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百萬過動兒 恐被誤診
【元氣周報╱中央社法新電】

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全美近100萬孩童可能因為是幼稚園班級裡最年幼的小孩,比較不成熟而被誤診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發現,這些被誤診的醫師處方,代表美國每年可能浪費3億2000萬到5億美元。

領銜撰寫這份研究的艾爾德說,最常見的過動兒處方藥是利他能(Ritalin),這是一種精神興奮劑,其長期效果尚不清楚。

艾爾德研究了1萬2000名幼童,他發現幼稚園同年級裡年紀最小的幼童,相較於最年長的小孩,被診斷為過動兒的可能性多出60%。同樣地,5年級到8年級之間同年級學生,最年幼者被診斷出過動兒的可能性也多出2倍。

艾爾德說:「雖然只有醫師才能診斷這種病情,但是很多過動兒的診斷,可能是基於老師認為幼稚園裡最小的幼兒行為表現最差勁。」

該研究指出:「然而這些『病徵』很可能只是反映了這些年幼的小孩情緒或智力還不成熟。」



最近美國的密西根大學的學者對美國境內的過動兒治療作研究,結果發現在美國境內,這種情形非常嚴重。從被診斷有過動兒的個案來看,在幼稚園裡年紀小的被診斷率相較於最年長的小孩,多出了60%。以大一點的孩子來看(五到八年級),年紀最小的過動兒被診斷率多出兩倍。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過動兒(ADHD)被診斷出來,極可能是小孩年紀小,情緒智力都還不成熟,無法控制,因此過動兒這個診斷可能被過度使用,據研究人員估計,單單在美國,每年浪費的醫療資源估計約為3億2千萬到5億美元。


有些人也許會提另一種論點:過動兒本來就是隨著年紀增加,症狀越來越輕的。因此當一個小孩在小一被診斷有ADHD,醫師建議服藥,保守的醫師會說先服用到小學畢業看看,積極一點的醫師會直接說服用到國中畢業,而教科書的建議是十八歲(高中畢業)。所以這些藥物決不是解決根本問題,不然為何藥物要吃這麼久?此外提醒大家,在本研究中,指的是小孩的ADHD診斷在不同年齡層的被診斷率,而非同樣個案年紀增加後是否繼續被診斷為ADHD之比較,因此是兩回事。


過去我也多次提醒大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一種現象歸納的診斷,真正原因,精神科的教科書寫得很清楚:未知。因此藥物也只是控制,無法根本改善。何況有些人吃了還會導致食慾不振、失眠、影響發育等等問題,國內知名的神經科學教授洪蘭女士,也一再叮嚀大家:長期靠中樞神經興奮劑(利他能或專思達)來幫助多巴胺濃度上升,這可是會影響大腦深部跟動機有關的伏殼核,喪失自我產生多巴胺的能力,導致長大後變得沒有動機。


真正的根本改善方式,建議大家不妨參閱功能性醫學的觀點及作法,透過過敏、發炎的原因、腸道問題、營養及毒素等等問題的瞭解及調整,大部分的過動兒往往能在兩到三個月時間左右獲得明顯的改善,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者這本書的內容,對於藥物副作用及後遺症有疑慮,不想靠中樞神經性興奮劑或者選擇性的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來抑制過動現象的家長,建議可以多瞭解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應用方式,再配合規律運動效果更好。對功能性醫學來說,衰弱的大腦主要還是與身體功能失衡有關,這部分不僅能夠檢測,還能根據檢測結果直接調整。這本書是很棒的入門書籍,若能仔細閱讀並應用,必然能對過動兒的改善有莫大助益!


新學期開學前夕,衷心祝福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都能快樂學習與健康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