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錯事懲罰無益 應讓孩子學習負責任


作者: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 | 健康醫療網2013年2月2日 下午3:21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你是否也會用懲罰的方式教導孩子呢?其實長期下來,處罰不但無幫助,恐會造成反效果;凱旋醫院臨床心理師林希陶指出,現今社會就不斷傳出因家長過於體罰,演變成兒童虐待的事件,反而導致孩子身心受損。
通常被懲罰的孩子常處於哭泣,甚至生氣的情緒中,大人若想藉此解釋或教導,效果恐折半,但到底該怎麼教導孩子呢?林希陶說,當孩子做錯事情,當下最重要的是要教導孩子負起責任,除了誠心道歉,也應讓孩子想辦法彌補做錯的事情,透過好好溝通來代替懲罰。
臨床心理師林希陶進一步說明,家長也可以透過讚美的方式鼓勵孩子,因長期使用體罰的大人,容易被孩子歸類為討厭甚至畏懼的人,相對家長叮囑的事情,孩子也不會想聽進去,若透過讚美等正向的方式,能使孩子更有意願接受教導和學習。
大部分受到體罰的孩子多只學到暴力這件事情,因此家長更需省思,在教導孩子時,什麼是不適當的行為,或是否由其他替代的方式;林希陶說,處罰並不能處理所有的過錯,尤其被體罰的孩子,更容易錯失學習機會,因此家長應讓孩子在做錯事情時,學習如何負起責任,可望有助於孩子在未來成長上的正確認知。

 


鄭醫師補充:

要負起責任,要先願意面對自己的作為造成什麼樣的傷害,然而,大部分的人選擇用辯解來迴避自己的過錯,因為怕被指責自己哪裡做錯,也怕被責罰。

接納的態度是幫助孩子面對的第一步,接納不是鼓勵或者同意孩子犯錯是好的或者不好,接納是提醒孩子,可以犯錯,但是犯錯產生的後果,如何面對自己作為產生的傷害去彌補。

重點來了,如何引導小孩願意承認哪裡錯?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美國知名的教育學者羅恩‧賀伯特先生的觀點及作法,他認為一個人願意承認錯誤,必須基於他有足夠的「對」,才能去看自己哪裡有錯。因此,在討論時,可以採用「你可以是對的」的觀點來介入。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只是用這句話詢問:「你覺得自己這樣做,在心理面自己覺得哪裡是對的?」不帶批判,只是示意對方的回答,當事人覺得有被同理,同時有足夠的「對」,自然而然會去看自己哪裡有問題,找出自己哪裡有問題時,直接補上這句話:那麼你可以為那件事做什麼?接下來便是順水推舟,水到渠成。

以上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