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學學院(UCL)最新研究顯示,就寢時間固定與孩童表現有關。培養孩童固定時間就寢,對於平日表現較良好,若長期不定時就寢,會打亂自然生理運作,可能導致睡眠剝奪,進而影響孩童大腦發育以及行為表現。
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這項刊登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的研究指出,就寢時間不固定的孩童,較容易出現行為問題,像是過動、同儕問題或是情緒困擾。
根據中央社報導,倫敦大學學院記錄3歲、5歲與7歲3個年齡層共1萬多名孩童的就寢時間與行為表現。研究顯示,3歲孩童就寢時間最不固定,到了7歲,有超過半數的孩童都固定在晚間7時30分至8時30分就寢。
就寢時間不定的3歲與5歲孩童,如果之後上床時間轉為較固定,則7歲時行為表現會有改善。若就寢時間不固定的問題置之不理,孩童未來行為可能逐步惡化。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與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凱利(Yvonne Kelly)表示,孩童早期發育對未來身心健康影響極深。「如果就寢時間不固定,心裡也會有種不安穩的感覺,可能會導致身心像是經歷時差一樣,影響健康發展與生理日常機能。」
研究也發現,就寢時間較不固定的孩童,或是晚間9時以後才上床的小朋友,可能來自社經背景較差的家庭。這些孩童平時生活習慣可能也較差。
鄭醫師補充:
日前有一篇類似的研究,這篇文章再次提醒我們固定就診時間,早睡且讓小孩獲得足夠的睡眠時數,有助於幫助小孩的行為穩定性。提醒為人父母者,督促以及協助小孩早點上床,睡飽時數,脾氣控制以及行為自表現比較不讓人擔心。
參考文獻:
Yvonne Kelly, John Kelly, and Amanda Sacker. Changes in Bedtime Schedules and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in 7 Year Old Children. Pediatrics, October 14, 2013 DOI: 10.1542/peds.2013-190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