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許多小一生開始得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少數在教室坐不住或者容易分心的小朋友,可能會被學校老師寫上聯絡簿,家長甚至會接到學校的電話要求帶小朋友去身心科作評估看看是否有過動症。
一般身心科如何作過動症診斷?一是觀察,看小朋友在診間的行為表現。二是拿生活調查表回家填,父母及老師各一份,如果填出來的統計分數都很高,那麼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可能性便大為提高。也就是說過動症的診斷是基於現象觀察的歸納,開藥只是為了控制症狀而已。
至於宣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腦部額葉功能異常的疾病的醫師,並不會幫當事者作相關的腦部影像學檢查,精神科教科書也寫得非常明確,過動症的真正原因目前並不清楚,因此藥物作用會讓小朋友安靜,或者專注力提升,這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本身的藥理作用,與病因的處理並無直接相關。處理根本,並不須一直用藥控制才能維持穩定。但治療過動用藥的服用卻是經年累月,甚至超過十年。
用藥容易產生的副作用,開藥醫師幾乎不提,長期用藥對大腦產生的影響,一般人幾乎不會了解。國內知名的神經科學教授洪蘭女士曾不止一次提到:長期靠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或專思達)來幫助多巴胺濃度上升,這可是會影響大腦深部跟動機有關的伏殼核,喪失自我產生多巴胺的能力,導致長大後變得沒有動機。此外長期使用中樞神經興奮劑,有6%會出現精神症狀:
Cherland E, Fitzpatrick R (1999). "Psychotic side effects of psychostimulants: a 5-year review" (PDF). Can J Psychiatry 44 (8): 811–3. PMID 10566114. http://drakecanhelp.com/research-article/psychotic-side-effects.pdf.
產生藥物依賴,甚至出現類似精神分裂的症狀:
Dafny N, Yang PB (2006). "The role of age, genotype, sex, and route of acute and chronic administration of methylphenidate: a review of its locomotor effects".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68 (6): 393–405. doi:10.1016/j.brainresbull.2005.10.005. PMID 16459193.
建議大家不妨多了解非藥物治療改善之道。1981年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研究,清楚告訴我們這項可能性是存在的,研究人員用高劑量的維生素來幫助學習障礙的兒童,例如超過成人每日建議攝取劑量100倍的維生素B2,37倍的維生素B3,40倍的維生素E以及150倍的維生素B1,效果卓著: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9096/?tool=pubmed
知名的分子矯正醫學權威,本身不僅是營養學博士,也是精神科醫師的亞伯罕‧賀弗ABRAM HOFFER在更早之前也以高劑量的維生素來幫助ADHD患者療癒,非藥物改善過動症的療法早已存在,而且在臨床領域的使用效果並不亞於藥物:
http://www.orthomolecular.com/?ctr=resource&act=show&id=12
Hoffer, Dr. Abram. Healing Children's Attention & Behavior Disorders: Complementary Nutritional &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Toronto: CCNM Press Inc, 2004.
過去台大以及中研院的研究也證實過敏與過動的關係密切: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544&next=16156&l=f&fid=26
最後提醒,如能配合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來作飲食調整以及身體排毒,效果更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