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毒品藥性猛烈 單月28人暴斃亡

記者楊忠翰/台北報導

三立新聞網

2020年5月14日 下午6:35

台北市1名38歲顏姓女子,日前與張姓男子一起返家,兩人飲用毒咖啡包後入睡,隔天顏女竟暴斃身亡,檢警相驗後發現,顏女因服用過量新興毒品PMMA,才會在睡夢中休克而亡;檢警循線追查毒品源頭,鎖定曾姓毒鴛鴦涉有重嫌,昨天上午兵分兩路搜索,一舉逮獲販毒夫妻檔及運毒手。

據了解,PMMA是1種新興毒品,2000年間在歐洲流行,成分類似搖頭丸MDMA,但作用時間較為緩慢,食用後短時間內並無感覺,毒蟲經常再次食用,導致藥效發作時太過猛烈,身體不堪負荷而休克暴斃。

PMMA大多以搖頭丸名義販售,或摻入毒咖啡包飲用,由於PMMA比MDMA便宜,而且容易生產製造,亦難以從外觀區分兩種藥物,加上服用後症狀雷同,均會出現迷幻作用及交感神經興奮症狀,過量時會造成中風、抽搐、昏迷、全身出血、猝死或熱衰竭身亡等症狀。

檢方指出,去年底PMMA致死案例逐漸攀升,其中84件新興毒品致死案中,就有34件是服用PMMA過量而亡,死者平均年齡為26.1歲;光是去年12月,服用PMMA毒咖啡包死亡就有28人,年紀最輕者為17歲少女;PMMA毒性猛烈,致死率幾乎分之百,毒害地點遍布全台,「已經不是毒品,是毒藥」。

萬華分局亦表示,近年來PMMA越來越常見,而且致死率極高,民眾切勿接觸或吸食毒品,警方也將全力打擊毒品,藉以維護國人健康。

鄭醫師補充:

在2014年有一篇期刊報導提到PMMA的高危險性,提醒大眾,對這類高危險的新興毒品,僅僅只有法律規範,不足以預防類似施用致死的悲劇不再發生:

加拿大和英國在2014年期間與搖頭丸中的PMA / PMMA相關的死亡事件已引起公眾對該新藥的審查。隨著加拿大在北美市場上生產大多數的搖頭丸,這篇適時的論文探討了搖頭丸摻假的趨勢,與PMA / PMMA相關的死亡的事實,並探討了無休止地禁止新藥的替代方法。在調查結果中,該論文指出,在2007年,僅3%的緝獲的搖頭丸片劑含有純的搖頭丸,而2001年為69%,這証實可取得的搖頭丸藥丸的使用量有了很大的增加。

發表在《藥物科學政策和法律》上的及時論文探討了搖頭丸摻假的趨勢,與PMA / PMMA相關的死亡的事實,並探討了無休止的毒品新禁令的替代方法。

它發現:

  • 根據加拿大衛生部藥物分析服務中心的統計,2007年緝獲的搖頭丸片劑中只有3%含有純搖頭丸,而2001年為69%。
  • 服用3-6粒搖頭丸後,有4名少女死亡。
  • 大約40年前,加拿大發生了一系列與PMA相關的死亡事件(Cimbura,1974年)。

 

作者結論,立法並不能阻止毒品的使用,而是要求改善教育而不是將其定為刑事犯罪。主辦該雜誌的藥物獨立科學委員會為可能與PMA / PMMA接觸的任何人提供了減少傷害的建議。 

主要作者艾倫·哈德森(Alan Hudson)評論說:“很明顯,PMA / PMMA不僅對那些濫用者構成真正的危險,而且迫切需要對如何減少危害進行更多的教育,並認識持續的刑事定罪是無效的。我們必須確保年輕人了解PMMA的真正風險,並跨專業和跨國家界共同努力,以確保此類悲劇不會再次發生。”

參考文獻:

A. L. Hudson, M. D. Lalies, G. B. Baker, K. Wells, K. J. Aitchison. Ecstasy, legal highs and designer drug use: A Canadian perspectiveDrug Science, Policy and Law, 2014; 1 (0) DOI: 10.1177/2050324513509190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