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天如╱台北報導】
5、6年前興起的搖頭丸PMMA,因造成國內10餘起猝死案件而銷聲匿跡,近1年卻以「強姦藥丸」之姿,重現江湖。醫師表示,與其他化學結構相似的類安非他命物質相較,PMMA的作用雖慢,但後勁超強,提醒年輕人不要因為一時好奇,換來難以彌補的遺憾。
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為了逃避警方查緝,坊間流竄的「搖頭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稍微改變化學結構,但主要藥理作用都是讓使用者興奮、迷幻;相同劑量下,體質敏感者,還可能會出現血壓急速升高、腎衰竭,甚至猝死的後果。
以PMMA為例,由於其作用時間較慢,想要藉此尋求刺激的年輕人,短時間內可能會認為不夠high,進而自行增加使用劑量,等到中毒症狀排山倒海而來,想踩剎車已為時晚矣。
楊振昌說,因為鬧出人命,PMMA在國內已消失了好幾年,但在近一年警方委託台北榮總、高醫附醫毒物科化驗的案件中,PMMA竟又死灰復燃,成為多起性侵害案件施暴者的「幫兇」。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組長蔡文瑛表示,PMMA是第二級管制藥品,也是第三級毒品,民眾擅自持有或使用,可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鍰,且須接受4到8小時的毒品危害講習。
針對不肖藥頭不斷藉由更改毒品化學結構,製造「狡詐家藥物」(designer drugs),以逃避刑責的做法,蔡文瑛說,衛生署已會同法務部,擬參考美國增修《管制物質法》,對持有、使用、製造、販售管制藥品或毒品類似物質者,科以同等法律責任。
楊振昌強調,毒品的成分,乃至於名稱、外型都千變萬化,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追究刑責或許重要,透過教育,教導年輕人遠離毒品的誘惑,才是更重要的事。
鄭醫師補充:
這種作用發生緩慢的毒品,常會讓濫用者覺得效果不足,而增加劑量,導致使用過量甚至身亡,國外之前的臨床報告早已證實相關危險性:
Becker, J; Neis, P; Röhrich, J; Zörntlein, S (2003). "A fatal paramethoxymethamphetamine intoxication". Legal medicine (Tokyo, Japan). 5 Suppl 1: S138–41. PMID 12935573.
這兩年國外因為使用PMMA致死的報導不少,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http://www.theprovince.com/life/Rare+chemical+found+fatal+ecstasy/5998482/story.html
"PMMA deaths in Holland". www.nu.nl. http://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js=n&prev=_t&hl=nl&ie=UTF-8&layout=2&eotf=1&sl=nl&tl=en&u=http%3A%2F%2Fwww.nu.nl%2Fbinnenland%2F2535695%2Fpinkpopgangers-moeten-uitkijken-met-xtc.html. Retrieved 8 June 2011.
濫用PMMA致死的原因,大多是濫用者本身以為他們用的是一般的搖頭丸MDMA的平常劑量,殊不知他們只是濫用其他類似的物質,而濫用劑量足以致死。這類毒品不只抑制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讓神經傳導物質異常升高,如果和傳統的搖頭丸(MDMA)一起濫用,也容易導致血清素過量分泌而產生危險:
J Pharm Pharmacol. 1980 Apr;32(4):262-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