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墮胎永久傷害 身心難撫平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9/14 04:35 黃天如/台北報導



每個人適合的避孕方式或有不同,各種避孕法的避孕效果也有高低之分,但做為一名婦產科醫師,周輝政以女性好朋友的身份呼籲:墮胎對女性造成的身心傷害,絕對遠高於任何一種避孕方法!



國內女性墮胎的情況有多普遍?除了數字會說話,各種光怪陸離且屢見不鮮的社會新聞也可一窺端倪。



日前警方就查獲一名歹徒,特意選在車站等人潮往來聚集地點,物色落單且頗具姿色的妙齡女子伺機搭訕,然後裝神弄鬼地佯稱當事人有嬰靈纏身,會對運勢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其實說穿了,歹徒就是看準國內成年女性平均每3人就有1人有墮胎經驗,只要敢試,有墮胎經驗的女生就很有可能信以為真,然後任憑不肖者詐財甚至騙色得逞。



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今年中元普渡,一名墮胎經驗豐富的中年婦女想要超度她無緣來到世間的子女,卻怎麼都記不清自己究竟墮過幾次胎,最後還是靠擲筊問神,才確定自己前後拿了13次孩子。



前婦幼醫院院長江千代表示,有人質疑長期服用避孕藥可能導致不孕,其實以現在的醫療技術,即使因為藥物導致腦下垂體抑制,進而暫時影響排卵功能,要治癒也不困難。



反倒是時下不少年輕女孩偷嘗禁果又不避孕,等發現懷孕,因不想也無力生下孩子撫養,又因未成年接受人工流產手術須經監護人同意,無計可施之下,最後不是找密醫「夾娃娃」,就是尋求網路等非法管道購買墮胎藥解決問題。



然而,俗稱人工流產的子宮搔刮術是一項需要高度技術的手術,若由缺乏經驗甚至沒有執照的密醫操刀,極易造成子宮內膜永久性的傷害。



至於RU486的使用若未經專科醫師的評估及監視,也有不小風險,尤其相當比例患者服藥後會有長達近一個月的出血情況,稍有不慎或體質不適合者,就有可能引發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看到這篇報導,讓我不禁想起門診的個案中,三不五時會出現的女性患者,在會談過程中,哭訴之前的墮胎造成心靈的影響有多深,不管他們當初選擇墮胎的原因為何,但仍讓他們覺得有一股很深的罪惡感揮之不去。


所以,我們當看到有一些看似誇張的報導,何以當事人那麼容易受騙,其實是因為當事人的心靈有一個大缺口,當這個缺口被揭露,當事人想盡可能地去彌補之前的缺憾,所以容易聽信一些謊言,導致更多的遺憾,然而,大家可以理解當事人有多想去彌補之前的缺口。


我想,身體的復原比心靈的重建容易多了,那麼,對於心靈的回復難道沒有技術嗎?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有一項非常實用有效的處理技術,透過這項技術的幫忙,可以幫助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去除他對一些事件的罪惡感並恢復他對那些事件的責任感,讓一個人不再因一時的失足蒙受千苦恨的詛咒,相關的內容,大家可以參考賀伯特先生的著作:人格的完整與誠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降血脂藥 勿與紅麴製劑並用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7/26 04:09







〔記者王昶閔、魏怡嘉台北報導〕國內最近吹起一股紅麴養生風潮,但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昨提出警告,使用斯達汀類降血脂藥物的病患,不要同時服用紅麴製劑,每日有效成分總攝取量若超過十五毫克,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與肝、腎傷害。



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心臟學會秘書長黃瑞仁表示,最近太多病患服用或詢問紅麴健康食品與製劑,心臟科醫師不堪其擾,要求學會發表聲明以正視聽。昨日邀請和信醫院副院長謝炎堯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生署提升管理層級,將紅麴健康食品與製劑比照藥品嚴格管理。



謝炎堯強調,有療效的不是紅麴,而是紅麴純化提煉出的Monacolin K成分,這與斯達汀類藥物的主成分lovastatin化學結構相同,具有相同藥效與副作用,同時服用就有過量的風險,此外,一些成分不明的紅麴製劑,也可能具有危險性。



黃瑞仁指出,斯達汀可降血膽固醇、預防與減緩動脈硬化,但對某些體質敏感的病患,可能傷肝與引發橫紋肌溶解症,因此服藥後第三個月、第六個月必須監測肝功能指數與肌肉酵素。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衰竭。



國內共發出四十六張含有lovastatin成分的降血脂藥物藥證,扣除已註銷,大約還有近四十張,一顆約二十毫克的lovastatin成分製劑,價格約在十到十五元之間。



黃瑞仁表示,曾有五十多歲中年男子,長年服用斯達汀治療高血脂,病情向來穩定,服用紅麴製劑不久後,竟突發橫紋肌溶解症送急診。



謝炎堯也有三位病人長期吃紅麴健康食品,被檢出肝功能異常,停止食用後,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他們並未服用斯達汀類藥物。



紅糟肉等小吃沒有影響



衛生署現共核准五件紅麴類健康食品,越來越多市售一般食品也開始添加紅麴,但謝炎堯表示,要純化出有療效的成分,需要特殊的紅麴菌種與溫度,因此市售的紅糟肉、紅糟飯等傳統小吃、香腸、米、餅乾等食品,應該不具保健功效,對健康也無害。


 


當初,美國FDA在核發紅麴營養品製劑的時候,就受到不少大藥廠的反對,關鍵點就是:紅麴純化提煉出的Monacolin K成分,這與斯達汀類藥物的主成分lovastatin化學結構相同,具有相同藥效與副作用,如果天然萃取出來的物質就能達到療效,那麼藥廠的專利就變得很不值錢了。換句話說:紅麴萃取物的效果有降血脂肪的療效。所以不想吃化學製劑的人,在藥物之外,可以選一個明確有療效的營養品來降血脂肪,兩者都用當然不建議,主要的原因我在上一篇多重用藥中也提過:因為競爭同樣的肝臟處理酶,導致同樣成分的物質在體內濃度升高,當然會有危險。


總之,這篇文章要強調不是紅麴營養製劑不能吃,而是在藥物及營養品之間,我們需要擇一來使用而非並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重用藥 慎防引起併發症


優活 更新日期:2008/07/24 10:29 uho編輯部



隨著科技和醫學不斷進步,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台灣的老年人口已突破全民人數10%,花東地區更以11~12%比率領先各縣市。估計廿年後,全國老年人口比率將達20%,平均每五個國民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齡長者。「高齡國」所衍生的種種照護需求、慢性疾病防治,將是未來全民要面對的共同課題。



六十八歲的張伯伯(化名),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脂症及長期背痛,遊走在各醫療院所專科門診,服用各專科指示藥物,後來發現排黑便而尋求就診。當他走進腸胃科門診時,臉色蒼白、精神疲倦、情緒不安。他展示過去兩年多,從三家醫院拿到的十多項藥品,並無奈的表示,已多年遵照專科指示吃藥,然而身體健康並沒有得到改善。從「有藥吃」到「沒藥吃」,身體症狀並沒有因吃藥而有所改善,而且常常記不清楚各醫院安排的複診時間。



前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陳惠姿教授指出,國內老人平均每人罹患一點四種疾病,且主要為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及失智症等慢性病,使民眾易成為長期照護的使用者。長者因罹患多種疾病,多重就醫與多重用藥的現象普遍存在。一般老人平均每天服用四種藥物,護理之家住民平均更超過六種藥物,多重用藥發生藥物交互作用風險也隨之升高。



由於民眾醫療需求高,且受大環境及現行保險政策影響,因此一般性的醫療照護服務往往有重複提供及整合不足的盲點。近年台灣醫療環境走向專科化,所以一種病看一項專科的偏差觀念已定型在民眾中。長者因年老體力日漸衰退,疾患成因複雜,常常身體具多種慢性病疾病,也就看了多項專科。各專科醫師站在專業導向,以及配合院方的市場及醫療保險政策,開列的處方往往呈現多重用藥的現象。



台東基督教醫院腸胃科 梅彪祥醫師表示,多重用藥容易引發各種不必要的併發症。嚴重時會引起重要器官的衰竭,威脅生命,因此年長者看愈多專科,延伸的問題會愈多。在現行制度下,民眾有必要主動提出過往藥物使用的資訊。因為現今院際間的電子病歷尚有保密與隱私的若干部份仍然無法完全開放,所以病患游走在不同醫療機構間,會增加多重用藥風險,也才有張伯伯這樣的無奈訴求。



醫界盼望早日全面推行IC card一路通的最高境界,而民眾的多選擇權限應該有所節制,再者,專業的行使也不能與藥品有利益回饋對價關係,必須以病患安全為最優先。換句話說,以病患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必須有整合性的規劃,才能滿足民眾需求,增加治療效能,維護民眾安全,減少保險醫療費用的耗用。


 


這裡提到的多重用藥,一般而言是以上了年紀的長者比較有這種機會,當然有些個案年紀不大,吃了不同醫師的藥物也可能引發類似的狀況。最主要是藥物必須經肝代謝,經肝代謝時,不同藥物在代謝時,是經由同樣的代謝酶,此時就會增加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及濃度,因而造成療效之外的副作用。一般在門診或會診時,比較細心的醫師會去問清楚病患目前服藥的種類及數量,因為很可能是多重用藥引發的問題。有一定比例的症狀表現會像憂鬱一般,沒有精神,不想動,思考變慢,睡眠不好或者嗜睡,其實很可能來自多重用藥引發的後遺症,此時只要檢討病患用藥,儘量簡化,類似憂鬱的狀況可能很快就消失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下垂體異常 女子恍神亂跑 讓陌生人毛手毛腳


NOWnews 更新日期:2008/06/03 18:39 地方中心台南綜合報導



台南市一名30多歲的女子,向醫生說她有時會恍神,清醒後才發現自己怎麼跑到陌生的地方,而且在這過程中,如果碰上男子對她毛手毛腳,她也會在半推半就下發生越軌行為;醫生詳細診治後,發現她腦下垂體異常,才會出現疑似在火車上亂逛、到處找目標的行為。



穿著紅色上衣,打扮入時,這名30多歲的女子來到身心科的門診,她向醫生敘述,有時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跑一個陌生的地方,她對這種行為相當苦惱。



而更令她苦惱的是,她有時會在半夜突然打扮的很漂亮出門,其間當然引來不明男子覬覦,對陌生人的越軌行動,她也不會拒絕,還曾出現在列車上到處找目標的異常行為。



女病患認為,她20歲時因為壓力過大造成身心異常,不過醫生檢查後發現她的異常行為還跟她的腦下垂體異常有關。求診的女病患先由醫生藥物控制,如果效果還是不好,只能動手術割除異常的腦下垂體。


婦人心痛幻聽 竟是更年期作祟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6/04 09:14 【中國時報 潘杏惠新化報導】



 一名50歲中年婦人不久前到署立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就診,告知自己是子宮切除病患,身體不適,感覺心臟下沉、還有幻聽症狀,看遍耳鼻喉科、心臟科,始終找不出病因,經分院長劉明道診斷發現,係更年期症狀,除了用藥改善,呼籲中年婦人輕忽不得心臟血管疾病可能是更年期的徵兆。



 新化分院長劉明道表示,該名中年婦人求診時指出,自己是子宮切除病患,手術過後睡都睡不好。



 婦人看遍耳鼻喉科、心臟科,始終找不出病因,還是覺得身體很不舒服,住在外地的女兒憂心她的症狀,跟她通電話想安慰母親,未料,婦人重聽、耳鳴症狀,不但聽不清楚對方話語,也無法表達自己的痛楚,讓她更是絕望,想到自己的病情,越來越憂鬱。



 劉明道為婦人安排抽血檢查、會診心臟科發現,對方心臟神經傳導出了問題,同時還有更年期症狀,更年期的心悸問題導致心律不整,心臟手術加上吃藥,成功改善更年期症狀,婦人如獲新生。


 


經前症候群 身心一團亂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6/04 04:09



文張玉書



柯小妹是一位高三學生,長期以來在月經來臨前的10天左右,會出現頭痛、下腹悶痛,連乳房也跟著腫痛,尤其最近因面臨大學入學考的壓力,情緒變得易怒、沮喪,甚至爆發近乎歇斯底里的脾氣,周遭的同學和家人都覺得她陰陽怪氣,這種情形總要持續到月經來時才好轉。



飽受困擾的柯小妹在家人的陪伴下,求助婦產科醫師。她面臨的問題,是所謂的「經前症候群」。通常會在月經發生前2星期出現症狀,但是月經一來就會緩解。



事實上,「經前症候群」發生原因,在醫學研究上,還有很多謎團,但目前已有間接證據顯示,經前症候群和荷爾蒙的分泌有關。



在月經來臨前的1、2星期之內,雌激素和黃體素會因排卵而產生變化,對某些女性來說,這些微妙的變化常會引起身體上、心理上很多明顯不適的症狀。有些人甚至可能一直要到更年期停經後,才能解除這種周期性的困擾。



「經前症候群」在每個女性身上出現的症狀,不盡相同,有人表現輕微,有人則嚴重到需要就醫治療。



◎大致來說,常見的症狀有:



生理性症狀:頭痛、頭暈、乳房脹痛、腹部悶痛、疲累感、全身痠痛、水腫、體重增加、嘔吐、反胃。



●心理性症狀: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日常功能低落、打瞌睡、哭泣、孤獨感、煩躁不安、容易情緒化、情緒不穩定。



一旦發現自己有類似「經前症候群」的徵兆,不用急著就醫,先了解自己有那些周期性的症狀,因為有些心理疾病容易與經前症候群混淆,所以長期的自我觀察和記錄是必要的。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藥物真正被證明具有療效。臨床上最常被提出的藥物有黃體素、口服避孕藥或補充維生素(鈣、B6和E)等,有些情緒困擾較嚴重的患者則會服用低劑量的抗焦慮藥物。



大多數經前症候群患者並不需要刻意就醫治療。只要女性朋友選擇接受,並放鬆心情、調整作息或飲食,適度情緒宣洩和適度運動,可以放鬆身體肌肉及減緩壓力。但喜愛吃甜食的婦女,此時就必須克制食慾。



另外,一些高鹽、高脂肪、含咖啡因的食物飲料也應儘量避免。這些方法幾乎都可減緩經前症候群的不適。但有少數(約3至8%)是屬於症狀比較嚴重的女性,建議就醫,接受藥物治療。


 


最近幾天剛好有些生理原因引發精神狀況的報導與新聞,我覺得正好趁此機會讓大家對於精神科稱為器質性精神病到底如何處理有正確的認識。


事實上,這個部分是最容易被疏忽或者誤診的個案,因為精神科大部分的診斷是以診斷標準來構成精神疾病診斷,雖然在訓練過程中,一再被教育所有可能的精神科疾病診斷,務必先排除器質性或者生理性因素,但精神科大部分的診斷過程,絕少在生理方面作詳細的檢查與評估。過去我也曾遇到,明明是典型的幻聽症狀(合併一些思考障礙),病患整體表現很像是妄想型的精神分裂症,但仔細詢問病史後發現,她過去有甲狀腺機能異常的生理問題,故我在安排甲狀腺的檢查後發現果然有甲狀腺功能異常(有趣的事她其他甲狀腺異常的其他生理症狀並不十分明顯),在會診內科醫師後,施予適當的藥物治療,她的精神異常狀況隨之消失。所以,有生理異常引發的精神狀況,務必針對源頭的生理異常作積極處理。


建議大家,當懷疑自己有精神狀況或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一定要找自己信任的醫師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以免冤枉被貼了精神科疾病的標籤後,服了許多冤枉精神科藥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將重新評估輝瑞戒煙藥的安全性
2008年06月02日 16:14:2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6月1日電  針對越來越多的有關戒煙藥Champix引發抑鬱、自殺、視力受損等不良反應的報告,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日前表示將重新評估這一藥物的安全性。







    美國輝瑞公司生產的Champix是一種非尼古丁戒煙處方藥,2006年獲準在美上市。此後,不斷有報告指出,該藥可能引起抑鬱、自殺等副作用。不久前,一份新研究報告則顯示,這種藥物還可能導致心臟疾病、視力受損等其他不良反應。為防止服用此藥導致事故,美國聯邦航空局已下令禁止飛行員和空管人員使用這種戒煙藥。

    美藥管局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珍妮特·伍德科克表示,藥管局將對所有的不良反應案例進行分析,以確定這些不良反應是否與這種戒煙藥存在必然聯係。

    此前,在美藥管局的要求下,輝瑞公司于2007年11月底更改了上述藥物的說明書,標明其可能引起不良精神狀況,但說明書上並未列出可能導致心臟疾病、視力受損等不良反應。



 


 


之前陸續有關於此藥的不良反應報告陸續出來,我看到FDA也要求藥商標示相關的警語,故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吃保健食品增免疫 反罹罕病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5/26 04:33 張翠芬台北報導



六十一歲的林女士聽信朋友介紹,吃了國外進口的直銷食品「邁多草精」、「必多益」黃耆膠囊,據稱可增強身體免疫力。但吃一個月後全身出現紅斑,臉上都是斑剝紅疹,四肢皮膚變厚脫屑!一年來她遍訪名醫,最後台大診斷為罕見的免疫疾病「毛孔性紅糠疹」,迄今她仍與疾病奮戰中。



林女士因父親有糖尿病,母親罹患癌症,她怕有家族遺傳,所以聽友人介紹,服用從加拿大進口的直銷保健食品「邁多草精」早晚卅CC,以及「必多益」黃耆膠囊每天二顆,調理體質。



症狀愈吃愈嚴重 停用已不及



連續服用一個月後,她從額頭開始冒出類似青春痘的紅疹,慢慢擴散全身,背部、四肢長出大塊紅斑。她詢問直銷公司,公司聲稱是「好轉反應」,要繼續吃才能排除身體累積的毒素。她又服用一段時間,症狀卻越來越嚴重,她嚇得不敢再吃。



林女士說,一年來看遍各大醫院名醫,幾乎各醫院最權威的醫師,能看的都看了。醫師一直當成乾癬來治療,從外用類固醇、口服A酸到照光治療,病況始終沒有改善。滿臉紅斑、皮膚很乾,不斷變厚脫屑,手掌覆蓋一層厚皮,手指無法靈活動作,天冷時厚皮皸裂,痛徹心扉。



全身長紅斑 一年仍未醫好



經切片檢查,台大蔡呈芳醫師確認她罹患的是一種罕見免疫疾病「毛孔性紅糠疹」,台大醫院一年的病例不超過五人。蔡呈芳說,罹患毛孔性紅糠疹的病人,可能體內有免疫惡化因子,少數個案體內的腫瘤壞死因子稍高。但到底是何種情況被誘發,不易判斷。



他指出,服用保健食品一定要謹慎,他在門診曾看過有些民眾吃「靈芝」反而誘發乾癬,某些食品成分可能會過度活化身體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失衡。



近半年,林女士改採中醫調理,臉上斑剝的紅疹塊已消褪,但四肢厚皮紅斑還在。



身心受折磨 改用中藥調理



執業醫師林名育表示,林女士本身屬熱性體質,又連續吃一個月含黃耆的膠囊,等於「火上加油」,導致免疫系統過度活化,誘發病變。中醫以清熱涼血原則調理,但可能需要一段時日才能痊癒。



林女士說:「花錢事小,得了這種病,對身心的折磨和痛苦,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一年來,她出門飽受異樣眼光,別人都以為她生了傳染性重病。身為長庚醫師的兒子原本主張控告這家直銷公司,她認為先把病治好最重要,「我不敢再亂吃了!也希望不要再有人受害!」


毛孔性紅糠疹 幾年才會好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5/26 04:33 張翠芬整理



毛孔性紅糠疹是罕見的角化異常免疫性疾病,不會傳染,初期症狀和乾癬類似,但不像乾癬會有關節病變,皮膚增厚、化膿、脫屑情形也不像乾癬那麼嚴重。



特徵是,皮膚先有鱗屑性紅斑,出現成群毛囊性小丘疹,丘疹互相融合後,與乾癬斑片非常類似。患者皮膚增厚粗糙,同時伴有手掌腳掌角化,指甲呈暗灰色,粗糙增厚,除了有癢感及皮膚乾燥,沒有全身症狀。一般可能反覆發病,數年才完全消退。



國內此病例不多,相關研究很少,初期很容易被誤診為乾癬。目前並無特殊療法,主要以治療乾癬的用藥緩解症狀,但病療效不確定。



毛孔紅糠疹目前病因不明,患者全身症狀嚴重者,明顯發作後,約二、三年內可痊癒;症狀輕微者,反而會在局部不斷反覆發作,令患者相當困擾。


 


一般保健食品,像是綜合維他命,如果不要亂吃,不太會發生一些後遺症,頂多是沒有幫助而已(例如一般的化學維他命),像這篇報導的例子,除了疾病種類比較特殊外,有兩點我想和大家探討:


1.一般而言,保健食品在服用時,有不少人在改善時會經歷所謂的好轉現象或者冥眩反映,這是事實,然而如果是好轉現象,身體的症狀隨著營養品的服用,應該會越來越少,而非日趨嚴重,真正的好轉現象理論上不會太長,不然極可能是服用該保健品的後遺症。多數供應商都怕客戶的好轉現象被一般的醫師誤解,導致保健品的停止服用,所以都會安慰客戶那些身體反應是好轉現象,以致於本案例出現的遺憾。此外,好轉現象時間不應太長外,身體的狀況也應該愈來愈好才對,然而就本案例而言,似乎比較不符合。


2.黃耆這類牽涉到補氣(中醫名詞)的保養品,一般人想服用,建議先作腎上腺及皮質壓力分析,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後再決定如何補充保養品是比較安全的,尤其是腎上腺的功能也會直接影響到免疫系統,若不查明自己到底是否缺乏就開始服用,難保不會再出現類似這類案例的遺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星商人被控亂摸女兒 原來夢遊症發作


中廣 更新日期:2008/05/07 13:30



一名六十七歲的新加坡商人,被控在睡夢時,亂摸自己的女兒,後來律師提出證明,說這個商人患有嚴重的夢遊症,他在睡覺的時候會做的一些事,醒來全忘了,法院採信了這個說法,判商人無罪,不過要接受治療。



這名商人十三歲的女兒指控說,他爸爸曾經亂摸她的臀部、胸部與私處,不過這名商人的律師說,他的委託人患有嚴重的夢遊症,家人也做證說,這名商人在睡覺的時候,會大叫、對著牆亂踢亂打,甚至也會動手打人。而這名商人也表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對女兒做過這樣的事,他聽到女兒的指控之後,極為震驚。



法院在經過審理,並且請醫師診斷之後,認為這名商人的夢遊症確有其事,因此判決這名商人無罪,當庭釋放,而這名商人為了約束自己睡著之後的行為,除了接受治療之外,在睡覺的時候,也把自己綁起來,避免再發生奇怪的事。


 


這個新聞很有趣,但也許有些人會質疑,到底這是不是精神失常?當事人是否要藉由夢遊症的診斷來脫罪?


睡眠本身可藉由腦波的偵測,簡單地分成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睡眠異常,包括夢遊,其實都可以在睡眠檢測的腦波顯現出來,所以夢遊症的診斷並不具爭議性,也就是夢遊這個診斷是可以經過檢測來確定而成立的,如果當事人無法由睡眠檢測來確定診斷,那麼夢遊症的診斷就不成立,當事人就有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六女童課堂中跳樓 全班嚇哭


TVBS 更新日期:2008/05/02 12:01 施協源







台北縣一名六年級的張姓女童,昨天下午3點半在課堂中走出教室,當著全班的面從4樓教室跳樓身亡,嚇壞老師同學;校方透露,張姓女童在去年的柯氏量表測驗中,就顯示有憂鬱傾向,學校進行輔導,不料悲劇還是發生。



國小六年級的張小妹妹,在課堂中走出教室,當著老師同學的面前從4樓走廊一躍而下,結束自己生命,全班目睹這樣的經過,有人嚇哭有人呆住。輔導室主任涂智元:「老師因為昨天發生這件事,其實他蠻錯愕的,相對地,情緒崩潰,該班的小朋友,當然現在還在傷痛期。」 張小妹妹的筆記本中,透露與班上的好朋友疏遠,還寫道「對不起父母老師,覺得自己在世上是多餘的」,小女孩的內心話,如今演變成無法挽回的事實;學校努力補救,防止痛苦情緒在校園裡繼續蔓延。輔導室主任涂智元:「所以心理師,3位社工師一同協助,到目前為止,都還繼續在做輔導。」 事實上,去年全校進行柯氏指數測量,張小妹妹的測量結果,顯示有憂鬱症傾向,校方進行心理輔導,卻還是無法阻止悲劇發生。涂智元:「張生經過老師的訪談輔導之後,老師覺得這個小朋友沒有所謂的,量表分數偏高的狀況。」 老師表示,張小妹妹安靜乖巧,家庭健全,班上成績也很好,應該是沒有煩惱的年紀,如今教室座位上,課本和書包都還擺著,但是小主人再也不會回來,只留下眾人的傷心與不捨。



昨日新聞報導一位女童在校園突發性的自殺行為,此事震驚社會讓大眾對於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議題增加一些關注。以學校的立場,其實早在當事人自殺前,已做過憂鬱量表之篩檢,當事人的篩檢結果呈現憂鬱狀態,但未到須積極輔導的程度,也就是自殺的發生,憂鬱量表無法客觀呈現兩者的相關性。


 


不可諱言,有嚴重憂鬱的人有15%的自殺率,但自殺的背後真正原因都鮮少能真正處理而做到積極的防治。一般有所謂久病厭世或者是面臨重大失落難以承受而想結束生命的個案也有些自殺的人在真正採取行動前會釋放一些不尋常的訊息,例如將心愛東西或寵物送人,要親友好好保重自己等等,當我們察覺到這些訊息時,能做的就是找當事人,傾聽他們的心聲,但對於諸多「突發性自殺」的個案,大部分的專業人常常感到力有未逮,各種治療與輔導成效極為有限。


 


其實對這些突發性的自殺個案,還是有方法可以處理的,以這則新聞的當事人而言,在生前就曾發出心情不好的訊息,在筆記本上寫著自己對不起爸媽 和 老師,覺得自己是多餘的等等蛛絲馬跡。美國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 賀伯特曾對「自殺」背後原因做過研究,他發現很多人選擇自殺之前,是因為他們察覺到自己有些違反道德的事件(越軌行為)即將被揭露,而在無法面對自己的越軌行為為人所知的狀況,所以就選擇用結束自己的生命方式來解決自身的痛苦。


 


對這類個案處理的方式也不難,也就是鼓勵當事人把那件事說出來,接下來他們的自殺想法或者衝動往往在瞬間消失。如果能將這個技術廣為推廣,我相信可以幫助更多自殺的個案。


 


憂鬱量表的篩檢除了對自殺防治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如果讓當事人有被貼標籤的感覺,進而引起同儕的排斥,恐怕會製造更多的反效果。再則如果因為憂鬱量表的篩檢結果,後續的處置上又以抗憂鬱劑的服用為主的話,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警語,青少年服用抗憂鬱劑有比較高的比例如容易產生自殺的想法或是行為。故憂鬱量表的篩檢如果是銜接藥物治療,那麼對於自殺的防治,可還會出現一些反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值得大家多關注與幫助,但是否要藉由憂鬱量表篩檢的做法來協助我覺得有待商榷,這個做法的確值得再檢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大選結果出爐 恐引發選後憂鬱


民視 更新日期: 2008/03/23 17:59



大選結果出爐,但是星期天一早,走進市場,攤販們談的還是總統大選贏的人笑嘻嘻,輸的可是愁眉苦臉,只能不停翻閱報紙,找找敗選原因沮喪,憤怒,這樣激烈的情緒,不但沒有因為選舉結束而平靜,反而因為不滿選舉結果而不安,嚴重的甚至可能產生後遺症醫師表示,要改善這種選後憂鬱的狀況,最重要的就是注意睡眠問題,或是藉由運動來發洩,也可以吃香蕉,巧克力等食物,來抑制亢奮心情。畢竟選舉嘛!有贏也有輸,看開一點就好啦


今天中午到好消息電視台的家庭八點檔預錄晚上八點播出的新內容。主題是談選後如如何平撫激情?在與會來賓與主持人輕鬆的互動下也讓觀眾瞭解如何疏導及平復之道。比較特別的是我把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的觀點:生活是一場遊戲帶進討論中,相關的疑問馬上獲得解答。賀伯特先生提到的遊戲觀點原文是GAME,比較接近比賽的意思。所有的遊戲包含三個部分:有目標、障礙與自由度(也就是規則)當人們很清楚地他們是在玩一場遊戲,他們的態度與想法馬上會有很大的改變。因為遊戲中的最重點並非達成目標,而是克服障礙。所以比賽結束後,要感謝我們的對手並向他們致意,謝謝對方熱情的參與。


對於選後情緒仍激動不已難以恢復平靜的人來說,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隔離。隔離所有的資訊來源:包含電視、廣播、報紙及網路若能再配合每天至少散步半個小時效果會更好,建議大家不妨採用,這是由羅恩‧賀伯特先生提出來的「散步援助法」,每天利用大約半個小時到外面散步看東西,注意是看東西而非想事情,我曾建議許多人以此法來改善他們的睡眠,效果真的很不錯,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職場的利器」這本書。散步援助法對於情緒的恢復與睡眠的幫助真的有莫大的幫助。同時我也在節目中建議大家如果方便,週末應該多到郊外走走,抱抱樹或者到有瀑布的地方去讓身心的安全模式打開,這都是讓我們身心抒解的有效方法。


最後提醒大家:選舉的GAME已經結束,接下來的GAME是如何幫助台灣向上提升,我想這個GAME的難度不下於之前的選舉,這是我們目前的遊戲,我們的注意力應該回到這一點上努力突破障礙,創造更多我們想要的成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服戒菸藥太憂鬱 美傳39人自殺


TVBS 更新日期: 2008/02/03 12:56 張倍綺







吃戒煙藥居然會引發可怕的後遺症,美國發生39起患者服用戒煙藥之後,導致自殺的個案,消息傳回台灣引發恐慌,因為在美國引發副作用的戒煙藥「戒必適」,去年10月已經在台灣上市,雖然台灣還沒有類似個案,衛生署也呼籲醫師,要注意病患是不是在用藥後,出現情緒低落的情形。



1天2顆,3個月後,戒菸成功率高達6成!「戒必適」才剛納入戒菸門診不到半年,國健局每個禮拜還補助病患250元,想戒菸的癮君子打聽的多,但美國卻傳出服藥後造成39人自殺的案例。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它除了吃了,會作用在我們腦裡尼古丁的接受器外,它也會作用在另一個叫『杜巴胺』這個系統,是其中一個也被認為可能導致憂鬱的地方。」


藥品成分取代菸裡頭的尼古丁,讓大腦產生類似吸菸的快感,是不是同時也讓病患產生自殺念頭?胸腔科醫師認為,戒菸過程原本就有可能有輕微憂鬱傾向,屬於「戒斷症候群」的一部份,和藥品本身的關連性,還無法確定。


楊聰財:「當他在治療的時候,會開始覺得比較有活力,睡得也比較好,但想法還可能比較負面,那時候反而容易導致自殺成功,所以是在可能在憂鬱的病程,在做改變的時候反而要注意。」


精神科醫師也認為,原本就有憂鬱症的病患,用這種藥戒菸,或許更需要留意自殺的可能性,一般用這種藥的戒菸病患,副作用頂多是噁心嘔吐,而在台灣還沒有傳出因此導致憂鬱或自殺的案例。


中國時報 2008.01.01 
服「戒必適」戒菸 恐生自殺念頭
朱立群/台北報導



     衛生署昨晚發布新聞指出,戒菸藥「戒必適」膜衣錠內varenicline成分可能導致不良反應,包括爆發肢體攻擊性、萌生自殺念頭、情緒障礙等精神疾病症狀及心律不整,與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報導案例類似。


     國內通過的「戒必適」有一毫克及○.五毫克兩種劑量,衛生署強調,相關精神疾病副作用已載於藥品說明中,但民眾仍須小心使用。


     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郭斐然表示,「戒必適」在國內是新用藥,去年六月衛生署通過上市,十、十一月鋪貨,台大今年二月引進,國內使用人口有限。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去年十一月廿日發布服用含varenicline藥品引起不良反應的通報案例評估,發現消費者使用數天至數星期,可能有情緒低落或自殺的想法。英國《每日郵報》也指出服用後會導致心律不整。


     郭斐然表示,上述副作用都是藥品上市後測試得到的結果,與上市前臨床試驗的副作用不同。他認為,戒必適屬短期(數月)用藥,不太可能造成長期心律不整。但因為是作用於大腦神經的傳導物質,可能影響腦神經,引發精神性疾病的機會較大。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目前無法證實,該不良反應究竟是尼古丁禁斷作用造成,還是因使用varenicline成分藥品所引起。


     郭斐然說,戒菸本身就會引起憂鬱焦慮、精神渙散等尼古丁戒斷症狀,要確定戒必適或varenicline副作用,還須比對更多戒菸者與非戒菸者使用後狀況。


     衛生署表示,國內未接獲類似不良反應通報案件,但呼籲醫師應注意病患是否有情緒低落或自殺念頭發生。正服用該藥品的病患如發生前述情形,儘快洽詢診治醫師,或通報衛生署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



 


這個最新的戒煙藥物,不只在美國,之前在歐洲也有一些自殺個案傳出,本土案例因使用的人數還不及歐美的用量,目前還沒有類似的個案。提醒正在使用這個藥物戒煙的人,若出現憂鬱的狀況,必須儘快和您的醫師討論是否停藥,解決方法不是再把抗憂鬱劑加上去,一般是建議把這個藥物停下來,憂鬱的狀況就會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想睡…食欲激素A 讓你不睏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12/30 07:30 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



美國廣播公司廿八日報導,由國防先進研究計畫局(Darpa)資助的科學家,可能已經發現一種可以消除睡眠,比咖啡還管用的藥物。



對猴子進行的實驗顯示,含有天然產生的腦部荷爾蒙「食欲激素A」(orexin A)的噴鼻藥,可以扭轉睡眠不足的影響,使牠們在認知測驗中,表現不輸睡眠充足的猴子。食欲激素是一種在老鼠腦內發現的刺激食欲的荷爾蒙物質。



洛杉磯加大精神病學教授席格爾說,這是振作精神的新途徑,而且研究結果顯示其效用相當良好,可以減少睏倦,但不會產生急躁不安的副作用。



「食欲激素A」很有可能成為「替代睡眠」的藥物,取代幾十年來用來對抗睏倦的興奮劑。興奮劑可能讓人上癮,而且往往會有副作用,包括血壓上升或情緒不穩定。



美國軍方資助研發這一類新藥,以協助部隊保持清醒,又可以盡量減少副作用。



在進行這項新研究時,先剝奪猴子30至36小時睡眠,再分別使用食欲激素A或鹽水製造的安慰劑,然後進行標準認知測驗。使用含食欲激素A噴鼻劑的猴子,得分與睡眠充足的猴子大致相同,使用鹽水劑的對照組則認知能力嚴重降低。



發表在最新一期「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報告發現,食欲激素A不僅能恢復猴子的認知能力,正子斷層掃描也顯示牠們的腦部很清醒。



席格爾說,食欲激素A有個特點,就是只對睏倦的猴子起作用,對清醒的猴子沒有影響,而且它只會扭轉睏倦,對腦部不會有其他作用。



全國睡眠基金會估計,有七成以上美國人每天沒有睡足八小時,因此這種產品可能極受歡迎。



國家睡眠失調研究中心主任突沃利說,藥物雖或能暫時取代睡眠,長期睡眠不足的後果還不明確,這種替代睡眠藥物能否降低睡眠不足造成的其他問題也不清楚。



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不足可能助長心血管疾病和新陳代謝失調。



食欲激素A要正式上市,還必須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審查,而這個程序可能拖上十多年。



為何我老是這麼愛睏?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2/27 11:45 uho 編輯部



某國二資優女生半年前突然很愛睏,每節課都變得很愛睡,有時候看電視大笑,人就半身無力癱在沙發上,家人以為是中邪。還有一個家庭,十多歲的兩兄弟經常吃飯睡著、摔破碗,爺爺也有邊吃邊睡的情形,就醫後發現,他們都患有嗜睡猝倒症。另外,有些人很開心大笑時,全身突然感覺無力或跌倒,這時候你千萬不要猶豫,這不是中風,也不是癲癇發作,建議你趕快就醫,因為這可能就是猝睡症發作。



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專業的睡眠中心陸陸續續成立,能夠為這一群有白天嗜睡困擾的病人檢視嗜睡的原因到底為何,可能是睡眠不足,睡眠節律問題,也可能是睡眠品質不佳,睡眠片斷如某些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夜間肢體抽動症等,抑或是憂鬱症,或使用了某些安眠藥、禁藥等等都可能造成白天嗜睡。在嗜睡的種種原因裡猝睡症是相當特殊的一個病因。



林口長庚醫院睡眠中心 黃玉書醫師指出猝睡症 (Narcolepsy)這個名詞,是在1880年由一位法國醫師Glinean提出,近年來由於嗜睡的症狀輕則造成日間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受到影響,重則會造成一些交通或公安意外的發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正視這個疾病,這類疾病常在學齡期兒童出現,常會影響兒童、青少年的學習能力及人際關係甚至情緒問題,在成年人也常發生在二十至三十歲左右,故常造成成年人的工作表現受影響,甚至因為嗜睡而造成人際關係變差。這個疾病在診斷上必須符合下列幾點:



‧白天過度愛睏超過三個月



‧猝倒(cataplexy),比如突然失去四肢的肌肉張力



‧剛入睡時出現幻覺(hypnagogic hallucination)



‧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比如在睡眠中感到無法動彈



‧晚上睡眠障礙如失眠等



但如要確實診斷此病,則建議到睡眠中心接受正式睡眠檢查,病人必須經過一整晚的多項生理睡眠檢查(Polysomnogarphy, PSG)及白天多次睡眠潛伏期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甚至需要抽血檢測(HLA typing),或腦脊髓液(CSF)檢驗,如此才可幫助正確的診斷。



至於這個疾病的真正原因,到現在尚未清楚,但國外Stand ford的猝睡症研究中心在這幾年致力於此病的研究,已有許多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報告中也顯示此疾病與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中的DQ及DR有關,比如有猝睡及猝倒(cataplexy)症狀的病人,血液中幾乎都可發現HLA DQ B1 0602 因子。此外基因遺傳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研究數據顯示病人的一等親內同樣有猝睡症的比率比正常人高。當然環境因子也是造成此病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之一,這正說明為什麼病人多在青少年之後或成人才發病。針對這許多的病因,目前許多科學家正積極進行這個疾病的研究,期待在不久將來能有新的發現與治療,但不論你嗜睡的原因為何,諮詢專業的睡眠障礙醫師以了解病因,必要時應接受徹底的睡眠檢查,才能得到適當的改善與治療。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127


 


嗜睡症及猝倒其實臨床上並不多見,這兩篇報導指出嗜睡症及猝倒的可能原因及療法,讓大家可以比較清楚這個領域的進展及方向。


但第一篇報導中提到的:「食欲激素A」很有可能成為「替代睡眠」的藥物,取代幾十年來用來對抗睏倦的興奮劑。興奮劑可能讓人上癮,而且往往會有副作用,包括血壓上升或情緒不穩定。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興奮劑到底為何?其實就是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用的最多的就是利他能或者專司達(學名成分都是METHYLPHENIDATE),這是目前教科書建議的治療,但藥物的副作用讓治療與不治療陷入兩難。其他藥物治療也有,其中還包括治療過動及注意力缺乏的新藥:Strattera也是治療建議,不然就是一些傳統抗憂鬱劑或者CODEINE(可代因)這類可能會成癮的成分,感覺若不想碰精神科藥物或者類嗎啡類的止咳藥,感覺就沒有治療的方法了。其實在藥物之外,有一種方法效果其實還不錯:也就是白天安排2-3次約十到十五分鐘的小憩,這不會取代晚上的睡眠,但卻能增加白天的清醒時間與程度。


食慾激素A是由下視丘尾端製造的化學物質,過去被認為會促進食物攝取並參與睡眠調控,其他還有實驗證實:有些人之所以吃不胖,並且一直處於活躍甚至焦躁的狀態,可能就是因為他們體內的食慾激素A含量較多的緣故。我非常期待這種天然產生的腦部荷爾蒙「食欲激素A」(orexin A)的噴鼻藥能夠早日上市,讓這些患者不必為了治療而強迫自己服用一些副作用不少的藥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定要注意/服用巴金森氏藥會性慾高漲 性向轉變?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12/10 12:27 記者陳園淳、柯家傑/台北報導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多巴安促進劑,國外卻傳出服藥後,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副作用,像是性慾高漲和性向轉變,國內醫師說,國內還沒聽過有性向轉變的案例,不過的確有少數患者會出現性慾高漲的副作用。



手腳會不自覺顫抖,像知名音樂人李泰祥這樣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9成會服用一顆顆的多巴胺促進劑治療,不過法國媒體卻報導,有病患服藥後,會出現偷竊、賭博,性向轉變,甚至性慾高漲的異常行為。



知名音樂人李泰祥:「沒有那種奇怪的副作用!」



李泰祥說自己沒感覺異狀,不過國內醫師證實,的確有少數的年輕患者吃了這些藥後,會有性慾高漲的副作用。長庚神經癲癇科主任吳禹利:「吃了這個藥之後,動作比較方便,但是他心理面也會比較想〈性〉。」



翻開多巴胺促進劑的說明書,多數藥物的警語都是特別警告會精神混亂,不過衛生署已經決定發文提醒醫師其他副作用 ,醫師也強調,吃藥後會出現副作用的病患,通常都有跡可循。



長庚神經內科主任陳柔賢:「發病比較早的,病情必較嚴重的,病程比較久的,而且除了伴隨典型巴金森氏症狀,還有比如說本來就有情緒障礙。」



還有像是年紀較輕或是服藥劑量較高的病患,也是可能出現副作用的高危險群,提醒巴金森氏症的病患,一旦出現異常行為,最好趕緊就醫,和醫師討論是否要換藥治療。


 


行醫過程中偶爾就會遇到有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來求醫,比較多的是本身還合併有憂鬱狀況,有少數的人是服用藥物導致出現一些妄想及幻聽的狀況,因為此種藥物主要是增加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在腦內的濃度,然而過多,就容易出現類似精神病的症狀,一般是調整原本使用藥物的劑量即可,會出現報導中這些特異的衝動控制困難較為少見,不過還是有機會,尤其是服用劑量比較高的人。


有些被懷疑有精神分裂精神病或者情感性精神分裂症的人有些個案也有性慾過高的問題,但這是否就是多巴胺在腦內濃度過高所引起?我認為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明大學證實 水分子帶路…大腦病變造成精神疾病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08/28 04:39 記者: 黃庭郁、朱立群/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三年多來運用水分子擴散原理與擴散磁振造影儀(dMRI)檢測,比對正常人與罹患精神分裂症、躁鬱症與過動症病患的腦部影像,在釐清精神病患者腦部病灶間關連性上,已有初步成果。


該研究團隊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領軍,利用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技術,把精神疾病者「狂亂」的大腦神精結構「清楚」耙梳出來,有助醫學界了解各式精神疾病。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RI)是核磁共振造影(MRI)的一種。


研究團隊成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慶波說,人腦有一千億到一兆個神經元,到底各自有哪些功能,還在研究中,發展中的影像監測儀器成為很重要的研究工具。


他說,國際間運用擴散磁振造影儀做腦部疾病或腦部腫瘤手術前腦神經監測已有十年,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三年前開始嘗試運用於精神疾病的腦神經研究。


研究主要利用「水分子擴散原理」,並透過造影監測。林慶波說,人腦的水分子會沿著神經走,水分子遇到大腦神經有缺損部位,傳達的訊號會不一樣。研究主要比對正常人與病人的腦影像,藉此看出患有上述三類精神疾病者的大腦到底哪裡跟正常人不一樣。


研究團隊目前共收集一百五十多位一般人、六十位精神分裂症病患、三十多位躁鬱症病患、三十多位過動症病患,比對其腦部影像差異。病例數還在陸續增加中。


林慶波說,研究初步已可看出,躁鬱症病患大腦前額葉到邊緣系統有問題;過動症患者大腦控制行為能力的運動神經束表現與一般人不同,精神分裂症病患隨發病時間越長,病灶越多。研究也可觀察到不同病灶間的關連性,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他說,目前包括台灣、美國、英國、法國等都有研究團隊積極研究中。雖然還無法對臨床用藥或治療有直接貢獻,但可說在精神病患腦部基礎研究有一點進展。


研究團隊成員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東平說,傳統的核磁共振造影無法看出特定精神疾病各個病灶間的互動關係,但透過擴散核磁共振顯影技術,病灶間的「關連性」可被清楚「圖繪」(mapping out)。


但他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研究計畫主持人曾志朗也說,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他不願太早多談研究細節。


 


週二我個人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十方談的作者林文虎先生的線上專訪,我們特別提到這方面的研究。乍看會覺得充滿希望,甚至有人覺得大腦與精神病的關連的秘密就要被打開了,然而我們聽聽前教育部長曾先生的實話: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而榮總的蘇東平主任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也就是臨床的應用八字還沒半撇。聯合晚報當天也刊載北醫神經外科主任蔣醫師的疑慮:很多被診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本就是大腦看不出任何異常。


以目前精神科的診斷方法為會談,主要是透過病史及主訴來確定診斷,藥物治療的方向也是症狀消除為導向,並無法針對病灶來專門治療某個失常的部位,如同癌症的標靶細胞作用藥物一般,所以距離臨床可以實際應用的那一天仍遙遠。


真正對精神分裂症有實驗室研究的實際成果的實在屈指可數。加拿大的營養學博士,同時又是精神科醫師的ABRAM HOFFER曾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在這些患者的體內容易測得吲哚的化合物,這與他們本身的妄想與幻覺有非常直接密切之關係。透過營養品的調節,阻止及減少吲哚的產生除了能幫助病情穩定,同時也能減少藥物的使用。接受他幫助的患者有好幾千人,好好服用營養品兩年,有高達九成的成功率。另外他也訓練超過五十名的專家來照顧他們的患者。


大家有興趣,在光能診所有他的著作可供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夢遊」性侵少女 英國士兵判無罪 受害家屬不滿



更新日期:2007/08/08 10:52



 



如果說有男子聲稱他是在「夢遊」的狀態下與他人發生肉體關係,你相信嗎?英國有一名軍人去年在一場朋友生日派對上,遭一名15歲女孩控告性侵,不過,最後法院採信他的說法,他罹患無意識的「睡眠性交症」(sexsomnia)判他無罪。


這名被控告性侵的26歲英國皇家空軍士兵肯尼斯伊考特,去年11月到朋友家參加徹夜的生日派對,遭一名15歲女孩控告性侵,女孩指稱凌晨3點醒來,發現對方竟然裸體趴在她身上,當場尖叫,伊考特則是起身走開到花園,女孩之後提出告訴,伊考特在法院辯稱他喝醉睡著,醒來時發現自己全裸站在戶外,全然不知發生過什麼事。


伊考特曾經到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他辯稱自己在軍中就常常夢遊,還被封為「夜遊俠」自稱罹患睡眠性交症(sexsomnia),他的女友也作證說,他曾在睡夢中想要親熱。


英國法院在參考專家鑑定與相關證人的說詞後採信他的說法,6日判決伊考特無罪,不過,女孩母親對這項判決非常不滿,認為可能會讓更多女性遭殃,「睡眠性交症」獲判無罪,本案不是首例,之前在英國以及加拿大也都有類的案件,法律層面雖然不予責罰,但道德層面顯然仍有可議之處。


睡覺時會不自主與人發生性關係,這種被稱為「睡眠性交症」的症狀,堪稱人在睡夢中做出的最奇怪的行為,至今仍令科學家難以理解發生原因,而且往往因為出現這種行為的人難以啟齒,讓有心研究的人也不得其門而入,這種令人困惑的症狀,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改善這種症狀,也往往讓患者的人際關係破裂。


在一些性侵害案例中,睡眠性交症成了定罪的一大難題,加拿大2003年有一起案例,一名女子指控一名男性在派對結束後性侵害她,被告以患有這種疾病作辯護,表示對兩人發生性關係完全沒有記憶,法官採信被告的說法,判定這種情況下的性侵犯並非蓄意造成,因此不構成犯罪。這項判決讓婦女團體相當不滿。



 


有精神疾病不必負法律責任?


    在精神科的業務範圍中,有一塊叫做司法精神醫學,主要的業務範圍,是針對某些法律案件,涉及當事人是否因精神失常而導致犯行,而以「醫學專業」提供給司法系統來參考。因為精神科本身在作診斷時,大部分是以「會談」當作診斷的依據,並不像其他科是作某些實驗室或影像學的檢測,頂多配合心理衡鑑,但仍不似其他科有直接的「科學」證據,所以醫師本人的「自由心證」佔了很大的部分。因而一般都要要求二位精神科專科醫師一起背書。


    司法系統想瞭解的是當事人是否有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的緣故而犯案,然而,重點是精神科的診斷是基於一些診斷標準,如果當事人熟悉這些精神科診斷,難保不成為當事人卸責的管道。其實在美國就曾出現慣犯,一再以精神疾患為由來逃避責任,直到他最後才承認自己其實沒有精神疾患,但那已經是好幾個案子之後的事了。這篇報導,也可以讓我們省思這個領域的一些困難與盲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服用維他命C 無助預防感冒


中央社 更新日期: 2007/07/18 08:54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八日專電)服用維他命C對抗感冒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偏方,不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維他命C不論是預防感冒病毒,事實上毫無用處。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對一萬一千多名每天服用二百毫克維他命C的民眾,進行超過六十年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罹患感冒的次數與沒有服用維他命C補充品的人一樣多。


負責這項研究的何秘拉指出,對很多人來說,每天服用維他命C預防感冒的效果事實上微乎其微,而且並不能縮短感冒的時間,或減輕症狀,「每天吃維他命預防感冒,根本是無稽之論,沒有必要這麼做」。


這項最新研究結果公布在知名的醫學期刊「Cochrane Library」。


儘管維他命C的預防感冒效果不如大眾預期,何秘拉認為,維他命C治療感冒及兒童肺炎的功效,仍需要再進一步研究。


研究指出,馬拉松長跑選手、滑雪者及其它短期暴露在極為寒冷及高度壓力下的人,如果服用維他命C仍能獲得不錯的保健效果。960718


 


這篇報導有些值得探討的部分,首先我們要問:維他命c都是一樣的嗎?了解營養學的人清楚的知道天然的c不等於一般化學營養品:抗壞血酸.而且天然的c還得有維他命p,這是一種生物類黃酮,能夠保護天然的c不會被氧化,同時更能確保維他命c被吸收.


那麼,就吃天然的維他命c就夠了?這其實有待商榷,因為現今土壤的貧塉,四十年前阿媽吃一顆柳丁內含的維他命c,現在的我們得吃20顆才有.




其實攝取一般維生素C(也就是抗壞血酸)之後兩小時,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學名)將不再被吸收,所以它的半生命期大約是兩小時,它的生物有效性被定為USP100。根據紐澤西醫藥大學實驗報告在測量Bio食物狀態維生素C時,發現它的半生命期可延長到18小時,生物有效性是USP1210.


此外,1990年初,美國一家生產化學合成的營養素(USP)製造廠商,對

食物狀態維他命在人體內可獲得較好吸收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並且提出告訴,五個獨立且被國際認定的FDA科學家隨即被指派檢定食物狀態
營養素的分子結構,結果這件轟動一時,訴訟費高達三百萬美元的案子,大大衝擊到美國整個營養學工業。
法院的判定如下:
(字號:#c8920658sw)

1.          食物狀態營養素如同天然食物。


2.          食物狀態營養素不同於一般化學合成維生素或萃取的礦物質也不同於市面上以食物混合而成所謂的天然食品。


3.          食物狀態營養素確定比單一分子合成的營養素更能為人體所吸收和利用,它還能在人體保留更多的時間。


 


所以,每天服用抗壞血酸200毫克可以預防感冒?這不用作實驗都知道:絕對不可能.同時也鼓勵大家儘量服用天然的維他命c,而非抗壞血酸.您服用的是天然的維他命c(一般都會寫成柑橘萃取物)還是抗壞血酸?趕快檢查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她從荷蘭來 找產婆「笑著生」



更新日期:2007/06/11 07:10



 









在台灣,生孩子是大事情,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產婦都選在醫院生產。但住台北市的山帝仕最近卻帶著荷蘭 籍 太太米娜專程回台灣,找到助產士 楊 素青,準備在家生產。


有中醫師執照的山帝仕說,「生產是一件很自然、美好的事,保持輕鬆最重要,而家裡是迎接小貝比最好的地方。」


懷著九個月身孕的米娜說,荷蘭絕大多數婦女都是請助產士到家裡接生,對孕婦而言,家裡是最輕鬆、自在的地方,除非生產時用力超過一個小時產道還沒辦法張開,才需要到醫院;歐洲的英國、德國,有六、七成產婦在家生產。


山帝仕主張回歸自然、回歸內在的生活哲學,他認為,很多醫師會恐嚇孕婦,如果不檢查,胎兒可能會有什麼問題。但機率微乎其微,卻讓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擔心這個、操心那個的,覺得很不安,根本是捨本逐末。


四十一歲的米娜,婚前是一家國際公司資深財務諮商顧問。她說,工作讓她賺很多錢,但生命深層卻十分匱乏,日子過得不快樂。一九九七年她到印度參加奧修課程,認識山帝仕,兩人決定牽手走一生,後來她放棄事業,簡單過日子。


陪米娜生第一胎時,山帝仕領悟到,產婦呼吸頻率與笑的動作非常吻合,臉部笑的時候,會牽動下腹肌肉收縮。這次生第二胎,他們與產婆溝通要首度實驗「笑著生產」,一邊笑、一邊生,讓小貝比來到世上第一個聽到的聲音,就是媽媽的笑聲。


從懷孕第卅七周起,米娜每天早上刻意大笑卅分鐘。她說,每次笑完,身體便覺得柔軟,能輕易做出原本無法做的盤腿動作。山帝仕表示,生產過程最重要是夫妻兩個人能配合,充分溝通、享受,而不是靠醫院裡的冰冷儀器。


 



 


在家生小孩好嗎?


    我喜歡這篇文章,因為我的兩個小孩都是在家生的。


    在台灣,尤其是有健保的年代,在家生產的人是稀有動物。我在幫小孩報戶口時,戶政處的人看到出生地並非醫院診所,而是家裏時,還引來一群人圍觀。所以現在居家生產的人真的很少。


    然而,國外的經驗又如何呢?我們看到這篇報導,發現在歐美,居家生產才是主流,而我們的祖母甚至媽媽那一代,很多人都是在家生產的,不是嗎?


    在家生產有何優點?最重要的,我們可以控制生產時的品質,同時讓媽媽在最自然的狀態,最熟悉的環境迎接新生兒的誕生。嬰兒在生產時,若能保持安靜,對於其心理層面亦有一定的助益。知名的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提倡「無聲分娩」,就是因為他的研究發現,有不少人有些狀況,其實與他們在出生時所接收到的「人的話語」所導致,我也曾經應用羅恩.賀伯特先生的「戴尼提」的技術,為一個人找到她老覺得自己很麻煩的源頭。原來,她出生時是「肩難產」的巨嬰,而出生後,仍然在很不舒服的時候,護士在交班時,還指著她說:「這個小孩很麻煩。」從此,她就老覺得自己是個麻煩。詳細的原理,大家可以再參考「戴尼提」這本書。


    其實在家生產真的不難,去找個有經驗的助產士或願意幫忙的婦產科醫師,定期產檢,擬訂完備的生育計畫,其實,人人都可以在家裏迎接每一個生命的誕生喔!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我記得大一新生憂鬱症篩檢的新聞剛出時,在教育電台主持「教育十方談」的 林文虎 先生以他服務教育界多年的經驗,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貼標籤的問題,在此我想從我臨床的個案狀況作一些討論。


    我發現有許多學生在小學或中學時,被貼上了精神科診斷後,他就開始被同儕排擠,誰跟那個人說話,還會遭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許多老師以「善意」為出發,提醒其他同學,對有「精神病」的同學要予以包容,他們就是因為得了某某精神病才會如何…。但反而造成更大的遺憾。最後甚至被整個學習環境隔離。


    以我的觀點,這些同學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時,也許有當時的一些反應,但若能找到問題根源,輔以有效的技術來處理,那麼反應往往就不復存在,當然也不須再貼標籤了。遺憾的是,目前一般的藥物處理,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衍生更多的問題。其實精神科的診斷,很多是為了開藥用的,何苦給深陷困境的學生再落井下石?有好幾次當我在聆聽門診的個案描述他們如何背著標籤,辛苦地生活時,我真的能了解林先生在呼籲這件事時的心情。所以,這已經不是單純開不開藥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停止給學生貼標籤,因為一個標籤,可能就影響他的一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此一說》維他命丸A、E 越吃越早死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3/01 07:40 記者:編譯王麗娟/報導



一份新研究報告指出,有些維他命補充劑對人體的壞處多於好處。服用維他命A、E和β胡蘿蔔素(維他命A的前驅物質,會視需要轉變成維他命A)等維他命丸,不但不會延年益壽,還會縮短壽命;維他命C與硒則不會如此。


英國泰晤士報與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份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指出,吃維他命補充劑是浪費金錢。「英國心臟基金會」建議,民眾不必吃維他命丸,應該從健康、均衡的飲食著手,吃出健康。維他命補充劑業者則認為新報告充滿瑕疵。


科學家以涉及十八萬一千人的四十七個實驗分析後發現,服用維他命丸整體而言會使死亡率提高百分之五;β胡蘿蔔素提高百分之七,維他命A百分之十六,維他命E百分之四。


至於維他命C,分析結果不一,可能不影響死亡率,也可能使死亡率提高百分之六。唯一有益無害的維他命是硒,可使死亡率減少百分之十。


新研究是根據薈萃分析(指各獨立研究的統計學整合)而得,由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畢傑拉科維契領導的團隊完成。團隊從二○○五年十月以前完成的八百多個實驗篩選出六十八個加以分析,樣本人數達廿三萬兩千人。


他們分析所有的實驗結果後,原本發現維他命丸既不會提高也不會降低死亡率。但當團隊再從這六十八個實驗中選出四十七個偏差值較低的優質實驗進行分析後,結果卻大不相同。他們發現,維他命A、E、β胡蘿蔔素的補充劑其實對人體有害。








    這二天,有一則關於維他命研究的報導,引起不少人的恐慌,尤其是維他命ADE。我們要了解:補充維他命這件事本身就有許多可以討論的。


    首先,一般的營養攝取總是優於維他命的攝取,在於食物中所含的不衹是維他命的化學結構,同時還有蛋白質載體。199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洛貝爾博士的得獎研究內容,就是告訴我們:不同的蛋白質形成的基因不同,具有不同密碼,而不同蛋白質會向細胞發出訊號,進而達到修補細胞之目的。也就是細胞缺乏何種營養素,它會透過蛋白質載體來辨認而加以吸收,化學合成的維他命,不含蛋白質載體,不僅難以吸收,還會造成身體負擔。而這個研究所針對的對象,鮮有人能吃到食物狀態的維他命,所以不難想像吃進來的都容易變成負擔。此外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次提到有負面影響的,都是脂溶性維他命,而身體最容易造成毒性物質殘留的組織就是脂肪,由此可見,吃非天然的維他命,背後可以潛藏一些不確定的結果。而目前,其實已有這種food-like nutrients,也就是食物狀態的營養品。


此外,建議大家,除了維他命製劑形式外,種類也很重要。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像是單補維他命E,無法預防心臟病等等的報告,有不少人都了解,主要是因為我們身體細胞,需要的營養是全面的,您若單單補充一、二種,會造成細胞以為其他的營養素不足,這稱為「人為的營養缺乏」。


    那麼究竟該如何補充呢?最保險的方法,當然就是作營養醫學的檢測,確定自己的營養代謝那些成份比較缺乏,然後根據報告來量身訂作個人化營養處方,拿到報告的人,細心地觀察會發現,個人化營養處方,一定是先配各種營養的基本量,再針對缺乏的某些特定營養素作額外補充,如此就可完全避開營養缺乏。


    所以同樣是補充營養品,裏面還有許多部分須了解,亂吃一起反而麻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最近在日本關於克流感的新聞,提醒大家克流感可能導致嚴重的行為異常。其實只要把自己的免疫力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不需再特別去打克流感,而保持免疫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維持腸道健康,排便順暢,少吃甜食,多吃益菌生(益菌喜歡的食物,例如蔬果纖維及果寡糖等等),補充益生菌,那麼您已經有強而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真的只是免疫力不足嗎?很多人不曉得,流行性病毒傳染致死的患者,為數不少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亂掉,導致敵我不分而開始攻擊自己的身體組織,像SARS期間的例子就是很清楚的實例。


很多人會急著使用克流感,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擔心很多事或者恐懼,此外,在生活中一直被壓抑而感覺有壓力的人,以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看,因為這些人的腎上腺皮質醇過度分泌而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紊亂,也是很大的危險群。所以提醒大家,身心健康才是真健康,日常生活若有壓抑的狀況,建議用正確技術來處理,確保自己更安全與自在。有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與技術,可以參考兩本書:壓抑的來源以及生存的科學,兩本書都是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內容相當實用且深入。



 


克流感導致異常行為 傳日本學生服用後跳樓身亡


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 2007/02/23 16:40 記者:記者梁立、江易親/報導



全球受到禽流感威脅下,治療感冒的克流感(Tamiflu)成為控制病情最有效的藥物,但現在日本卻陸續傳出,有人在服用之後出現異常的行為,昨(22)日甚至發生有女學生在服用後,跳樓身亡的消息,到底這些是不是克流感的副作用,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調查當中。


昨(22)日在日本愛知縣傳出一名女學生跳樓身亡的消息,調查發現女學生在跳樓前一天,因為感冒服用醫師處方藥物克流感,到底是不是克流感引發副作用的反應,目前還在調查。


克流感是一種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流感藥物,尤其在抗生素無法有效殺死病毒,和全球都瀰漫著禽流感恐慌時,克流感更成為搶手的治療藥物。


但是現在卻傳出服用後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的說法,住在京都的一位少年新井雄司就曾發生類似情形。新井雄司的父親表示,當時兒子胡言亂語,瘋狂的尖叫,而且眼睛開始翻白,根本就像是發了瘋一樣。新井雄司事後也表示,好像感覺到自己被困在一個又黑又暗恐怖的地方,除此之外完全沒有記憶,之後這名學生被送往醫院,診斷結果醫師懷疑是克流感產生的副作用。


根據厚生省的調查,到目前為止因為服用克流感跳樓死亡共有五個案例,但是卻依舊無法斷言克流感有導致瘋狂行為的後遺症。厚生勞動省表示,要再經過調查後,才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同時呼籲如果家人服用克流感,一定要多加留意是否出現異常行為,以免再發生意想不到的悲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到診所求助的患者,有一個狀況我想提出來與大家討論。


    主要的狀況是我需要這位患者的過去的病歷,但家屬反應過去求助的那家診所不肯給他的病歷摘要。縱使由其他醫師提出來,家屬也拿不到。以醫療改革來講,這絕對是大有問題。試想:您的醫師不敢讓您知道他為您做了哪些醫療處置,那麼這其中一定隱暪了他不敢讓您知道的事,您能信任這樣的醫師嗎?


    羅大佑先生,眾所皆知,他自己曾經短暫地任過醫師,對於醫師這個行業,他認為這是個需要高道德標準的行業,他這樣描述:「你的病人被你麻醉在手術檯上,而他完全不知道你對他做了什麼事。」這不是需要很高的道德標準嗎?


    也許下次大家在就醫時,可以試探性地問一下醫師:「我如果到時需要病歷摘要,可以開給我嗎?」如果您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代表這位醫師一定不敢讓你知道他做了什麼?所以在就醫前,慎選您的醫師,您有權選擇有品格的醫師。


    關於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台灣醫療改革協會的網站資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