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日益普遍 憂鬱症是巴西第5大疾病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2日專電)巴西政府公佈的「2008年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憂鬱症是巴西第5大疾病,在5990萬名患有某種慢性病患者當中,4.1%有憂鬱症。
巴西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依次為高血壓(占14%)、脊椎或背脊骨疾病(13.5%)、關節炎或風濕(5.7%)、氣喘(5%)、憂鬱症(4.1%)、心臟疾病(4%)和糖尿病(3.6%)。
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憂鬱症將在未來10年內成為全球第2普遍發生的疾病;2030年應位居排行榜榜首。
此外,憂鬱症也可能成為早逝和生產力降低的最大禍首。990402
最近巴西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憂鬱症現在是巴西慢性疾病的第五名,超過心臟病及糖尿病的排名,而且世界衛生組織預測未來十年,憂鬱症會成為慢性病的第二位,甚至在2030年會躍居首位,相信這絕對是讓藥廠振奮的消息,但也是大家未來健康的隱憂。憂鬱症為什麼會越來越多?所謂慢性疾病就是無法治癒,只能控制的疾病。相較於其他慢性疾病有控制的數值或者明確的目標,但在憂鬱症上,我們看不到任何明確可以測量的實驗室數據或者直接的影像學結果來監控,難道我們就要讓這種不明原因的疾病持續蔓延擴展開來嗎?由於現在對憂鬱症的處理,大多直接訴求藥物的控制,然而這又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因此藥物作用對大腦的影響最好先有清楚的概念。讓我們不妨參閱為藥瘋狂這本書的專業觀點,作者是知名的精神科教授彼得‧布利金(Peter Breggin)的著作:
幾乎所有的精神治療藥物研究都是以動物的正常大腦為實驗對象……這類研究幾乎都以磨碎的大腦組織去探查藥物對大腦產生的一、兩種生化反應的粗略作用。至於複雜的研究,則是以顯微儀器注射少量藥物到活腦中,並測量大腦的活動……這種精細的作法與大腦中真實的分子活動相較之下仍過於粗略,舉例來說,我們並沒有可以測量細胞間突觸究竟有多少神經傳導素的技術,所以關於生化失調的所有論述基本上純屬臆測。更重要的是,真正被研究的其實是正常的大腦運作受到外來物質的干擾。
這類研究沒有任何一點能夠支持精神治療藥物可以矯正失調的說法更確切的說,反而顯示了精神治療藥物會引起失調…懷著改善功能的期望將藥物注入其中(大腦),雖然事實上我們在擾亂它(大腦)的運作。
大腦的反應就如同受到有毒物質的侵入般,會試圖克服或補償藥物的有害副作用,在這樣的過程中,大腦實際上是在破壞自己的能力以便對藥物做出反應。大腦對藥物的反應是麻痺自己,而且在這麼做時,也扼殺了某些自己的功能。所以當醫師告訴我們抗憂鬱劑會讓我們的生化物質歸於平衡時,我們正受到嚴重的誤導,事實上抗憂鬱劑是嚴重地擾亂大腦的功能……
大部分的精神治療藥物,會過度刺激某些特定的神經傳導素系統,不是增加某神經傳導素的產生,就是阻止其在神經細胞神經細胞間突觸的消耗。以百憂解為例,它會抑制一種稱為血清素的化學訊息傳導素在突觸之間的消耗,從而造成血清素的系統過度活化。大腦一開始的反應是停止血清素的釋放,接著便是減少能夠回應血清素的接受器數目……我們應該懷疑每種精神治療藥物---任何會影響心智功能的藥物---都有可能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不可逆改變。
更多內容請參閱為藥瘋狂這本書。以下我謹擷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作者是美國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他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及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對這樣的議題提出一些質疑及相關的解決之道,這不只是另累思考而已,事實上還包含根本的解決方法,當然與一般憑藉症狀、下診斷及給藥的處理完全不同。
以抗憂鬱劑為例。
許多服用抗憂鬱劑的患者並沒有或是只有些許的改善。事實上,只要改善一半症狀的50%,就視為治療成功。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連這種最起碼的療效都不到一半。
那真是令人沮喪的結果。 更糟糕的是,確實覺得自己的症狀有所緩解的患者,其中有86%出現一種或多種副作用,包括性功能障礙、疲倦、失眠、心智遲緩、反胃與體重增加!
難怪嘗試抗憂鬱劑的人,有一半在四個月之後就放棄的。16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出一份最近的研究,發現製藥公司選擇性地公佈抗憂鬱劑的研究報告。他們發表幾乎所有顯示有益的研究,顯示無效的研究則按下不表。17
這種虛報扭曲了我們的看法,導致大家認為抗憂鬱劑(與其他的心理治療藥物)是有效的,事實上卻非如此。隱匿關於抗憂鬱劑真實而完整的資料,助長了我們所看到心理治療藥物的驚人成長。
因為正面的研究很少是顯示有益的,讓實際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在抗憂鬱劑的雙盲試驗中(給予受試者藥物或糖丸),服用糖丸的人有40%情況改善,而服用藥物的人,只有60%的症狀有改善。從另一個觀點來看,80%的人只要服用糖丸就可以改善了。
我會承認這種方法只對了一半。化學作用失調造成問題。但是從未被質疑的大問題是藥物如何操控大腦的化學作用….
為什麼那些化學反應會失調,我們要如何讓它們恢復正常的均衡狀態?
這些藥物並沒有解決問題,而是掩蓋症狀。
如要解決衰弱大腦的流行病,我們必須要提出全新的問題:
*我們如何找出這種流行病的原因?
*我們是先天不良? 還是我們中毒的環境、無營養的飲食、以及無法紓解的壓力,影響了我們敏感的大腦? 那是我們身體失調的結果嗎?
*更多的藥物真能解決問題嗎? 還是應該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恢復心理(與生理)健康,過著幸福、健康又滿足的生活呢?
大腦的問題是有解答的,但是並不在於更多的藥物或是心理治療。
雖然在復原過程中,這些工具可以做為有用的橋梁,卻非長期的解決之道。
治癒我們衰弱大腦的秘密,就在一個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是現代醫學最常忽略的領域。
答案就在我們的身體。
想一下沮喪、焦慮、失眠、注意力缺失症與強迫症(更不要說精神科醫生在”診斷與統計手冊IV(DSM IV)中所描述的數百種精神障礙),可能主要是由於生理失調所造成的,其實和我們加諸其上的意義、隱喻與迷思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那是描述症狀的完美系統,但是無助於找出原因。
改變飲食、營養、工作睡眠韻律或睡眠型態、所使用的物品、運動量或休閒時間、排除體內的毒素、均衡賀爾蒙、修復消化腸道的失衡、刺激系統製造能量的能力,以及改善食物敏感或過敏的情況,都可以大幅轉換心情與大腦功能。
真相和許多傳統的醫生要你相信的不一樣,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並不是分開的,衰弱大腦流行病的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找出更能影響心理或精神狀態的藥物或更佳的治療方法。
大腦主要是匯聚在整個身體所發現之實際生理原因的結果。大腦問題或”失調”經常都是系統失調所造成的,解決之道並不在大腦—而是身體。
多年以前,我以抗生素治療一名婦女的腸道受到梭狀芽孢桿菌 (Clostridia,這會製造具有神經化學作用的DHPPA分子)的感染問題。不只解決了她的消化問題,還有長久以來像百憂解等藥物都束手無策的沮喪,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無蹤。
就是這類的經驗以及我自己對抗慢性疾病的過程,讓我開始探索生理情況如何影響大腦的神秘世界。
從那時候開始,我發現了身心相互影響的驚人模式與連結。隨著我更清楚地了解整個身心是環環相扣的互動網絡系統,人體的奇妙不斷讓我感到愉悅與驚奇。
功能性醫學提出的全新方法。功能性醫學(www.functionalmedicine.org), 是以實際的方式應用人體生理學。那是我一直在強調的革命性新系統。那是對我們思維的重大改變,一個迥異的全新模式典範,就像「地球是圓的」這種觀念的轉折。這改變我們對於疾病與人體的思考方式。
利用這個方法,我們可以真正地治癒疾病。
與傳統藥學不同的是,功能性醫學根據患者獨特的需求,個別擬定不同的治療方式。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是由不同的基因組成的。因此,我們的身體會以不同的方式因應我們的環境。了解這一點讓我們可以研發出治療人,而非疾病的獨特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