人父母參考,並且深思小孩真正需要為何,在此與大家共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