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來,剖腹產的比例在全球的統計節節高升。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應少於15%的分娩中執行該手術,以降低併發病和死亡率,但在大多數國家中,執行率仍偏高。與通過陰道分娩出生的孩子相比,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孩子患氣喘和其他免疫相關疾病的風險更高。剖腹產與後期疾病之間的聯繫已被認為是通過微生物作用來調節的。

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哥本哈根兒童前瞻性氣喘研究(Copenhagen Prospective Studies on Asthma in Childhood 簡稱COPSAC),哥本哈根大學、丹麥技術大學和羅格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剖腹產分娩如何導致腸道微生物菌叢失衡。在生命的頭6年與氣喘的發展有關。

研究人員使用成熟的哥本哈根兒童氣喘前瞻性研究(COPSAC2010)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生命第一年中多個時間點分娩方式對腸道微生物菌叢的影響,並探討了微生物菌叢的擾亂是否可以解釋在兒童時期與分娩方式相關的發生氣喘的風險。

僅當剖腹產嬰兒的1歲時腸道菌群仍帶有剖腹產特徵時,才發現氣喘風險增加。沒有剖腹產,即使在很早期就發現有更明顯的菌叢失衡,也與氣喘無關聯。

“即使微生物菌叢在1歲之前出現早期的明顯失衡,但這不一定會增加氣喘的罹患風險,假使微生物菌叢在一歲之前就已經夠成型的話。”這項研究的領導者Jakob Stokholm這麼說。

他繼續說:“我們的研究提出了恢復剖腹產寶寶受干擾的微生物組的觀點,從而預防兒童的氣喘發生的可能性。這項研究為剖腹產與氣喘高危險群之間的已知聯繫提供了一種機制。哮喘:這是標準的連鎖效應,早期異常的腸道菌叢,然後無法成熟。”

哥本哈根大學教授SørenJ.Sørensen補充說:

“這項研究對於理解透過剖腹產分娩後微生物菌叢在氣喘發展的作用具有啟示意義,並且將來可能有潛力發展成新的預防策略和對早期腸道菌叢失衡的兒童進行有效的微生物菌叢標靶治療。”

參考文獻:

Jakob Stokholm, Jonathan Thorsen, Martin J. Blaser, Morten A. Rasmussen, Mathis Hjelmsø, Shiraz Shah, Emil D. Christensen, Bo L. Chawes, Klaus Bønnelykke, Susanne Brix, Martin S. Mortensen, Asker Brejnrod, Gisle Vestergaard, Urvish Trivedi, Søren J. Sørensen, Hans Bisgaard. Delivery mode and gut microbial changes correlate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hildhood asthma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12 (569): eaax9929 DOI: 10.1126/scitranslmed.aax99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