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的基因研究發現,每晚持續睡眠少於五個小時可能會增加憂鬱症狀的風險。

從歷史上看,睡眠不佳一直被視為精神疾病的副作用,但這項研究發現睡眠與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更為複雜。

這項發表在《轉化精神病學》期刊上的研究分析了平均年齡 65 歲人群的數據,發現睡眠不足與憂鬱症狀的出現有關。

主要作者Odessa S. Hamilton(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保健研究所)說:「我們在次優睡眠時間和憂鬱症之間存在著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惑,它們經常同時出現,但哪個先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尚未解決。利用對疾病的遺傳易感性,我們確定睡眠不好可能先於憂鬱症狀出現,而不是相反。”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英國老化縱向研究 (ELSA) 招募的 7,146 名受試者的遺傳和健康數據,該研究是英格蘭的全國代表性人口研究。

他們發現,有較強短睡眠(每晚少於 5 小時)遺傳傾向的人在 4-12 年內更有可能出現憂鬱症狀,但具有較高憂鬱症遺傳傾向的人並不像睡眠時間短的族群造成憂鬱可能性來得那麼高

資深作者Olesya Ajnakina 博士(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保健研究所以及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表示:「睡眠時間短和長,以及憂鬱症,是造成公共衛生負擔的主要原因。多基因評估,即個體對某種徵狀的遺傳傾向的指數,被認為是開始了解睡眠持續時間和憂鬱症狀本質的關鍵。”

研究人員利用先前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結果評估了 ELSA 參與者的遺傳傾向強度,這些研究發現了數千種與憂鬱症和睡眠時間不足或過長的可能性較高相關的遺傳變異。

作為調查結果穩定性的多項獨立分析的一部分,研究小組還研究了憂鬱症狀和睡眠時間之間的非遺傳關聯。

他們發現,睡眠時間不超過 5 小時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 2.5 倍,而有憂鬱症狀的人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的三分之一他們對可能影響結果的多種因素進行了調整,例如教育、財富、吸煙狀況、身體活動和限制長期疾病。

研究人員還發現,睡眠時間長與出現憂鬱症狀之間存在聯繫,睡眠時間超過 9 小時的參與者出現憂鬱症狀的可能性是平均睡眠 7 小時的參與者的 1.5 倍然而,4 到 12 年後,憂鬱症狀與睡眠時間延長無關,這與基因發現相符。

安德魯‧斯特普托教授(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醫療保健研究所行為科學與健康系主任)表示:「睡眠不佳和憂鬱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而且隨著全球範圍內的人口老化現象,越來越需要更好地了解和睡眠不足和憂鬱症之間的聯繫機制”。這​​項研究為未來研究遺傳學、睡眠和憂鬱症狀的交叉點奠定了重要基礎。”

整體而言,研究參與者每晚平均睡眠七小時。研究開始時,超過 10% 的人每晚睡眠時間不足 5 小時,研究結束時這一比例上升至 15% 以上,並且被歸類為患有憂鬱症狀的參與者比例增加了約 3 個百分點, 8.75- 11.47%。

睡眠時間和憂鬱症都部分地從一代遺傳到下一代。早期的雙胞胎研究表明,憂鬱症大約有 35% 是可遺傳的,而遺傳差異佔睡眠時間差異的 40%。

在這項研究中,睡眠和憂鬱症狀的數據來自於相隔兩年進行的兩項 ELSA 調查,因為眾所周知,睡眠時間和憂鬱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波動。

參考文獻:

  1. Odessa S. Hamilton, Andrew Steptoe, Olesya Ajnakina. Polygenic predisposition, sleep duration, and depression: evidence from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cohort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3; 13 (1) DOI: 10.1038/s41398-023-02622-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