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陽明大學證實 水分子帶路…大腦病變造成精神疾病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08/28 04:39 記者: 黃庭郁、朱立群/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三年多來運用水分子擴散原理與擴散磁振造影儀(dMRI)檢測,比對正常人與罹患精神分裂症、躁鬱症與過動症病患的腦部影像,在釐清精神病患者腦部病灶間關連性上,已有初步成果。


該研究團隊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領軍,利用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技術,把精神疾病者「狂亂」的大腦神精結構「清楚」耙梳出來,有助醫學界了解各式精神疾病。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RI)是核磁共振造影(MRI)的一種。


研究團隊成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慶波說,人腦有一千億到一兆個神經元,到底各自有哪些功能,還在研究中,發展中的影像監測儀器成為很重要的研究工具。


他說,國際間運用擴散磁振造影儀做腦部疾病或腦部腫瘤手術前腦神經監測已有十年,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三年前開始嘗試運用於精神疾病的腦神經研究。


研究主要利用「水分子擴散原理」,並透過造影監測。林慶波說,人腦的水分子會沿著神經走,水分子遇到大腦神經有缺損部位,傳達的訊號會不一樣。研究主要比對正常人與病人的腦影像,藉此看出患有上述三類精神疾病者的大腦到底哪裡跟正常人不一樣。


研究團隊目前共收集一百五十多位一般人、六十位精神分裂症病患、三十多位躁鬱症病患、三十多位過動症病患,比對其腦部影像差異。病例數還在陸續增加中。


林慶波說,研究初步已可看出,躁鬱症病患大腦前額葉到邊緣系統有問題;過動症患者大腦控制行為能力的運動神經束表現與一般人不同,精神分裂症病患隨發病時間越長,病灶越多。研究也可觀察到不同病灶間的關連性,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他說,目前包括台灣、美國、英國、法國等都有研究團隊積極研究中。雖然還無法對臨床用藥或治療有直接貢獻,但可說在精神病患腦部基礎研究有一點進展。


研究團隊成員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東平說,傳統的核磁共振造影無法看出特定精神疾病各個病灶間的互動關係,但透過擴散核磁共振顯影技術,病灶間的「關連性」可被清楚「圖繪」(mapping out)。


但他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研究計畫主持人曾志朗也說,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他不願太早多談研究細節。


 


週二我個人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十方談的作者林文虎先生的線上專訪,我們特別提到這方面的研究。乍看會覺得充滿希望,甚至有人覺得大腦與精神病的關連的秘密就要被打開了,然而我們聽聽前教育部長曾先生的實話: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而榮總的蘇東平主任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也就是臨床的應用八字還沒半撇。聯合晚報當天也刊載北醫神經外科主任蔣醫師的疑慮:很多被診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本就是大腦看不出任何異常。


以目前精神科的診斷方法為會談,主要是透過病史及主訴來確定診斷,藥物治療的方向也是症狀消除為導向,並無法針對病灶來專門治療某個失常的部位,如同癌症的標靶細胞作用藥物一般,所以距離臨床可以實際應用的那一天仍遙遠。


真正對精神分裂症有實驗室研究的實際成果的實在屈指可數。加拿大的營養學博士,同時又是精神科醫師的ABRAM HOFFER曾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在這些患者的體內容易測得吲哚的化合物,這與他們本身的妄想與幻覺有非常直接密切之關係。透過營養品的調節,阻止及減少吲哚的產生除了能幫助病情穩定,同時也能減少藥物的使用。接受他幫助的患者有好幾千人,好好服用營養品兩年,有高達九成的成功率。另外他也訓練超過五十名的專家來照顧他們的患者。


大家有興趣,在光能診所有他的著作可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