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則值得探討的新聞報導,也就是日前有醫學的研討會討論迷幻藥(例如LSD或者迷幻性蘑菇)是否能治療憂鬱、焦慮,甚至有些專家鼓勵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來治療病患。在此我提供一些穩定資料給大家參考:
首先讓我們瞭解LSD的相關資料,這是1938年由由瑞士化學家Albert Hofmann博士,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複合物的大型研究計畫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這種毒品藥效很強,我們從它使用的劑量即可得知,一般藥物都是以毫克來計算,這種毒品的使用量需以微克(一毫克等於一千微克)來計算,使用這類毒品,容易產生解離性的症狀,解離症狀發生時,當事人原本清楚的大腦訊息會部分或者全部被這類毒品或藥物阻斷,開始產生一些幻覺、感知減少、思想抽離(原本的記憶、思考等等)、夢境甚至狂喜等等。據一些研究發現,這可能原自於這類毒品對多巴胺及鴉片類受體產生的非選擇性作用,繼而產生欣快感。許多有解離作用的毒品或藥物如果宣稱療效,應該是解離作用產生的結果。
1947年開始,精神科治療開始使用這種東西來治療精神疾病,在1950年代,有些精神科也拿來當作精神治療藥物(甚至包含酒癮)。因此,現在聽到這種論點,是六十年前的過時論點。LSD被禁止使用的最大原因,是因為LSD的使用除了會產生恐慌之外,還會引發健康者的精神病狀況:
Rick Strassman (1984). "Adverse reactions to psychedelic drug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Nerv Ment Dis 172 (10): 577–95. PMID 6384428
Cohen, Sidney (January 1960).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PDF).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30 (1): 30–40. PMID 13811003
Malleson, Nicholas (1971).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to LSD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PDF). Br J Psychiatry 118 (543): 229–30. doi:10.1192/bjp.118.543.229. PMID 4995932. http://www.maps.org/w3pb/new/1971/1971_malleson_5136_1.pdf.
曾有一位精神科醫師跟我提到他和一位吸毒者的對話,這位吸毒者即使被關多次仍堅持用毒,他說:你問我為什麼要一直用海洛因?因為用海洛因會讓我感覺整個人和這個世界脫離,這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實在太爽了,沒有其他任何經驗可以取代,因此就算被關很多次,我還是會想用。
以上的例子,反應了很多吸毒者的狀況,面對能力缺乏,吸毒成了他們逃避的工具,我認為想以毒品來治療憂鬱或者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就是在變相地鼓勵當事人不要面對,除了根本無法改善以外,還會讓求助的人狀況更惡化。
想以毒品治療憂鬱,就像借酒澆愁一般,短期會醉得不省人事,一旦藥效過後之後,反而會愁更愁。持續的憂鬱,應該去找出生理或者心理的根源,根本處理及面對,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而這些也都有方法可以協助當事人處理。貪圖短暫吸毒帶來的快感,只會讓問題持續,最後賠上健康與自由,得不償失。
迷幻藥治憂鬱?美醫學界新論點
說起迷幻藥,總讓人聯想到嬉皮的頹廢形象,但現在醫學界卻有一派說法,認為迷幻藥能治療憂鬱、焦慮等精神問題。
不管是LSD還是迷幻性菇菌類,這些迷幻藥總讓人想到1960年代的嬉皮與種種用藥上癮而引發的悲劇,但現在一度是壞東西的迷幻藥,說不定是醫學上另一項神藥,美國聖荷西這場研討會上,全球許多醫學專家、研究員,甚至用藥者聚集一堂,分享使用迷幻藥的個人經驗,辯論迷幻藥成為法定藥品的可能性。
杭特莉小時曾遭虐待,身心受創,因而失去自信,17歲那年,她開始用搖頭丸,這一用就是6年,專家表示,搖頭丸可能讓用者感到高度興奮,能清楚查覺自己的感覺,由此產生不再恐懼的力量,這派專家大力鼓吹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治療病患。
當然,抱持懷疑的專家不在少數,認為使用迷幻藥治病缺乏科學證據,史畢格代表的是主流派的想法,但在研討會上,與會者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迷幻藥能洗去負面形象,成為有名有份的醫學用藥。(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