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日前針對市售食品的含鋁量調查,發現有兩成食品含鋁量超標,其中海帶類超標14倍!消保會會請主管機關衛生署將膳食攝入鋁的暴露風險納入研究計劃,研訂食品含鋁量限制標準,並在3個月後進行檢驗追蹤改善,確保消費者食品安全。
根據研究,食用含鋁量過高的食品,會對動物的生殖系統和發育中的神經系統造成影響,一直是醫學界難以去除的疑慮,加上主管機關衛生署還沒有針對食品含鋁量限制相關標準,造成食品安全出現漏洞。
行政院消保會日前在大台北地區的超商、量販店、超市及糕餅店抽樣92件食品,包括海帶、糕餅、粉絲(冬粉)、饅頭、米果等5大類食品,依據國外國家標準及學者專家建議,以食品含鋁量在100PPM為標準判定,發現有22件食品超標、44件介於1~100PPM之間,只有28件小於1PPM。
這次調查結果也發現,以海帶類產品含鋁量最高,含鋁量最高為1441.61PPM,最低也有258.62PPM,且9件產品均高於100PPM,其他像是糕點類產品有一件也被驗出高達608.02PPM,其中有六件超過100PPM!
調查結果出爐後,消保會派員訪視、約談業者,發現食用鋁含量過高的原因,主要是該種食品添加物,例如明礬、含鋁膨鬆劑,可讓食品膨脹、延長保存期間、收水或富有彈性等功效,對產品售價、外觀及口感有加分效益,但也有可能造成消費者健康損害。
消保會也表示,除了海帶類產品之外,發現其他類產品含鋁量有高有低,且差距頗大,有的低於1PPM或是「無法驗出」,顯示業者有改善可能,因此會請衛生署儘速研議訂定食用鋁含量限制標準,在此之前也會以行政指導方式,要求業者改善,並在三個月以後進行檢驗追蹤。
鄭醫師補充:
之前國內也有研究人員提出類似的調查研究: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888&prev=25149&next=24479&l=f&fid=22
鋁在體內是否過量,可以透過血液、尿液或者頭髮作定量分析,一旦過量,也可以透過相關的處理來幫助身體排除,不必太驚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