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心靈的話題 (1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靈魂出竅?瑞典科學家創造交換身體幻覺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2/04 13:35



瑞典醫科大學研究人員說,神經科學家可以讓人們虛擬感受到他人身體的感覺。在實驗中,一具人體模型的眼睛上安裝了攝影機,視訊直接連上受測者的特製眼鏡,讓受測者看到假人「看到」的東西。當假人低頭看肚子時,受測者也同時低頭看肚子,科學家用棍子接觸假人的肚子時,實驗對象透過假人的攝影機眼睛,見到假人的肚子被棍子碰到,同時強烈感覺到自己的肚子也被棍子碰到,也就是說,實驗對象就產生了假人的身體是他自己身體的強烈錯覺。



這項實驗的目的在發展虛擬現實技術、機器人開發、以及特定疾病的研究。


想像變身別人?瑞典科學家創造交換身體幻覺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8/12/04 09:50 簡長盛







(法新社斯德哥爾摩3日電) 瑞典醫科大學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今天說,神經科學家已成功的讓實驗對象將別人的身體感知為自己的身體。



研究所在一項聲明中說:「在其中一項實驗中,實驗對象與其他人交換身體,並且在沒有打破幻覺情況下與他們自己握手。」



領導這項研究計畫的艾爾森(Henrik Ehrsson)說:「這項實驗顯示改變頭腦對自身形體的感知是多麼的容易。



他說:「經由操縱知覺印象,不僅可以騙過自己離開身體,也可以進入別人的身體。」



在一項實驗中,一具人體模型的頭部被裝上的兩架攝影機,這兩架攝影機與實驗對象眼睛前面的兩個小型螢幕相連,讓他們可以看到假人「所見」。



研究所解釋:「當假人的攝影機眼睛和實驗對象的頭往下看時,雖然正常時實驗對象看到是他或她自己的身體,但這次是看到假人的身體。」



當一名科學家用兩支棍子接觸真人和假人的肚子時,就創造了交換身體的幻覺。實驗對象隨後可能見到假人的肚子被觸及,同時也覺得,不是看到,他或她自己的肚子也有相同的感覺。



研究所說:「因此,實驗對象就產生了假人的身體是他自己身體的強烈感覺。」


 


看到這則新聞,讓我不禁聯想到之前我在花蓮門診曾接觸的個案:他來看診是因為他有一次出遊,突然看到自己朝自己走過來,他嚇了一跳,擔心自己不正常,所以跑來看診。


不知多少人有類似的經驗?


如果頭腦的神經都連在自己原來的身體,頭腦怎麼可能去感知道另一個身體(何況是假的?)


有其他的身體之外的存在嗎?如果所有的研究都只是侷限在大腦,這又如何解釋?到底是誰給大腦下指令?如果大腦是硬體,那麼軟體是什麼?存在哪裡?這軟、硬體與操作者之間的關連與運作又是如何?


我們只是一塊肉嗎?人跟動物的差別在哪?


靈魂出竅?也許問號可以改成驚嘆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多多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災難創傷焦慮 十人中會有一人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2/01 15:05



根據一項精神醫療機構,針對921地震之後,受災者的心理狀況調查發現,每十位受災者當中,就有1人會有創傷壓力症候群,而除了當事者會有情緒反應,許多目睹重大事件的路人,也可能發生類似的創傷症狀。心理諮商學者表示,創傷壓力症候群大多是在事件後的三到六個月發生,症狀反應大多是對事件經驗產生逃避、焦慮等情緒。(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長高偉君表示,曾有高中學生因為自殺,父母親事後因為創傷,每天失眠、無法進食、工作,而每十個人發生重大意外打擊,大約會有1人持續心理受創,罹患了所謂的創傷壓力症候群,其中還有0.8人會有憂鬱症,甚至如果親眼目睹意外發生,儘管只是路人,也可能發生。



類似症狀創傷壓力症候群,國立教育台北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副教授賴念華表示,例如民眾如果在捷運站目睹有人自殺,少數人可能在三個月到六個月之後,出現心理創傷壓力,而有逃避反應。



心理諮商副教授賴念華表示,如果罹患創傷壓力症候群,而不加理會,長久下去可能衍化成生活的困難,影響生活品質,而容易引發創傷後壓力的群族,大多是過去社會支持率較低的人,或者是原本就有病症的人,對於創傷壓力承受度較低。


 


我們面對一個曾經歷過重大壓力事件的人,想幫助此人第一件事,就是不要倒因為果,也就是若非當初的壓力事件,他們不會因為那些壓力事件的負荷而把注意力一直放在上面,導致所謂創傷後壓力反應的種種現象,當然沒有好好處理,根本解決,長久下來就會演變成憂鬱的狀況,我以前還在大醫院工作的時候,有些個案的主訴就是「我自從921以後就開始失眠、常做惡夢....」藥物的處理往往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還會有副作用及依賴的問題。


針對這樣的狀況,其實有根本的解決之道,之前南海大海嘯,也有志工深入災區,利用一種有系統的問答,反覆幫助當事人回溯事件發生的情景,確實有效減少負荷,幫助當事人完全免除創傷事件的負荷而完全恢復。我們每兩個月也會辦舒壓研習班,幫助大家瞭解以及如何運用這個技術去幫助別人,或者得到幫助,有興趣的人,歡迎和我們聯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私奉獻 癌末醫師臨終仍看診

 

華視 更新日期:2008/11/27 16:26


台東聖母醫院施少東醫師已經是癌末患者,但病逝前四天,仍然堅持抱病忍痛看診,臨終前還非常掛念自己的病患,無私奉獻,讓人感佩。

  身上這一件醫師袍,對施少東來說是一輩子甜蜜的重擔,消瘦的臉上都是對病人的關心,面對鏡頭,他侃侃而談心中的醫療奉獻,儘管這時已是他最親近的病人和工作夥伴,很多人都不知道施少東醫生罹患癌症,已經到了末期。

  施醫生身受吐血、化療之苦,他總在撐到看完診之後獨自承受肺癌、肝癌和直腸癌,三種癌症帶來的痛苦,儘管如此,施醫生還是每天到醫院報到,準時替病看診,一直到他過世的前四天。

  終究還是抵擋不了死神的招換,施醫生年僅49歲,離開人世,三年前他曾經對老天爺祈求,再給他五年的時間,讓他可以看著小孩長大,去年知道身體不行了,希望能撐過一年的願望依舊沒有實現,在施醫生生命結束的前一刻,他自責自己無法替病患作更多事。施醫生走了,大家為他親手摺紙鶴,期望紙鶴的翅膀能帶著施醫生,這一位人間天使飛向天堂。

讓我們誠心祝福這位難得的醫師,同時祝他的小孩平安長大!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英男子夢遊強姦 被宣判無罪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1/17 08:05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一名33歲女子,去年7月邀請一對好友夫妻到家中做客,還請他們留宿一晚,沒想到這位好友的丈夫,竟然在深更半夜溜進她的臥室,強姦了在深睡狀態中的她。



沒想到,這名男子被捕後,竟辯稱自己當時在夢遊,壓根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法庭對這起罕見的(夢遊強姦案)進行審判時,陪審團竟然也都相信了男子的解釋,宣判無罪釋放。



這名遭到好友丈夫強姦的女子,聽了判決結果後悲痛欲絕,痛恨自己的好友,沒有替她爭取權益,還讓她老公無罪釋放,悲傷之餘,只希望英國政府能夠修改法律,以確保類似的(夢遊強姦犯)不會再逍遙法外。


如果以國內的法律而言,嫌犯必須經過精神鑑定,以判別當時犯案的精神狀態是否已屬心神喪失或精神耗弱。就此判例而言,我認為此風不可長,首先,嫌犯當時是否為夢遊狀態,無法證實,加上當事人以往若無夢遊之情形,以夢遊辯稱壓根不知發生什麼事,極可能會助長以後類似犯案的行為,因為他們發現只要以夢遊作為辯解,就能免除刑責,其他人容易起而仿效。


精神鑑定,常常只能聽當事人的一面之詞,這也是精神科本身診斷容易遭人質疑之處,因為精神科平常在診斷時,大部分只能根據患者的主訴來成立診斷,在實驗室的數據及影像學檢查方面,除少數器質性的問題,大多數的診斷不是以客觀數據參考下診斷。所以,若此嫌犯的供詞,為他作精神鑑定的醫師採信,在審判過程中也以當事人的狀況,因處於夢遊而導致犯行因而脫罪的話,那麼,令人擔心的後續仿效,可能會層出不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想發洩一下 這店讓你砸個痛快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9/27 04:36 黃文正/綜合報導



壓力太大?氣得快抓狂?恨不能抓起什麼東西砸得稀巴爛?卅八歲的美國創業家莎拉.蕾佛莉說,來她的「莎拉的砸砸屋」(Sarah’s Smash Shack),保證讓你砸得痛快!



曾任職獸醫的莎拉,自承自小每當情緒失控,便會亂砸東西。去年某日清晨醒來,她決定將壞癖好化為商機。去年十一月,莎拉找上朋友金恩,準備合夥創業。今年兩人在加州聖地牙哥市最熱鬧的「瓦斯燈街區」(Gaslamp Quarter)租下一間兩層樓的店面。



之後,她擔任職業攝影師的丈夫胡席格也跳下來幫忙,規劃出幾間獨立的「砸室」,裝設隔音設備、不鏽鋼牆壁,並測試不同材質的杯盤砸到鋼牆上的不同爆破效果和安全距離等。為保護客人安全,她們也準備連身防護衣、靴子、手套和安全帽。



花了廿萬美元後,「莎拉的砸砸屋」終於在八月一日正式開幕,不論你想砸餐盤、紅酒杯、小碟子、花瓶或高腳杯,統統一應俱全。店內有各式「套餐」可供選擇。最貴的「家庭特餐」,十五分鐘內可丟十五只盤子,索價四十五美元;「壺瘋子」丟兩只大水壺,要價十二美元。



最近美國油價高漲、房價崩跌、失業率創新高,大家無不縮衣節食,不過大環境不好,對莎拉似好消息。她說開幕一個多月來生意蒸蒸日上,不僅有中年熟女前往慶生,還有洛杉磯客人打算組團前來一砸。


 


這個新聞,提醒大家能量不滅,也些事情不愉快,讓人抓狂,比較健康的解決方式絕不是壓抑,也不是把東西砸道別人身上,而是要讓負面能量發出來,砸東西或許是另一種出口,但得花錢,有一種比較經濟實惠的方式提出來供大家參考:把雙手雙腳的肌肉用力收縮,再放鬆,如此重複,自然能把一些能量發散掉。所以,易怒的人,常去運動或者參加一些抗議活動,多多少少都可以減少一些心靈的負面能量。


然而根本的解決問題方式,在於用有效的心靈技術去處理發生在當事人身上的事件,不僅能有效把心靈的負面能量拿掉,還能讓當事人對原來事件有新的看法或正面的認知,建議大家有氣不要只是憋,EQ是一個結果,原因沒處理,EQ不可能會變好。


用藥去壓抑,也不是根本解決之道,應該想辦法正本清源,否則除了藥物可能沒完沒了之外,還得忍受許多副作用,結果更慘。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狗媽媽養棄嬰 轟動阿根廷


聯合 更新日期:2008/09/02 07:40 編譯蔡繼光/報導



阿根廷一位醫生說,有一隻名叫「中國」的8歲母狗,不但在寒冷的冬天救了一名被棄置野外的新生男嬰,還和牠的一窩小狗一起照顧,直到男嬰獲救。這個故事感動了所有的阿根廷民眾。



一名布宜諾斯艾利斯省會拉普拉他市郊的居民,上周向警方報案,聲稱在自己屋後空地聽到嬰兒哭聲,循聲找尋,赫然發現自己後院的狗窩裡,有一名身上還蓋著一塊布的新生嬰兒和六隻新生小狗,一起依偎在母狗「中國」懷裡。



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總長沙西多說,南美洲正值冬季,當天室外氣溫只有攝氏2.78度。男嬰被棄置的地點距母狗的窩約50公尺,「中國」顯然用自己的方法把男嬰叼回窩裡。



沙西多說:「牠把他當成小狗,救了他的命。醫生說,如果母狗沒把他叼回窩裡,男嬰準被凍死無疑。



翌日,男嬰的14歲母親在鄰人陪伴下來到醫院,向當局坦承這名重4000克的男嬰是她生的。這名未成年少女立即被送去進行心理輔導,並住院休養。


 


對於忠狗護主的新聞,時有所聞,但這隻狗媽媽對於非親非故的BABY能夠給予這樣的照護,實令人驚訝與感動,再次掌聲喝采!


相對於狗媽媽,十四歲的母親還有更多需要面對與學習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8歲癌童 往生前成婚償願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7/23 04:09



電影「一路玩到掛」真實版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好萊塢電影「一路玩到掛」中,傑克尼克遜看到摩根費里曼寫下的「死前願望(Bucket List)」,促成兩個人的「老年圓夢之旅」,在面對死亡恐懼時,找回人生最單純的喜悅。英國德比郡麥克沃斯市最近就上演真實版的「一路玩到掛」,只是主角換成8歲絕症病童。



雷斯2004年7月被診斷出罹患血癌,當時他只有4歲。近4年來,他不斷接受痛苦的放射及化學療程,與病魔奮戰不懈。今年5月,醫生宣布他壽命只剩幾星期的噩耗。不過,在家人與親友協助下,雷斯實現了一連串「死前願望」,7月4日,也就是往生前一天,更完成了與青梅竹馬「結婚」的最後心願。雷斯闔上雙眼前,輕聲告訴母親說:「現在我可安心走了!」



母親羅莉安說,她與雷斯的繼父米克都希望在愛子離開人世前,盡可能滿足他的心願。雷斯的最後願望包括:坐法拉利及保時捷跑車、在當地消防局待上一整天,以及招待朋友參加一場海盜主題的派對,這些美夢一一成真後,父母還為他加辦一場足球雷射派對。在這場派對中,雷斯鼓起勇氣再度向他多年玩伴、同樣8歲的艾莉求婚。艾莉點頭答應,兩人隨後搭乘市長的豪華轎車一起出遊。



成婚翌日 小男童安詳離世



在雙方家長安排下,這對小情侶本月4日在雷斯家中舉辦一場「虛幻婚禮」。艾莉一襲漂亮婚紗,雷斯也穿上最喜愛的衣服。婚禮中,雷斯向新娘獻上紅玫瑰,兩人互許結婚誓言,並交換婚戒。艾莉的母親漢娜扮演主婚牧師,並頒發「結婚證書」給這對新人。



翌日,雷斯在家中嚥下最後一口氣,安詳離開人世。在他的葬禮中,親友徒步跟在一輛用馬拉的靈車後面。羅莉安說,雷斯往生當天還奮力下床、走向沙發,「他總是試圖行走,直到盡頭,因此我們認為,如果他為我們而走,我們也要為他走上一段路。」



「岳母」漢娜說,艾莉如今非常想念雷斯,小兩口對婚禮都很滿意,在婚禮上,雷斯不斷微笑地望著他的今生新娘。


 


如果這可以拍成一部電影,應該是催淚力十足的佳作,感動之餘,請大家為雷斯的父母及朋友們鼓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5/31、6/1兩天,光馨舉辦了「釋放壓力與負面情緒研習班」,共有7位學員參與這場精采絕倫的心靈探險!兩天的研習班,講師謝莉莉老師使用「學習技術」的方法講課,生動有趣,讓參與的學員們能夠完全了解什麼是心靈運作的方式,除了知識的傳遞之外,尚有實際的聽析,讓學員們也會如何助人自助。兩天下來,學員的收穫滿滿,令人感動!


以下是這些學員們的收穫,想和他們一樣有收穫的朋友們,快來參加喔!六月份的研習班時間為:


6/28(六)13:00-18:00


6/29(日)10:00-16:00


小姐


    終於了解原來「人」的心理面有那麼多的牽扯與復雜面,一個小小的,或許不起眼的事端,在當事者本身都因「它」而引起後續一長串,不斷地波瀾。源頭沒解決或不了解要被解決,對壓力的影響遠遠超乎想像。


    我,知道自己一直是被影響著,雖然多少經由自己的努力有找到「自我療癒」的方法,但總是因周遭人對我的影響,讓我無法招架,也跳脫不出牢籠,而後自卑地想:難道自己不配擁有幸福的家庭,正常的小孩?雖然我是那麼努力地想力爭上游。


    莉莉的講解引導讓我了解「分析式心靈」(我稱為天使)及「反應式心靈(我喻為魔鬼)對人類心靈是這麼大的影響,而我們在處理週遭人事物的對待時,雖然想自我控制,但卻不自覺落入「反應式心靈」的陷阱中。


    學習是有幫助的,對自己、對家庭成員、對社團或對有需要伸出援手的人,該說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為你可以主導,而不用被別人影響,你的境界已昇騰,你的視野也已放大,自己的悲苦或許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心境改變,所有對未來也因而轉換變得不同。



想看更多的收穫的話,請到光馨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delightaudit/audit/176109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女人性冷感 身心都有關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11/10 04:39 記者: 張翠芬/台北報導



 日前某電視節目以「女性性冷感」為話題,請多位女藝人抽血檢查女性荷爾蒙數值高低,看誰最「性」福!專家強調,荷爾蒙低下和性冷感,完全是兩碼事,不過,停經後女性因卵巢功能退化,確實容易因陰道乾澀,性交疼痛而性趣缺缺。



 本身是熟女的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對外界以「性冷感」來嘲諷更年期婦女,非常不以為然,她說,婦女步入中年後,常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腰痠背痛、情緒低落、性生活失調等種種不適情況,其實這些不舒服是因荷爾蒙不協調,也可能是更年期早期症狀,她們需要的是關懷,並非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花蓮慈濟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楊鵬生指出,女性的性冷感問題並不少見,估計大約四分之一女性有這方面的問題,有些是無性慾「不想做」,有些則是「做了會痛」而心生排斥。



 ■婦女無性慾



 受體內男性荷爾蒙影響



 很多人以為,女性性慾低落,是女性荷爾蒙減少分泌的緣故,楊鵬生說,缺乏性慾的婦女,是受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影響,說白一點,男性荷爾蒙才是促進女性性欲的「春藥」。一般來說,女人身上的男性荷爾蒙含量極低,主要來自腎上腺、皮下脂肪和卵巢,女人血液中的男性荷爾蒙的正常濃度,大約只有男人的1/20左右,停經後婦女體內的男性荷爾蒙也會降低,當然更提不起「性」趣。



 不過,「做了會痛」也是不少女性拒絕性愛的原因,楊鵬生形容:「這是將先生的快樂,建築在太太的痛苦上。」因為,停經婦女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雌激素水準降低,陰道黏膜便開始萎縮變薄,性交容易疼痛,以致性慾低落,夫妻性生活不適。



 性學博士鄭丞傑目前曾發表一項針對4797位已婚婦女做的「全球性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結果發現,亞洲區7成受訪婦女不滿意先生的勃起硬度,在稍早一項針對台灣女性的調查也顯示,只有50.5%的受訪女性滿意目前的性生活,13%的女性難以達到高潮,超過6%有性交疼痛,雖然6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這些性功能障礙是疾病,但願意求醫者不到3%。



 ■和伴侶間有足夠親密感



 無高潮也愉快



 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認為,女性性功能障礙原因,生理上的因素只佔少數,真正的關鍵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不少女性即使無性趣無高潮,但和伴侶之間有足夠的親密安全感,她們還是會覺得性愛過程很愉快;如果想改善女性冷感問題,可能還是要從雙方互動多下點功夫比較有效。


 


這篇報導提到:大部分的性冷感是心理層面所引發,其實男性的陽痿大部分也是心理問題。


對女性而言,和醫師談有沒有高潮?性冷感或者性交疼痛,原本就不容易,但從這篇報導,我們可以發現比例還不少。然而,對有這樣困擾的女性而言,女性荷爾蒙還是第一個要瞭解的重點。


比較有趣的,很少人在檢查女性荷爾蒙時,還會檢查男性荷爾蒙,其實,功能性醫學的檢測,就很詳細的連男性荷爾蒙也一起測,同樣的,男性荷爾蒙的檢測,亦最好包含女性荷爾蒙。就算是醫師或者醫療從業人員,大部分的人應該不瞭解性慾的決定點在男性荷爾蒙。


排除了身體的影響,接下來就是心理層面了。在此,我想借用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的ARC理論來說明。A是AFFINITY,中文是親和力,R是REALITY(真實性),C是COMMUNICATION(溝通),這三個部分構成一個瞭解的三角形,提升任何一個角都可幫另外兩個拉上來,降低任何一個角,也會把另外兩個角拉下來,彼此的瞭解夠不夠,從三個角來看就可一目了然。。


對夫妻來說,關係好不好可以用ARC來解釋,為何太太不願意讓先生碰她的身體?也就是親和力為何不佳?可能是很多事情常常意見不同,所以真實性低(真實性就是彼此同意的點),既然沒共識,也慢慢不願意去溝通,彼此瞭解也越來越不夠。如此,怎麼可能會和先生有親密安全感。


所以,表面上可能是性冷感,但其實背後卻是兩個人的關係有待修復,這其實不難改善,有類似困擾的人真的可以為自己做點事來真正改善,歡迎大家來光能診所瞭解如何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析,原文是Auditing,這是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發展的技術,透過有系統的問答,讓接受聽析的人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自己除了可以卸除一些心靈上的負荷外,還能對過去的事件有新的體悟,所以,在過去我有幸利用「聽析」幫助過很多人,見證很多人的改善。


    很多人會問:這跟催眠或心理治療有何不同?催眠與聽析最大的不同在於聽析不會有「暗示性的話語」,熟知聽析的人都了解對我們有影響的話語,往往是在我們失去意識或部分無意識時所植入的,這些話語會形成類似潛意識的東西,在聽析裡稱為反應式心靈。


聽析是藉由復返,再次經歷的過程來減少負荷,進而體悟事件背後對自己的真正影響為何?也就是聽析員不會去干預及扭曲接受聽析的人原本的狀態,這種還原真象的過程,跟催眠比較起來,比較不會因為那些暗示性話語的扭曲或值入而讓人更加混亂。


心理治療,大家一般都會覺得必須花費很多時間,然而得到的效果卻無人能保證。深層的精神分析則是利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嘗試找到潛意識隱含的線索,來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然而時間的花費,人員的訓練與最終成效,種種疑慮更教人裹足不前。


相較之下,聽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率地去找出一個人的偏差錯亂的原因何在,因為接受的人所經歷的都是自己真實的感知,故無扭曲或引導失當的技術問題,同時,聽析所處理的反應式心靈,正是原來心理分析想涉及的潛意識,然而以時間與效率來說,聽析實在好太多太多了。


其實,把過去事件負荷拿掉,如實地面對,沒有事是處理不來的,聽析,就是在做這件事。下次我會舉些聽析的實例讓大家有更多資料可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爸媽禁玩線上遊戲 高一少年燒炭亡 遺書留GAME OVER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08/30 08:59 記者:記者賴志慶、黃曼昕/宜蘭報導



新的學期即將開始,但宜蘭縣一名剛考上國立高職的新生還來不及註冊,就因為爸媽將電腦用密碼鎖起來,不讓他打線上電玩遊戲「曙光online」,而燒炭自殺身亡。


貼著忌中的大門內,檢警在進行著採證工作,一個哀傷的母親癱坐在椅子上,一個強忍悲痛的父親在旁扶持,這對林姓夫妻剛剛痛失了自己才15歲正整準備進入國立高職就讀的小兒子,精采的人生還沒開始,林姓少年竟在28日選擇燒炭自殺,親人猜測,除了因為即將就讀的學校非他第一志願外,主要原因應該就是爸媽禁止他上網。


家屬說:「就為了玩電腦啦,家裡不讓他玩電腦,因為要開學了,電腦就用密碼鎖起來,他就想不開,小孩本來就比較內向,不太愛跟人說話。」


內向乖巧的林姓少年,暑假期間為了照顧高齡的阿嬤,所以幾乎都待在家中,也因此沉迷於網路世界不能自拔。


林姓少年父親:「國小就會打(電腦)。」記者:「那是什麼時候開始玩網路遊戲?」林父:「國二,但從這個暑假開始比較迷。」


而從林姓少年留下的遺書中,也可看出電腦對他的重要性,「我的人生已經快過不下去了,現在最後的依靠又失去」,依靠指的就是電腦。「還感謝曙光的朋友們,陪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所指的曙光是一種網路線上遊戲。遺書背面以自己在遊戲中的代號「永恆星嵐」署名,並寫下「game over」。


儘管林姓少年在遺書最後也寫下「我真傻」3個字,表示明知燒炭自殺是傻事,他卻仍一意孤行,留給父母無限傷痛。


 


面對這種事件,很多人不禁會問:網路為什麼會讓人搞到命都不要?


之前我們曾提醒大家:會沉迷網路的人,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狀況無法面對或處理,繼而把注意力轉移到網路上的線上遊戲而逃避他們的責任.此外,有些人找不到更好玩的遊戲,所以在線上遊戲裡找到一些趣味因而樂此不疲.


電腦,已無法從我們生活中隔離,唯一我們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善用而不要被控制.對於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我們是無法溝通或控制的,您想了解您的孩子為何對網路遊戲如此沉迷,您也必須了解網路遊戲是什麼,好玩在哪裡,當我們一味地禁止,顯然我們與孩子是沒有交集的,接下來當然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當然彼此也無法溝通,也無法有進一步的彼此了解,為人父母若不了解這些基本原理,類似的悲劇可能還會再發生.


當然,了解孩子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礙,協助他們用正確的技術來解決,同樣很重要.


這個議題值得大家多多關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靈魂出竅 神經科學有解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08/25 07:20 記者:編譯田思怡/綜合外電報導



許多人聲稱有靈魂出竅經驗,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靈魂出竅可能只是腦子有點混亂而已,可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解釋。


研究指出,靈魂靠視覺和觸覺得知自己存在於軀體中,如果靈魂和感官之間的聯繫受到疾病、藥物或科學實驗的干擾,就會產生靈魂離開軀體之感。


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神經學家厄森利用虛擬實境眼鏡、一台攝錄機和幾根棒子來做簡單的實驗,目的是把腦子打亂,產生靈魂出竅的感覺。


自願參與實驗者坐在椅子上,戴上虛擬實境眼鏡,眼鏡和一台對準他背面的攝錄機相連。從眼鏡看出去,他看到自己的背影,而且是從坐在他身後近兩公尺的某人視角看到自己背影。


倫敦學院大學進行的實驗中,厄森用一根塑膠棒子碰一下實驗對象的胸部,這名志願者嚇一大跳,因為他戴了眼鏡,看不到厄森用棒子碰他,他以為自己坐在旁觀者的位置,從後方看著自己的背影。


厄森說:「你感覺你坐在房間裡另一個位置,看著你前方一個看起來像是你自己的人,你知道那人就是你自己,但是你感覺不是你自己。」


他說:「這項實驗顯示,第一人的視角對於靈魂和軀體相合的體驗非常重要,換言之,我們的視角在那裡,我們就感覺自己在那裡。」


厄森利用虛擬實境眼鏡把傳到腦部的的感覺訊號打亂,引導實驗對象把他們的知覺投射到一個虛擬的軀體上,產生靈魂離開肉身的幻覺。這項技術也許可應用在電玩上,讓玩家把自己投射在遊戲的虛擬角色中,享受身歷其境的快感。外科醫師進行遠距手術時,也可感覺自己就在手術現場。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靈魂出竅經驗也許有科學上的解釋,過去一般認為靈魂出竅是錯覺或靈異現象。


厄森說:「腦功能失常會妨礙對感官訊號的解讀,也許可解釋一些臨床上的靈魂出竅經驗。」不過他說:「目前不能確定是否所有靈魂出竅經驗的原因都相同。」


許多人聲稱曾有靈魂出竅經驗,最常聽到的說法是他們當時很清醒,在自己的軀體之外看著自己的軀體。


這種現象和重大創傷有關,例如車禍,或是和腦部功能受損有關,例如癲癇患者、有毒癮者和中風患者。但科學家過去一直不能確定是怎麼回事。


 


看這樣的報導或研究,乍看之下會覺得很有趣,然而我們如果探究一下主其事者,其實不難發現:他要你相信自己只是一塊肉,除了這個軀殼,你沒有其他部分了。所以,一旦您有靈魂離體或出竅經驗,都是腦袋出問題,不是中風、癲癇、腦部受創不然就是毒癮發作。


請注意,研究人員也無法肯定所有靈魂出竅原因都相同。其實,要作對比的實驗不難:如果有人可以不藉助任何儀器,也非在腦部受創時能夠經驗到靈魂出竅的狀態,那麼就可以證實我們不只是這塊肉。


那麼,在受創時,為何有靈魂出竅的經驗?我認為在身體受到重大撞擊受創時,那種疼痛與驚嚇,很可能是肉體之外的存在無法忍受那樣巨大痛苦的短暫現象。


以上僅提出我個人的淺見,歡迎大家多多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術中清醒" 病患一生惡夢!


民視 更新日期: 2007/07/29 11:09



大部份人在手術中,因為經過麻醉,多半不會感到痛。不過,有極少數人,可能因為麻醉過程出了問題,在開刀時竟然是清醒的,歷經醫學上所謂「術中清醒」的過程,身體和心靈都受到嚴重創傷。手術前,麻醉醫生將病患麻醉。病患在開刀過程中完全無知覺,等到一覺醒來,手術已經完成。這是一般人理解的手術程序。但對有些人而言,事實並非如此。這些醫學上稱「術中清醒」的病患,因為麻醉過程中一些失誤,使他們並未完全失去知覺。他們在手術過程中完全清醒,可聽到週遭一切對話和聲音,感受到手術刀劃過身體那股痛徹心腑的痛楚,但身體無法移動,也無法與醫生溝通。根據2004年的項調查,每一千名動手術的病患中,有一到兩名是術中清醒的病患。很多人因此在手術後活在死亡的陰影中,不能睡,充滿焦慮,必須接受心理治療,有人甚至因此自殺。有互助團體因此呼籲醫院採用一種能監控大腦活動的儀器,將這類不幸意外減至最低。不過,去年在需麻醉的手術中,只有百分之十七,採用這種儀器。而美國麻醉醫生協會,對儀器的效用,目前持保留態度。「術中清醒」的案例自1994年起便開始在美國社會引起關注。十多年過去了,平均一年還是有數千人歷經這場惡夢。


 


一般人會認為,麻醉時就應該完全失去意識,然而的確有人是在手術時仍保持清醒而導致最後惡夢連連。


其實,不只是術中清醒的人會記錄,自認被麻醉失去意識的人,其實心靈有一部份仍再繼續紀錄,根據知名美國學者羅恩.賀伯特先生的研究,這稱之為反應式心靈,可以應用一種戴尼提的技術來做根本處理。我曾應用這個技術為許多人做過,也不少有人清晰的道出他們在手術麻醉時的經過,而手術時的體覺不適也讓當事人再經歷,當然到最後,他們會藉由這個技術,得到完全的抒解與釋放,還有一個人,當他再經歷手術事件時,還清楚的聞到麻醉氣體與整的人感到頭非常暈,就像他又被麻醉一般。


要強調的是,戴尼提並非催眠,原理也不一樣,但這真的是一項非常實用有效的技術,歡迎大家一起來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南韓兩成中小學患精障 特別怕特定對象



更新日期:2007/04/15 10:00



 



調查顯示,南韓有兩成半的中小學生,患有精神障礙,而其中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的最多。(王長偉 首爾報導)最近公佈的「學校保健年報」中指出,該院曾針對首爾市內十九所中小學滿六周歲至十七周歲的青少年及其父母,一共兩千六百七十二人實施了一項「首爾市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調查」,調查結果是:首爾市內各中小學約有四分之一的學生患有「行為障礙」或者「焦慮障礙」等精神障礙症狀。另據調查指出,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的學生最多,還有同時患有九種精神障礙的情況。「特定對象恐懼症」是指對特定對象或經常產生恐懼而躲避的現象。其中,小學生和初中生中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的比例最高,高中生中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比例最高。此外,在此次調查中還發現孩子患有「特定對象恐懼症」與學生家長的社會經濟水平無關,整體來看分佈範圍比較廣泛


 



中華快樂成長親子協會教育的心靈科學


    仔細看這篇報導,就會發現精神科的診斷細到對特殊對象有明顯的恐懼都可以成為一個診斷,例如我怕數學老師而不敢或不想去接觸老師,可能會達到這個診斷的標準,當然有些是情境,並非是人,但這樣的診斷會讓許多人憂心精神科診斷是否太泛濫了?


    此外,若是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態度及方法不適當,其實也容易造成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小心也讓學生容易被冠上這樣的診斷名稱。


    中華快樂成長親子協會最近在台北準備舉行「教育的心靈科學」的研習,大家可以打電話聯絡他們的職員沈小姐,沈小姐的電話是:0937661127,幫助您的孩子愈早愈好,而且永遠不嫌晚。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