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得了新流感 到達什麼程度需要就醫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31 12:05



新流感大流行幾乎已經無法避免,如果被傳染,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就醫,專家說,假使出現呼吸困難,那就一定要立刻去看醫生,很多人、特別是小小孩的父母,很有可能反應過度,不過小兒科專家強調,新流感防治和所有傳染病一樣,首重預防,如果被傳染,也不需要只是流鼻水就跑去急診。(夏明珠報導)



發燒、咳嗽、發冷、頭痛都是流感常見的症狀,新流感也一樣,病患偶爾也會出現腹瀉和嘔吐,這兩種症狀在新流感病例中出現機率又更高。



不管是哪一型流感,身體健康的人得了流感,最重要的就是留在家裡休息,多喝水。假使出現呼吸困難、胸痛、胸悶、持續性嘔吐、腹瀉以及嘴唇發青,就應該趕快就醫。



一般而言,孕婦、有心臟病、氣喘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以及兩歲以下幼兒和65歲以上老人,都是流感高危險群。



這次新流感比較特別的是,65歲以上老人似乎不太容易被傳染,可是老年人又是一般冬季流感好發族群,問題是,一般人無從分辨自己得的到底是一般流感還是新流感,假使病患屬於高危險群,又無法分辨自己究竟是一般流感還是新流感,最好還是儘快就醫,因為克流感和瑞樂莎等抗流感藥,必須在症狀出現的48小時內服藥效果最好。



假使病患退燒之後幾天內再度發燒,也必須就醫,因為它有可能是常見的流感併發細菌性感染。



針對兒童,醫生建議家長注意他們的活動量,如果小孩無精打采、昏昏欲睡,那就很有可能病情加重,也要趕快就醫。


新流感輕症 不一定要用克流感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1 04:09



〔記者王昶閔、陳曉宜、徐夏蓮、李欣芳、王貝林/綜合報導〕H1N1新型流感疫情持續擴大,但專家對何時用藥意見分歧。台灣感染症醫學會昨晚召集醫界專家開會,針對克流感用藥時機建立四大共識,同時也強調,克流感並非萬靈丹,目前尚無足夠證據顯示,克流感可有效預防或減少新流感重症與死亡率的發生。



用藥時機 醫界達四共識



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林奏延表示,經過激烈討論後,與會專家針對克流感用藥時機,討論出四大共識:一、類流感症狀且快速篩檢呈陽性;二、類流感併發肺炎等重症;三、新流感群聚感染;四、類流感併發危險症狀(呼吸困難、神志改變、咳血、胸痛、血壓低)。



會議結論另外提出注解指出,雖然季節性流感患者發病四十八小時內使用克流感,可縮短病程一到兩天,但尚無足夠證據顯示,可以減少新流感的重症與死亡率。此外,新流感輕症患者,不一定要使用克流感。



此用藥原則將在彙整後,今日正式呈報衛生署,預料將成為健保與公費給付克流感的依據。



事實上針對克流感用藥時機,專家間一直有歧見,在昨天立法院厚生會舉行的「H1N1新流感—要警覺,不要恐慌」座談會中,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院長邱弘毅認為,防疫初期,應在輕症時即用藥,才能減緩疫情擴散機率,並應加強大專院校防疫工作。



但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疾管局中區疫情中心指揮官王任賢認為,現階段應對重症及已接近重症的病患用藥即可,避免藥物不敷使用。王任賢表示,其實輕症根本沒必要服用克流感,因為上週在北京召開的世界流感大會上,就報告輕症在病發四十八小時內服用克流感,只能提早一天將病毒排除,但如果是重症病患,即使是病發八天服用仍有效。



王任賢表示,若爆發大流行,預估台灣會有超過七千人死亡,不過真正需要克流感的人,依照台灣人口計算,只要四十二萬份的克流感就足夠,所以政府應該把資源集中在重症患者身上。


 


要警覺,不要恐慌,這個標題下得好,我們對新流感的最好應對方式,就是聽聽防疫專家的意見,由於新流感大多為輕症患者,甚至根據統計,有15%的人只有輕微感冒症狀,根本不會發燒,所以現在量體溫的篩測,也無法真正防堵新流感的散播。


因此,得到新流感,第一就是在家休養,不必恐慌地往醫院診所跑,除非以出現一些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或嘔吐不止,小孩的話主要以活力明顯下降來看,才需到醫院就診,此外,再次強調,克流感絕非萬靈丹,而且目前無足夠文獻證實,克流感等抗病毒藥物對住院或重症患者有效。


輕症不必恐慌,至於住院或重症患者,政府也有足夠的存量及應變措施,不必太擔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克流感不是救命仙丹(謝炎堯)



2009年08月26日蘋果日報



H1N1新流感在今年4月中旬出現,自4月15日至7月24日止,美國總共有4萬3771個通報病例,其中5011人屬重症病人,死亡302人,疾病管制局研判情勢,結論是新流感的疫情和每年秋冬都會發生的季節性流感類似,故不再統計新發生的病例,也明確公告不建議學校停課,只要求生病的學生,居家休息,因為停課不僅影響學生課業,學童在家,沒有家長照顧,有安全的顧慮。




我國尚在爭論停課標準,教育部、縣市政府和學校,都有不同的意見,教育部又通令各學校以耳溫槍量學生體溫,此舉不只是擾民,浪費金錢,還可能傳染疾病。



療效僅縮病程1.5日


一名24歲的大學生,於8月13日發病,15日至台東基督教醫院求醫,快速篩檢A型流感呈陰性反應,後來併發肺炎,18日轉送台東馬偕醫院,篩檢仍然是陰性,慈濟醫院的第三次檢驗,診斷是H1N1新流感,才開始使用「克流感」,結果不治死亡。
8月24日疾病管制局宣布,只要出現「流感重症」症狀,無需檢驗,即可使用「克流感」。
專家們斷言前兩次檢驗都是偽陰性,第三次的檢驗是真陽性。偽陰性的發生機制有兩個,第一個是太早檢驗,病毒數不足,第一次篩檢是在出現症狀後的第二天,第二次篩檢是第五天,結果都是陰性,現代通過品質驗證的快速檢驗試劑的敏感度在65%~90%之間,第一次檢驗的偽陰性機率最多只有35%,兩次檢驗都是偽陰性的機率應該更低。第二個機制是檢驗試劑的品質問題,應該查明檢驗試劑是否有品質的驗證,慈濟醫院如果使用快速篩檢方法,偽陽性的機率是7%,如果是使用「反轉錄酶聚合酶連鎖反應方法(RT-PCR)」,更可能是遭逢污染的偽陽性。
「克流感」的英文名是Tamiflu,有效成分是oseltamivir,1999年10月1日被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核准上市銷售,其標示的適應症是治療「沒有併發症的」A型或B型流感,換句話說,治療有併發症的「流感重症」無效,注意事項是必須在症狀出現後40小時內服用,療效只是縮短病程1.5日,因為療效不彰,不受重視,從1999至2005年銷售不暢。
「克流感」是Frederick G Hayden的團隊和藥廠合作研發出來的, 2005年世界出現高死亡率的禽流感病例時,Hayden趁機利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名義,沒有任何臨床證據,卻信口開河地建議各國要儲備人口至少10%的「克流感」使用量,誤導全世界的官員、專家和民眾,錯認「克流感」是救命仙丹。



濫用會產生副作用


成人服用「克流感」一個療程,至少要花費新台幣900元,濫用「克流感」不僅浪費金錢,還會產生許多副作用,快速出現抗藥性。截至8月21日止,美國有7983人罹患新流感重症住院,死亡522人,美國沒有恐慌,也無濫用「克流感」的呼聲。
台灣的第五位死亡病人,即時服用「克流感」仍然無效,應該讓大家覺醒不要再浪費巨額金錢儲備「克流感」。在此時刻,讓我懷念衛生署前署長葉金川,他專業且理智地宣示要以「美國和加拿大的規格」防治新流感,務實且不浪費金錢。
我建議趁此次內閣改組,任命葉金川為政務委員,擔任中央防治新流感總指揮,帶團到美國和加拿大考察新流感的疫情和防治,改革我國防治疫癘的體制和觀念。




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


 


最近常會被網友詢問克流感的使用問題,以及克流感是否會有抗藥性的問題,今天恰巧蘋果日報一篇值得大家參考的文章,故提出來跟大家做個討論與提醒。


首先,我們要知道,克流感不是一種新藥物,這種藥物在十年前已經被研發出來,但之前為何一直未受重視,主要的原因在於它的療效,對治療感冒這件事,常處於一種尷尬狀態,也就是文章中提到的:


治療「沒有併發症的」A型或B型流感(超過一歲以上),換句話說,治療有併發症的「流感重症」無效,注意事項是必須在症狀出現後40小時內服用,療效只是縮短病程1.5日,因為療效不彰,不受重視,從1999至2005年銷售不暢。


真正讓此藥翻身的關鍵,在於2005年因為禽流感的高死亡率,發明此藥的人以世界衛生組織名義要各國儲備人口的10%的使用量,讓各國專家及官員誤信克流感是救命仙丹,如果以時空背景來看,唯一和禽流感沾的上點邊就是這種藥物,但實際尚無任何臨床研究證實克流感可以治療禽流感,這是藥廠的專長,最近克流感又漲價,同樣也反映了藥廠的市場操作。


我非常認同作者提出的呼籲:不要把克流感當救命仙丹,克流感不要拿來預防新流感(那是疫苗的職責),除了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病毒的抗藥性之外,還可能造成相關的副作用,一般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痛、頭痛等等,比較少見的會造成肝炎及肝指數上升,皮膚的過敏反應(從輕微到嚴重反應都有)等等。此外,在上市後,還曾發生過心律不整、癲癇、意識模糊、糖尿病惡化以及出血性的大腸炎等等。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參考:


Roche Laboratories, Inc. Tamiflu product information. Last updated August 2008. (Accessed on 15 May 2009 at http://www.rocheusa.com/products/tamiflu/pi.pdf


針對服用克流感可能引發的精神狀況的異常,比較容易出現在兒童及青少年,在2007年日本的厚生省(相當於我們的衛生署)針對十五個十到十九歲使用克流感出現嚴重的精神狀況副作用,像是意識模糊、異常行為、幻覺,自殘及跳樓等等,故建議不應讓十到十九歲的人服用克流感。事實上,從2001年到2007年,因為服用克流感產生行為異常的個案,在日本有128位,43位年齡低於十歲,57位年齡介於十到十九歲、28位年齡為二十歲以上,真正死亡的人數為5位。2006年及2007年,FDA及歐盟衛生當局,都提出類似的警語,2007年在南韓,其衛生主管當局規定:克流感嚴禁開給10-19歲的患者,除非特殊案例。關於這方面的資訊也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2947


請大家多瞭解關於新流感的治療及預防資訊,如此就能減少恐慌及減少相關的後遺症及悲劇。祝大家都能安度此波新流感的衝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新流感病童半數吃克流感有副作用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8/02 15:35



英國一項調查發現,吃克流感的孩童有超過一半出現噁心、失眠、噩夢等嚴重副作用。



英國健康保護局說,今年年初,英國出現新流感病例,不少學童由於有同學感染,開始服用克流感預防。他們從三所倫敦的小學和一所西南部小學收集到的報告顯示,孩童吃下克流感以後最容易出現的副作用是噁心,排第二的是胃痛,第三是失眠。有百分之四十的孩子有噁心、嘔吐、腹瀉、胃痛和抽筋等副作用。有五分之一的孩子則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思路不清、失眠、目眩等症狀。



英國衛生部則替克流感背書。健保局的唐納森博士說,克流感的副作用多半並不嚴重。不論是噁心或是胃痛跟新流感比較起來都不算嚴重。


最近新流感已經在國內蔓延開來,而健保也針對確診個案,開放克流感的使用。然而最近英國針對服用克流感的病童,展開副作用的統計與調查發現:近半數的兒童出現副作用,最多是噁心、胃痛、失眠等等,在日本甚至有零星個案,出現自殺行為,所以,許多國家也要求藥商加註相關警語,FDA甚至提醒大家可能會出現一些精神狀況包含譫妄、妄想、精神病發、自殺及自殘等等行為,故提醒大家留意。相關資訊可參考FDA之前所發表的相關警語: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BRIEFING DOCUMENT FOR TAMIFLU





... The objective of the MarketScan Databas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amiflu
on the risk of psychiatric event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Thomson. Psychiatric
events were defined as delirium, delusions, psychosis, suicide, and self ...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咽癌激增 口交害的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8/01 02:58 潘勛/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潘勛/綜合報導】



美國醫學界日前表示,性行為改變,口交盛行,導致美國過去廿年中,因「人類乳突病毒」(HPV)而罹患口咽癌的病例激增;專家憂心這類癌症將大規模傳染,變成美國的風土病。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七月廿九日發表相關訊息。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胸腔部門主任李普曼表示,HPV透過口交而傳布,感染機率大增,口咽癌病例迅速增加之因大致便是如此。



專家對廿年前儲存的口咽腫瘤組織進行研究,顯示約二成呈HPV陽性;而如今據估計有六成的口咽癌病患感染HPV。李普曼表示,口咽癌呈HPV陽性的比率,比廿年前高出很多。吸菸及酗酒原本被視為口咽癌的主要元凶,但現已非如此,口交才是。



「美國癌症學會」醫學長布勞利表示,現今診斷出罹患口咽癌病例中,多達半數顯然是感染HPV所致。過去廿年性行為改變,尤其是口交盛行,因此頭部及頸部癌症比率大增,且與其他癌症比率增加也不無關係。布勞利指出感染HPV也是食道癌危險因子。


 


前一陣子,我因為有一位朋友罹患口咽部的鱗狀細胞癌,所以向和信的放射腫瘤科鄭醫師請教其預後,鄭醫師除了讓我知道這種癌症治癒率高以外(五年存活率高達七成以上),也提到吸煙、酗酒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是導致口咽癌的危險因子以外,他也提到因為不安全的性行為(口交)越來越多,導致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增加,也是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有醫師在討論HPV病毒的疫苗,主張不能只有讓女性來打,預防子宮頸癌而已,男性也需要,最主要就是現在不安全的性行為頻率越來越高,也增加HPV感染導致口咽癌的發生機會。這種論調的確讓人印象深刻,但其背後的研究結果,讓人不得不正視。


當然,最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避免危險的性行為,印度成道大師奧修,在對他的弟子及大眾呼籲關於性行為的注意事項時,也曾強調過,他認為從事危險的性行為(包含口交),會讓當事人無法保護自己而陷入危險,以目前的醫學研究來說,的確言之成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上諮詢若涉招攬 醫院將遭重罰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7/23 22:15



不少民眾喜歡上網諮詢醫療問題,許多醫療院所也特地在網站開譬QA問答專區,幫助解惑,不過從八月開始,網路上問答區的內容只能提供一般健康諮詢,如果被查到有涉及宣傳或招攬顧客之嫌,像是保證最佳療效,歡迎前來體驗等字眼,衛生署就要開罰。



石崇良說,除了醫療院所網站上的廣告將會被規範,和醫療院所有相連的部落格,也包括在內。但如果醫療院所提供電子郵件,以一對一不公開的方式,回答民眾問題,就不在規範之內。不過本身自行開業,也經營網站的醫生認為,這反而讓醫生耗費更多心力在回覆一對一的信件。



這項針對醫療院所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草案,衛生署將在下個月公告實施,如果被查到違規的醫療院所,最高可處25萬罰鍰,情節重大甚至可以勒令停業,吊銷執照。


 


因應未來法令限制,今後回答大家問題時,不管是以公開或者私密形式來提問,我的回覆都會以私密來回應。造成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但是大家有相關問題,還是可以儘量提問,不必擔心,因為只要問答不公開,不讓第三者看到,就沒有觸法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研究:限制熱量低卡飲食可減緩老化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7/11 00:24



(路透芝加哥9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以猴子為對象的一項歷時20年研究顯示,減少熱量的餐點,可以降低疾病,並延長壽命。這項研究成果也適用於人類。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期間限制熱量、低卡飲食的猴子,較隨心所欲飲食的猴子,較不易死於心臟疾病、癌症與腫瘤。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Wisconsin)醫學教授維德羅契(Richard Weindruch)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已能夠證明,限制熱量可以減緩此一靈長類動物的老化過程。」他的研究刊登在「科學」期刊。中央社(翻譯)


 


減少熱量的攝取,就減少身體處理的負擔,就像機器,沒有過度磨損,自然使用的壽命就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小酌者壽命較滴酒不沾者要長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7/04 20:50







(路透紐約4日電)根據一項新發表的研究,相較於滴酒不沾的完全禁酒者,小酌者通常更富有、教育程度更高,更不易生病傷殘,這也可以解釋何以小飲一番與較長壽命有關。



美國舊金山VA醫學中心(San Francisco VA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天喝一杯酒,未來四年內的死亡率可降低一半。雖然計入其他可能影響酒精使用與致死因素後,這個效果減低,但適度飲酒者死亡率仍較滴酒不沾者者低28%。



早在1923年即首次有研究顯示,溫和飲酒者壽命比完全禁酒者及大量飲酒者都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到底是因為溫和飲酒者整體健康情況本就比完全禁酒者好,抑或適度喝酒確實有助於健康,各方則看法不一。



研究人員因而對兩項與壽命有關的風險因素進行研究,即(生理)功能性障礙與社經地位。據他們所知,過去無人曾對這兩項變數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檢視登記參加「健康與退休研究」計畫的1萬2519位年齡在55歲以上的男性與女性健康情況,並於4年間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禁酒者中有14%已死亡,每天喝三杯或更多的人中有12%已死亡,而溫和飲酒者中則只有7%死亡。



研究人員並發現,以收入、財富及受教育時間等作評比,每天喝一杯酒的人,社經地位明顯高於滴酒不沾者。舉例而言,溫和飲酒者中37%受過大學教育,禁酒者的比例只有14%。52%溫和飲酒者擁有30萬美元的資產,禁酒者中有相同資產的只有21%。



滴酒不沾者並更可能出現生理功能性障礙,比如說有穿衣、上洗手間等自我照顧困難問題,以及更複雜的活動如作飯或管理自己的財務等問題。



41%禁酒者無法步行超過數個街口,溫和飲酒者中則只有18%有同樣困難。



根據這項發表在「老人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的研究結果,整體而言,溫和飲酒者死亡機率只有禁酒者的一半。



在研究人員計入其他風險因素如抽煙、肥胖、疾病等後,追蹤研究仍發現,溫和飲酒者死亡機率較禁酒者低43%。再加入生理功能性障礙與社經地位兩項因素後,溫和飲酒者的較低死亡率降到28%。中央社(翻譯)


 


最近美國舊金山VA醫學中心研究發現:小酌者,壽命比滴酒不沾者甚至更長壽。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這些滴酒不沾的研究對象,他們背後滴酒不沾的原因何在?由於這個研究想瞭解喝酒與壽命長短的相關與否,故研究對象皆在五十五歲以上,然而,對一個五十五歲以上滴酒不沾的人而言,我認為有必要瞭解其滴酒不沾的原因,因為,如果當事人是因為健康的因素,我在此要強調的是因為當事人曾出現一些重大疾病,導致他們後來滴酒不沾的話,那麼我認為在研究上已先存在一項很大的差異。


不過,至少這個研究告訴大眾:飲酒只要不過度,對健康而言,不至於有負面的影響,甚至加分。我們可以參考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在快樂之道中的第二章有所節制內文提到:


2-2.不要飲酒過度:


喝酒的人警覺性不夠。酒會削減他們的反應能力,雖然他們覺得自己好像因酒而變的更靈敏,其實則不然。九是有些醫療上的價值,但可能被高估了。要拒絕乘坐喝酒的人所駕駛的汽車或飛機。因為喝酒而喪失生命的方式可不只一種。一點點酒,就能造成很強烈的影響。不要因為過度飲酒而而造成不幸或死亡。要遏止別人過度飲酒。


今天看到電視報導提道德國青年過度飲酒的比例有日漸升高的趨勢,甚至很多人酒精中毒送院治療,甚至發生死亡的情事,而讓德國的衛生當局開始正視喝酒過度問題。因為對人來說,酒精是中樞神經抑制劑,對許多人而言,喝酒會讓他們放鬆及減壓,而酒精本身的去抑制作用,的確會讓人暫時拋開平時的壓抑而感到放鬆,然而,若經常以酒精作為抒壓的工具,那麼接下來的不僅問題根源沒有解決,還會形成身體的依賴與其他生理問題。


我認為能夠始終保持小酌不過度飲酒的人,正是因為他們生活有所節制,這顯然是生活快樂與長壽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業病納入憂鬱症 醫界:原因難定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6/26 19:45 黃珞萍



【記者黃珞萍報導】針對勞委會即將放寬因工作罹患精神病的認定標準,讓上班族可得到健保給付,醫界人士擔心很難執行。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醫師暨桃園市心寧診所院長林為文說,精神疾病的程度無法量化衡量,要如何統一標準是困難點;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王仁邦也認為,憂鬱症成因複雜,難以判斷是否全因工作而起。



以目前勞委會的政策,只要當事人認為罹病原因與工作有關,皆可憑大醫院開立的診斷證明書,向勞保局或各縣市勞工局申請給付,勞保局會有特約醫師認定。若在特約醫生無法處理的情況下,則會交由勞委會「職業疾病認定委員會」進行裁決,如證實真因工作罹病,即可申請勞保給付。



王仁邦表示,近來由於工作壓力而來求診的病患的確有變多的跡象,對於政府將精神疾病列入職業病裡面,他持肯定態度,但他強調,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形成原因複雜,可能是家族遺傳、個性、感情…所導致,應該要從全觀來看,並且仔細評估病因。


 


昨天,我在門診看一位複診的患者,看到他慢慢減藥,功能也越來越好,甚至還能一週出去打工五天貼補家用,重拾對自己未來人生的信心,實在替他感到高興。陪診的母親也提到,之前他狀況不穩定的時候,到三家醫院,診斷都不同,當然藥物也開得不一樣,只是當家人發現精神科藥物越開越多,但他的精神狀況卻越來越糟,才透過友人的介紹,請我們協助找出原因,配合一些非藥物改善的方法,慢慢減藥而始獲改善。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因為想讓大家瞭解大部分的精神科診斷並無法量化(例如抽血、驗尿等等的實驗室檢查結果)或者直接的實證(類似病理切片或者特異性的影像學診斷結果)來確立診斷,所以絕大部分精神科醫師只能就他們當時在門診的觀察及收集到的資料(患者或家人口述),參考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來下診斷,接著就是開藥控制症狀。


這次在討論憂鬱症是否該納入職業病時,也同時可以讓我們思考精神科診斷的基礎為何。以憂鬱來說,一般人遇到生活上有難以處理的壓抑或失落,容易自然產生的情緒反應,當憂鬱時間過久甚至影響當事人原本的職業或社會功能時,就可能被診斷有憂鬱症,然而憂鬱的成因誠如精神科醫師所說,難以界定為單一原因所引發,故若當事人一口咬定是工作所引起,也沒有相關檢查可以證明,全憑自由心證,實容易引發爭議。


我認為大部分的人,其實不想讓自己一直生病,所以持續有憂鬱的情緒,最好應設法找出導致憂鬱的原因來面對與處理,憂鬱才會真正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愛滋病不再是絕症 科學家找到治療關鍵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6/23 13:05



加拿大和美國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發現了可能會徹底治愈愛滋病的新方法,愛滋病將可能不再是絕症。



美、加科學家在最新英國「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找到了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藏身之地,這個潛伏池,就是「記憶T細胞」,他們發現細胞活著病毒也就活著;細胞死亡病毒也就死亡;包括病毒增殖也完全依賴於細胞的分裂。也因此,摧毀「記憶T細胞」,也就可以摧毀躲藏起來的愛滋病病毒。



  研究人員也據此提出了結合化學療法和「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來治療愛滋病的新方法,其中,「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以殺滅人體內大部分的愛滋病毒。而化學療法則是專門針對躲藏在「記憶T細胞」中的愛滋病毒,使愛滋病毒在人體中再無藏身之地。



T細胞是人體免疫防線中的一部分,T細胞分裂和分化後,會分別形成「記憶T細胞」和「效應T細胞」,而「記憶T細胞」會在下一次抗原入侵時再次將記憶中的殺毒方法調動出來殺滅抗原。有的記憶T細胞的有效期很短,像是流感、B肝等,但有的有效期則是終生的,像是天花。


 


期盼這樣的根本有效療法的藥品能儘快上市,讓世上許多的愛滋病患者能獲得根本治療,痊癒而回歸正常生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預防心臟病 別亂吃阿斯匹靈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9 18:54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和中風。不過英國科學家最近指出,這個說法有極大錯誤,有可能造成更大風險!



分析超過10萬個病患案例,科學家表示,已有心臟病或中風的人才需每日吃阿斯匹靈。但目前歐美仍傾向建議,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定期服用。



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以預防、控制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初級預防療法。但事實上,只有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才有助益。對一般民眾而言,定期吃阿斯匹靈可能是弊大於利:沒辦法大幅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但卻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



計畫主持人、牛津大學的柯林‧貝傑恩教授表示,目前仍無充分證據顯示,健康的人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是利多於弊。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榮授院士主席史蒂夫‧費爾德教授也認為:「除非確實出現某些病症徵狀,不然不應服用阿斯匹靈。」他更表示,市面上出現一堆號稱對人體有助益的研究結果,卻無明確指導方針,確實很讓人困擾。



這項「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的說法,可能導致民眾隨心所欲、擅自購買,而不聽從醫生處方─因為阿斯匹靈太便宜了。



英國心臟基金會高階護理人員愛倫‧梅森則補充說明:「醫生開立處方以前,應衡量對個別患者的風險,而不該一味建議藉著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防治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靈對於內科醫師及心臟科醫師而言,真的是再也熟悉不過的老藥,許多文獻建議,曾有中風病史及心臟病史的患者,可以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靈來幫助預防相關疾病的再發(干擾凝血功能,減少血管堵塞的危險性),然而,這些作法,目前已被部分醫師擴大解釋成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仍建議服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阿司匹靈的預防興頭要,不僅無法降低心臟病的罹患機率,還會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之前我仍在花蓮執業的時候,曾照顧過一位患者,他年輕時曾當過藥房老闆,對阿司匹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深信不疑,故他有長期補充低劑量阿司匹靈的習慣,然而,在一次住院時,發生胃出血狀況,經腸胃科會診,卻定為長期補充阿司匹靈導致的內出血。故提醒大家,阿司匹靈最好不要拿來當作預防用藥,以減少內出血的機率。


此外,最近新流感讓不少民眾變得草木皆兵,甚至有人還積極去購買克流感來做預防性的投藥,更令我驚訝的是,也有專業醫師這樣做,這完全違反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此舉,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及重組,屆時只會助長更難纏的病毒出現,讓大家陷入更危險的狀況。


說到預防性用藥,不禁讓我想起之前還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台大的精神科教授到院作交流訪問,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當時的院方能夠幫助他收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因為,他與國外的學術單位有跨國性的研究,希望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異常找出來,若此舉能夠成功,在他規劃的藍圖中,他甚至覺得為了要預防精神分裂的發病,除了鼓勵這些帶有精神分裂症高危險性基因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外,還可以先投予低劑量的抗精神藥物,預防發病,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


我不知大家看了這樣的說法,觀感如何?不過現在的研究發現有些氨基酸或相關營養品可以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與其以副作用大的藥物來做預防性投藥,我認為不如考慮這些自然的營養品來補充,不管在接受度及副作用的避免上,對當事人而言,接受度會提高很多。


現在除了有些人必須前往疫區工作(例如瘧疾、霍亂等等)之外,我建議在預防疾病的投藥上,還是越保守越好。因為身體原本就有其免疫機制,我們的重心應放於維護每個人生來具有自癒力,而非拼命找藥來預防。如果真要作的話,儘量以適當的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天然的食物或者營養品來做預防,對藥物引發的身體的負擔、副作用及相關危險性,應該能降至最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防疫廣用克流感 專家憂心抗藥性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25 04:09



〔編譯張沛元、鄭曉蘭、記者王昶閔/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引述政府科學家的話說,被視為H1N1新流感剋星的藥物「克流感」,對抗新流感的效果恐怕不如預期,因為新流感可能很快就會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



科學家指出,一株與H1N1新流感關係密切的季節性流感病毒已產生突變,以致使用克流感治療也無法奏效。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的分子結構負責人之一甘比林說,此一突變使得克流感的功效減少兩百五十倍,「我們的研究顯示,倘若廣泛使用『克流感』,很快就會出現對該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突變H1N1新流感病毒。」



甘比林說,與其單單只仰賴克流感,還不如混合使用克流感與另一種抗流感藥物瑞樂沙,因為流感病毒迄今尚未對瑞樂沙產生抗藥性。



我國衛院感染症研究組特聘研究員蘇益仁指出,過去因歐美大量使用克流感,導致人類的季節性流感H1N1病毒在去年出現全面抗藥性。目前各國也正大量使用克流感對抗新流感,難保不會又出現另一種抗藥性,政府應儘速追加採購瑞樂莎,作為第二線用藥。



此外,蘇益仁也提醒,今年秋冬流感季節來臨時,無法預知會是季節性流感還是新流感病毒先來,病毒株的監測極為重要,才能避免季節性流感先來,卻先消耗了大批抗流感藥物,導致第二波新流感疫情來臨時,防疫藥物陷入不敷使用的困境。



在國際疫情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二十三日指出,自二十日單日發生七十七起確診病例的高峰期後,連續幾天的確診病例驟降為單日二十多起,疫情似有趨緩跡象,但日後發展還必須視近日病例數才能進一步評估。



另一方面,科威特公共衛生部副部長曼德卡說,十八名派駐科威特的美軍也被檢驗出感染新流感;這十八人皆已投藥並離開科威特,並未與當地人有所接觸,意味科威特新流感確診病例數仍維持零。


 


上週六,我和馬偕的感染科專科醫師醫師王醫師在電台受訪時,他特別呼籲民眾:不要把克流感當作是對抗新流感的萬能藥物,更不要為了預防新流感,而預先購買克流感來服用,因為這樣,會加速流感病毒的重組,產新更新更毒的流感病毒,屆時恐怕會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這種狀況,很像抗生素的使用狀況,目前有抗藥性的菌株不斷的出現,以致於一線、二線的抗生素往往不管用,動不動要用到第三線以上的高價抗生素,還不見得有效。究竟誰有這等功力,讓細菌變得勇猛又頑強?提醒大家,這是被人類訓練出來的,也就是醫療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本身產生突變,不再受制於藥物而讓藥物的作用大幅減弱。也提醒大家,一般小感冒,無細菌感染的跡象(驗血可以確定),抗生素能少用應儘量避免。


此外,國外許多新流感的個案(墨西哥除外),並未接受克流感治療,也沒有大礙而產生抗體,主要的原因,除當事人不知自己得了新流感,沒有特別去就醫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人體擁有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流感病毒。故這一段時間,電視媒體的報導少看(減少恐慌害怕),保持規律作息及多運動,注意飲食的均衡,必要時再額外補充些營養,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安然度過這一波新流感的挑戰。當然,像抗流感這類藥品,千萬不要拿來做預防性的投藥,以免增加病毒突變的機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致死率低 民眾勿恐慌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20 15:15







其實大家真的不必太過恐慌,因為世衛組織報告指出,新流感致死率,在0.4%到1.6%,遠低於SARS的10%。



  H1N1新型流感病毒,由於是新病毒,科學家對這個新病毒所知不多,再加上屢屢傳出感染死亡病例,引發全球恐慌。不少人相當懼怕,是否這次的流感,會如同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樣,造成上千萬人死亡。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表的第一份,H1N1新型流感疫情研究報告指出,新流感的致死率,大約是0.4%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相較之下,新流感的致死率,並沒有各方原先預期的6%到7%那麼高。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雖然H1N1新流感病毒的毒力弱,可是比一般季節性流感更具傳染力。但只要記得戴口罩、勤流手,大家不需太過恐慌


 


這幾天,報章媒體對於境外移入的H1N1確診個案,投與許多篇幅來報導,也讓許多民眾更為緊張與擔心,然而,新流感真的那麼恐怖嗎?且讓我們檢視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數字:新流感的致死率為0.4%到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並不像原先預期的6-7%那麼高。大家的擔心,源自於當初新流感的發源地墨西哥的致死率稍高,所以會擔心,但事實證明,墨西哥以外的國家,死亡率並不高。


什麼時候得真正提高警戒?就像日本已經爆發人傳人的社區群聚感染了,才需特別警戒,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比較多的地方。目前我們能作的,就是勤洗手,不然也可以戴口罩(安慰大於實際預防效果),前兩天我到電視台錄節目,馬偕感染科專科醫師王醫師也提醒民眾:有發燒,擔心自己罹患新流感,應該要戴口罩,到大醫院的急診接受檢查與評估,若醫師問到有可疑的旅遊史或接觸史,會先行在負壓隔離病房觀察隔離,經醫護人員採檢體送疾管局,上班時間六到八小時即可知道結果。若過上班時間,隔天也能很快知道結果。若不幸真的罹患,醫院會考量是否原地隔離觀察治療,或者轉送指定醫院作隔離治療。


目前國內防疫政策及措施經SARS洗禮後,已具備完整的應變能力,請大家不必驚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指兒童經常洗手最有效防控新流感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5/15 08:35



英國一名研究人員說,阻止新流感病毒擴散的最有效方法,是著重兒童的個人衛生,特別是鼓勵兒童經常洗手。



研究人員說,實施旅遊限制,停課及戴口罩等措施,有助限制新流感擴散,但政府官員忽視最有效的防控方法,是重視兒童的個人衛生。



研究人員以巴基斯坦一項研究為例,指出當地四千多名貧窮家庭兒童經常用肥皂洗手,患上肺炎和咳嗽等疾病的機會,較不經常洗手的少一半。


 


最近與我們往來頻繁的日本已經爆發新流感的群聚感染,媒體整天在炒這類新聞,讓不少人人心惶惶,提醒大家,唯一能做的是勤洗手。研究顯示:勤洗手的人罹患流感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機率比較不經常洗手的人少一半。這比戴N95口罩,甚至打流感疫苗有用多了。家中有小孩的人,務必幫助小孩及提醒小孩要常洗手。


祝大家都能安渡這次新流感的衝擊效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FDA:Botox治療肌肉痙攣可能致命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5/02 17:35



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提出警告,用抗皺紋藥物「保妥適」(Botox)治療肌肉痙攣,可能有致命危險。



管理局說,注射「保妥適」一類藥物,肉毒桿菌會擴散到人體其他部位,令幫助呼吸及吞嚥的肌肉癱瘓或無力,可能致命。



不過,印度專家表示「保妥適」可幫助治療肌肉痙攣病人。



吃電台賣的「黑藥丸」 30歲竟得白內障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01 05:59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



一名30歲的女會計,因吃來路不明的「黑藥丸」,導致視力模糊,就醫檢查發現,竟是白內障!眼科醫師指出,女會計罹患的「後囊性白內障」主要是藥物傷害所引起。



雲林斗六市祐明眼科院長江元弘指出,白內障是眼球內的水晶體混濁、硬化,導致光線無法完全穿透產生的視力障礙,最常見的原因是水晶體老化。50歲以上發生白內障的機率是60%;60歲以上發生率80%;70歲以上發生率高達90%,因此白內障被視為全球老人眼盲的首號殺手。據統計,全球約1800萬人因白內障失明,佔全球失明人口的2分之1。



雖然白內障多半是老化引起,但白內障並不是銀髮族的專利,近幾年有年輕化趨勢。除高度近視、青光眼及糖尿病併發白內障外,還有藥物濫用,尤其是類固醇傷害,也會引發白內障。



江元弘表示,數月前,一名30歲女子因視力模糊到門診就醫,檢查發現水晶體囊袋混濁,也就是所謂「後囊性白內障」。據這名女病患說,因從事會計工作、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筋骨經常痠痛,經親友介紹吃電台販售的「黑藥丸」。



江元弘說,一般常見白內障是水晶體皮脂、核混濁所引起,類固醇等藥物則是造成水晶體囊袋混濁的白內障。



江元弘強調,來路不明的藥丸大多數含有類固醇,一般較常見類固醇會造成青光眼。根據國內外眼科醫學報告,類固醇也會造成白內障,且經常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民眾,發生白內障的機率也較沒有使用者高,因此民眾千萬不要隨便亂吃藥。


 


以上兩則新聞,就目前醫療環境來說,還蠻容易接觸到或發生的,所以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固然,注射肉毒桿菌,在美容醫學經常拿來作為除皺的注射藥品,甚至有些腦性麻痺或者其他疾病引發的肌肉痙攣患者,也會用到肉毒桿菌注射來減少肌肉收縮引發的不適,過去只有一些零星個案被報導出來,然而FDA這次會提出相關警告,顯然已經累積一定數量的個案通報,才會發此警語。


此外,類固醇的使用其實在各科的治療上,都有機會用到,主要就是因為類固醇本身就是能夠抑制發炎,然而長期使用的副作用頗多,包含第二篇報導提到的青光眼及白內障,都是常見的後遺症,故對於來路不明的止痛藥,仍須謹慎,切勿為了止痛而隨便服藥,得不償失。長期使用類固醇的人,如果平常使用量大,在停藥時,需提防因戒斷類固醇引發的情緒障礙及睡眠困擾,這在照會精神醫學上,不時會碰到這樣的案例,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德學者:豬流感症狀輕微 非殺手病毒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01 00:05



(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柏林30日專電)豬流感(H1N1新流感)從北美擴散到全世界,德國權威的病毒學家貝克指出,到目前為止,這種新型流感症狀輕微,而且一般藥物就可治療,實在沒必要驚慌。



馬堡(Marburg)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長貝克(Stephan Becker)接受「德通社」(DPA)訪問時表示,新流感特別的地方是由豬傳給人,甚至透過人傳人大量擴散,這種情況的確少見,到底豬流感在人體上已存活多久,學者目前還不知道。



不過他強調,「豬流感一般造成輕微的症狀,不是殺手病毒」,而且幸運的是,常見的流感藥物就可有效治療。



在貝克的眼中,這次爆發的豬流感不是單一事件,未來還不斷會有新型的流感,透過旅遊人士和交通蔓延到世界各地,因此必須嚴加防備。



馬堡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所在地吉森市(Giessen),今天也發佈緊急命令,同意該所以基因改造豬流感的病毒,為生產疫苗做準備。



德國對基因改造有嚴格的規定,研究人員為了取得許可,往往得等好幾個月。



馬堡大學病毒學研究所擁有先進的第四級生物防護實驗室,是德國最重要的病毒研究單位之一。980430



專家看新流感 威脅不如禽流感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01 05:59



〔編譯鄭寺音/綜合三十日外電報導〕H1N1新型流感傳出人與人交互傳染的跡象之後,世衛組織認為即將爆發大流行,這是過去十年間,專家認為可能造成大流行的第三種傳染疾病,另外兩種是二○○三年的SARS以及一九九七年開始的H5N1禽流感但是曾有抗SARS與禽流感經驗的科學家,多認為這種新型流感不如禽流感或是季節性流感嚴重。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二十七日公布H1N1新型流感病毒的資料後,科學家馬上與一九一八年的流感病毒株以及H5N1病毒相比對,認為這種病毒並不像H5N1一樣可怕。



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的微生物學家與流感專家巴利斯說,這種病毒缺少某些特徵,特別是缺少似乎會增加肺部病毒的粒子,以及讓疾病更致命的胺基酸。



喬治亞大學的流感專家特利普表示,他初步分析這種病毒製造蛋白質的資訊,發現曾經歷一九五七年流感大流行的人,對於此種新病毒株可能有一些免疫力。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墨西哥很少傳出老人死訊。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疫苗學家、WHO緊急委員會委員田代真人也說,禽流感對健康的威脅性與致命率比這種新型流感大得多,因此他非常擔心,在需要對抗禽流感之前,人們就會用盡抗流感藥物,以致沒有武器對付H5N1。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家管軼警告說,一旦爆發大流行,這種病毒與H5N1混合的可能性大增,如果病毒進入埃及印尼等H5N1大流行區,可能轉變為在人類之間非常具傳播力、威力非常大的H5N1,那麼人類就有麻煩了。



冬天仍可能有一波大流行



香港傳染病專家勞永樂指出,第一波疫情可能被天氣控制,夏天來的時候,北美的流感季節結束,初期病毒因此影響不大。但今年冬天十一月與十二月的時候,可能會有一波真正的大流行。



他說,H1N1新型流感病毒現在南半球的影響似乎比較嚴重,因為南半球目前正進入冬天,紐西蘭與澳洲可能會有更多人感染,他們對首波疫情比較沒有抵抗力,感染病例迅速增加。



墨西哥民眾人人戴口罩防疫 效果令人質疑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4/30 14:35



新流感肆虐,墨西哥民眾幾乎人人戴口罩,不論是老師、嬰兒、警察、醉漢,每個人都將口鼻緊緊包住,甚是墨西哥市「聖猶德教堂」的聖像也被人戴上口罩,不過,這層口罩真能有效防止感染疫情嗎?各方意見不一。(謝佐人報導)



墨西哥為防新流感蔓延,政府已經分發了數百萬個口罩給民眾,有關當局不僅出動軍隊,在各捷運站分送口罩,藥局及商店的存貨也出清一空,各大報紙也在頭版教導民眾自己製作口罩。墨西哥總統「卡德隆」自豪地表示,有關當局動作迅速,一個週末就送出六百多萬個口罩給民眾。墨西哥衛生部長「科多瓦」也堅持,民眾外出,或處於密閉的公共場所,一定要帶戴口罩,加強防疫。



不過,也傳疫情的美國有不同的做法,美國「疾管中心」官員認為沒有太多證據顯示戴口罩防疫有效,甚至美國的醫生還認為可能會造成反效果,讓民眾誤以為戴上口罩就萬無一失,因此無視風險,大喇喇地在人群中來來往往,也不顧衛生,懶得洗手,這反倒會增加染疫風險。



美國紐澤西一個危機處理諮詢公司專家指出,戴口罩防疫的效果很小。但是,他也不批評墨西哥幾乎全民戴口罩防疫的作法,因為這起碼在心理上,能夠產生穩定撫慰的效果。在墨西哥市,放眼望去,幾乎人口一罩,駕駛戴口罩開車,情侶手牽著手,戴口罩在街頭散步拍拖,甚至有人即使不戴,也將口罩當護身符一樣,掛在脖子上。顯然口罩帶來的的心理效果遠超過防疫效果。(中廣記者謝佐人在台北報導)




 


周三晚上,我運動完,和我的球友(他是任職於和信醫院的資深主治醫師)聊到最近話題最夯的北美流感或豬流感。許多專家儘管一再提到這種流感病毒的危害性不大,但隨著媒體的炒作,感覺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之氣。他也認為這種致死率不如SARS或者H5N1的禽流感,無法因為隔離一些感染的個案而獲得控制,更多症狀輕微的帶原者,仍會將H1N1的病毒散播開來。所以,讓大部分的人有免疫力是必然的過程。看到最近路上許多人開始戴起口罩,他和我都很清楚:這是戴心安的,真正能防堵病毒的口罩只有類似N95這種悶不透氣的口罩才有辦法。


提醒大家,生活作息保持正常,均衡營養及規律的運動習慣,是幫助健康的基本,也是應付流感的本錢。此外,保持身心狀況的穩定及情緒的平穩,也是保有良好免疫力的根本,因為擔心、壓力或者失落引發的壓力荷爾蒙過度升高,反而會抑制免疫系統,增加感染的機會及減少對抗病毒的本錢。最近新聞一直在報導令人驚恐的新聞,自覺環境險惡,充滿不確定性及恐慌焦慮感的人,建議這段時間,可以把電視新聞、報紙甚至廣播的新聞先隔離一個禮拜,束之高閣,正常作息,相信能自動抒解很多的壓力。相關的參考資料,不妨參考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面對危險環境的解決方法一書的內容。


祝大家都能擁有良好的免疫力及身心狀況,從容抗流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樂極生悲 英109男人威而剛下死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16 19:35



壯陽藥威而剛上市以來,已經有一百零九個英國男人因為服用威而剛喪命



英國藥品及健康產品管理局說,這一百零九個死亡案例裡,有四十四人是心臟病發喪生,有二十九人是猝死。報導裡沒有提到另外三十六個人的死因。



藥品及健康產品管理局說,因為吃威而剛喪失聽力的有兩個人,喪失視力的有七個人,還有兩個最慘,吃過威而剛以後的後遺症是陽具彎曲。


 


知名的日本腸胃科醫師新谷弘實在他的暢銷書不生病的生活中曾提到他使用威而剛的經驗,他只是服用四分之一的劑量,卻導致他的心臟非常不舒服,甚至感覺快死掉,因而他建議一般人如果要拿這種藥來助性,要非常謹慎。


看到最近英國關於威而剛引發109例的死亡案例報導,順便提醒大家:有性功能障礙,還是儘量找出生理因素或者心理因素,針對根本去處理才是辦法。有些人服用其他藥物也有可能影響到性功能,像是SSRI類的抗憂鬱劑,抗精神藥(會引發泌乳激素升高,抑制性功能)等等都有一定的比例會發生。


除了一些慢性糖尿病患者引發的血管性病變引發性器官充血困難,或者其他會影響到血管的生理因素,其實大部分的人,尤其是中年人,還是與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平衡有關。很多人喜歡用腎虧來代表性功能障礙,其實這裡的腎虧講的是腎上腺皮質功能有問題,而非腎臟。若能透過腎上腺皮質功能分析,針對結果服用合適的營養品調整,改善的效率會更直接。當然,有人是男性荷爾蒙的功能有問題,但以比例上來說,機會不是那麼高。有興趣的人,也有相關詳細的功能性醫學檢測及自然營養品配套能夠提供改善。


一般在幫助性功能上,自然營養品還可以考慮銀杏、鋅、精胺酸或者松樹皮萃取物來輔助,這些營養品都能幫助改善循環,建議大家不妨試試。山藥(萃取物更好)也是另一種選擇,不過這與腎上腺的調整比較有關。


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止痛藥先驅 遭控研究造假

〔編譯張沛元/法新社華盛頓十四日電〕被視為多重止痛先驅的美國麻醉學家魯本,十四日遭他過去任職的醫院指控,他過去十多年來所發表的影響全球千萬人的止痛藥研究報告的資料,全屬造假。倘若此一指控屬實,不排除可能有病患因此受害。


魯本被控至少扭曲二十一份研究報告的資料,其中部分研究報告中論及的止痛藥,就是提供他研究經費藥廠的產品。魯本過去任職的麻薩諸塞州灣州醫學中心發言人艾柏特女士說,這些報告內含魯本自行捏造的假資料。該指控倘若被證明屬實,此起至少長達十年、影響十數篇同僚評鑑文章的醫界醜聞,將成為有案可稽的一大醫學研究詐騙案。


收受藥廠研究經費 鼓吹產品


「麻醉與止痛」期刊指出,至少二十一篇有問題的研究報告的時間可追溯至一九九六年;期刊主編薛佛說,此一發現顯然是對麻醉領域的一記重擊,「醫生廣泛使用(魯本的)發現。他的發現(對麻醉止痛界)有重大影響。」「我們不能排除病患因此受傷的可能性。」


五十歲的魯本曾高調支持一種名叫COX2 inhibitor的消炎藥,宣稱該藥能減少病患在手術後的疼痛,及對類固醇與嗎啡等上癮藥物的依賴。魯本大力宣傳使用美國輝瑞藥廠製造的COX2 inhibitor(商標名稱Celebrex)及Lyrica止痛藥,此外也鼓吹只用另一種由默克藥廠生產的消炎藥。


曾刊登魯本研究報告的「麻醉與止痛」期刊表示,魯本曾收受輝瑞提供的研究經費,此外他也是輝瑞的演說部成員之一。輝瑞發言人比提聲明表示,該公司與從事這些獨立研究或研究結果的詮釋與出版無關,並對魯本被控的罪名表示失望。


捏造假資料 被停職退出研究


魯本研究被懷疑造假,源自他對灣州醫學中心的年度研究會議所提交的兩份摘要。評鑑人員發現,這兩份報告中的資料並未獲得醫院審議會的核可,因而在去年春天展開調查,「發現可追溯到九六年的大規模造假史」。


艾柏特表示,魯本自去年五月起停職休假,同時被禁止參與灣州的研究與教育活動至少十年。一名曾與魯本同列名研究報告的學者告訴「科學人」雜誌,報告的名字是由魯本偽造。灣州還說,魯本在調查中充分合作。


 


老實說,我們真的不該因為最近美國知名的麻醉學家可能因為收受藥廠金錢,捏造研究數據的新聞,然後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抹煞了其他醫療研究人員的努力,然而,長期以來,醫師收受藥廠的費用,作所謂的藥物臨床研究或者藥物試驗,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國內,有新藥要上市使用,也是藥廠出資委託規模大一點的醫院的醫師作所謂的在地臨床藥物試驗(這其中醫院及醫師都有收到藥廠的金錢資助),也就是所有的臨床報告,都是由藥廠、醫院及醫師做出來的報告,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專職的藥物審核單位去檢視相關藥物的臨床報告,然而其中缺乏超然獨立的第三單位作類似監察或者品管的動作。


過去,我還在醫院時,出於興趣,也曾短暫協助類似的藥物臨床研究,但我後來發現主持的醫師,竟然會把一些反應較差的個案剔除不算,這讓我覺察到其他藥物臨床研究,也有可能有類似的狀況發生,因而從那事情發生以後,我決定不再協助類似的臨床藥物試驗。


有時我們不禁懷疑:這是否只是冰山的一角?


目前缺乏超然的第三單位(不是醫師,也非藥廠),為藥廠(供應者)及醫師(使用者)提供完全中立的研究報告,當然,經費來源是最大的問題。若有一天能立法,成立類似的基金會,經費來源仍由藥廠出資(類似工會繳規費),有新藥上市,必須委託該獨立基金會進行專業的審核及臨床試驗,證實藥廠提供的研究數據的確屬實(基金會的專業人員不得與藥廠有接觸),若能如此執行,相信在藥物的使用上,臨床的醫師會更安心,病患及家屬也不會因為原本球員兼裁判的制度而擔心不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吞13顆藥老先生見鬼?用藥錯誤惹禍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11 13:05



許多老人家患有多種慢性病,看的科別多、吃的藥也多,又常把吃藥當吃補,結果導致藥物加成作用而傷身,一位86歲的顧老先生,多種疾病上身,每天老將13顆藥大把的往嘴裡塞,吃錯藥讓他不但經常跌倒受傷、還出現幻覺,後來經藥師檢視才發現,其實顧伯伯每天只需要吃3種藥,其它藥根本是重複多餘的。(徐韻翔報導)



一位86歲的顧老先生,有多種疾病纏身,包括有巴金森氏症、心臟病、攝護腺肥大等問題,近來又因股票跌心情差患有憂鬱症,多重疾病、到多家醫院看不同科別的結果,讓老先生得吃上一大把藥,算一算,每天有11種藥、共計13顆吞下肚,但錯誤與重複用藥,讓顧老先生在家中經常跌倒,還出現瞻妄現象,明明家中只有他和太太,卻常說家裡來了很多人在吃飯,嚇壞家人心想真是「見鬼了」。



吃藥卻吃出越多問題,最後是由藥師進行居家照護,為老先生檢視藥物,才解除了謎團,藥師張玉錦說,各種藥的吃法、吃的時間不同,老先生卻不但吞藥時間混淆、例如睡前藥拿來白天吃,還將不能磨粉的藥磨成粉,結果導致他白天出現嗜睡、精神不濟多次跌倒,還出現瞻妄症,但其實許多藥都是不需要吃的,藥師為顧先生藥包瘦身後,其實老先生一天只要吃三顆藥就夠了。



據統計,國內養護機構老人家平均每人約有4~5種慢性病,而國內光是一位病患在同一醫院、不同科別重複用藥的比例就有2%,更別提到多家醫院看診的重複用藥危險,藥師公會提醒,一般吞服五種藥物以上,就會有特別的用藥禁忌需注意,也呼籲政府在規劃長照體系時,藥事服務不容缺席,應該將長期照護的用藥安全把關功能加入。


 


以上這篇報導,其實在規模大一點的醫院常會發生,過去我在教學醫院受訓時,也常接到類似個案的會診。主因是現代醫學分科繁多,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有機會到不同科看診拿藥,每科的醫師只看自己熟悉的科別,針對看到的症狀各自開藥控制,因而就容易發生用藥重複,甚至藥物太多引發的交互作用。一般常見的現象,會發生嗜睡(藥太多),或者反應變慢,有人會誤以為老人心情不好、不想動或者吃不下,其實是藥物引發的譫妄所導致。當然嚴重時也會引發幻覺,幻聽或是幻覺都可能產生。急性期,當然要先簡化藥物,情況嚴重者,短暫使用一些輔助性藥物,一般而言,精神狀態很快會恢復。


藥物的縮減,建議可以請有時間有耐心的醫師做評估,會更有保障。細心的藥師,通常也能給些建議,總之,藥物服用過多,就有可能引發譫妄,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紅酒易罹癌 法國研究顛覆認知


原視 更新日期:2009/03/09 17:15



養生之道有一說法,每天喝一點紅酒,有益健康甚至能防癌。但是法國新出爐的研究發現,每天喝一小杯的紅酒,使口腔癌及喉癌罹患機率增加1.5倍以上,因此要防癌,最好是滴酒不沾。



法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新發表的報告指出,如果每天喝一百二十五毫升的紅酒,也就是大約一般葡萄酒杯半杯的份量,罹患口腔癌和喉癌的風險比滴酒不沾的人高出1.68倍,罹患上食道癌、結腸直腸癌和乳癌的風險也比較高。這項研究結果完全顛覆了過去既有的認知,過去總認為,每天喝一點葡萄酒,酒裡所含的抗氧化物能降低罹癌風險,預防心血管疾病。



法國的研究卻明白指出,喝葡萄酒會致癌的原因是,葡萄酒裡的酒精─乙醇進入人體後會轉化成乙醛,破壞健康細胞中的DNA,尤其是肝臟細胞,因此增加細胞癌化的機率。



因此每天都喝酒最為危險,即使攝取量再少,風險也會增加。研究結論說,想要長夀養生,還是那句老話,戒煙、戒酒,多運動。


 


真要攝取抗氧化物,把葡萄皮拿來吃就有了,酒常喝,只會讓讓身體多接觸到致癌物質乙醛,增加肝臟的負擔而已。葡萄皮不喜歡吃,也可以考慮服用營養品中含紅酒萃取物的綜合OPC,也是一項健康的選擇。


所以,喜歡杯中物的人,請勿再把抗癌或者預防心血管疾病當藉口,法國最近的研究提醒大家:常喝酒只會增加罹癌的機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諾羅病毒輪狀病毒 發威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1/20 04:09



冬春是諾羅病毒流行期,月前雲林斗六一所學校就發生群聚感染。衛生單位指出,諾羅病毒是造成急性腸胃炎常見的病原之一,傳染性很強,患者的糞便、嘔吐物、使用過的物品,都可能因帶有病毒而具傳染力。另外,三歲以下幼兒還要注意感染輪狀病毒,兩個病毒症狀差不多,感染輪狀病毒九成會腹瀉,諾羅病毒則以嘔吐較多。衛生單位呼籲春節期間要勤洗手,以免染病。



此外,衛生署本月連續接獲中國當局通報人類禽流感疫情,疾管局提醒,H5N1病毒依舊在中國境內活動,往返各地的民眾,應避免與禽鳥接觸、到活禽市場,或是宰殺、生食禽類製品,做好防疫工作。 (記者黃淑莉、王昶閔)


 


最近有朋友向我詢問,為何腸胃突然感到不適?症狀包含脹氣、胃痛、拉肚子以及噁心甚至嘔吐等等,這極可能是諾羅病毒感染,所以引用這篇報導提醒大家注意,而勤洗手是唯一預防這種病毒的最有效方式。祝大家新春期間,身心安泰。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