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抗發炎藥物加強憂鬱治療24Drs.com (2011-07-08 01:49)
【24drs.com】研究者在2011年皇家精神科醫師學院國際研討會中表示,在抗憂鬱劑中加入一種抗發炎藥物可擴大效果與促進療效。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科研究中心的Carmine Pariante博士向與會代表表示,過去5年內發表的一系列研究提供了明確證據支持併用抗發炎藥物和抗憂鬱劑治療的效果。
Pariante博士表示,發炎是憂鬱症致病的關鍵因素之一,使用抗發炎藥物是20多年來一個全新的抗憂鬱療法。
根據英國生物精神科研究者所組「Psychiatric Research into Inflammation, Immunity and Mood Effects (PRIME)」這個論壇,Pariante博士表示,一般認為長期疾病是憂鬱症的一個誘發因子,有慢性疾病者的發炎標記、細胞激素值也較高。
來自Brighton、Glasgow和Bristol與國王學院的PRIME研究者進行的臨床試驗顯示出這些關聯,最近,英國科學家的兩篇研究顯示,當給予人們C型肝炎藥物和傷寒疫苗時,臨床憂鬱程度顯著上升,而這兩種製劑都會使發炎程度上升。
併用抗生素治療也對嚴重多發性硬化症、X染色體脆折症、中風和巴金森氏症等疾病有幫助。
發表時,Pariante博士討論比利時Erasme醫院精神科Julien Mendlewicz醫師等人的一篇文章,該文指出,單用SSRI治療4週失敗的憂鬱症患者使用乙醯水楊酸(ASA)加上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可改善反應率,延長緩解時間。
Pariante博士表示,選這篇研究來討論是因為這是最典型的抗發炎藥物研究,ASA在這個劑量下的副作用也還好。在報告中也提及,這些作者們還有一些動物研究資料認為具有抗憂鬱效果;他自己的研究則顯示,多種憂鬱模式的發炎程度偏高。
發炎程度偏高包括憂鬱症狀,特別是那些比較生理性的,如疲倦,食慾不振,睡不安穩;因此,因為憂鬱症狀的致病原因包括發炎程度偏高,降低發炎現象應具抗憂鬱效果。
英國Bristol大學精神科學院的John Potokar醫師指出,抗發炎藥物對憂鬱有用的一個理論是,憂鬱症和發炎有類似的演化生物學。
Potokar醫師在研討會的一篇聲明指出,我們稱為憂鬱的所有行為也可被視為疾病,在發炎時發生的行為改變,人們可能藉由這些行為作為保護機制。
Pariante博士表示,他也考慮了minocycline這個抗生素,可能可併入抗憂鬱治療。
我們對minocycline有興趣是因為它便宜、耐受良好,已經被用於其他有心智健康問題之研究對象的發炎,但令人意外的是,未曾用於憂鬱症;另一個重點是,minocycline使用作為抗生素,但是具有我們希望可幫助憂鬱症的抗發炎效果,是透過直接的抗發炎作用而與抗生素作用無關。
他表示,最終目標是提出使用抗發炎藥物於憂鬱症的計畫;Minocycline是我們考量的選項之一。
過去這幾年,我一直在呼籲及推廣一個重要的概念:身體功能失衡會引發精神症狀,其中也包含發炎及腸道失衡,今天看到英國的研究人員提出治療發炎可以幫助加強憂鬱症的療效,很欣慰開始有些精神領域的專業研究願意正視憂鬱症的真正成因及治療方式不再侷限於單單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單一因素。
身體持續的發炎,細胞激素(Cytokines)的過度分泌也經常看到,尤其是身體經過一個感染之後,身體免疫系統被不當地引發反應,目前研究皆認為不當遞細胞激素過度分泌的確會引發憂鬱症的症狀發生,直接的證據就是這些憂鬱患者體內的IL-6以及TNF-α血液濃度跟非憂鬱患者相較高出許多:
Dowlati Y, Herrmann N, 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 Reim EK, Lanctot KL.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67(5):446–457. doi:10.1016/j.biopsych.2009.09.033. PMID 20015486.
在身體發炎的原因裡,過敏是不容忽略的主題,跟憂鬱症的發生率有直接的相關,我在部落個也曾專文討論過: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以功能性醫學而言,發炎只是現象,除了抑制發炎,發炎的原因也要一併找出來,針對源頭來滅火才能一勞永逸: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707&next=18640&l=f&fid=16
至於抗生素,鑑於細菌的抗藥性問題日漸嚴重,建議大家最好不要亂用與濫用,然而抗生素為何與憂鬱症治療有關,同樣在功能性醫學中也強調,主要還是與腸道健康有關。 重量級醫學期刊,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曾刊出一篇由Henry Lin醫師所寫的論文,他提出關於腸躁症的新思維,以及腸躁症患者所出現的心理症狀。他排除眾議提出的觀點如下: 小腸的細菌作怪(細菌從大腸進入原本無菌狀態的小腸),觸發了免疫與神經系統反應,傳遞訊息回到大腦(腸胃功能不佳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穩定)造成病態性的行為、失眠、焦慮沮喪以及認知功能障礙。腸道免疫系統告訴大腦,傳遞發炎的訊息,激發了下視丘大量分泌刺激腎上腺分泌的因子CRF,提高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改變了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腸道其實一職與大腦有聯繫,在這些細菌的干擾之下,造成溝通不良,結果就是腸道過度生長的不良細菌(或稱潛在致病菌)觸發了一連串的免疫與神經事件,阻礙了大腦的正常功能,這是腸道傳遞不良健康訊息給大腦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新發現,證實福昔明(rifaximin)這種不會進入血液循環的抗生素,有助紓解部分惱人的腸道症候群,腸躁症會引發脹氣、腹痛、腹瀉或便秘,過去10年來的研究發現,這往往由腸道細菌所引起。相關原文研究內容請參閱: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004409#t=articleBackground 但福昔明(Rifaximin)並非新藥,早在1998年FDA就已核准這種半合成,幾乎不會穿越腸壁的藥物,口服用於治療旅行者腹瀉及肝腦病變(肝功能急速衰退,腸道產生的毒素無法由肝臟分解,導致毒素往中樞跑,影響患者的意識狀態)。福昔明本身副作用少,不像其他抗生素容易產生抗藥性,因此使用它並不會導致日後抗生素的使用問題: DuPont, H (2007). "Therapy for and Prevention of Traveler's Diarrhe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45 (45 (Suppl 1)): S78–S84. doi:10.1086/518155. PMID 17582576. 目前國內並沒有這種藥物流通,如果經過相關檢測確認,確有腸道菌叢失衡導致的狀況,以功能性醫學的方式也有相關治療方式可以加以改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