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睡得好 老時減認知退化
作者【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5年1月26日 上午12:00
美國貝勒大學研究指出,年輕時良好品質的睡眠,有助減少年老時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
貝勒大學睡眠神經醫學與認知實驗室主任麥可蘇林表示,分析五十年來約兩百份研究,發現中年時能維持良好睡眠品質,對大約二十八年後的認知功能大有幫助。
認知功能退化有些是正常漸進式的些微改變,部分則是疾病所引發。例如失智症及不少神經內科疾病都可能出現認知功能慢性退化的病程,但不少患者往往到的中後期才治療。一部分由其它疾病引發的認知功能異常有機會藉治療逆轉,例如憂鬱症、水腦症、腦部腫瘤或慢性出血、維生素缺乏症、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醫師提醒,如果本來可以完成的事務,如購物、出遊,甚至日常生活的洗澡、如廁、穿衣無法獨力完成,性格改變,如本來外向個性變的退縮,本來溫順情緒變得易怒,很可能代表已出現早期失智症或認知異常徵兆。
醫師表示,病程從早期記憶力喪失,複雜工作難以執行,逐漸進展至日常生活功能退化,終致行動困難而臥床。
醫師指出,如果是疾病引發認知功能惡化,在早期若有適當診斷治療,可以改善個案認知功能以及生活品質,避免疾病惡化。
對於大多數不可逆的失智症而言,早期診斷可以讓病患與家屬提早做好心理準備,調整病患環境與作息,適當藥物也可進一步延緩疾病進程。
鄭醫師補充:
持續的睡眠不佳,對於大腦的傷害是很大的,所以年輕時的睡眠品質不好,老年的認知功能退化風險提高,失症風險也會跟著水漲船高,這項報告就是很好的證明。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年輕有本錢,睡不好無大礙,長期下來反而形成大腦細胞的潛在殺手。睡覺就是身體進行修復的黃金時段,對大腦細胞來說更重要,絕不可小覷。
參考文獻:
- and
Sleep, Cognition, and Normal Aging: Integrating a Half Century of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January 2015 10: 97-137, doi:10.1177/174569161455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