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醒報記者余祥綜合報導】長者服用鎮定劑藥物,不但可能造成認知上的錯亂,甚至還與引發阿茲海默症有關。一項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鎮定劑藥物的老人中,有51%的人容易產生認知的錯亂,並推論出抗失眠和焦慮的鎮定藥物和阿茲海默間存在潛在的關聯。因此美國老年醫學會建議,可考慮用較天然的方法治療焦慮和失眠。
根據《CBS San Francisco》報導,研究團隊橫跨法國和加拿大大學的學者,分析穩定看病6年以上的1796份魁北克健康保險資料庫的病歷資料,再比對7184位超過66歲、不同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的人,目的是了解阿茲海默症與製作鎮定劑藥物苯重氮基鹽之間的關聯。
研究發現,相較那些從不吃藥的人,連續3個月以上服用鎮定劑藥物的老人中,有51%的人容易產生認知的障礙,服用高劑量抗焦慮和失眠藥物的人較容易罹患痴呆症。但此研究並無法顯示兩者有直接的因果關連,研究的領導者博士蘇菲說,「這可能只是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在前期會失眠、焦慮,因而使用了藥物的結果。」
儘管無直接的關連,但這樣的發現可以改變醫生對失眠、焦慮的老人的診斷方式。蘇菲博士說,醫生們在開處方給老年人前應該三思,對於那些需要使用鎮定藥物的病患,應該把益處和可能造成的風險都納入考慮。
美國老年醫學會已提出警告,服用鎮定劑藥物可能會增加頭暈、錯亂和事故發生的風險。事實上,社會學報告就曾顯示,跌倒、骨折、車禍導致住院甚至死亡的案例中,服用鎮定劑的長者是未服用的2倍,因此美國老年醫學會建議,可考慮用較天然的方式,治療焦慮和失眠。
鄭醫師補充:
年長者服用鎮靜劑,這理的鎮靜劑指的就是一般傳統的安眠藥。連續服用三個月代表失眠已經成為一種常態了。年長者服用安眠藥物不只容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還會有跌倒骨折甚至車禍的風險存在,主要就是因為年長者服藥後,藥物除了代謝較慢,還可能因為其他藥物服用的交互作用,導致藥物在體內作用的時間更長。
如何透過天然的方式來改善焦慮和失眠,很遺憾的,習慣開藥的醫師這方面的臨床經驗比較缺乏,因此在協助年長者改善失眠困擾時,往往力有未逮,效果不彰。建議大家可以尋求對整合療法有經驗醫師來協助,效果較佳。天然的方式改善,絕非只是靠某種神奇的小丸子來解決年長者所有失眠問題。失眠是結果,原因沒有找出來,根本解決,失眠只會沒完沒了。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31702
文獻來源:
Benzodiazepine Use and Risk of Alzheimer's Disease: Case-Control Study
BMJ 2014; 349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g5205 (Published 09 September 2014) Cite this as: BMJ 2014;349:g520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