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隱瞞事實 抗憂鬱藥副作用驚人 |
|
【記者/簡鴻梅編譯】英國藥物暨保健品監管署(MHRA)3月6日發布報告中表示,抗憂鬱藥克憂果(Seroxat)可使服藥者出現自殺傾向。
針對服用抗憂鬱劑克憂果(Seroxat)的患者進行了長達4年之調查後,MHRA最終要求英國立法機關修改藥物臨床測試的相關法律規定:製藥廠必須將藥物測試的結果更加透明化,即使有負面的結果也應該讓大眾知道。
製造克憂果的英商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日前被控,自1998年該藥廠在他們自己的測試中,就已經發現克憂果不僅無法減輕病人抑鬱的症狀,還可能引發青春期(18歲以下)患者自殺的意圖。
直到2003年,葛蘭素史克藥廠才將此結果通知英國藥政主管機關。開始時葛蘭素史克藥廠矢口否認隱瞞事實真相。直到其他醫學機構所發表的九篇研究報告聯合證實後,才承認事實。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早在2004年的聽證會中,證實抗憂鬱藥物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FDA指出,在研究階段藥廠就發現抗憂鬱藥物有導致自殺的副作用,但在龐大利益的驅使下,製藥界卻隱瞞不公布,甚至把自殺衝動歸咎於憂鬱症患者本身。
但是,這些警告並沒有在全世界範圍引起足夠的重視。台灣衛生署曾於2007年提醒「病患服用抗憂鬱藥品期間,可能產生自殺念頭和行為的危險,應須嚴密監控其病情」。諸如此類的官方警告,如果沒有特別提出來,真正會看到的人實在有限。
還有些非精神專科的醫生,為增進療效,甚至將某些病因診斷是因為情緒問題(憂鬱)而引起,並直接給予抗憂鬱藥物。加上當代人愛吃藥的習慣,抗憂鬱藥物有無被濫用狀況值得大家重視。
根據近年的報導,因長期服用抗憂鬱藥而導致悲劇的典型個案包括巨星瑪麗蓮夢露、港星張國榮,及演藝諧星倪敏然等。他們都不約而同因壓力而求助於精神科醫師與精神藥物,從而長期服用大量鎮定與抗憂鬱藥物。有分析認為他們的突發自殺行為或許與藥物本身所引起的副作用有關。
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前,最好能提高警覺,先仔細了解其可能引發的副作用以及服用的必要性。切勿因一時的壓力與情緒問題,而換來無法彌補的傷痛。◇ |
文章出處:http://news.epochtimes.com.tw/8/3/31/80773.htm
這是大紀元時報前幾天的新聞,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資訊,我一再提醒大家對服藥這件事必須謹慎,主要絕非從個人的好惡去作出發,而是藥物研究的背後,有甚多資料是不敢讓消費者或用藥的人知道的訊息。
這篇報導也讓我想到FDA之前的警語,也就是18到24歲的人服用抗憂鬱劑反而增加自殺危險性的比例較高,服用抗憂鬱劑反而會增加自殺的危險性。這篇文章更提到18歲以下的人對抗憂鬱劑服用更要小心,同樣是自殺危險性會增加的問題。
這兩天部落格有人問到:有一位藥師建議想減肥的人(本身可能有暴食的狀況),百憂解(FLUOXETINE)應該是比諾美婷更好的選擇?我建議這位網友該先把相關資料瞭解後再決定。關於暴食這個狀況的處理,國外有臨床研究發現有更安全的處理方式,有興趣的人歡迎再跟我討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