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9成5國中生討厭爸媽愛比較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17日電)國中生正值叛逆期,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家扶最新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高達近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家扶基金會今天舉行記者會,公布2015年國中生管教態度調查,調查於今年4月9日至4月24日間,針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63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2個百分點。

孩子進入國中階段,生理心理上的轉變,常導致親子衝突升高。根據調查顯示,6成5國中生認為父母只關心學業狀況,3成8認為父母不常陪伴他們,3成國中生和父母關係互動不佳,3成7表示父母很少稱讚自己。

親子衝突的原因多元,調查發現,3成2國中生最常因講話態度不佳、脾氣不好、懶散等個性問題和父母發生衝突,9成8國中生認為父母應多給孩子自主空間、多聽孩子想法,而高達9成5國中生不喜歡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比較。

父母應該如何管教呢?調查顯示,逾4成國中生認為講道理最有效,3成7國中生不喜歡父母用責打方式管教,7成2國中生認為責打管教不能發揮警惕效果。

家扶基金會表示,根據去年新增的兒少保護個案顯示,管教不當僅次於身體虐待,進一步分析受虐原因,發現缺乏親職知識是主因,顯示父母並非刻意傷害兒少,而是欠缺親職技巧,容易情緒失控,造成管教過當,也讓親子衝突更激烈。

為促進親子溝通,家扶也提出「631」建議,每次和孩子溝通時抱著「6分聆聽、3分討論、1分管教」的比率,聆聽時關心孩子承受的壓力,討論時勿拿孩子和他人比較,管教時可改用寫紙條、傳簡訊、錄音等方式來取代持續當面說教。

鄭醫師補充:

父母愛比較會給小孩什麼感覺?比較不是期勉小孩可以做得更好?為什麼小孩不喜歡?

為人父母者,都當過孩子,可以自己檢視一下,自己還是孩提時候,父母拿自己跟同儕或者兄弟姊妹做比較的感覺,其實並不舒服。

被比較時,當事人容易感覺到一種「我不夠好」的想法,這種感覺往往只會把當事人心情更往下拉,絕少有真正鼓舞當事人的向上提升作用。

一個人是否會選擇正向的行為,取決於自己當時的感覺好不好,感覺好,自然而然,不用別人提醒,自然導向上提升的結果。相反地,當事人當下觀感不佳,往往會做出讓人頭痛或者不舒服的行為來做為抗議。

聆聽當事人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當事人接受自己的觀點,許多人在溝通時,太急於要對方接受自己觀點,這樣的溝通往往形成單導向的強迫灌輸,只會讓彼此的關係越來越糟。

真正的聆聽,在於不預設立場,以寧靜狀態了解當事人的觀點和感受,讓當事人也能沉靜下來,一旦沉靜下來,當事人便能完全知道自己接下來的方向何在。

親子關係的重點不是和小孩講道理,因為再有道理,如果親子互動感覺不好,原本要傳達的真實性便會大打折扣。親子關係的重點是先培養互動時的感覺,互動感覺舒服,不必說什麼,當事人也會進退有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