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一女K書過勞 在校中風癱瘓
更新日期:2008/06/18 07:30
記者修瑞瑩台南市報導
台南市一名十三歲國一女生在校突然左半身癱軟,送醫發現右腦血管栓塞,醫師原以為,這麼年輕中風,應該是先天或是其他病因造成,檢查卻未發現有遺傳等任何病灶,研判因課業壓力過大,長期過勞引發。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柯德鑫表示,這是他遇過最年輕的中風病例。目前中風年齡層有下降情形,但十三歲就中風很少見。通常年輕的中風患者,有的是基因異常,凝血功能有問題,有的是血管先天性狹窄、畸形;但這名國中女生檢查都找不出異常,研判唯一可能因素,就是長期壓力過勞引起。
這名患者有一天上課時,突然半身無力癱在課桌前,校方送往奇美急救,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腦一條大血管嚴重栓塞,患者因腦部嚴重腫大昏迷。醫師緊急開刀,切開頭蓋骨降腦壓,住院兩個多月才出院。患者復健後目前已能行走,但肢體仍有明顯攣縮。
柯德鑫表示,現代人競爭激烈,易有過勞情況;長期的壓力、超時讀書或工作加上熬夜,會讓身體脫水,使血液濃稠,容易發生梗塞。而為應付熬夜不睡覺,身體會分泌壓力激素,如腎上腺分泌增加,會帶動血壓上升,易引發中風。
他指出,這名女生雖然才國一,但自我要求高,經常熬夜念書,中風後對自己年紀輕輕就癱瘓很難接受;但家人一直鼓勵她,才讓她努力復健,目前已復學,醫師建議她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控制凝血狀況。
柯德鑫建議,人體機能會對過勞釋出警訊,只是民眾常忽略這些徵兆,例如記憶減退、注意力無法集中、常頭痛、耳鳴等,工作壓力大的民眾如發現有這些狀況,就要警覺,多注意血壓、血糖及血脂,維持清淡飲食及運動紓壓,才能避免因過勞中風。
日擺攤、夜網拍 男子過勞死
更新日期:2008/06/18 14:59
經濟不景氣,逼死一條好漢,台中市一名男子做生意失敗,為了償還300多萬的卡債,半年來每天,白天幫妻子擺麵攤,晚上熬夜弄網拍,雖然入不敷出,但是有空還去做義工,結果日前突然心肺衰竭,法醫認為是過勞死。台中市瑞聯天地大樓監視器拍下,6月12日傍晚5點多,里長和兩名救護員,用擔架抬著張姓男子,救護員還在電梯內不停為男子急救,但是送醫之後不治,醫師研判為長期勞累導致心肺衰竭,是典型的過勞死。
46歲死者身後遺留妻子和兩名兒女,連喪葬費都付不出來,大樓發動善心人士募捐,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張姓男子因為經濟不景氣,生意倒閉欠卡債300多萬,夫婦倆日也做夜也做,拼命想還債,夫婦曾與銀行協商債務,但是談判破裂,這處公寓也被法拍,但是男子還趁空檔到偏遠地區做義工,最後卻太勞累猝死。
醫師建議民眾,還是要維持正常睡眠和飲食,才能避免過勞。(民視新聞徐秘康、連澤仁台中報導)
以前,我們在臨床看到因壓力引起的重大疾病,大多是在三四十歲以後,主要是腎上腺皮質的功能因長期壓力而到這個年紀容易出現失衡,一些因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的症狀感覺會蠻像憂鬱的,例如脾氣暴躁、心情低落、睡眠障礙、食慾不佳、全身酸痛等等,如果沒有查明原因,就因此去服用所謂的抗憂鬱劑,那麼除了藥物副作用以外,還得面臨不斷復發或治不好的迷思,這實在是令人非常遺憾的事。一般而言腎上腺的功能在25-30歲是功能最強的時候,對於這個年齡層的人,我通常比較不會懷疑他們的壓力荷爾蒙或抗壓力荷爾蒙出狀況,然而,隨著社會變遷,想不到有不少25-30歲的人,他們的腎上腺功能測起來仍然大有問題,也就是最不可能有狀況的年紀出現狀況,當然第一篇報導是個特例,但提醒大家,壓力這個無形的殺手,的確會造成重傷,甚至像第二篇報導的猝死或過勞死,類似的新聞也是時有所聞。
提醒大家,壓力對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可以經由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顯示當事人的壓力耐受性到何種程度,透過營養品的調整,運動及正確的抒壓技術,我們真的可以對壓力這個殺手作有效的防堵。我每個月也會儘量安排一個週末,安排心靈抒壓技術的研習,真正幫助大家做到身心都能有效的抒解累積的壓力,不再成為壓力的受害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熱痘痘病患激增 醫師:調節身心壓力
更新日期:2008/05/14 09:30
天氣越來越熱,皮膚科最近因為痘痘和粉刺問題求診的病患明顯增加;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工作壓力大,加上飲食作息不正常,使得全身組織皮膚及血液中都存在「慢性無症狀發炎」潛在因子,造成隱性皮脂腺敏感問題,一旦熬夜或壓力大,隔天臉上就會出現皮脂分泌異常所造成的痘痘等狀況,醫師建議必須調節身心壓力和作息,從根本改善。(李書璇報導)
越來越接近夏天,根據醫學研究,溫度每增加攝氏一度,皮脂分泌就會增加10%,因此最近天氣變熱,因為痘痘或粉刺問題求診的病患激增,皮膚科醫師翁雯柔表示,無論是痘痘、粉刺、出油或毛孔粗大,主因都和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孔阻塞無法順暢排出油脂有關,像這樣油性肌膚的形成,主因是荷爾蒙的變化,其他如:氣候、熬夜、飲食、壓力與內分泌失調等,都是刺激皮脂腺、造成過度分泌油脂的原因之ㄧ,翁雯柔說,要徹底從根本防範及抑制肌膚底層皮脂腺活躍問題發生,身心壓力的調適及生活作息正常很重要。
此外皮膚上的調理,她表示必須從日常的保養工作做起,每天使用清爽、控油、含有去角質且具安定肌膚成分的保養品,調理皮脂腺分泌並保持毛孔暢通,才能有效維持肌膚健康狀態,減少皮脂腺敏感問題,從根本來抗痘。
很多人多少瞭解壓力會造成皮膚的狀況變糟,也有些人發現他們蕁麻疹的發作與壓力過大有關。這篇報導提到的痘痘與粉刺的發作也與壓力過荷大有關係。比較遺憾的是,大部分的人還是僅止於塗藥膏及吃藥,對於壓力的處理,絕少去正視(而且皮膚科醫師對病患的壓力也通常無能為力。
其實,壓力的抒解,對有些人來說,甚至應該去瞭解他們的壓力荷爾蒙及抗壓力荷爾蒙是否失衡?這篇報導提到的荷爾蒙失衡,不是指男性或女性荷爾蒙,而是指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這種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的東西,其實可以藉功能性醫學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來瞭解,配合相關營養品的幫忙,在身心狀況的調整上是屬於比較直接的改善。
當然不可諱言的,源頭仍在壓力上,對於現代人來說,積累了太多虛擬的壓力以及生活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壓抑,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及生活改善方案,心靈壓力的抒解才能正本清源。有關於心靈壓力的抒解的解決方案,歡迎大家多來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專家觀點》香蕉、牛奶、水果 可紓壓
更新日期: 2008/03/15 16:30 記者韋麗文整理
蘇秀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
飲食確實能達到疏解壓力的目的,因為食物中含有與人體荷爾蒙有關的營養素,紓壓食物包括香蕉、牛奶、澱粉類、柑橘、檸檬等,可以多多攝取,平緩情緒。
香蕉含有豐富的色胺酸,而色胺酸正是營養素、神經傳導的重要物質,能促進血清素的合成分泌,緩解情緒,讓人不易緊張。牛奶也含有色胺酸,有些人睡不著時,喝杯溫牛奶,可以舒緩心情、放鬆壓力,幫助入眠。
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幫助血清素增加,讓血糖、胰島素穩定,情緒也因此穩定,建議早餐可吃燕麥片、五穀雜糧麵包、全麥麵包等澱粉類食物,血糖緩慢上升,血清濃度增加,緩解情緒。
人處於壓力狀態,腎上腺素分泌旺盛,補充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檸檬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的好食物。建議國人經常攝取減壓的快樂食物,包括深海魚、香蕉、葡萄柚、全麥麵包、大蒜、南瓜、核桃、牛奶、綠色蔬菜、茶等。
常有網友詢問除了營養品外,哪些食物可以紓壓或者抗壓,我想這篇報導是很好的參考,唯一要注意的是多喝牛奶是否有幫助?這並非見仁見智的問題,而是個別差異的不同,我想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很多,一般像是火雞肉、雞肉、酸乳酪以及芭樂等等都有,牛奶只是其中一項,但牛奶是慢性食物過敏原的第一名,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喝了牛奶,色胺酸能吸收多少不知道,倒是過敏就已經讓身體出不少的狀況了,其中還可能包括失眠等等。想補充色胺酸,最好先瞭解自己的體質是否有過敏?不然還是直接補充這類營養品比較安全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學生集體自殘割腕紓壓!?
更新日期:2008/02/19 21:39
南投一所國中傳出學生集體自殘;一名女學生被家人發現手腕上滿是疤痕,追問之下才發現班上七位同學一時好奇,竟然用美工刀割手腕,有家長非常生氣,拒絕讓小孩到校上課,避免歪風擴大,校方已經介入輔導。 傳出同學集體自殘的就是南投這所國中,看看女學生的手臂,滿是一道道疤痕,多到數不清;另一位則是割了三次,她們說一時好奇,就用美工刀割手腕。 看到手上的疤痕,學生都很後悔,但割腕的行為就像傳染病一樣,不少人跟著模仿,班上七位同學就以疤痕作為小團體標誌,事情爆發後,家長心疼又震怒,禁止小孩到校上課,也要求學校徹查。 學校說已經介入輔導,也發行刊物,提供管道讓學生抒發心情。而集體自殘時有所聞,民國92年,台北市一所國中十幾位同學也拿刀子割手腕,民國95年彰化六位同學說壓力大,割的手上都是疤,醫師說這是心理因素。 由於學生容易有樣學樣,加上好奇,校方應該更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事後才介入輔導。(黃炫瑞 詹季燁 史恩銘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19/69/trm8.html
我們常看到一些青少年手腕上有些自傷的疤痕,甚至有些人以此為樂,更進而「喫好倒相報」而形成一股風氣。類似的報導讓很多人不解,包括有類似困擾的人也不清楚自己為何這樣做會讓自己好過些。當然,在此我並非鼓勵這種行為,而是想和大家探討其中的機制何在?
自傷,最嚴重的狀況就是自殺,情節不危及生命者可以稱自殘或自傷。想自殺的人,是因為有解決不了的痛苦,這種痛苦讓他們覺得無法承受,更重要的是他們覺得未來還會更糟,所以,比較積極的痛苦解決方案是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根據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 賀伯特 先生的研究,有另外一種衝動型的自殺行為或想法是來自於即將被揭露或者發現的越軌行為或者隱瞞行為,主要的機制在於他們無法接受自己違反道德守則的行為為人所知,因而強烈的自我毀滅衝動油然而生,類似的狀況在過去一些社會事件中時有所聞。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也可以參考一部法國電影「甜蜜愛麗斯」,裡面劇情的微言大義就是在呈現這個道理。所以,想自殺的人,當時一定是一種執念,他們的注意力固著在在他們無法承受的事件上,這些事件可能是一時,也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緊急處理,當然事先把他們的注意力從這些難受的事件中移開,那麼自殺的念頭會先消失,這也是第一線的自殺防治想作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傾聽另一個人的苦惱或者能耐心地瞭解想自殺的人的感受,甚至有人跟我反應:只要我的朋友跟我說到他想自殺,我就快抓狂。在此建議一個快速又有效的處理,這也是 賀伯特 先生所發展的一項援助法:定位法。詳細的作法載於他所寫的「疾病與受傷之援助法」,透過定位法,能讓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注意力從那些惱人不堪的事件中移開,回到現在時刻。我曾幫許多人做過定位法,效果卓著,最重要的是簡單易學又有效。
當然,緊急處理後,根本的處理如果沒有跟進,自殺的危機仍未解除。所以如果是長期累機下來的心理壓力,需藉有效的心靈技術來根本解決,此外,如果是越軌行為或者是隱瞞行為,則需相關的技術來作根本處理。當然,有些人的狀況是來自於身體長期的不適,也就是久病厭世,積極的身體處理如果作不到,有時藉由心靈的改善,也能超越身體的障礙。對這些人來說,其實還是有方法能提供協助改善。
相較於自殺,自傷的原理亦不難瞭解,有自傷行為的人的確是心理有壓力,他們的注意力在這些解決不了或者讓他們苦惱的事件上,這種持續的不舒服感覺讓他們想抒解,但他們選擇注意力轉移的方式是製造另一種痛苦,也就是身體的疼痛,所以,我們會聽到:和心理的痛比起來,身體的痛算什麼?小痛取代大痛,結果是痛苦減少了。因而有些人就會一再地透過這種方法來「療傷止痛」。然而這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同樣地透過任何管道的協助,如果無法根本處理痛苦的根源,那麼這種風潮仍會悄悄蔓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壓力大! 磨牙磨到看不見牙
更新日期: 2007/10/29 07:00 記者: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四十多歲高科技業男子長期工作壓力大,一夢周公就磨牙,下排牙齒磨到每顆幾乎都只剩半顆,犬齒也磨平,閤起牙來,下排牙齒竟然完全看不見。
最後還是靠牙醫師「接牙」,這名磨牙男才恢復牙齒原長度,不再痠痛,也比較不影響進食。牙醫師指出,磨牙多是睡熟之後,患者經常不自知,但枕邊人或是同寢室友乍聽會被嚇到,想太多的還以為是半夜咬人手指的虎姑婆現身。
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陳瑞松說,這名男子因為工作忙碌,常要全球跑透透,加上工作壓力大,磨牙磨了十幾廿年,都未求診,就醫時下排牙齒已磨掉四、五毫米,幾乎只剩一半,咬合後,根本看不到下排牙齒。不只牙齒變短,陳瑞松說,因為牙釉質早已磨光,牙本質都露了出來,變得「一片平坦」,男子只要吃東西,就痠痛難忍,顳顎關節也痛得不得了。
「牙齒實在太短了,若要做牙套,非抽神經不可。」因此,陳瑞松援引德國技術,透過三D齒雕,並找來技工,做出「半顆」磁牙,再「接合」到僅剩的半顆牙上。
由於男子顳顎關節早已習慣半顆牙的高度,陳瑞松先以樹脂做暫時性假牙,經過一、兩個月,讓顳顎關節習慣原有牙齒高度,才裝上新假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信忠說,磨牙成因相當複雜,有時是因為牙齒結構問題引起,像是咬合不正、缺牙等,另外,焦慮、壓力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夜間磨牙,但有時候也找不出原因。
由於磨牙的人幾乎都不自知,加上對生活影響不大,主動求診的患者並不多,往往要等到牙本質暴露,牙齒敏感或顳顎關節痠痛不已,才來求診,不少患者牙齒根本都已嚴重磨損。
三軍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每次門診都可看到磨牙患者,他說,一天一千四百四十分鐘,但上、下排牙齒「相遇」的時間其實不到廿分鐘,由於磨牙目前無法矯正,只能透過「塑膠牙墊」,避免睡覺時上、下排牙齒「硬碰硬」。
在這篇報導中花了大部分的版面在討論如何修整牙齒,但對於如何根治卻隻字未提。一般牙科醫師都很清楚,有習慣磨牙的患者,必定是壓力過大所引發,所以,在門診時,偶爾也會有些人是細心的牙科醫師轉介過來處理的。
我想提醒大家,磨牙是一種現象,它必然有原因才會磨牙。過去我曾在學校的輔導中心成功治癒過磨牙的個案。當時這位女同學來學生輔導中心求助,主要是因為她睡覺時磨牙太大聲,磨到其他三個室友全都抗議,建議她要改善。
評估之後,我直接推測她可能累積了很多壓力無法宣洩,所以,我直接建議她透過有系統的問答方式來解決過去對她有負荷的事件,因為磨牙的主因在此。
我幫她作了三次合計約七個小時左右,在過程中,超過九成以上的時間,她幾乎都是激動地大哭,每次結束時都能平靜下來。第四次來時,她告訴我,磨牙已經好了,室友也不會再抱怨她磨牙擾人睡眠,這種喜悅,即便我現在想到,仍忍不住會高興的偷笑,因為我真的根本解決她的問題。
磨牙,是一種身心性疾病,看牙科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過去累積在我們心靈上的種種壓抑與不舒服,需藉有效的技術來處理,服藥,不能根本處理,長期服用,副作用反而會成為我們的負擔,重要的只要是能夠處理到根源的技術,真的很快能不藥而癒,同時也不用再花很多時間與金錢來整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職場不公平待遇,出現「心」警訊
更新日期: 2007/07/30 12:36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許多人以為,工作上的不開心及壓力,只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情緒,殊不知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顯示,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可能關係到一個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芬蘭一組研究人員,經過十年的密切觀察,發現在職場上愈是覺得自己受到上司或同事不公平的待遇,越是有可能發生心血管疾病。而且其機率甚至比其他自覺受到公平待遇的同年齡人,高出百分之三十。
過去我們已經知道,決定一個人會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因素有種族、年齡、膽固醇、肥胖、高血壓、吸煙、飲酒、運動量等,現在可能要多加一項:「職場不公平待遇」。
究竟什麼叫做「不公平待遇」呢?如果你在工作上,經常強烈感受到下列幾種狀況,那麼你很有可能已經遭遇到「不公平待遇」:
1. 相信自己在工作上受到歧視2. 自己的觀點或意見遭到上司的刻意忽視3. 工作上的相關資訊及決策被刻意隱瞞4. 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缺乏真誠或差別待遇
職場上「不公平待遇」的影響層面,除了長期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之外,在個人心理層面,還可能引發負面的反應包含自我壓抑、情感剝奪以及壓力過大等。
聯合心理諮商所 邱永林 心理師表示在臨床上也有許多個案,因為工作遭受到歧視、忽略、排擠等不公平待遇,而引發程度不同的生理及心理的困擾,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頭痛、失眠…等。另外在職場人際關係上,也會因此而產生惡性循環。
的確,有太多的時候,我們很難改變週遭的人、事、物。但至少,我們都有能力去改變我們對這些事件的看法。畢竟「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這是真的,許多人因職場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而導致一些身心性疾病,甚至像感冒,拉肚子其實都有可能。然而,我們不能因為路上有小石子,怕腳被扎傷就不敢走路,重點是我們得穿雙鞋來防止自己受傷。有人說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麼你得試著改變你自己,他們稱此為適應環境,但很多人就是因此而心情愈來愈遭而導致後來的諸多問題。換個角度想,人類生存是因為適應環境嗎?好像不是,因為人如果是適應環境才能生存的話,人應該滅種了。人是創造環境才得以生存的。
關於這方面的技術,有本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的壓抑的來源提供了非常有效且實用的技術來處理,這篇報導所提到的狀況,我們都能在這本書找到合理的解釋,應用這個技術,無疑的會解放我們被壓抑的困境,建議大家多瞭解這個技術,改善自己的生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荷爾蒙作祟~ 壓力容易讓人成「小腹婆」
更新日期: 2007/07/02 17:59 記者:記者陳廣先/編譯 中國人有句話叫做心寬體胖,現在恐怕已經不適用。國外最新的研究顯示,壓力才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會造成脂肪囤積,科學家同時也發現,身體脂肪其實可以移動到不同的部位,未來將可以不用開刀,就可以將囤積在肚子裡的脂肪移動到其他部位。
很多人可能覺得心寬體胖和吃東西沒有克制,才是造成肥胖的主因,不過科學家已經顛覆了這樣的說法,因為壓力其實是會造成體胖的原因。
來自美國,澳洲以及斯洛伐克的研究人員,經過4年研究,從老鼠身上發現,其實體內的脂肪是可以移動到身體其他部位,在完全不用開刀之下,甚至可以幫助想讓小腹平坦、豐胸的人,如此一來,將能有效幫助肥胖的人消除囤積在肚子的大量脂肪,輕鬆轉移到其他部位。
另外人體在壓力下會釋出一種叫做可體松的荷爾蒙來減低壓力,不過可體松卻會造成脂肪囤積在腹部,因此平日適時釋放壓力,不但有助於身體健康,也能減少肥胖產生。
目前全球大約有多達3億人口有肥胖症狀,8億人口認為自己太胖,科學家正在積極的找出肥胖的元兇,希望能得知人體裡面造成肥胖的因子,讓大家都保有好身材,增加自信心。
很多人認為有壓力會瘦,但其實對有些人來說,他們的肥胖是來自於壓力過大,所以試了各種減肥方法,短期間瘦了一些,但因壓力沒解除,所以長期下來,體重不減反增,的確,有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都是以吃來抒解,當然瘦不下來。
而時下流行的雞尾酒療法,抗憂鬱劑常會被混在其中,抗憂鬱劑副作用頗多,建議大家小心為上。在我門診的個案中,常有客戶拿了某某名醫師的減重處方,但可能因為怕自己的秘方外洩,所以客戶也不清楚自己的處方。如果一個醫師不讓您瞭解他開的處方,那麼他也很可能不敢讓您知道他給您吃的是什麼東西。因而目前在美國會看到有醫師拿利他能來減重也不足為奇了。眾所周知,利他能是中樞神經興奮劑,結構類似安非他命,所以同安非他命一樣都有抑制食慾的效果。
而諾美婷的學名是--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它是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重吸收的抑制劑(neurotransmitter reuptake inhibitor)。可作用在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血清胺素(serotonin)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重吸收,因而增加這兩神經傳導物質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濃度(這是一般抗憂鬱劑的藥理機轉),使用者因此較快達到進食時的飽足感,同時增加基礎代謝率,而達到減低食慾,控制體重的目的。如果正接受或最近2週曾服用monoamie oxidase inhibitors或其他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用於治療精神障礙的藥品(如:抗憂鬱藥物、抗精神藥物)、治療失眠者不可併用。
其實,好的體重控制產品,應能提供人們平時營養所需,同時加速代謝,最好能兼具排毒之效,就我所知,的確有這樣的營養品,相對於抗憂鬱劑,中樞神經興奮劑,利尿劑,瀉藥或者油脂阻斷劑,實在安全自然多了。
這篇報導也提到壓力導致肥胖的主因乃在於可體松,也就是壓力荷爾蒙,因為它會讓脂肪堆積在腹部,其實透過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對於身體是否處於壓力很容易一目了然,配合量身定做的營養品,能夠真正幫助身體回復抗壓能力,當然對壓力的因應之道及抒解也需處理,如此雙管齊下,我們才能真正享瘦,身心安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
 更新日期:2007/03/10 06:50 |
|
高雄長庚醫院心臟科門診昨天爆滿,每名心臟科醫師看診人數高達百人,但有不少病患其實是「呼吸過多症侯群」,醫師呼籲民眾若有喘不過氣現象,不妨先試著用充氣的塑膠袋呼吸,來回13次即可紓解症狀。
近來因相繼有名人因心肌梗塞而猝死,讓很多人覺得自己的心臟出問題。高雄長庚心臟科於昨天上午開五個診次,診診爆滿,有不少人還等著加號看診,把醫護人員忙壞了。
一名60歲的陳姓婦人因無法喘氣,好似要休克過去,家人帶來就診,主治醫師洪志凌看了婦人的症狀,認為是「呼吸過多症侯群」。
洪志凌說,現今100名自以為得了心臟病的人,有95人係因緊張、壓力所引起的「呼吸過多症候群」。他建議這類患者症狀上身時,不要再深呼吸,應改用充氣的塑膠袋蓋住口、鼻,多吸二氣化碳,反而有助改善症狀。
他表示,正常人靜止休息時,呼吸的速率約每分鐘12到13次,如果因緊張而變快到24到28次,血中的二氧化碳因呼吸換氣太快,而大量被排出體外,腦血管因二氧化碳下降而收縮,供應腦部的血流因而減少,便會有頭昏的感覺。
洪志凌說,換氣過度的結果,易導致腦血管收縮,身體血管卻擴張,引起低血壓,臉色蒼白,甚至就這樣昏倒了。若症狀上身時,不妨用充氣塑膠袋蓋在口鼻上,每分鐘吸氣、吐氣12到13次,再休息一下,如此做4、5遍便可以改善。
前陣子有名人因心臟病猝死,導致大家對心血管疾病的關注,同時也順帶讓一些人開始擔心自己「喘不過氣」的胸悶症狀是否與心臟病有關。有胸悶,當然最好請心臟科或胸腔科醫師先行診治,排除器質性的問題,接下來,如果是這篇文章所提的「過度換氣症候群」,就是完全另外的狀況。
服役過的人常容易在新訓或下部隊期間,看到少數的「菜鳥」會出現「過度換氣」,基本上,「過度換氣」是一種身心性疾病,絕大多數為心理壓力導致,發作是因吸氣長(怕吸不到氣),吐氣短,以致體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被稀釋而導致手麻、腳麻、胸悶、頭暈,對當事人最恐怖的感覺是愈吸不到氣愈想吸,愈想吸愈吸不到氣。「急救」的處理絕非給這個人吸氧氣,吸氧,會讓二氧化碳的濃度更低,所以用塑膠袋套在口鼻上,吸幾口,讓二氧化碳的濃度昇高,迅速地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拉高,但是提醒大家,這衹是「急救」的處理,如何防止再次復發呢?
我想先舉一個之前我在花蓮服務的時候,我所幫助的個案。他來求診時,服役已近一年,怎麼樣都不能算菜鳥,但是他持續有「過度換氣」的困擾,而且這個困擾出名到其他「菜鳥」分派到他的單位服務時,也講得出來, 但卻不認識他本尊的狀況。總之,他那個時候在部隊三不五十地發作,已經糟到部隊也很困擾,他也很沮喪。不得已,部隊帶他到醫院來求診,前面二次,被開了一些抗憂鬱劑及抗焦慮劑,搞得他頭暈腦脹,更想打人,第三次來我的門診,我建議他把藥物停下來,在住院期間,我使用由羅恩.賀伯特先生的聽析技術,找到他「過度換氣」的原始事件:原來在他國小時,有一次與同學玩耍,不小心撞到頭而頭暈,在當時意識陷入半昏的他被抬到保健室,有同學在旁邊指著他說:「他好像喘不過氣」,以致於在部隊中,衹要體能做多一點,頭暈的感覺一上來,他就開始覺得喘不過氣來。當然,他的「過度換氣」從此不藥而癒,若您問我花了多少時間,答案是:不到二小時。
有效的心靈技術,能夠處理心靈困擾的效率,往往超乎我們的想像,希望大家如果有「心靈健康」的困擾,儘量藉助有效的心靈技術來處理。
|
快到Yahoo!奇摩新聞看最新的新聞。
------------------------------------------------------------
Yahoo!奇摩新聞 您24小時的訊息來源
http://news.yahoo.com.tw/
版權所有 Yahoo!奇摩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