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果糖增加高血壓風險


路透 更新日期:2010/07/02 12:33



(路透芝加哥1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吃太多含果糖的食品和飲料,會顯著提升高血壓風險。



之前便有研究指出,高糖飲食習慣會增加高血壓風險;今天出爐的這份報告,更直指果糖是其主因。



科羅拉多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瓊邱爾(Michael Chonchol)說,少吃含糖食品和飲料,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這份研究刊在「美國腎臟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用來增加飲料、烘焙食品和其他加工食品甜味的果糖,諸如玉米糖漿,會讓尿酸升高。



然而,用甘蔗或甜菜根作成的蔗糖,則不會有這個現象。中央社(翻譯)


甜蜜陷阱 小珍奶大負擔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7/02 04:11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您知道1杯700毫升珍珠奶茶下肚就有4碗飯熱量嗎?台灣醫療史料中心推出「i Health愛健康」特展,讓市民認知飲食與健康關係,前100位看展民眾可獲得金瓜1顆。



衛生局表示,以往在成人期才會出現的慢性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等,卻在肥胖兒童間病患人數也逐年增加,足見日常生活飲食營養失衡,導致疾病提早來臨。



展示區設有「BMI大轉盤」,民眾只要將身高直接對準體重數字,就可輕易算出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是否位於18.5~24標準體位。



為讓民眾更了解含糖飲料高熱量,特別製作了21塊巨大方糖堆疊成180公分高的「甜蜜陷阱」模型,因為一杯700c.c.含糖珍珠奶茶,有21塊方糖的熱量,每天喝一杯,一年後體重至少增加12公斤,對不少愛喝飲料的青年學子,帶來不小警示作用。




關於糖,很多人並不知道過多的糖會造成身體災難的連鎖反應,讓我們看看功能性醫學名醫馬克‧希曼醫師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中給大家的說明與提醒:


 


高寡糖玉米糖漿是一種陰險的化學物質,近幾年來悄悄入侵我們的食品。在1980年之前仍是無名小卒,現在我們每年製造175億磅,平均每人每年吃掉了66



這是強效型的糖,比一般的糖還甜,可以促進食慾1,比正常的糖更容易造成肥胖2,而且比古柯鹼更容易上癮3。同時也會導致糖尿病與大腦發炎。



現在已經成為所有加工與垃圾食物的主要甜味劑,從可樂到能量點心棒,從優格到火雞肉片,從麵包到沙拉醬,甚至是番茄醬。


 


如果大腦發炎且比古柯鹼更容易上癮還不夠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高寡糖玉米糖漿(與其他形式的糖)會損傷大腦的其他理由:


*糖分會消耗身體所儲存的維他命與礦物質,卻不會提供任何的補充。


*嗜糖與許多精神疾病息息相關,不勝枚舉,其中包括IQ較低、焦慮、挑釁的行為、過動、飲食失常、疲倦、學習障礙與經前症候群4


*糖分會在大腦形成硬殼。想像一下焦糖布丁或硬麵包上的薄脆糖片。在這些食物中(與體內)的糖分會與蛋白質產生反應,形成硬殼或是稱為AGE(後期糖化終產物)的問題。這些糖-蛋白質硬殼怪物黏住大腦,導致失智症,一路損傷大部分的細胞與組織。


 


如果嗜糖,身體首當其衝的就是胰島素,讓我們其他關於糖份如何讓胰島素失控的機制:


 


 


不要驚慌,那只是血糖: 胰島素與大腦


是否有血糖不穩定的情況,面臨胰島素抗性的風險嗎?  利用以下的小測驗來找出解答。


 


如果答案為「是」,則在左邊的方格打勾。然後利用以下的分數欄看看自己的情況有多嚴重。


 


































































































 



胰島素測驗*



 



我嗜吃甜食,在剛吃完之後會有短暫的活力與好心情,之後就如洩氣的皮球。



 



我有糖尿病、血糖過低或酗酒的家族史。



 



我暴躁易怒、焦慮、疲倦與緊張不安,或是有斷斷續續的頭痛,但是吃過飯後會有暫時覺得好一點。



 



突然站起來時會感到暈眩。



 



在用餐後的二至三小時,我會感到顫抖。



 



我吃的是低脂飲食,可是體重依然如故。



 



在誤餐的情況下,我會覺得暴躁不安與易怒、衰弱或疲倦。



 



如果吃了碳水化合物(鬆餅、硬麵包、麥片、煎餅等),好像一整天就無法控制地一直吃。



 



一開始吃甜食或碳水化合物之後,就無法停止。



 



如果吃魚或肉類與蔬菜,感覺比較好,但是在吃麵食、麵包、馬鈴薯與甜點的大餐之後,我會覺得昏昏欲睡或「茫茫然」。I



 



餐廳的麵包籃是我的最愛。



 



在吃完甜食之後,我會感覺心悸。



 



我對鹽分敏感(我會水腫)



 



如果沒有吃早餐,下午會有恐慌的症狀。



 



如果早上沒有喝咖啡,就提不起精神。



 



我經常感覺悶悶不樂、不耐煩或焦慮。



 



我記憶力不佳,也無法集中精神。



 



吃東西可以讓我冷靜下來。



 



在吃過東西之後的幾小時,我會覺得疲倦。



 



晚上會盜汗。



 



我經常感到口渴。



 



我好像經常受到感染。



 



我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很疲倦。



 



我的腰圍過重(腰臀比>0.8—肚臍四周的腹部與臀部頂端骨頭隆突處四周的比率)



 



我的毛髮在應濃密處稀薄,又長在不應該生長之處。



 



我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不孕。



 



我有高血壓。



 



我有心臟疾病。



 



我有第2型糖尿病 (曾被稱為成年發病型糖尿病)



 



我有慢性的黴菌感染(鼠蹊搔癢、陰道酵母菌感染、或是皮膚有塊狀乾燥脫皮)



0-9可能有輕微的胰島素問題


10-14可能有中度的胰島素問題


15分以上可能有嚴重的胰島素問題


以下是一名患者的故事,那可能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狀況但是快樂的結局是可能的。


 


46歲的詹姆斯是華爾街的高階主管,來找我做心臟壓力測試。他是勤奮工作,埋頭苦幹型的人,認為自己將死於心臟病。


每天到下午時,他會突然感覺一陣汗流浹背、心臟狂跳、焦慮、與呼吸短促。換言之,他覺得自己就要蒙主寵召了。


 


他的腰圍肥厚,在聽完他主訴的症狀之後,又打量了他一下,我說:「你沒有吃早餐的習慣,對不對?


「你在吃過飯之後會覺得很疲倦,因此白天都不吃正餐,以維持工作的敏銳度,在想吃東西時,走到販賣機,喝一瓶汽水,補充一點糖分,幾分鐘之後覺得自好多了。」


 


他很震驚地說:你怎麼知道?”


我向他說明,他在與自己的基因對抗,而且有胰島素抗性。這造成他的胰島素升高,血糖降低,因此血糖擺盪幅度很大,最後,血糖過低讓他產生了這些症狀。


 


換言之,他的荷爾蒙嚴重失調,因而造成了他的恐慌症。


他無法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因為血液中的胰島素過高。因此他的血糖失去平衡,導致所有焦慮的症狀,並且急遽惡化造成大腦老化、失智症、高血壓、心臟疾病、肥胖、癌症等。


詹姆斯並不是罕見的個案。


 


胰島素抗性是不管高矮胖瘦的。



胰島素抗性並不是一種基因瑕疵,不是發育的問題,也不是上帝的錯誤。那只是我們的飲食迷失的結果,因而造成基因的失調。


 



我們吃了太多糖分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不運動又壓力緊繃,我們的身體就開始改變了。剛開始身體會製造出更多的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的均衡。然後細胞必須要有愈來愈多的胰島素才能維持血糖的平衡。那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抗性。


 


持續攝取大量的糖分,長時間下來就會發展出許多其他的問題肥肚腩、略為偏高的血糖、高三酸甘油脂、低 HDL、高血壓、血液發炎,然後這些就被稱為「症候群」或「新陳代謝症候群」。


 


這些不同的「症狀」或「疾病」實際上都是來自於一個單純的問題攝取過量的糖分(或是迅速轉化為糖分的食物,例如麵粉做的加工食品)


 


從漁獵時代以來,我們所吃的糖分,一年大約等於20茶匙1。現在每個人一年所吃掉的糖分是158,或者是一天50茶匙或半磅2。一般的學童一天吃掉34茶匙的糖分。


 



我們的身體一般是根據胃裡的食物製造胰島素,尤其是糖份。我們的基因結構是在我們一年攝取20茶匙的糖分時所演化的。那表示人體的胰島素反應是針對遠遠低於現代人所攝取的糖分。


 


可憐的身體只能以原有的方式來因應我們新的低脂、高度加工與精製的食品,不斷製造大量胰島素以因應過量的糖分。


 


最後我們變成對血液內的胰島素產生抗性,就像對藥物產生抗藥性一樣。身體需要愈來愈多的胰島素,才能完成原本少量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我們的胰島素分泌系統失控地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進入人體。


 


胰島素讓血液變得黏稠,阻塞風險更高,導致心臟病與中風。


 



哈佛大學與布朗大學丹尼斯薩爾科(Denis Selkoe)與蘇珊蒙特(Suzanne de la Monte )博士的創新研究已經證明,胰島素抗性(也稱為前期糖尿病)是啟動大腦受損連鎖反應的主要因素,讓一半以上八十幾歲的老人喪失記憶,形成阿茲海默症的診斷。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4,一份為期五年,針對2632名男性與女性所做的研究,發現那些有新陳代謝症候群(或胰島素抗性)與發炎症狀的人,認知功能急遽衰退。


 


一些簡單的飲食改變、做做運動、放鬆一下,以及一些營養補充品,就能完全矯正與逆轉胰島素抗性,以及對身體與大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


 


總結一下:


1.現代人的糖攝取量比三十年前的人攝取量高出太多,但人的基因還來不及演化。


2.攝取過多的糖,身體會反應性地增加胰島素的分泌,身體慣性地升高胰島素,血糖容易不穩,經常性地血糖不穩定或過低,甚至會引發恐慌症,事實上,低血糖的症狀千奇百怪,有人甚至會引發幻覺。


3.胰島素過高讓血液變黏稠,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甚至中風等等循環系統疾病。


4.胰島素抗性,甚至是造成代謝症候群甚至失智症的序曲。


5.透過飲食調整、營養補充及運動,可以逆轉胰島素抗性,預防糖對身體造成的可能傷害!


更多內容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