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含制酸劑胃藥 染菌風險多5倍

●國衛院研究 制酸劑降低胃酸分泌 也降低殺菌力  

●國人每年吃掉22億顆胃藥 疊起來有6,693座101大樓高

 

許多國人有藥物傷胃的迷思,主動要求醫師開胃藥,其實,胃藥也會傷胃。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本土第一個胃藥與沙門氏菌感染的研究,發現服用強力制酸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PPI)」的病患,感染沙門氏菌風險是一般人五倍。

根據統計,國人一年吃掉廿二億顆胃藥,其中制酸劑就高達十七億顆以上,藥費超過十三億元,以單顆藥品厚度零點二公分計算,國人每年服用的制酸劑疊起來有六千六百九十三座一○一大樓,吃藥搭配胃藥,是國人普遍的習慣。

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腸胃道感染菌之一,國衛院研究團隊利用健保資料庫,分析二○○○年至二○一○年,因感染沙門氏桿菌住院病患與一般病患約七萬多名。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主治醫師郭書辰表示,使用PPI的患者,感染沙門氏菌風險是一般人五點三九倍,停藥一周者為三點二倍,停藥一個月以上,感染風險與一般人無異;除了PPI,服用一般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的民眾,感染沙門氏菌風險為一點八四倍。

郭書辰說,人體有許多防衛機制可抵抗腸胃道細菌感染,如胃酸可殺菌,腸內好菌可抗壞菌。但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患者因胃酸分泌過多,需服用制酸劑降低胃酸分泌,同時也降低胃酸的殺菌力。抗生素、類固醇、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靈等,也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齊嘉鈺說,研究結果並非建議民眾不要吃胃藥,而是呼籲民眾,胃潰瘍等症狀緩解後,應停藥並留意日常飲食衛生。郭書辰表示,功能性胃痛,例如上台報告前緊張,吃完胃藥不痛後就應停藥;若胃痛與飲食不正常有關,應改善飲食習慣,至於胃食道逆流或胃潰瘍,建議尋求醫師意見,不要議自行服藥。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廖偉智表示,並非所有藥物都傷胃,有時多吃胃藥反而影響藥物吸收。開業藥師易麗珍表示,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或組織胺阻斷劑皆為處方藥,需照胃鏡,確認有潰瘍等才會開立,市售胃藥、胃散多含碳酸氫鈉、碳酸鈣,長期服用可能脹氣;胃乳及胃乳片含鋁、鎂等重金屬,長期服用可能便秘、腹瀉。

鄭醫師補充:

長期服用胃藥,抑制胃酸,導致胃酸原本的殺菌力降低,增加腸道感染風險。類似的研究結果,國外早有諸多研究證實。

如何幫助胃酸正常分泌,維持正常消化功能又能避免症狀,最好藉由整合醫療來著手,一旦出現腸道菌叢失衡甚至是腸道感染風險,務必及早醫治,因為腸道菌叢失衡引其的後遺症相當多,最好不要等閒視之。

類似研究的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588238

參考文獻:

Clin Infect Dis. 2014 Dec 1;59(11):1554-8. doi: 10.1093/cid/ciu628. Epub 2014 Aug 4.

Association between recent use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nontyphoid salmonellosis: 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0913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