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好 效果不輸真給藥


路透 更新日期:2011/07/15 15:09



(路透紐約15日電)吸入性沙丁胺醇(albuterol)有助氣喘病患肺部功能,不過美國研究今天指出,給予氣喘病患安慰劑吸入劑、或施以假針灸(phony acupuncture),效果相較並不遜色。



研究共同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Medical School)的凱普特查克(Ted Kaptchuk)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照顧病患並非僅是給予藥物治療。



研究同時顯示所謂「安慰劑效應」(Placeboeffect),即在臨床試驗中,受試對象被給予假「治療」,如糖藥丸、食鹽水等的影響。



凱普特查克告訴路透社:「說真的,許多藥物憑藉的還是醫病關係。」



「但是許多醫師並不明白這點,他們認為是藥物的影響;我們的研究顯示,醫病關係是健康照護1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這項研究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中央社(翻譯)



在臨床試驗上,安慰劑與藥物的比對實驗是證實藥物是否真正有效的重要關鍵,所謂安慰劑效應就是讓患者服用外表看起來跟真藥沒有兩樣,但裡面完全不含藥物成分來治療,患者服用時不知自己服用的其實不是藥物,但臨床觀察記錄發現仍有療效。過去,我也曾聽過一個耳鼻喉科醫師和我聊到安慰劑的效應。他說現在局部治療,門診都不太敢用藥物來噴,主要原因就是萬一發生藥物過敏反而會更麻煩,所以許多耳鼻喉科的醫師現在在門診的局部治療所用的其實都是生理食鹽水,這樣不僅安全,而且患者也反應不錯,這是典型的安慰劑效應。


在安慰劑的臨床試驗中,抗憂鬱劑是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在1998年有一項對照的臨床試驗發現:服用安慰劑治療憂鬱的效果,比藥物本身的效果還要好:


Kirsch, I. Sapirstein, G. (1998) Listening to Prozac but hearing placebo: A meta-analysis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Prevention & Treatment. 1, ArtID 2a abstract


在2008年有另一項對照實驗發現近八成(79%)的憂鬱症患者接受安慰劑的治療反應良好(12週療程,6-8週觀察證實是否有療效),真正藥物治療反應良好的只多了14%:


Khan A, Redding N, Brown WA (2008). "The persistence of the placebo response in antidepressant clinical trial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42 (10): 791–796. doi:10.1016/j.jpsychires.2007.10.004. PMID 18036616.


在2002年的另一項對照試驗也發現,服用安慰劑的患者能有效減少30%的自殺率(包含自殺嘗試),跟真正藥物比起來只有10%的差別而已:


Khan A, Warner HA, and Brown WA. 2000. Symptom reduction and suicide risk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lacebo in antidepressant clinical trials: an analysis of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atabase. Arch Gen Psychiatry 57:311–317. PubMed


因此有人戲稱,應該比對耳鼻喉科醫師的作法,治療憂鬱症應該先用安慰劑,因為臨床反應效果不差,且沒有藥物潛在的副作用風險。由此,我們也可以省思對憂鬱症而言,抗憂鬱劑的治療使用必要性到底有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