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10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兒時的忽略或受虐,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嗎?最近德國的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承受過度壓力,基因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較差,這項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小老鼠,強迫小老鼠和母親分開,則小老鼠在體內因壓力產生的壓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的運作,因而容易出現一些抗壓性較差及記憶力不佳的狀況。


至於人方面,過去有些觀察研究發現:有些人的分離焦慮,與兒時和母親被迫分開的經驗有關,這種經驗最早可追溯到出生的時候,當被生下來的時候,嬰兒整個人還不是很舒服的狀態,就被迫和母親分開,因此長大只要和母親(或者在乎的人)分開稍久之時間,整個人就會很不舒服,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目前,有些醫療院所提供母嬰同房的親善措施,我建議若能在小寶寶生下來的時候,先由媽媽抱在懷裡,讓小寶寶覺得比較舒服安穩些後,再進行剪臍,對產生分離焦慮的預防應該有一定的幫助,當然若能居家生產,這方面的細節更能照顧到。


很多人會疑惑,我們剛被生下來的時候,有知覺嗎?對照老鼠的試驗,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可能存在,有人甚至稱此為細胞記憶。若大家對這方面的作用原理有興趣,不妨參考戴尼提這本書,這是由美國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裡面提到的反應式心靈,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反應式心靈容易在胎兒及出生時產生,甚至會一直影響當事人的情緒及行為的反應,但當事人若沒有透過相關技術來瞭解根源何在,那麼以上提到的行為問題、耐受力忍受度不佳甚至記憶力也不好的狀況,將會持續困擾當事人。提醒大家,這樣的問題是可以藉由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改善甚至解決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