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醫定要注意/服用巴金森氏藥會性慾高漲 性向轉變?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12/10 12:27 記者陳園淳、柯家傑/台北報導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多巴安促進劑,國外卻傳出服藥後,會出現不可思議的副作用,像是性慾高漲和性向轉變,國內醫師說,國內還沒聽過有性向轉變的案例,不過的確有少數患者會出現性慾高漲的副作用。



手腳會不自覺顫抖,像知名音樂人李泰祥這樣的巴金森氏症患者,有9成會服用一顆顆的多巴胺促進劑治療,不過法國媒體卻報導,有病患服藥後,會出現偷竊、賭博,性向轉變,甚至性慾高漲的異常行為。



知名音樂人李泰祥:「沒有那種奇怪的副作用!」



李泰祥說自己沒感覺異狀,不過國內醫師證實,的確有少數的年輕患者吃了這些藥後,會有性慾高漲的副作用。長庚神經癲癇科主任吳禹利:「吃了這個藥之後,動作比較方便,但是他心理面也會比較想〈性〉。」



翻開多巴胺促進劑的說明書,多數藥物的警語都是特別警告會精神混亂,不過衛生署已經決定發文提醒醫師其他副作用 ,醫師也強調,吃藥後會出現副作用的病患,通常都有跡可循。



長庚神經內科主任陳柔賢:「發病比較早的,病情必較嚴重的,病程比較久的,而且除了伴隨典型巴金森氏症狀,還有比如說本來就有情緒障礙。」



還有像是年紀較輕或是服藥劑量較高的病患,也是可能出現副作用的高危險群,提醒巴金森氏症的病患,一旦出現異常行為,最好趕緊就醫,和醫師討論是否要換藥治療。


 


行醫過程中偶爾就會遇到有巴金森氏症的患者來求醫,比較多的是本身還合併有憂鬱狀況,有少數的人是服用藥物導致出現一些妄想及幻聽的狀況,因為此種藥物主要是增加多巴胺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在腦內的濃度,然而過多,就容易出現類似精神病的症狀,一般是調整原本使用藥物的劑量即可,會出現報導中這些特異的衝動控制困難較為少見,不過還是有機會,尤其是服用劑量比較高的人。


有些被懷疑有精神分裂精神病或者情感性精神分裂症的人有些個案也有性慾過高的問題,但這是否就是多巴胺在腦內濃度過高所引起?我認為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明大學證實 水分子帶路…大腦病變造成精神疾病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08/28 04:39 記者: 黃庭郁、朱立群/台北報導



陽明大學研究團隊三年多來運用水分子擴散原理與擴散磁振造影儀(dMRI)檢測,比對正常人與罹患精神分裂症、躁鬱症與過動症病患的腦部影像,在釐清精神病患者腦部病灶間關連性上,已有初步成果。


該研究團隊由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領軍,利用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技術,把精神疾病者「狂亂」的大腦神精結構「清楚」耙梳出來,有助醫學界了解各式精神疾病。擴散核磁共振造影(Diffusion MRI)是核磁共振造影(MRI)的一種。


研究團隊成員、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林慶波說,人腦有一千億到一兆個神經元,到底各自有哪些功能,還在研究中,發展中的影像監測儀器成為很重要的研究工具。


他說,國際間運用擴散磁振造影儀做腦部疾病或腦部腫瘤手術前腦神經監測已有十年,陽明大學的研究團隊三年前開始嘗試運用於精神疾病的腦神經研究。


研究主要利用「水分子擴散原理」,並透過造影監測。林慶波說,人腦的水分子會沿著神經走,水分子遇到大腦神經有缺損部位,傳達的訊號會不一樣。研究主要比對正常人與病人的腦影像,藉此看出患有上述三類精神疾病者的大腦到底哪裡跟正常人不一樣。


研究團隊目前共收集一百五十多位一般人、六十位精神分裂症病患、三十多位躁鬱症病患、三十多位過動症病患,比對其腦部影像差異。病例數還在陸續增加中。


林慶波說,研究初步已可看出,躁鬱症病患大腦前額葉到邊緣系統有問題;過動症患者大腦控制行為能力的運動神經束表現與一般人不同,精神分裂症病患隨發病時間越長,病灶越多。研究也可觀察到不同病灶間的關連性,但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他說,目前包括台灣、美國、英國、法國等都有研究團隊積極研究中。雖然還無法對臨床用藥或治療有直接貢獻,但可說在精神病患腦部基礎研究有一點進展。


研究團隊成員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蘇東平說,傳統的核磁共振造影無法看出特定精神疾病各個病灶間的互動關係,但透過擴散核磁共振顯影技術,病灶間的「關連性」可被清楚「圖繪」(mapping out)。


但他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研究計畫主持人曾志朗也說,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他不願太早多談研究細節。


 


週二我個人接受教育廣播電台教育十方談的作者林文虎先生的線上專訪,我們特別提到這方面的研究。乍看會覺得充滿希望,甚至有人覺得大腦與精神病的關連的秘密就要被打開了,然而我們聽聽前教育部長曾先生的實話:此研究還需更多實驗支持。而榮總的蘇東平主任也說:這份研究還不成熟,還沒有論文發表在國內外期刊,相關數據也沒有完整分析,目前要談「成果」言之過早。也就是臨床的應用八字還沒半撇。聯合晚報當天也刊載北醫神經外科主任蔣醫師的疑慮:很多被診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根本就是大腦看不出任何異常。


以目前精神科的診斷方法為會談,主要是透過病史及主訴來確定診斷,藥物治療的方向也是症狀消除為導向,並無法針對病灶來專門治療某個失常的部位,如同癌症的標靶細胞作用藥物一般,所以距離臨床可以實際應用的那一天仍遙遠。


真正對精神分裂症有實驗室研究的實際成果的實在屈指可數。加拿大的營養學博士,同時又是精神科醫師的ABRAM HOFFER曾做過深入的研究,他發現在這些患者的體內容易測得吲哚的化合物,這與他們本身的妄想與幻覺有非常直接密切之關係。透過營養品的調節,阻止及減少吲哚的產生除了能幫助病情穩定,同時也能減少藥物的使用。接受他幫助的患者有好幾千人,好好服用營養品兩年,有高達九成的成功率。另外他也訓練超過五十名的專家來照顧他們的患者。


大家有興趣,在光能診所有他的著作可供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夢遊」性侵少女 英國士兵判無罪 受害家屬不滿



更新日期:2007/08/08 10:52



 



如果說有男子聲稱他是在「夢遊」的狀態下與他人發生肉體關係,你相信嗎?英國有一名軍人去年在一場朋友生日派對上,遭一名15歲女孩控告性侵,不過,最後法院採信他的說法,他罹患無意識的「睡眠性交症」(sexsomnia)判他無罪。


這名被控告性侵的26歲英國皇家空軍士兵肯尼斯伊考特,去年11月到朋友家參加徹夜的生日派對,遭一名15歲女孩控告性侵,女孩指稱凌晨3點醒來,發現對方竟然裸體趴在她身上,當場尖叫,伊考特則是起身走開到花園,女孩之後提出告訴,伊考特在法院辯稱他喝醉睡著,醒來時發現自己全裸站在戶外,全然不知發生過什麼事。


伊考特曾經到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他辯稱自己在軍中就常常夢遊,還被封為「夜遊俠」自稱罹患睡眠性交症(sexsomnia),他的女友也作證說,他曾在睡夢中想要親熱。


英國法院在參考專家鑑定與相關證人的說詞後採信他的說法,6日判決伊考特無罪,不過,女孩母親對這項判決非常不滿,認為可能會讓更多女性遭殃,「睡眠性交症」獲判無罪,本案不是首例,之前在英國以及加拿大也都有類的案件,法律層面雖然不予責罰,但道德層面顯然仍有可議之處。


睡覺時會不自主與人發生性關係,這種被稱為「睡眠性交症」的症狀,堪稱人在睡夢中做出的最奇怪的行為,至今仍令科學家難以理解發生原因,而且往往因為出現這種行為的人難以啟齒,讓有心研究的人也不得其門而入,這種令人困惑的症狀,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改善這種症狀,也往往讓患者的人際關係破裂。


在一些性侵害案例中,睡眠性交症成了定罪的一大難題,加拿大2003年有一起案例,一名女子指控一名男性在派對結束後性侵害她,被告以患有這種疾病作辯護,表示對兩人發生性關係完全沒有記憶,法官採信被告的說法,判定這種情況下的性侵犯並非蓄意造成,因此不構成犯罪。這項判決讓婦女團體相當不滿。



 


有精神疾病不必負法律責任?


    在精神科的業務範圍中,有一塊叫做司法精神醫學,主要的業務範圍,是針對某些法律案件,涉及當事人是否因精神失常而導致犯行,而以「醫學專業」提供給司法系統來參考。因為精神科本身在作診斷時,大部分是以「會談」當作診斷的依據,並不像其他科是作某些實驗室或影像學的檢測,頂多配合心理衡鑑,但仍不似其他科有直接的「科學」證據,所以醫師本人的「自由心證」佔了很大的部分。因而一般都要要求二位精神科專科醫師一起背書。


    司法系統想瞭解的是當事人是否有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的緣故而犯案,然而,重點是精神科的診斷是基於一些診斷標準,如果當事人熟悉這些精神科診斷,難保不成為當事人卸責的管道。其實在美國就曾出現慣犯,一再以精神疾患為由來逃避責任,直到他最後才承認自己其實沒有精神疾患,但那已經是好幾個案子之後的事了。這篇報導,也可以讓我們省思這個領域的一些困難與盲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學研究:服用維他命C 無助預防感冒


中央社 更新日期: 2007/07/18 08:54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十八日專電)服用維他命C對抗感冒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偏方,不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維他命C不論是預防感冒病毒,事實上毫無用處。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人員對一萬一千多名每天服用二百毫克維他命C的民眾,進行超過六十年的分析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罹患感冒的次數與沒有服用維他命C補充品的人一樣多。


負責這項研究的何秘拉指出,對很多人來說,每天服用維他命C預防感冒的效果事實上微乎其微,而且並不能縮短感冒的時間,或減輕症狀,「每天吃維他命預防感冒,根本是無稽之論,沒有必要這麼做」。


這項最新研究結果公布在知名的醫學期刊「Cochrane Library」。


儘管維他命C的預防感冒效果不如大眾預期,何秘拉認為,維他命C治療感冒及兒童肺炎的功效,仍需要再進一步研究。


研究指出,馬拉松長跑選手、滑雪者及其它短期暴露在極為寒冷及高度壓力下的人,如果服用維他命C仍能獲得不錯的保健效果。960718


 


這篇報導有些值得探討的部分,首先我們要問:維他命c都是一樣的嗎?了解營養學的人清楚的知道天然的c不等於一般化學營養品:抗壞血酸.而且天然的c還得有維他命p,這是一種生物類黃酮,能夠保護天然的c不會被氧化,同時更能確保維他命c被吸收.


那麼,就吃天然的維他命c就夠了?這其實有待商榷,因為現今土壤的貧塉,四十年前阿媽吃一顆柳丁內含的維他命c,現在的我們得吃20顆才有.




其實攝取一般維生素C(也就是抗壞血酸)之後兩小時,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學名)將不再被吸收,所以它的半生命期大約是兩小時,它的生物有效性被定為USP100。根據紐澤西醫藥大學實驗報告在測量Bio食物狀態維生素C時,發現它的半生命期可延長到18小時,生物有效性是USP1210.


此外,1990年初,美國一家生產化學合成的營養素(USP)製造廠商,對

食物狀態維他命在人體內可獲得較好吸收的說法提出強烈質疑,並且提出告訴,五個獨立且被國際認定的FDA科學家隨即被指派檢定食物狀態
營養素的分子結構,結果這件轟動一時,訴訟費高達三百萬美元的案子,大大衝擊到美國整個營養學工業。
法院的判定如下:
(字號:#c8920658sw)

1.          食物狀態營養素如同天然食物。


2.          食物狀態營養素不同於一般化學合成維生素或萃取的礦物質也不同於市面上以食物混合而成所謂的天然食品。


3.          食物狀態營養素確定比單一分子合成的營養素更能為人體所吸收和利用,它還能在人體保留更多的時間。


 


所以,每天服用抗壞血酸200毫克可以預防感冒?這不用作實驗都知道:絕對不可能.同時也鼓勵大家儘量服用天然的維他命c,而非抗壞血酸.您服用的是天然的維他命c(一般都會寫成柑橘萃取物)還是抗壞血酸?趕快檢查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她從荷蘭來 找產婆「笑著生」



更新日期:2007/06/11 07:10



 









在台灣,生孩子是大事情,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產婦都選在醫院生產。但住台北市的山帝仕最近卻帶著荷蘭 籍 太太米娜專程回台灣,找到助產士 楊 素青,準備在家生產。


有中醫師執照的山帝仕說,「生產是一件很自然、美好的事,保持輕鬆最重要,而家裡是迎接小貝比最好的地方。」


懷著九個月身孕的米娜說,荷蘭絕大多數婦女都是請助產士到家裡接生,對孕婦而言,家裡是最輕鬆、自在的地方,除非生產時用力超過一個小時產道還沒辦法張開,才需要到醫院;歐洲的英國、德國,有六、七成產婦在家生產。


山帝仕主張回歸自然、回歸內在的生活哲學,他認為,很多醫師會恐嚇孕婦,如果不檢查,胎兒可能會有什麼問題。但機率微乎其微,卻讓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擔心這個、操心那個的,覺得很不安,根本是捨本逐末。


四十一歲的米娜,婚前是一家國際公司資深財務諮商顧問。她說,工作讓她賺很多錢,但生命深層卻十分匱乏,日子過得不快樂。一九九七年她到印度參加奧修課程,認識山帝仕,兩人決定牽手走一生,後來她放棄事業,簡單過日子。


陪米娜生第一胎時,山帝仕領悟到,產婦呼吸頻率與笑的動作非常吻合,臉部笑的時候,會牽動下腹肌肉收縮。這次生第二胎,他們與產婆溝通要首度實驗「笑著生產」,一邊笑、一邊生,讓小貝比來到世上第一個聽到的聲音,就是媽媽的笑聲。


從懷孕第卅七周起,米娜每天早上刻意大笑卅分鐘。她說,每次笑完,身體便覺得柔軟,能輕易做出原本無法做的盤腿動作。山帝仕表示,生產過程最重要是夫妻兩個人能配合,充分溝通、享受,而不是靠醫院裡的冰冷儀器。


 



 


在家生小孩好嗎?


    我喜歡這篇文章,因為我的兩個小孩都是在家生的。


    在台灣,尤其是有健保的年代,在家生產的人是稀有動物。我在幫小孩報戶口時,戶政處的人看到出生地並非醫院診所,而是家裏時,還引來一群人圍觀。所以現在居家生產的人真的很少。


    然而,國外的經驗又如何呢?我們看到這篇報導,發現在歐美,居家生產才是主流,而我們的祖母甚至媽媽那一代,很多人都是在家生產的,不是嗎?


    在家生產有何優點?最重要的,我們可以控制生產時的品質,同時讓媽媽在最自然的狀態,最熟悉的環境迎接新生兒的誕生。嬰兒在生產時,若能保持安靜,對於其心理層面亦有一定的助益。知名的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提倡「無聲分娩」,就是因為他的研究發現,有不少人有些狀況,其實與他們在出生時所接收到的「人的話語」所導致,我也曾經應用羅恩.賀伯特先生的「戴尼提」的技術,為一個人找到她老覺得自己很麻煩的源頭。原來,她出生時是「肩難產」的巨嬰,而出生後,仍然在很不舒服的時候,護士在交班時,還指著她說:「這個小孩很麻煩。」從此,她就老覺得自己是個麻煩。詳細的原理,大家可以再參考「戴尼提」這本書。


    其實在家生產真的不難,去找個有經驗的助產士或願意幫忙的婦產科醫師,定期產檢,擬訂完備的生育計畫,其實,人人都可以在家裏迎接每一個生命的誕生喔!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我記得大一新生憂鬱症篩檢的新聞剛出時,在教育電台主持「教育十方談」的 林文虎 先生以他服務教育界多年的經驗,語重心長地提醒大家貼標籤的問題,在此我想從我臨床的個案狀況作一些討論。


    我發現有許多學生在小學或中學時,被貼上了精神科診斷後,他就開始被同儕排擠,誰跟那個人說話,還會遭其他同學異樣的眼光。許多老師以「善意」為出發,提醒其他同學,對有「精神病」的同學要予以包容,他們就是因為得了某某精神病才會如何…。但反而造成更大的遺憾。最後甚至被整個學習環境隔離。


    以我的觀點,這些同學被貼上「精神病」的標籤時,也許有當時的一些反應,但若能找到問題根源,輔以有效的技術來處理,那麼反應往往就不復存在,當然也不須再貼標籤了。遺憾的是,目前一般的藥物處理,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衍生更多的問題。其實精神科的診斷,很多是為了開藥用的,何苦給深陷困境的學生再落井下石?有好幾次當我在聆聽門診的個案描述他們如何背著標籤,辛苦地生活時,我真的能了解林先生在呼籲這件事時的心情。所以,這已經不是單純開不開藥的問題了。我們應該停止給學生貼標籤,因為一個標籤,可能就影響他的一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此一說》維他命丸A、E 越吃越早死


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 2007/03/01 07:40 記者:編譯王麗娟/報導



一份新研究報告指出,有些維他命補充劑對人體的壞處多於好處。服用維他命A、E和β胡蘿蔔素(維他命A的前驅物質,會視需要轉變成維他命A)等維他命丸,不但不會延年益壽,還會縮短壽命;維他命C與硒則不會如此。


英國泰晤士報與英國廣播公司報導,這份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報告指出,吃維他命補充劑是浪費金錢。「英國心臟基金會」建議,民眾不必吃維他命丸,應該從健康、均衡的飲食著手,吃出健康。維他命補充劑業者則認為新報告充滿瑕疵。


科學家以涉及十八萬一千人的四十七個實驗分析後發現,服用維他命丸整體而言會使死亡率提高百分之五;β胡蘿蔔素提高百分之七,維他命A百分之十六,維他命E百分之四。


至於維他命C,分析結果不一,可能不影響死亡率,也可能使死亡率提高百分之六。唯一有益無害的維他命是硒,可使死亡率減少百分之十。


新研究是根據薈萃分析(指各獨立研究的統計學整合)而得,由哥本哈根大學醫院的畢傑拉科維契領導的團隊完成。團隊從二○○五年十月以前完成的八百多個實驗篩選出六十八個加以分析,樣本人數達廿三萬兩千人。


他們分析所有的實驗結果後,原本發現維他命丸既不會提高也不會降低死亡率。但當團隊再從這六十八個實驗中選出四十七個偏差值較低的優質實驗進行分析後,結果卻大不相同。他們發現,維他命A、E、β胡蘿蔔素的補充劑其實對人體有害。








    這二天,有一則關於維他命研究的報導,引起不少人的恐慌,尤其是維他命ADE。我們要了解:補充維他命這件事本身就有許多可以討論的。


    首先,一般的營養攝取總是優於維他命的攝取,在於食物中所含的不衹是維他命的化學結構,同時還有蛋白質載體。1999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布洛貝爾博士的得獎研究內容,就是告訴我們:不同的蛋白質形成的基因不同,具有不同密碼,而不同蛋白質會向細胞發出訊號,進而達到修補細胞之目的。也就是細胞缺乏何種營養素,它會透過蛋白質載體來辨認而加以吸收,化學合成的維他命,不含蛋白質載體,不僅難以吸收,還會造成身體負擔。而這個研究所針對的對象,鮮有人能吃到食物狀態的維他命,所以不難想像吃進來的都容易變成負擔。此外大家是否注意到:這次提到有負面影響的,都是脂溶性維他命,而身體最容易造成毒性物質殘留的組織就是脂肪,由此可見,吃非天然的維他命,背後可以潛藏一些不確定的結果。而目前,其實已有這種food-like nutrients,也就是食物狀態的營養品。


此外,建議大家,除了維他命製劑形式外,種類也很重要。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像是單補維他命E,無法預防心臟病等等的報告,有不少人都了解,主要是因為我們身體細胞,需要的營養是全面的,您若單單補充一、二種,會造成細胞以為其他的營養素不足,這稱為「人為的營養缺乏」。


    那麼究竟該如何補充呢?最保險的方法,當然就是作營養醫學的檢測,確定自己的營養代謝那些成份比較缺乏,然後根據報告來量身訂作個人化營養處方,拿到報告的人,細心地觀察會發現,個人化營養處方,一定是先配各種營養的基本量,再針對缺乏的某些特定營養素作額外補充,如此就可完全避開營養缺乏。


    所以同樣是補充營養品,裏面還有許多部分須了解,亂吃一起反而麻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是最近在日本關於克流感的新聞,提醒大家克流感可能導致嚴重的行為異常。其實只要把自己的免疫力保持在適當的功能,不需再特別去打克流感,而保持免疫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維持腸道健康,排便順暢,少吃甜食,多吃益菌生(益菌喜歡的食物,例如蔬果纖維及果寡糖等等),補充益生菌,那麼您已經有強而有力的第一道防線。真的只是免疫力不足嗎?很多人不曉得,流行性病毒傳染致死的患者,為數不少都是因為免疫系統亂掉,導致敵我不分而開始攻擊自己的身體組織,像SARS期間的例子就是很清楚的實例。


很多人會急著使用克流感,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擔心很多事或者恐懼,此外,在生活中一直被壓抑而感覺有壓力的人,以功能性醫學的角度來看,因為這些人的腎上腺皮質醇過度分泌而抑制免疫系統,導致免疫系統紊亂,也是很大的危險群。所以提醒大家,身心健康才是真健康,日常生活若有壓抑的狀況,建議用正確技術來處理,確保自己更安全與自在。有關於這方面的資料與技術,可以參考兩本書:壓抑的來源以及生存的科學,兩本書都是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內容相當實用且深入。



 


克流感導致異常行為 傳日本學生服用後跳樓身亡


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 2007/02/23 16:40 記者:記者梁立、江易親/報導



全球受到禽流感威脅下,治療感冒的克流感(Tamiflu)成為控制病情最有效的藥物,但現在日本卻陸續傳出,有人在服用之後出現異常的行為,昨(22)日甚至發生有女學生在服用後,跳樓身亡的消息,到底這些是不是克流感的副作用,目前日本政府正在調查當中。


昨(22)日在日本愛知縣傳出一名女學生跳樓身亡的消息,調查發現女學生在跳樓前一天,因為感冒服用醫師處方藥物克流感,到底是不是克流感引發副作用的反應,目前還在調查。


克流感是一種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流感藥物,尤其在抗生素無法有效殺死病毒,和全球都瀰漫著禽流感恐慌時,克流感更成為搶手的治療藥物。


但是現在卻傳出服用後可能造成嚴重後遺症的說法,住在京都的一位少年新井雄司就曾發生類似情形。新井雄司的父親表示,當時兒子胡言亂語,瘋狂的尖叫,而且眼睛開始翻白,根本就像是發了瘋一樣。新井雄司事後也表示,好像感覺到自己被困在一個又黑又暗恐怖的地方,除此之外完全沒有記憶,之後這名學生被送往醫院,診斷結果醫師懷疑是克流感產生的副作用。


根據厚生省的調查,到目前為止因為服用克流感跳樓死亡共有五個案例,但是卻依舊無法斷言克流感有導致瘋狂行為的後遺症。厚生勞動省表示,要再經過調查後,才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同時呼籲如果家人服用克流感,一定要多加留意是否出現異常行為,以免再發生意想不到的悲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到診所求助的患者,有一個狀況我想提出來與大家討論。


    主要的狀況是我需要這位患者的過去的病歷,但家屬反應過去求助的那家診所不肯給他的病歷摘要。縱使由其他醫師提出來,家屬也拿不到。以醫療改革來講,這絕對是大有問題。試想:您的醫師不敢讓您知道他為您做了哪些醫療處置,那麼這其中一定隱暪了他不敢讓您知道的事,您能信任這樣的醫師嗎?


    羅大佑先生,眾所皆知,他自己曾經短暫地任過醫師,對於醫師這個行業,他認為這是個需要高道德標準的行業,他這樣描述:「你的病人被你麻醉在手術檯上,而他完全不知道你對他做了什麼事。」這不是需要很高的道德標準嗎?


    也許下次大家在就醫時,可以試探性地問一下醫師:「我如果到時需要病歷摘要,可以開給我嗎?」如果您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代表這位醫師一定不敢讓你知道他做了什麼?所以在就醫前,慎選您的醫師,您有權選擇有品格的醫師。


    關於相關資訊,可以參考台灣醫療改革協會的網站資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