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歐研究:早洩也是遺傳 非關心理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4/22 14:35



北歐科學家研究發現,早洩跟精神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一個基因出了狀況;所以早洩跟遺傳比較有關係。



瑞典和芬蘭科學家說,腦部一個(多巴胺)傳導基因DAT1要是缺損,就會讓男性早洩。



在英國,男性早洩的情形很普遍,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有這種困擾。以往,醫界多半認為早洩是精神方面的問題,治療的方式以心理為主。



現在知道病因以後,就可以改用調整多巴胺的藥物治療早洩了。



早洩有許多定義,最嚴格的定義,是性伴侶未達高潮前,男性就射精了,如果以這標準來看,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都有此困擾。另一個定義是兩分鐘,進入過程不到兩分鐘就射精的話,被可歸類為早洩。不管如何,在早洩的藥物治療中,清一色幾乎都是拿SSRI(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憂鬱劑來做延長射精的治療,之前我提過很多次,SSRI也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有興趣的人可參閱:


Csoka AB, Shipko S (2006). "Persistent sexual side effects after SSRI discontinuation". Psychother Psychosom 75 (3): 187–8. doi:10.1159/000091777. PMID 16636635


想增加血清素來延長時間,也有營養品可以考慮,有學者建議可以補充5-HTP(血清素的前質)這類營養品來替代,效果不亞於藥物。


多巴胺與早洩的研究,過去可以看到的研究報告較少,大多是跟性滿足及性慾有關,一些所謂的精神狀況,例如躁症發作時,性慾比較高,也與多巴胺過度分泌有關,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導致性功能障礙,這是精神科治療常見的狀況,有些神經科患者服用增加多巴胺的藥物,不小心會讓多巴胺濃度過頭,導致服用的患者性慾過高,如果年長者有巴金森氏症需服用這類藥物,出現這些狀況,大概就是多巴胺濃度過高所導致。最近北歐研究學者發現:早洩可能與多巴胺調控基因DAT1缺損有關,因此,要治療早洩,可以從這個機轉來做處理。目前FDA仍未核准任何增加多巴胺藥物用以治療早洩,因此,我建議大家避免用這類藥物來改善早洩,未來理想的治療,應該是針對缺損的基因直接作調控,希望治療基因的療法能早日面世,造福需要的人。自然的營養補充品,也許是另一種選擇,之前我也介紹過可以提升多巴胺的天然補充品,對男性不孕及精子數的提升也有臨床驗證,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137&prev=13408&next=13056&l=f&fid=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單身保費增 楊志良:要不多付保費就養小孩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4/09 13:35



二代健保採家戶總所得計算,「單身貴族」保費倍增,引發單身族群不滿,不少網友批評,根本是變相課單身稅。衛生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專訪表示,小孩未來要負擔整個社會,現在由大家共同來養,先進國家都是如此。楊志良表示,依家戶總所得計算保費,仍是較為公平,認為民眾「要不多繳保費,不然就是養小孩」。(陳奕華報導)



未來二代健保實施後,約一半的單薪、多眷口民眾保費負擔下降,不過單身者的保費可能會增加一倍之多,引發單身族群的反彈,對此,衛生署長楊志良接受中廣新聞網專訪時認為,應該要更公平來看二代健保。



楊志良舉例,以月收入五萬元、沒有其他收入的單身民眾,依照先行制度,保費要繳七百多元,如果另一個人同樣是賺五萬元,還要扶養三人,卻要繳三千多元,負擔沉重,依照二代健保試算,原本一家四口從繳交三千多元,變成一千六,而單身也是交一千六。



楊志良指出,小孩未來要負擔整個社會,現在由大家共同來養,先進國家都是如此,他認為民眾「要不多繳保費,不然就是養小孩」,哪一個負擔較重,值得民眾思考



「比方說單身,現在很多老人家,誰來養?全部人來養,問題這樣情形,大家接不接受,如果不接受我們就做不下去,這個是別的國家都是這樣,就是所有未來小孩子大家來養,你不養小孩子,那對不起,你要多負擔一點,你要幫人家養,因為將來小孩子是要負擔整個社會,簡單來講,要嘛你多付保費,要嘛你養小孩,哪一個比較沉重,這是大家要來想的。」



最近二代健保的保費費率出爐,其中涉及單身需要多繳健保費用的新方案,讓大家議論紛紛,不過有養小孩的母都知道,養小孩的花費遠遠超過單身多繳的保費,如果以署長提到先進國家對小孩的照顧,其福利及補助遠遠超過台灣目前的狀況,當然,先進國家的稅率比較高,這是事實。


以二代健保的費率而言,我認為有小孩扶養的家庭,只是減少了(或者沒有增加)健保保費的支出,當然也可以視為衛生署鼓勵生育的一種方式,至於這樣會不會刺激生育率上昇?值得再觀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3D電視上市 一台要價近13萬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3/31 10:01



最近不少上映的電影標榜有3D立體的視覺效果,吸引民眾買票進場欣賞,不過有韓國電子廠商也來搶食這塊3D市場大餅,在台推出第一台3D電視,最便宜的一台要價超過12萬,連搭配使用的眼鏡一支也要5千元。



想看這台電視,得先戴上黑色眼鏡,因為原本2D平面的電視畫面,突然變成右邊的疊影畫面,透過鏡片才能看到3D立體效果,首度把3D電視引進台灣的韓國業者,口氣可不小。



看看研究機構預估,今年3D電視市場,全球才300萬台,明年1千萬台,後年暴增到5千萬台規模,只是這樣10元硬幣厚的3D電視,目前僅推出46、55吋2種尺寸,最便宜的逼近13萬,一支眼鏡5千起跳,而且必須站在120度的範圍內,才看得到立體影像,雖然考驗市場接受度,不過業者看好剛起飛的3D電視市場,先卡位先贏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工研院開發3D電視 免戴眼鏡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03 07:01



電影阿凡達在全球大賣,引發3D影片的熱浪,不過欣賞3D影片,必須戴上特製眼鏡,長時間會造成頭暈眼花,實在是美中不足的缺點,現在,新竹工研院成功開發一款不用戴眼鏡,也能看到3D的電視機,實驗結果,畫質逼真動人,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主流技術。



看3D影像還要戴上這種傻呼呼又難過的眼鏡,以後將成為絕響了,來看看最新的3D電視,栩栩如生的翠玉白菜,彷彿一伸手就摸的到,上頭螽斯活靈活現,像在自家客廳飛舞,而這台電視正港MADE IN TAIWAN利用空間切割後重組的軟體技術,再搭配特殊電視,不用戴立體眼鏡,就能看3D,跟前陣子韓國推出的3D電視相比,要透過眼鏡才能看得到,台灣製的電視,不用戴眼鏡,畫面中的獨角仙就好像真的從螢幕飛出來。



看好3D未來市場,工研院研發出3D電視,直接在顯示器上做處理,不但3D效果直接呈現,還能防盜版,3D電影早在20、30年前發展至今,技術越來越純熟,而且還能客廳,專家預估極具商業潛力。


夏普研發3D液晶顯示器 裸眼享受立體影像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4/02 22:35







(法新社東京2日電) 隨著3D產品市場競爭加劇,日本電子產品巨擘夏普(Sharp)今天推出一款觸控式3D液晶顯示器(LCD),不需戴上特殊眼鏡,只靠裸眼就能觀賞3D影像。



雖然夏普未透露具體計畫,但傳言電玩巨擘任天堂公司(Nintendo)明年春季將販售的3D版DS掌上型遊戲機,就是採用夏普的3D產品。夏普和任天堂擁有商業關係。



使用者可以透過夏普12吋的螢幕觀賞3D影像,不用像到電影院看3D電影一樣得戴上特殊眼鏡。



夏普的3D螢幕,克服透過特殊眼鏡利用視差顯示不同影像給雙眼製造3D幻覺的需求,同時保留影像清晰度。



夏普LCD部門經理長谷川祥典(YoshisukeHasegawa)解釋,夏普自2002年起開始研發3D產品,但早期的努力受困於圖像解析度和亮度差。



夏普說,自此之後,圖像品質已經進步到準備推出一系列新3D螢幕的程度,並計劃9月在日本開始生產。(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上次有提到有一部份的人不宜看3D影像,因為臨床觀察發現看過3D影像以後容易引發頭痛、血壓上昇甚至癲癇發作等等,隨著3D器材的慢慢普遍,相關的研究應該會越來越多。不過,有些看過3D電影的人發現:看3D電影雖然精彩,但很多人看了3D電影時會睡著,比看一般傳統電影時更容易睡著,其他朋友若有類似經歷可以提出來一起分享。


問題來了,站在一般消費者的角度,到底要不要搶頭香?


對經濟能力沒問題又喜歡嘗鮮的人來說,完全不在我們討論之列。我認為3D技術發展上不完備(理想的3D看起來不應太吃力),此外軟體太少,買了一個十幾萬的3D電視,再加可以播放3D的播放機,動輒要十五萬以上吧?但卻能看那幾部軟體,我個人覺得不甚划算。如果未來不用戴眼鏡就能看3D的電視研發出來,相信接受度會更高(至少不必多花錢買3D眼鏡)。


最近有人到視聽器材的門市和老闆討論,因為他不知道新居應該裝目前的平面電視還是等3D,其中的題外話,老闆很誠實的說:器材汰舊換新越快越好,不然我們賺什麼?聽起來言之成理。


我平時也有關心這些視聽器材的發展,雖非達人,但站在一般相費者的立場,建議大家可以再等等,等軟體對一些,等硬體再降價,等不及想看3D,電影票加零嘴,不到五百元就可以搞定,應該是既經濟又可過癮的過渡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觀賞3D影像可能引發不適 專家:能避則避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3/19 07:56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8日專電)電影阿凡達在全球熱映,強烈刺激3D產業,預計今年有多達20部的3D電影推出,3D電視內容也準備上市。但很多人觀看3D電影後仍感到身體不適。



這些不適的感覺,包括頭疼、暈眩、噁心、眼睛酸痛等,癲癇、中耳炎、偏頭痛或弱視患者的反應更強烈。



專家指出,雖然消費者對3D視聽的渴望是新趨勢,並非人人都能享受立體視覺的新鮮感,許多人必須適應3度空間的深度或距離感覺,而有癲癇、中耳炎、偏頭痛或弱視問題者,為了健康著想,最好避免觀看3D影像。



眼科專家特拉瓦索斯(Osvaldo Travassos)表示,觀看3D電影時,兩眼的視力必須集中,避免腦神經偏重於一眼的影像,讓兩眼共視營造出「景深」的立體感。



所謂3D電影,是將兩個影像同時投射在銀幕上,分別反映在左、右眼,假如沒戴3D眼鏡,兩個影像就會重疊變模糊。3D眼鏡的作用就是讓兩眼的影像交錯,塑造出一個3度空間的場景。



假如讓投射在左右兩眼影像交錯的眼直肌無法正常控制眼球的運動,觀看3D電影,特別是Imax的大銀幕電影時,就會出現視力失衡,眼睛紅腫、乾澀的情況。



特拉瓦索斯指出,另一個可能引起不適感的因素是,觀看3D電影必須先將視線聚焦於遠處才能看到近景,但現實世界裡,我們已習慣先聚焦於近距離的物體再觀看遠處,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眼睛就會感到吃力、酸痛。



腦神經科專家沙曼托(Elder Machado Sarmento)說,對運動和強光敏感以及容易暈車的人,很可能在觀看3D電影時出現偏頭痛或偏頭痛惡化的情況。沙曼托自己在觀看3D電影時就感到噁心,像坐在遊樂場快速旋轉不停的玩具上面那種想吐的感覺。990318





到3D影像,不禁讓我想到以前也有靜止的3D圖像,初次看3D圖像的經驗很特別,因為,觀看的人必須把視力的焦距放在遠方,才能感受的3D的圖像浮現出來,對某些人來說,當他們看到3D的圖像,焦距仍在近處,因此怎樣嘗試,都無法看出立體的圖像。不知這些人在看3D電影時,是否比較容易出現身體的不適,值得進一步研究來探討。


不管如何,現有的臨床報告已經提醒大家:頭疼、暈眩、噁心、眼睛酸痛等,癲癇、中耳炎、偏頭痛或弱視患者的反應更強烈,有癲癇、中耳炎、偏頭痛或弱視問題者,為了健康著想,最好避免觀看3D影像。


以下為網路上可以看到的3D圖像,大家可以嘗試看看(或者回味一下):


http://i3.6.cn/cvbnm/6d/12/4f/2e1bd706d47be213cddccb3a414cbe62.jpg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論:誰在決定我們的健康


台灣立報 更新日期:2010/02/22 00:07 社論



國內有近10萬糖尿病患服用的「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和「梵帝美錠」(Avandamet)又出問題了,雖然消息登上各大報,但這絕對不是「新聞」,早在2007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就已經發出類似的警告:該藥使用者每個月有數百人出現不必要的心臟病發與心臟衰竭。不過製造該藥的跨國藥廠葛蘭素史克公司一方面堅稱FDA的研究報告證據不足,另一方面卻又在藥品仿單(說明書)上註明「重度心臟衰竭、肝功能異常或有活性肝疾病患者應停止使用本藥」,以規避責任。



而且這一則「新聞」在台灣只是行禮如儀的出現;交待FDA的報告和國內用藥的狀況,再刊出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回應,表示會密切注意國外更新的研究或報告,屆時再決定下一步是否建議該藥下架。梵帝雅曾是葛蘭素藥廠的暢銷藥,2006年銷售額高達32億美元,但是目前梵帝雅在國內糖尿病用藥市佔率僅8%左右,尚有同為葛蘭素史克藥廠的梵帝美、武田製藥的愛妥糖(Actos),以及中國化學製藥的泌特士(Glitos)等,都是成份類似的學名藥,為了避免「衝擊」其他藥廠,就只挑出遭FDA點名的藥品報導,其他相似成份的學名藥避而不談,這樣的「新聞」究竟是要為民眾健康把關,還是在無法隱瞞的情況下,將「傷害」降到最低?



不久前,衛生署為了替擴大開放美國牛肉政策背書,才剛大肆宣揚美國FDA報告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據此要求民眾接受全面開放美國牛絞肉與內臟等高風險、但是FDA卻宣稱安全的產品。當時在美國肉商的廣告、遊說和美國政府的壓力下,衛生署以犧牲民眾的健康為代價,來滿足肉商與美方的利益。如今面對FDA宣稱有風險的藥品,又在藥商的遊說和壓力之下,FDA的報告忽然變得無關緊要,衛生署反而主動的「密切注意」國外其他研究或報告,希望為藥商翻盤。FDA報告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相隔不久即有天壤之別,可知科學鑲嵌於社會,科學證據從來不會「自己說話」,只是提供我們做決定時的依據而已。



因此,誰在決定我們的健康?誰在選擇使用哪些科學證據,決定讓我們的健康曝露於什麼風險之中?藥商、肉商的意見可以成為衛生署決策時的參照,民眾的聲音卻顯然不是這樣去政治、非社會的專業組織如消基會所能代表,唯有在這類議題中組織、動員社會大眾(儘管一部分也好),才能真正為我們自己的健康把關。



糖尿病藥梵帝雅 3、4級心衰竭病患禁用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2/22 04:11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美國研究指出,「梵帝雅」等屬thiazolidinedione類的第二型糖尿病用藥,可能增加充血性心衰竭風險,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昨日再度呼籲,整體心臟衰竭狀態第三級或第四級的病人,禁止使用該藥品。而已知有心臟疾病或是屬於心臟病發作高危險群的患者,也應主動告知主治醫師,以審慎評估用藥。



根據衛生署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過去十年來有四十三件疑似使用該成分藥品後出現輕微血糖過低或輕微肝功能指數升高等不良反應,只有一件嚴重不良反應,但其因果關係無法確立。



TFDA表示,衛生署將密切注意國外更新的研究報告,也會要求藥商提供相關試驗或研究資料,進行風險效益再評估,再決定下一步動作。



事實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在九十六年七月三十日與藥物安全專家及臨床醫師召開會議,最後建議該藥品的臨床效益仍高於風險,應可繼續供病患治療用,惟需加註警語提醒該藥有引發缺血性心臟病發作風險。



此外,FDA也提醒醫療專業人員以該類藥物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病人時,應監測病人心臟衰竭的徵兆或症狀,例如快速的體重增加、呼吸困難、水腫等,一旦發現上述徵兆或症狀,應考慮停用或降低劑量;同時也提醒有限行動力或臥床等狀況之嚴重心衰竭病患,應避免使用此類藥物。



Avandia(Rosiglitazone)是一種用於控制血糖的藥物,商品名安糖健(Avandia)。製劑為藥片,每片含2mg、4mg或8mg馬來酸羅格列酮(Rosiglitazone maleate)。Avandamet則是複方,主成分除了Rosiglitazone外加另一種降血糖藥物glimepiride。這類藥物在2006年的消量達到高峰,到後來因相關報告,銷量開始急遽萎縮。儘管在研究上,有不同的報告結果,但是已經有副作用甚至是致命副作用的部分還是讓我們多瞭解一下吧!


2007年關於服用此藥會增加心臟病發的研究,FDA也發出相關警語:


Nissen SE, Wolski K (2007).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the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causes". N Engl J Med 356 (24): 2457–71. doi:10.1056/NEJMoa072761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ay 21, 2007). "FDA Issues Safety Alert on Avandia"


在2007年七月FDA正式發生官方的警語:Avandia(Rosiglitazone)用於治療糖尿病時,與使用安慰劑的患者比較,發生心肌缺血(包含心臟病發)危險性明顯增加。



在2009年知名的研究期刊LACENT發表:因為Rosiglitazone的使用,導致心臟衰竭而住院甚至死亡的比例明顯增加,相關資料請見:


Home PD, Pocock SJ, Beck-Nielsen H, et al. Rosiglitazone evaluated for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oral agent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RECORD): 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open-label trial. The Lancet. In Press, Corrected Proof. Available at: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B6T1B-4WGD87Y-1/2/0efabb7eba7ca1f4f7c556bd636e19ab.


除了心臟問題以外,藥廠的臨床觀察也發現,這顆藥的服用會增加骨折的危險性,詳細資料請參閱:


Kahn S, Haffner S, Heise M, Herman W, Holman R, Jones N, Kravitz B, Lachin J, O'Neill M, Zinman B, Viberti G (2006). "Glycemic durability of rosiglitazone, metformin, or glyburide monotherapy". N Engl J Med 355 (23): 2427–43.


同時這顆藥的使用,也可能造成黃斑水腫,甚至造成部分失明的危險性,在肝毒性的副作用方面,有幾個研究報告指出,在服用此藥(建議劑量下)的2-4週後,血漿中的濃度會明顯上升,這表示肝臟無法代謝肝要,同時合併存在肝功能異常的狀況,有興趣深究的人可參考:


R. Baselt, Disposition of Toxic Drugs and Chemicals in Man, 8th edition, Biomedical Publications, Foster City, CA, 2008, pp. 1399-1400.


長期以來,部分藥廠的行銷政策與用藥安全往往存在一些矛盾,這次的事件並非偶發事件,其他科的藥物過去也被陸續地報導過,因此提醒大家務必對自己、家人及親友的用藥資訊,有更完整的資訊及瞭解,否則等到藥物嚴重副作用一旦發生,就算有相關補償,往往也無濟於事,悔之晚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訂疫苗不付錢/ 諾華警告 將予差別待遇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28 04:11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針對外界質疑指控H1N1新流感疫情遭世界衛生組織(WHO)與部分專家誇大,以及藥廠藉機擴大疫苗產量賺取暴利,世衛組織助理總幹事、流感問題首席顧問福田敬二否認世衛受製藥公司的影響,並稱H1N1新流感病毒目前仍在世界各地傳播。



在此同時,H1N1疫苗製造商之一,諾華高層同日放話,揚言已取貨政府若要退貨且不付款,日後再有疾病大流行時,諾華將會給予差別待遇。



針對「歐洲委員會」下屬衛生委員會主席沃達格對H1N1疫情嚴重性與藥廠藉機發財的質疑,歐洲委員會已展開調查。福田二十六日出席該委員會的一個聽證會時表示,經專家驗證,H1N1真實存在,目前這種病毒仍在世界各地傳播,疫情還沒有結束,福田並堅決否認世衛組織受到藥廠左右。世衛二十五日也曾發表聲明,強烈駁斥有關新流感是假疫情的指控。



瑞士的諾華藥廠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魏斯拉二十六日表示,那些當初施壓藥廠儘快製造出疫苗的政府,就是現在認為買太多而改口要求退訂的政府;政府如果希望疫苗業有效率,就得承擔相關後果,因為下回還會有疾病大流行,屆時那些一直是諾華可信賴夥伴的政府,將會獲得優待。



法國衛生部本月初宣布打算取消五千萬劑疫苗訂單,其中七百萬劑是諾華訂單。魏斯拉強調,兩造都應該尊重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合約,但也表示能理解各國政府所承受的壓力,以及準備好彈性處理未交貨訂單。魏斯拉說,已交貨訂單不該退回且必須付款,但未交貨訂單則是另一回事。



新流感病毒,絕不是捏造出的,但到底有沒有比其他流感厲害許多?新流感仍在傳播,沒錯,但是趨勢已經減緩。任何的流感,都會造成感染的人的一定比率的死亡,但是新流感因為在爆發之時,一些死亡案例的偏高,導致媒體的競相報導,但事後發現,若與一般流感相較,新流感的致死率並沒有高出太多。因此,最近已有專家要求調查是否有人對疫情異常炒作而藉機牟利。


目前比較讓人擔心的是:藥廠是不是趁著這一波疫情,製造恐慌,來增加大家對藥物治療(例如克流感)或者疫苗注射的需求,當然,沒有專家會承認受藥廠左右,有沒有要常會承認炒作,但背後原因值得大家思索原因何在。我認為最好從醫療產業的結構及運作瞭解起。有興趣研究的人,可以參考藥廠黑幕及發明疾病的人這兩本書,相信看過之後,會有更深的體悟與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早餐的男人 錢途無量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27 04:11



〔編譯鄭曉蘭/綜合報導〕男人能否擁有日幣千萬年收入,取決於吃早餐的習慣?日本以系列腦力訓練著作聞名的東北大學加齡醫學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去年底所進行的「早餐相關意識與實況調查」發現,大部分高所得的男性商務人士,都有規律吃早餐的習慣;有此習慣的大學生,大多也都是應屆考取。



川島曾出版「早餐決定我們的腦」一書。他在去年11月以400名大學生和500名35至44歲的男性商務人士為對象,實施網路調查,從中分析吃早餐的習慣與成功人生的關聯性。



商務人士的調查結果發現,年收入日幣千萬(約台幣358萬)以上的高所得者有82%,每天都會以某種形式吃早餐;收入700萬日幣(約台幣250萬)以上者,也有超過8成幾乎每天(每週4至5日)吃早餐。此外,年收入千萬以上且有吃早餐習慣者,有6成以上都是應屆考取大學,畢業求職獲第一志願公司錄取者也達6成以上。川島認為,有吃早餐習慣的男性似乎比較容易成為「贏家」。



大學生的調查方面,習慣吃早餐的學生中也有51%順利考取第一志願,74%為應屆考取;另有53%覺得「學生生活相當充實」,還有50%認為「自己用功唸書」。沒有吃早餐習慣的大學生,上述各項目的百分比僅止於個位數到10出頭。



川島教授對此結果分析道:「吃早餐的習慣可謂考取大學、邁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我們可以推測,吃早餐有助實踐規律生活,同時也對商務人士所處的職場環境發揮正面影響。」



在英文,早餐叫BREAKFAST,這是兩個字複合而來的,BREAK的亦似是打破,FAST,是禁食的意思,從前一天的晚餐時間,到我們早餐時間(沒有吃宵夜)已經過至少十個小時,相較於其他餐與餐之間的間隔,這是比較長的時間,因此,早餐,就是打破禁食的一餐,對我們整天的活力來說,其實相當重要。早餐的內容,除了優質澱粉以外,應該包含蛋白質的適量補充(蛋白質並非指蛋),因為澱粉的利用較快,如果缺乏蛋白質,當事人在早餐兩個小時後,就會開始覺得體力及精神明顯下滑。


最近日本研究發現,有吃早餐的男人,不管是學業的表現,或者是收入所得,相較於其他沒吃早餐的男人,明顯優秀許多,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想要成功,就得先顧好早餐。我認為當中,應該再看看受測者的生活作息是否正常,也就是說,有些人沒吃早餐,是因為太晚睡覺,以致於早上沒時間吃早餐,若是以此變數加進來,也許可以去探討生活作息的正常與男人成不成功是否有關。也許另一項可能的結論會出現,例如,有吃早餐的男人普遍是因為早睡的關係,因此早起,有時間吃早餐。有許有人會開玩笑的說,有錢的人,不必那麼忙,因此時間也比較多,要吃早餐比較不是難事,不管彼此的因果關係如何,早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餐。無論如何,早睡早起,三餐正常,適當運動,絕對是維繫健康的鐵律,建議大家努力來維持與達成,讓全民健康水平更提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署長 疫苗問題不在媒體(郭明實 郭明裕)



2010年01月23日蘋果日報


衛生署長在中國國民黨內部會議,大罵媒體理盲,令人驚訝!會中包括馬英九總統在內的官員及大部分立委,都拍手叫好,只有具備醫藥背景的黃昭順立委以為不可。




這件事,讓我們回想起1976年的往事,當時美國共和黨出身的福特總統,號召全民施打豬流感疫苗,疫苗也是美國國產的,筆者之一也加入注射行列。
全民施打後,發生743件嚴重傷害事件,其中67件死亡,有19件死於自體免疫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B Syndrome),纏訟數年。10月1日開始施打,由於重症不良反應不斷發生,經考慮豬流感造成人類死亡威脅不如預期,即在12月16日終止施打。《紐約時報》曾以社論「可恥的失敗」回應,與此次台灣的情形非常相似。
但當時的美國衛生部長,就沒有批評支持民主黨色彩濃烈的《紐約時報》理盲,反而成立獨立團體調查疫苗品質。所以我們說問題不在媒體報導,而是在疫苗品質。
談到疫苗品質,我們比較台灣與美國第一線小兒科醫師的臨床觀察,台灣家長的不良反應個案通報,確實偏高,經數據統計與交叉比較,在嚴重不良反應通報部分相差近乎十倍,統計學上有強烈意義,值得組專案調查委員會調查,以釐清疫苗與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作為未來疫苗改進的方向。



改善國產疫苗品質


劉小弟解剖報告出爐,推論可能死因是B19病毒,很難服眾。因B19病毒只造成黑人鐮刀型貧血惡化、孕婦水胎與兒童蘋果臉等疾病,劉小弟的噬血症候群與自體免疫轉化出問題,可能還有更強的前因。
基於疫苗的死因釐清很複雜,所以對死亡、免疫細胞抑制、格林-巴利症候群、類風濕關節炎、急性顏面神經麻痺、半癱、紫斑、紅疹等自體免疫反應或過敏都應正視。
針對上述反應,邀請分子醫學、免疫學、基因醫學、解剖學、感染學、疫苗工程、農業科技、法學專家共同研討,改善國產疫苗品質,有其必要性。
雖說疫苗沒有百分之一百安全,但降低十倍的嚴重不良反應,就能喚回全民施打的信心與數倍的施打效果,那個時候台灣H1N1疫苗施打率一定世界第一,而不是現在的世界第四。還要家長簽同意書嗎?還要劉媽媽肝腸寸斷嗎?而媒體也不會挨罵!
從去年11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發現,紐約市民現在只有不到1/4的人願意回去醫院打H1N1疫苗,這叫做情緒性的流行病,比去年春天大家恐慌性詢問,有沒有疫苗可以打,不可同日而語。台灣亦然!台灣的疫苗政策應以此為鑑。
如果有一天,國光疫苗也能像瑞士諾華疫苗一樣,在去年12月3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被證實,9歲以下兒童施打一劑諾華疫苗就有極佳的抗體出現,以及最新一期美國《科學轉譯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含「MF59」佐劑的諾華疫苗,可加強人體免疫反應,更可交叉保護H5N1等禽流感病毒威脅等這些好處,相信全民會搶著打國光疫苗。
美國巴斯德疫苗是單劑,台灣進口的諾華疫苗是10人份一瓶多劑,而國產國光疫苗是40人份一瓶多劑,都應列入防疫普及性檢討。雞蛋品管與新疫苗在雞胚中生長緩慢及H1N1毒性與劑量研究都剛起步。國光加油!楊志良加油!




郭明實為美國喬治亞州Phonye Hosipital資深小兒科主治醫師、曾任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郭明裕為桃園市敏盛總醫院NICU顧問與小兒科主治醫師


劉小弟解剖報告 難解疑惑(劉競明)



2010年01月23日蘋果日報


劉小弟之解剖報告出爐,其致死原因據報導仍無法判定與疫苗有關。筆者覺得:解剖報告只是死亡以後之身體器官之病理化驗,無法了解當疫苗注射體內之後,身體之免疫反應被激發或削弱或是否引發強烈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細胞素風暴,如同噬血症候群只是「果」,至今仍無人能證實B19微小病毒(parvovirus)是否真的是讓劉小弟致死之「因」?甚至於筆者也斷定也無人敢真正排除其死因與疫苗「完全無關」!讓吾人再看看其他之疑似疫苗致死案例,那位31歲男性經注射疫苗月餘,竟 發生疑似出血斑點現象,經診斷為「成血栓性血小板缺少紫斑症」(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TTP)。




劉小弟之造成瀰漫性血管內溶血(DIC)之死因,至少也應該在鑑別診斷上排除TTP。
光拿微小病毒B19來「搪塞」或「詮釋」劉小弟其致死病因?難怪劉爸爸及媽媽都不太能接受;如果事件能夠「早知道」?劉小弟若未注射疫苗時,難道也會得到微小病毒感染嗎?就算得到感染,劉小弟本身體質若無免疫缺陷現象,難道就會因這B19微小病毒而引發一連串細胞色素風暴及類似誘發自體免疫反應造成之急速噬血症候群嗎?衛生署及疾管局官員不應只是將解剖報告拿出來交差就算「功德圓滿」?



遴聘專家詳細說明


事實上在一個多月劉小弟的病程發展,國光疫苗與B19微小病毒與其各器官之間,究竟發生了甚麼「變故」,或發生何種風暴導致無可挽回之瀰漫性血管內溶血(DIC)及腦幹出血與各器官衰竭之果呢?
2006年5月4日出刊之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對上述TTP病症之敘述:「系統性微小血管栓塞,造成腦部及心肌梗塞與腎衰竭。其可能為另種病毒素Shiga Toxin所感染;或是體內缺乏某種酵素ADAMTS13,而導致血小板栓子形成及破壞,常見症狀為:腹痛、嘔吐、虛弱、抽搐、神經症狀、感染發燒、或常被誤診為腸胃症候或敗血症等。」
其與B19微小病毒感染皆有貧血、血小板減少之現象。白血球減少(leukopenia)之現象亦為病毒感染之徵象。
2004年2月5日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對B19微小病毒(Parvovirus)之致病機轉,其B19之抗體普遍存在於健康成人體內,小孩感染亦常見。早期感染有發燒或流感症狀,後呈現皮膚疹塊及類風濕疾病症狀。這些症狀肇因於B19為病毒感染後體內產生之免疫複合體(Immune Complex)導致。然而問題在於當國光疫苗或新流感疫苗注射入人體內,是否也會誘發免疫反應與細胞色素風暴及產生類似之免疫複合體等現象,衛生署及其專家們並未能詳盡的說明清楚。
吾人承認國光疫苗對國內已接受疫苗注射的568萬民眾中(包括筆者在內)絕大多數是安全及有效的,在公共衛生及國家安全上疫苗之角色也是功不可沒。
不過劉小弟事件若輕輕帶過或做應付性的交差了事,不惟劉爸爸無法認同,其他尚未接種疫苗的多數民眾恐也存有疑慮。不如遴聘專家學者將劉小弟致死可能之各種致病過程及機轉詳予說明,分析不同鑑別診斷與醫療「不確定之處」,只要疾病管制局的長官用心,民眾才能放心吧!




作者為長庚醫院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與醫療衛生政策碩士



以上找了兩篇國內的小兒科師及婦產科醫師對疫苗注射不良反應的專業評論,我認為內容有不少值得大家參考的部分,故特別找出來讓大家的瞭解及思考目前疫苗政策推動的困境何在。


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吉蘭-巴雷氏症狀群),在專家的評論中提出來,這種因自體免疫導致神經病變甚至個案致死疾病之相關資料如下:


GBS之流行病學:


GBS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1-2人,男女比例為1.25:1,好發於年輕成年人及55歲以上的老人家。


GBS之特徵:


1. 50%病患於發病前2週有前驅症狀。


2. 平均約5~10天後,病況惡化造成向上逐漸麻痺。


3. 大部會恢復,很少復發。


GBS之臨床症狀:


主要是以雙下肢近端無力為初始主要表現伴有遠端感覺異常及上肢或下背疼痛。無力情況會漸近向上約第3至7天會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有1/3病患須要氣管內插管輔以呼吸器幫助患者度過急性呼吸衰竭。約有70%病患的下肢深部肌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自律神經功能失調,造成血壓升高、心律不整、尿液儲留、腸麻痺等症狀。


GBS之死亡率:約3~10%


GBS之前驅症狀:


有上呼吸道症狀者18%發現巨細胞病者(CMV)通常較常發生於年輕人。有胃腸道症狀者,28%發現空腸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其他有黴漿菌肺炎(5%),EB病毒、HIV病毒、A型肝型、破傷風類毒素、流行感冒病毒、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狂犬病毒、產後、手術後及藥物(Zimeldine)等皆可能引起GBS。


GBS之治療:


1. 免疫調節方式


1.) 血漿置換術


2.) 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


2. 呼吸器支持治療


3. 皮下肝素注射以降低臥床者血栓栓子之發生


4. 不可以使用類固醇治療;也避免抗高血壓藥物使用


 


醫師們受的專業訓練都知道疫苗注射對疾病預防有好處,但目前疫苗注射的狀況,連部分的醫師都無法對疫苗注射已經產生的相關狀況放下疑慮,何況是一般的大眾?


我認為疫苗目前最亟待釐清的部分有二:


1.經統計,國產疫苗注射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跟國外相比近乎有十倍的差別,原因何在?


2.流感疫苗注射後在體內產生的可能的免疫反應或可能的後遺症,相關資料付之闕如。


相關單位若能針對這兩個部分提供詳細的資料並解決,那麼疫苗政策自然不會淪為目前看來的意氣之爭。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歐盟衛生署長:新流感疫情乃藥廠製造的假象


  • 2010-01-11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郭希誠】


    歐盟衛生署長(沃達)指控,這一波新流感疫情,根本是藥廠為了賺錢製造出來的假象。


    沃達說,藥廠和疫苗製造商影響了世界衛生組織,讓世衛組織發布新流感疫情全球警報。他說,世界各國政府擔心新流感疫情的衝擊,紛紛擠出有限的衛生預算為民眾施打疫苗,實際上只肥了幾家藥廠。


    沃達提議,要調查藥廠在這次「假疫情」裡的角色,歐洲議會已經通過他的提案。



最近歐盟的衛生署長指控這一波新流感疫情,根本是藥廠為了賺錢 製造出來的疫情,他在歐洲議會提出來要調查藥廠是否扮演推手的角色,歐洲議會已經通過他的提案。


一般人可能會希望這的確是藥廠捏造出來的,因為代表疫情真的不嚴重,大家也不必一直提心吊膽是否會被感染而變成住院案例,甚至有死亡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疫情是假的,藥廠的確製造了假疫情,那麼,在高興之餘,我們有權力生氣,因為藥廠為了賺錢而捏造假疫情而引發恐慌,有些人因為接種疫苗而引發的副作用與後遺症,正是這種現象引發的。


我經常建議門診的客戶,當你覺得環境很危險時,最好的因應方式,就是把電視關掉、新聞報紙停看,廣播新聞不要聽,每天撥點時間去散步,一週以後,就會覺得環境其實沒有那麼險惡,想深入瞭解的人,不妨參閱面對危險環境的解決方法這本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完疫苗癱軟 專家懷疑是轉化症


更新日期:2010/01/08 19:02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8日電)近來頻傳打完新流感疫苗就癱軟、神經檢查卻正常的案件。精神科專家今天說,這可能是「轉化症」,抗壓性較差的人碰到打針等壓力事件,會轉化為肢體無力等症狀,但症狀會痊癒。



中部地區有名女童日前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後,半側癱軟無力,女童媽媽質疑疫苗安全出問題,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認為女童神經檢查一切正常,症狀屬於「轉化症」,與疫苗無關。



身為精神科醫師的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顧問江英隆說,他曾探望這位女童,女童情況已好轉,希望外界不要再給她「關愛的眼神」,因為愛之適足以害之。且經驗顯示,家長扮演重要角色,女童媽媽也要聽聽專業意見,處理方法不對,反而會女童症狀加重。



衛生署八里療養院院長鄭若瑟指出,轉化症患者的器官正常,也沒有裝病,而是因為壓力超過身心負荷時所出現的運動或感覺暫時失常,很像「電腦當機」。



鄭若瑟說,轉化症會有癱軟、看不見、聽不見、無法說話或吞嚥等症狀,可能在戰場、考場、急診或手術室、車禍災難、打針時產生,大多數人數天到數週內會逐漸康復。醫師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說病人精神有問題,而要委婉建立醫病關係。



江英隆說,女性比男性壓抑,「轉化症」較易發生在女性身上,常呈現左半側身體癱軟。這與台灣傳出多起青少年接種新流感疫苗後的癱軟事件,相當一致。由於國情不同,加上過去青少年很少打疫苗,並未看到國外類似案件通報。



對於「轉化症」的治療方式,精神科醫師會採取心理暗示,鄭若瑟和江英隆都曾對無法吞嚥、張眼的轉化症案例,暗示「打1針會痛,但有效的藥就會好」,給患者注射維他命B或C的營養劑,患者即轉向康復之路。



康復之友聯盟前秘書長滕西華表示,疫苗致癱疑案頻傳,衛生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欠缺精神科、神經心理學專業,應儘早延攬這方面的專家入列,釐清爭議案例究竟是轉化症,或是真正的疫苗受害者。990108


 



轉化症是什麼?有興趣的人不妨先參閱之前我在部落格寫過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481


基本上轉化症是用來保護自己,免於去面對自己不想面對的情境,因此,若以轉化症來說,通常有當事人害怕面對的情境。因此,當我們提到打預防針引發之的轉化症,最好先問問,是否有些情況是當事人想去避免的,如果沒有,那只是貼一個類似轉化症標籤的精神科診斷去解釋,反而模糊了事情的原本的真相。


當我們對疫苗引發的身體反應,若無足夠的臨床數據收集與研究,瞭解相關可能引發的後遺症或者副作用,我建議大家先不要以轉化症的觀點來看,尤其轉化症的診斷不需任何科學的數據或者實驗室的檢查就能成立,這樣做,只會讓大家對精神科診斷的本質更加質疑而已。


過去,也有精神科教授在談到過去,許多醫師對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不甚了解時,他曾在他的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看到,有主治醫師把抗精神藥物引發的椎體外症候群(眼睛上吊、脖子歪嘴斜等等)解釋為某某情結的阻抗作用,讓他回想起來不禁莞爾。同樣的,我們看到一些打完疫苗引發的身體反應,在未能確知身體實際病變化之前,建議大家不要以精神疾病視之比較妥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流感傳染力 不如以往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1/01 04:11



〔編譯羅彥傑/綜合三十一日外電報導〕兩項新流感的最新研究顯示,H1N1新型流感的感染力不如過去曾引發全球大流行的其他新病毒,而且大多數得到新流感者,都沒有出現嚴重症狀或甚至無症狀。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與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專家的新研究顯示,如果家裡有人得了新流感,你罹病的機率大約是八分之一,不過兒童的機率是成人的兩倍。該研究成果十二月三十一日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自從新流感病毒於二○○九年四月間首次被人發現以來,估計六分之一的美國人得過新流感,約六成新流感病例發生在兒童身上。研究人員研究全美各地二百一十六名新流感病患(半數是兒童)及和其共同生活的六百人的感染模式,發現這六百人中,共七十八人出現呼吸道疾病,被研究人員假定為新流感,比率為十三%。然而,十%的患者出現的症狀比較接近流感。



此比率不如一九五七年與一九六八年的流感大流行「傳染」率,當時家屬感染率為十四%至二十%。



另外,根據法國艾克思—馬賽大學的最新研究指出,每發生一件新流感導致高燒與全身性肌肉疼痛的病例,就可能有另外四件病例未出現嚴重症狀。



傅達仁得新流感 疾管局:疫苗非100%有效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12/31 20:55



(中央社記者蕭保祥、陳清芳台北31日電)資深體育人傅達仁打新流感疫苗後的第17天得新流感,質疑疫苗效用。衛生署疾管局說,沒有100%有效的疫苗,且近3成的人因體質之故,接種疫苗也不易有抗體。



傅達仁在醫院接受訪問表示,12月14日接受新流感疫苗接種,一般來說2周後產生抗體;今天因感到身體不舒服,決定到醫院檢查,結果篩檢出是新流感。



傅達仁認為,「這疫苗絕對不是100%安全,打了還是沒有用,政府應該要再檢測。」他並說,自己沒發燒卻得新流感,建議民眾若有感冒症狀,應進行篩檢。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全世界都沒有100%有效的疫苗。人體試驗結果顯示,7成多的人在接種後會產生抗體,換言之,近3成的人因為體質之故,接種疫苗也不易有抗體,所以還是做好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周志浩說,冬天是多種流感病毒的流行,接種H1N1新型流感疫苗,不能預防季節性流感病毒;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無法預防H1N1新型流感病毒。至於流感快篩試劑,可同時檢測是否感染新流感和季節流感,但無法細分是感染哪一種。981231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跟過去大規模的流感疫情相比,新流感的感染能力比較差跟以往的14%及20%相比,機率的確明顯低很多。而且大多數得到新流感的患者,並無出現嚴重的感冒症狀(也就是說很多人可能得過新流感了,但自己並不清楚,因為症狀並不明顯。)研究的報告也提告,八成感染的人不會出現明顯的感冒症狀,兩成的人會出現全身肌肉酸痛及高燒等等症狀。該研究也提出:家中有人得到新流感,得到新流感的機率是八分之一,但兒童罹患率是大人的兩倍,因此小孩的感染率明顯比大人高。


最近國內有知名的媒體人出現打了新流感疫苗,卻在疫苗注射後十七天發現被感染了新流感,引發當事人質疑疫苗到底有無實際預防效果。疾管局也公開發表聲明,承認打疫苗產生抗體的機率只有七成,換句話說有近三成的人打了也是白打,這方面的資訊,衛生主管當局過去從未公開承認或者說明按理說,人體試驗儘管數量不足,但疫苗注射的經驗值早在新流感爆發之前就已確立(有其他流感疫苗的實驗)。


對照英國最新發表的醫學統計研究與最近疾管局的聲明,到底要不要打疫苗,大家可以根據這些客觀的數據來評估相關罹患機率、嚴重度與健康風險,再決定要如何幫助身體安渡新流感的衝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偶像劇「直系親屬不能輸血」? 確有根據


TVBS 更新日期:2009/12/29 12:31 王詩雅







最近當紅的偶像劇裡,童星小小彬在戲中意外受傷,送醫後要輸血急救,但戲裡面醫師說了兩次「直系血親不能輸血」,引發戲迷熱烈討論,因為健康教育課本裡,不是教大家輸血人選裡就是直系血親最適合嗎?這戲是不是演錯了?不過醫生說,有2%的家庭,因為基因組合特別,一輸血反而會致命,所以劇情是有科學根據不是瞎矇。



「下一站幸福」片段:「曉樂,曉樂,流血了。」


戲裡的小小彬受了傷,飾演爸爸的吳建豪要輸血給親生骨肉,但醫生卻這麼說。「下一站幸福」片段:「我是O型血,我可以輸血給曉樂。」「下一站幸福」片段:「但『直系血親不能輸血給自己的小孩』,但是大部份不知道這個原理,可是這麼做可能會有併發症或後遺症。」


這段編劇有科學根據嗎?演出之後,引發戲迷熱烈討論,有人說接受過自己爸爸的輸血也沒事,懷疑偶像劇亂演,但醫生說,有2%的家庭,接受親子或手足的血液反而致命。


婦產科醫師尹長生:「大家以為輸血只是輸血,但是裡面有淋巴球,輸進來淋巴球在體內沒有死掉,它會繼續增生變成一種武器對抗自己。」


難道以前老師都教錯了嗎?像劇情裡小小彬B型血,O型、B型血都能接受,但因為基因組合的特別,這類民眾會引發「移植物抗宿主」的嚴重疾病,就像一記回馬槍,死亡率非常高。


所以偶像劇演對了,但也有電視劇,教了錯誤的醫藥常識。天下父母心片段:「有慧,我拜託妳,我真的不能失去妳。」


CPR怎麼能壓脖子?演員可能是避免觸碰胸部的敏感部位,但很可能給了觀眾錯誤的急救常識,誤導認真的戲迷。



輸血在醫療行為中常見,在此介紹一些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讓大家瞭解。輸血,一般最怕就是血源血型和患者血型不一致就會發生溶血反應,導致患者死亡。在最常見的ABO血型系統中,如果血型不配就會導致受血者發生溶血反應。溶血反應可導致較高的死亡率。早些時候認為O型血是萬能血型,但是臨床上發現如果輸血過快也可發生溶血反應,因此除非在特別緊急情況下才考慮異型受血。一般在有血醫療方法實施之前都要進行嚴格的配型實驗保障患者安全。


在輸血過程中,溶血反應常見的症狀為發冷、頭痛、背痛、呼吸困難、發紺、胸痛、心跳過快及低血壓等等。因此,周邊的人接受輸血時如出現這些反應,務必馬上通知醫護人員前來處理。


因輸血引發的細菌感染並不多見,當然如果發生的話,會導致敗血症的危險,在2002年有一篇研究統計發現:血小板輸血出現的細菌感染的機會為50000分之一,紅血球輸血為500000分之一,機會的確不高。但說到病毒感染,尤其是肝炎或者是愛滋病毒(HIV)的感染,在2006年美國有大規模的研究發現,B型肝炎經輸血感染的比例為250000分之一,至於型肝炎或者HIV的感染率為200000分之一,這些數字也許看似不高,但如果跟垂直感染(胎兒經由母體被感染)的機會相比,輸血感染肝炎或者HIV的比例高很多。


輸血反應中還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即輸血導致的急性肺部傷害(Tranfusion-associated acute lung injury,TRALI),相關症狀甚至有發燒、肺水腫甚至低血壓等等。這些症狀從輕微到致命的危險性都有可能發生,這類情形發生的比例為2000分之一,但大部分的患者在96小時之內就會恢復,死亡率不到10%。TRALI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目前專家都比較懷疑是受血者本身對輸血者的HLA抗體的免疫反應影響所致,類似移植物抗宿主的狀況所衍生。


其他的危險諸如輸血量過多、鐵質過多、移植物抗宿主的相關疾病,過敏性反應(因為抗體IgA缺乏所致),都是輸血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移植物抗宿主的狀況多發生在先天免疫缺失、後天免疫不全(例如愛滋病)或者本身有惡性腫瘤的狀況,比較有機會發生。總之提醒大家,即便是血型相符,做過配型比對沒問題,也不能確保輸血就是完全沒有風險的。


直系血親輸血,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偶像劇提到的直系血親不能輸血,我覺得若能加上當事人本身有先天免疫缺失問題,應該會更具專業說服力。


對輸血相關的不良反應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參考更完整的原文資料:


http://www.merck.com/mmpe/sec11/ch146/ch146e.html#sec11-ch146-ch146d-11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1N1/疫苗奪男童命? 前疾管局長蘇益仁:不排除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12/22 20:04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因為打新流感疫苗,不斷傳出不良反應個案,不少家長現在都不敢讓小孩接種,甚至有家長在小朋友打過第一劑後,不想再讓孩子挨一針。而對於台中7歲男童的死因,前疾管局局長,現任成大醫院副院長蘇益仁指出,不能完全排除與新流感疫苗的相關作用,因為打疫苗會誘發身體免疫過度反應,如果再感染病毒,就有致命風險。



台中7歲劉小弟疑似打新流感疫苗後死亡,引發外界恐慌,一位6歲的張小弟上個月打過新流感疫苗第一劑後,手臂出現紅腫,阿嬤說,現在心裡真的很怕,「我今天早上就跟他媽媽講,我說,那個(台中男童)的症狀,跟你兒子好像喔!你會不會擔心啊?」



對此,疾管局局長郭旭崧表示,「發生這樣的一個狀況,跟疫苗本身沒有一個直接相關。」不過前局長蘇益仁卻不這麼認為,他指出,「第2天就出現疹子,這個當然不能完全排除疫苗相關的作用。」他解釋,疫苗注射到體內後,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開始反應,甚至可能會自我攻擊,一旦免疫力下降,又有其他病毒入侵,就有致命危機。



目前國內新流感疫苗的接種劑數高達480萬劑,佔全民的兩成,但施打新流感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的通報人數已經有331人,大多是頭暈、發燒、噁心和頭痛,其中有64人比較嚴重,包括孕婦死亡、死胎、胎兒畸形,甚至有人罹患永久性殘疾。



日本,是自費打疫苗,而非強制施打,美國也只針對特定族群提供免費疫苗,因此有專家建議:全民施打疫苗政策應該重新檢討。不過,疾管局長郭旭崧說,「不良的反應,都還不足以影響到我們的政策,因為畢竟施打疫苗後,確實是看到很多。」(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謝安安、何坤原)


孕婦死胎.失聰 疫苗問題連爆


民視 更新日期:2009/12/23 22:01







H1N1疫苗,真的還能施打下去嗎,繼台中市7歲劉小弟,疑似打疫苗死亡之後,陸續又有3名其他家屬跳出來指控,有一位孕婦打了以後,11周大的胎兒,因此胎死腹中,還有60幾歲的老太太,本來聽力完全沒問題,打了以後左耳卻突然聽不見了。



林太太懷了第三胎,由於前兩個寶貝都是女兒,她非常想生個兒子。哪知道才懷孕11週,還不曉得胎兒的性別,就胎死腹中。



林太太在14日施打疫苗,當天就頭暈,19日突然肚子劇痛,就醫竟然發現小孩子沒了心跳,她不知道誰能告訴她,孩子為什麼沒了,老公更是悲痛,傷心欲絕的林太太24日將做引產,釐清胎兒死因,同樣可能因為打了新流感疫苗,而出現狀況的還有吳先生的岳母張太太,60幾歲的老人家,現在還在台北耕莘醫院治療,家屬等不到政府負起責任給說明前,不會放棄繼續追真相,更不希望還有其他人因疫苗受害。




最近國內出現多起因施打H1N1疫苗而導致一些嚴重的後遺症,甚至也有醫師的小孩因為疑似施打疫苗後,而產生嚴重的身體免疫反應到不治死亡的案例,引起社會高度的關注及討論,而疑似因施打疫苗而死亡的父親自己是醫師,他以自己的醫學專業及疾管局的政策,決定讓小孩施打疫苗,但結果竟引發小孩的過度免疫反應,最後小孩不幸離世的悲劇。因此他決定要控告疾管局政策殺人。不管這種機率高不高,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才會知道背後的痛苦與艱難何在,不是嗎?


提醒大家,過去施打一般流感疫苗,也曾有零星出現類似的狀況,只不過過去的施打人數沒有如此高,因此在疫苗引發的相關副作用的新聞報導,較不會引人注意。但過去的疫苗至少都經過嚴格的動物、人體的臨床試驗,有充分的數據通過審核才上市,因此,在疫苗的不良反應機率上,我相信一定會來得比較低。相對地,這批國內疫苗上市之前,相關的人體試驗樣本數及報告,本來就不完備,於法來說,確實有疏失,當然在安全性來說,沒人敢保證完全安全,真正的安全不是政府首長在鏡頭面前亮手臂接受疫苗接種就能算數的,不是嗎?


身為一個醫療專業人員,我必須誠實的說,也許那位過世的小弟本身有些潛在的免疫問題,但在打疫苗之前,他的身體並沒有明顯的問題,若沒有打疫苗,他原本的免疫缺陷並沒有因為任何外力的引發而產生連鎖反應,現在還好端端地跑來跑去。因此我同意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的看法:我們不能排除小弟弟的死因與打疫苗沒有關係。我們到底要相信我們所看的,還是看到我們所相信的?我認為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


那麼目前沒有打疫苗的人,到底該不該接受H1N1的疫苗接種?我建議大家可以拿筆或者計畫機來算一下:


我們得到H1N1新流感的機會有多少?(這個難以估算)


得到以後得住院的機率有多少?(這也有數據)


住院病例中會死亡的機率有多少?(這個有數據)


我們自己是否為高危險群?再比較接種H1N1產生不良反應的比例甚至是因為打疫苗後致死病例的比例有多少?哪一個嚴重?我們再決定要不要打,應該是比較理性的作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台灣洗腎人口 世界第一


民視 更新日期:2009/12/18 10:01



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2009年報,台灣在洗腎人口發生率與盛行率都是世界第一,其中更以糖尿病、高血壓、亂吃藥引起的「腎絲球病症」為引發的元兇。



生活周遭有親友必須長期洗腎的消息時有所聞,而您知道嗎?台灣就是世界洗腎發生率最高的國家,依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2009年報指出,台灣每年每100萬人中就會增加415人洗腎,不只如此,每100萬人中就有2228人必須長期洗腎,盛行率也是居世界之冠。



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一位罹患腎臟病,而其中更以糖尿病、高血壓或是因為亂吃藥引起的併發症為高危險族群,唯有生活中對健康多注意,建立正確的觀念,才能去除台灣洗腎王國的美名。



美科學家:人體有自然抵抗病毒蛋白質


路透 更新日期:2009/12/18 10:12



(路透芝加哥17日電)美國科學家已經在人類細胞發現一種抗病毒蛋白質,會自然抵抗流感傳染。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改進疫苗製造方法以及人類抵抗流感。



科學家在刊於今天「細胞」(Cell)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一組作為細胞哨兵的基因,保護細胞免於流感病毒入侵。



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艾勒吉(Stephen Elledge)說:「這使得病毒進不了細胞。」



他說:「你若除掉(這種蛋白質),病毒複製的速度會快上5至10倍。這也就是說,若有病毒入侵體內,你的細胞有個能夠阻擋80%至90%病毒的機制。」中央社(翻譯)





過去我有一段時間在對外演講時,常會提到台灣洗腎的高居世界的前三名這事實,想不到到了2009年,台灣的洗腎人口的發生率及盛行率都以高居世界第一。對於接受洗腎的人來說,這是非常不得已的決定,但背後的成因到底為何以及我們要如何才能避免呢?


目前主推的代謝症候群,就是在預防一些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甚至中風的日後風險,洗腎的病患有一部份是長期糖尿或者高血壓所產生的,因此,要減少洗腎的機會,必須在更上游的疾病作防治與預防。


洗腎這件事也不能全看負面,不可諱言,洗腎的醫療支付成本相當高,在過去健保還未實施之前,許多需要洗腎的人因為經濟不堪負荷,故在無以為繼之下而離世,因此洗腎比例不會太高。然而在健保開辦以後,健保會給付長期洗腎的費用,因此開始造成洗腎人口的增加。我們可以說健保的施行,拯救了許多必須長期洗腎的慢性病患。有醫師自豪地說,台灣的洗腎是全世界最便宜的,除了健保給付有價格的壓縮以外,量大也是一個因素。我們都知道量大,能夠把相關的耗材、人事支出減少。也許有人對台灣健保一年支付在洗腎的費用有興趣,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目前每年健保花在洗腎的費用已超過380億元。


提醒大家用藥的正確概念務必要建立,我們的身體保健應該考慮在如何幫助及保護身體的自癒能力下來進行。能吃三天就穩定的藥物治療,就不要吃到五天,能吃到兩顆就穩定,不一定要吃到三顆,當然這部份也需醫師的專業協助與配合。保養身體上,儘量以不傷害或者沒負擔的方式來進行,是比較保險的作法,我經常推薦的功能性醫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功能性醫學關注的焦點不在於疾病症狀的控制而已,而是身體功能的瞭解與根本恢復。相對於單純藥物治療來說,這是對肝腎比較無負擔的方式。


也許在醫療服務尚不普及的時候,有些人會因為身體的病痛到藥局不經醫師處方,拿成藥亂吃,長期下來,增加的腎臟功能負擔導致腎功能退化或敗壞而必須洗腎。但是,便利的醫療服務,難道就不會嗎?我們的健保醫療提供的藥物非常方便,無形之間,許多可能是過度醫療的藥物下肚,同樣造成腎臟負擔。


美國的醫師Harry G. Preuss曾與他在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的同事作研究,他們以自發性高血壓的大鼠來作研究,研究發現每天攝取5毫克的NADH(Nicoti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簡稱NADH)可以讓這些實驗動物的血壓比對照組多降15mmHg(豪米汞柱)。研究人員的實驗結論:NADH可以抑制腎臟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進而延緩腎衰竭的惡化。有這方面身體困擾的人,在身體保健上建議不妨多參考這類療法來幫助腎臟的保健。


期待台灣早一日能在洗腎人口的盛行率的排名上能殿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報告質疑克流感藥效


路透 更新日期:2009/12/09 15:53







(路透8日倫敦電)醫學專家今天表示,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克流感」(Tamiflu)具有預防感冒病人發生肺炎等併發症的療效。克流感由瑞士羅氏藥廠(Roche)生產,目前廣為使用。



為了對抗H1N1新型流感,全球各國政府無不全力調度克流感存貨,但最近臨床試驗報告卻顯示,沒有充分的證據証明這項藥物是否能減輕健康成人的併發症狀。



羅氏藥廠對這項發現提出異議,表示願為過去數據背書,有健全、完整的資料顯示克流感具有療效。



今年4月H1N1新流感疫情爆發後,這個俗「奧司他韋」(oseltamivir)的抗病毒藥物開始收到來自各國政府的龐大訂單。



對瑞士羅氏藥廠而言,這不諦是一筆意外之財,它在10月曾表示,克流感本年度的收益將可望達到27億瑞士法郎(26億5000萬美元)。



此次分析由「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於線上發布,主編高德利(Fiona Godlee)表示它對克流感藥效的幾個重要問題懸而未決。



她說:「全世界的政府在這項藥品上花費了數十億英鎊,現在科學界才發現無法判斷它的藥效。」中央社(翻譯)


 




最近知名的英國醫學期刊於12月九日線上發表一篇對於克流感療效的探討,這篇報告不僅找不到了克流感對於流感重症(例如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效果同時這篇報告上也再次提醒一般大眾所謂藥物的醫學臨床報告,到底與藥廠有沒有關係,如果有關係,我們要如何相信這些報告的客觀性及正確性?


在調查報告中發現,在試圖支持克流感有療效的十二組研究中,有十組完全是由藥廠的經費來進行,只有兩篇被刊登於之前的其他研究期刊。這十組的研究作者全都支領藥廠的薪水或者是藥廠的聘請的支薪顧問。


此外,作者從種種證據顯示,撰寫研究報告可能另有其人,這些極可能是藥廠另外聘人操刀完成的。而其他未出爐,真正的學術研究者進行的大規模研究(針對2691個案),反而被羅氏藥廠排除在外。其中研究結果中發現的流感高感染率以及嚴重的藥物副作用都未被報導出來,原因何在?


相關報告的內容還有許多,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www.bmj.com/cgi/content/full/339/dec08_3/b5351


期待有一天在醫藥界有獨立於藥廠資金支持的醫學研究單位,對任何藥物臨床療效及副作用的實際狀況,提供真正超然及中立的客觀報告,讓民眾對這些所謂的藥物醫療研究報告,疑慮越來越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肥藥含Sibutramine 中風風險高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1/27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衛生署昨晚發布警訊指出,美國發現使用含Sibutramine減肥藥的病患,有較高的心臟病發作、中風等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兩者間是否有直接關連,尚須進一步釐清,提醒醫師與民眾注意。



衛生署核准含Sibutramine成分藥品的許可證共九張,包括亞培諾美婷、美時瑞婷娑、諾妤、樂消脂、拜耳愛麗纖、十全細體纖、漾婷等膠囊產品。核准適應症為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三十的重度肥胖者,或BMI大於二十七且合併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的肥胖者。



衛生署表示,Sibutramine為醫師處方藥,藥物仿單「警語」即載明,使用此藥有併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該藥品不應使用於有冠狀動脈病史、鬱血性心衰竭、心律不整或中風病人。



衛生署藥政處處長康照洲表示,衛生署未來將加強監控Sibutramine安全性,並呼籲醫師為病人開立此類藥物時,應該定期監測病人之血壓與脈搏,若病患出現不良反應,應該主動通報衛生署。



長期以來,減重的指標藥物諾美婷,其主要份為Sibutramine,鮮少人知道其藥物作用機轉其實類似抗憂鬱劑,對大腦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回收有抑制的作用。只不過經臨床測試,藥物本身並無抗憂鬱劑的療效,這種藥物透過提高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濃度來抑制食慾,因此,有些醫師在雞尾酒療法中會添加一些抗憂鬱劑,主要可能是想藉類似的藥物機轉來幫助抑制食慾,不過這並非是藥物正確的用法,提醒大家想減肥,儘量不要以抗憂鬱劑來輔助,除了抗憂鬱劑的副作用以外,還要提防日後的藥物依賴。


關於諾美婷的副作用,最常見的是口乾、食慾異常增加、噁心、口中奇怪味道、胃痛、便秘、睡眠品質糟、頭暈、嗜睡、經痛、頭痛、臉潮紅及肌肉關節疼痛等等。由於此藥服用常會造成血壓升高,故建議血壓監控有其必要。


此外,少見但比較嚴重的副作用例如心律不整、皮膚感覺異常、精神及情緒的改變例如驚動、坐立不安、意識模糊、憂鬱甚至自殺想法等等,還是要提防。


過去臨床還出現需緊急處理的醫療狀況如癲癇、排尿困難、異常出血、解黑便(腸胃道出血常見的徵兆)、吐血、黃胆、發燒、視覺異常、呼吸困難及水腫等等,也須注意這些可能有的併發症。


本身有服用抗憂鬱劑的人,千萬不能與此藥併用,因為會導致血清素異常升高的血清素症候群,此外有服用偏頭痛藥物的人有不能一起服用此藥,同樣有可能導致血清素過高而造成危險。


對此藥而言,曾有猝死、心臟衰竭、腎衰竭及腸胃道問題的臨床報告。最近美國臨床發現,服用此藥的人,其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增加,故以要求廠商必須於藥物仿單中加註此類風險,因此,本身有冠狀動脈病史、鬱血性心衰竭、心律不整及中風病史的人,不應使用。


以上,是這種機轉類似抗憂鬱劑的體重控制減肥藥物的相關副作用,對想服用或正在服用的人,最好瞭解這些臨床的相關資料,再決定是否要使用或者繼續服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縣男童死於細菌性腦膜炎與新流感疫苗無關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26 18:05



高雄縣一名那瑪夏災區的小三男童上周四打完H1N1新流感疫苗之後,這星期一突然發燒,家屬一直到昨天才將男童送醫,晚間宣告不治,家屬懷疑是疫苗造成男童死亡,不過,醫院診斷,男童死於〔細菌性腦膜炎〕造成的敗血性休克,縣府衛生局今天瞭解狀況後強調:男童的死因跟注射H1N1疫苗並沒有關係。



(溫蘭魁報導)



高雄縣衛生局長黃志中說,這名原本就讀那瑪夏民生國小三年級的男童,八八水災後被安排在旗山的鼓山國小就讀,上周四在學校施打H1N1疫苗,這星期一突然發燒,老師於是通知家長,家長隨即下山把孩子帶回那瑪夏山上,因為情況沒有好轉,直到昨天星期三,才帶孩子下山到署立旗山醫院就診,再轉送長庚,晚間十點多宣告不治,家長懷疑是H1N1疫苗有問題,不過,衛生局長黃志中表示:根據長庚醫師診斷,小男童是死於細菌性腦膜炎所引起的敗血性休克,跟疫苗沒有關係



黃志中說,男童施打疫苗當天,健康狀況相當良好,但,卻是在疫苗注射後第四天才出現發燒症狀,H1N1疫苗與細菌性腦膜炎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時間上只能算是巧合,衛生局已經在第一時間通報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同時,也呼籲其他家長不要過度聯想和恐慌。



新流感疫苗本身是幫助身體產生H1N1病毒的抗體,病毒和細菌是完全不同的感染原,我們不建議一般的感冒開抗生素來治療,主要也是因為絕大部分的感冒是病毒感染,使用抗生素一點作用都沒有,有些免疫力較差的人,可能被開上抗生素來預防二度感感,也就是病毒感染以後,因為免疫力不佳所引發的細菌感染,但醫療處理通常不建議這麼做。主要考量是怕濫用抗生素,導致一些細菌突變,引發細菌的抗藥性,屆時萬一發生細菌感染,便再無可用的抗生素可以治療,因此對一般病毒的感染,抗生素的使用應該越保守越好。。


這兩天國內有男童,在注射新流感疫苗後,第四天發生細菌性腦膜炎,之後發生敗血性休克而死亡,以上述的穩定資料來看,的確關連不大,而且,一般人的血液與大腦有血腦屏障,並不相通,因此會發生細菌性腦膜炎的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也通常有問題,才會產生中樞神經的感染疾病。當然,如果此次病患爆發的是病毒性腦膜炎,那麼就得靠後續的鑑定來確認是否有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檔案:普利昂蛋白 高溫殺不死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0/24 04:09



新型庫賈氏症(人類狂牛症)潛伏期長達數年至十數年,民眾食入問題肉品可能感染海綿狀腦病變(BSE),BSE導因於普利昂蛋白,這是一種突變性蛋白質,會引發不可逆轉、無藥可救的致命性大腦損傷,讓大腦變成海綿狀的空洞,慢慢喪失行動力,終至癱瘓而死。



普利昂蛋白存在於腦、頭顱、眼睛、三叉神經節、脊索、脊柱和背根神經節、扁桃腺及迴腸末端等部位,甚至肌肉、骨頭也有其蹤跡,無法以高溫滅除。



當狂牛或罹患新型庫賈氏症人類死亡時,就算火化,普利昂蛋白仍然存在,可能透過土壤、食物鏈,再進入人體,傷害無法滅絕。


 


這兩天,對於開放美國牛肉及內臟進口的議題,引起大家高度的關注,在此我找一些關於狂牛症的補充資料,讓大家對這個疾病的來源及症狀具備相關穩定資料:


庫茲菲德-雅各氏症,簡稱庫雅氏症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kob disease簡稱CJD),1913年兩名德國醫師-庫茲菲德醫師(Hans Gerhard Creutzfeldt)和雅各醫師(Alfons Maria Jakob),在大約同一時間第一次記錄了這種新病,因此此病以他們兩人的名字來命名。1982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Stanley B. Prusiner 發現了這一類疾病的病原體-普利昂蛋白,為此他得到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此種病症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醫治的方法,發病者在約半年後死亡。


這個疾病最麻煩的就是普利昂蛋白在人體內潛伏的時間甚至長達五十年,CJD典型的症狀包含快速進行性的失智(痴呆),記憶力喪失、人格改變及幻覺等等。通常也伴隨了語言功能失衡、肌震顫、步態失衡、姿勢僵直、及癲癇發作等等。,發病的時間每個人不太相同,有些症狀甚至可長達數年。會導致死亡的真正原因,就是因為普利昂蛋白導致的腦部神經死亡所導致的海綿狀腦病變。儘管發生率不高(每年新增個案率為百萬分之一),但一旦病發就是不治之症。因此最好不要輕忽。目前能幫助自己免於罹患此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杜絕來源。因此發生過狂牛症的災區所輸出的牛肉及內臟等等產品,衛生單位若不幫民眾做好把關,等於置民眾的健康於不顧!當然不可否認,不吃CJD災區的牛肉及內臟,是最簡單的預防方式。相關影片請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酌益健康?風險多過好處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0/20 00:07 【台北訊】



美國「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News)網站報導,每個月都會冒出最新研究報告,大肆吹捧每天小酌一杯對身體的益處,特別是葡萄酒;若你因此投資紅酒,那就虧大了!美國專家說,喝酒對健康造成的風險遠比可能的好處多。



癌症學會流行病學副會長蘇珊蓋斯特(SusanGapstur)說,喝酒已知會增加罹患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及乳癌風險;「癌症高風險群更應限制飲酒量。這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生活型態,數種改變方式能防心血管疾病,但癌症不是這麼好對付。」



美國心臟學會發言人珍妮佛米耶爾(JenniferMieres)說,酌量飲酒還有其他風險,如肝受損、反射動作異常所引發的意外等。飲酒對健康的益處,與紅酒及黑啤酒中發現抗氧化和消炎物質有關,但各種水果、蔬菜中也含有這些物質,多吃水果蔬菜,從天然來源攝取抗氧化及抗消炎成分


 


長期過量喝酒會造成身體的傷害,例如心血管問題、吸收不良、胃炎、胃潰瘍、酒精性肝炎、及癌症等等,對中樞的影響包含中樞與周邊神經的受損等等,大家多少有印象。儘管有些零星的研究提到每天喝點少量的酒能減少心臟病的風險等等,然而幾個最近的研究發現適度的飲酒,並不會減少心臟病的風險,有興趣的人請參考相關討論報導:


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D05EFD81F3BF935A25755C0A96F9C8B63


持續少量的飲酒仍可能造成暴力行為、胎兒的傷害、特定形式的癌症(例如肝癌、頭頸部癌症、乳癌、直腸癌、食道癌等)、肝病及高血壓等等,因此許多專業人員仍不建議以這種方式來幫助健康,相關的內容有瑞典的資料可供參考:


Andréasson S, Allebeck P (2005). "[Alcohol as medication is no good. More risks than benefits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current knowledge]" (in Swedish). Lakartidningen 102 (9): 632–7.


以前還在醫學院上課時,一位專門研究酒癮的教授,講到喝酒是否幫助健康這件事,他開了一個玩笑:想喝酒來增加抗氧化物的攝取,何不直接把葡萄皮拿來吃就好了。也就是要補充抗氧化物,酒精之外有更直接的攝取方式,喝就來幫助健康,他認為都是想喝酒的藉口。過去我也認識一位外科醫師,他在提醒患者或客戶喝紅酒時,都會在司提醒,真要喝酒,除了酌量以外,務必最多只能隔天喝,我想,主要就是身體處理酒精,也需要休息,每天喝酒就算酌量,對身體造成的風險仍是大於好處。天天酌量喝酒以為能幫助健康的人,還是調整一下目前的喝酒習慣比較安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家:新流感致死率僅相當於季節性流感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7 09:39



(路透華盛頓16日電)傳染病專家今天說,H1N1新型流感致死率,可能較先前估計為低。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李普西奇(Marc Lipsitch)教授說,最新估計認為,新流感致死率好比一般時期的季節性流感。



他在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U.S. Institute ofMedicine)召開的流感專家會議中說:「孩童症狀最輕微,這是這個大流行中的好消息。



「排除病毒變異,我想我們可以說,我們處於第1級大流行,這直到最近才比較清楚。」



美國政府訂定的「大流行嚴重性指數」(PandemicSeverity Index)共分5級,第1級嚴重性只相當於季節性流感。



季節性流感致死率不到0.1%,不過每年全球仍奪走25萬到50萬人性命。



第5級大流感有如1918年大流感,致死率估計超過2%,恐造成千萬人喪命。



李普西奇蒐集全球各地資訊,統計多少人通報出現類流感疾病、政府公佈的住院數據,以及證實的死亡人數。



他計算得出,新流感致死率介於0.007%至0.045%間。中央社(翻譯)


 


新流感的恐慌未退,每天看著電視新聞及報紙的報導,越看越慌。到底新流感的死亡率高不高?之前曾估計比季節性流感稍高,但最近有哈佛醫學院的學者統計,發現新流感的死亡率與一般季節性流感一樣,並無太大差別。


過去在季節性流感流行的時候,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像現在這般草木皆兵,頂多打打流感疫苗而已。現在這種氣氛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大家可以再思考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