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慢性偏頭痛青少年過半數有一種精神疾病?


更新日期:2008/11/11 10:15


青少年偏頭痛千萬別輕忽,根據台北榮總研究發現,青少年慢性偏頭痛患者,超過半數,至少有一種以上精神疾病,其中又以憂鬱症比例最高,而且兩成患者存在高度的自殺風險。(陳奕華報導)


台北榮總針對台灣五所公立國中7900位學生進行研究,其中122位是慢性每日頭痛患者,他們每個月超過一半以上的日子都在頭痛,痛起來都兩個小時以上,而且症狀持續至少三個月,其中將近一半的人,有情緒困擾,而且兩成的人常會出現自殺念頭,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 任王署 君表示,小孩頭痛,家長也傷腦筋,專家建議對患者要採取相信的態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家長有時候心理上認為會去逃學或是什麼,不過我們應該採取相信他們態度,事實上要解決他們的疼痛,而不是應該以他們是想要逃避學校這樣,如果這樣的小孩如果疼痛很厲害,因為他們的年齡正好是在1214歲的國中生,所以我們會建議他,不是去看小兒神經科就是應該看神經內科醫師,先來解決他慢性每日頭痛原因或是幫他做治療。」


醫師也提醒,由於身體構造,特別是腦部構造,讓情緒與頭痛容易互相影響,相伴發生,家中小孩如果經常頭痛,不要輕忽,最好帶他到神經內科就診。



你是偏頭痛?還是壓力性頭痛?


優活 更新日期:2008/11/04 09:42 uho編輯部



頭痛是人們常見的病痛之一,但大部分的人就醫態度並不正確。



民眾常見的迷思之一是:我最近這麼常頭痛,是不是長了腦瘤?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神經科醫師都會告訴你,腦瘤以頭痛來表現的反而是在少數(科學統計證明,腦瘤的常見症狀應該是癲癇發作及局部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或意識變化)。



迷思二是:我數年前曾出過一次車禍也有撞到頭,跟目前的頭痛有沒有關係?事實上,腦傷造成的頭痛絕大多數會在兩星期內發生,延遲到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的頭痛多半跟腦傷無直接關係(但老人家有時因為腦傷造成硬腦膜外出血倒是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後才發生症狀)。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特別針對兩種神經科門診常見的頭痛加以說明。希望提高大家對頭痛的認識與了解,學會如何自我診斷並照顧自己的頭痛。



一、壓力性頭痛(緊張性頭痛)



類型的頭痛與緊張的日常生活與隨之而來的壓力可謂息息相關,疼痛的強度多在輕度與中度之間,雙側性、非搏動性的緊繃性鈍痛是它最常見的出現形式,對止痛藥的反應良好,但解鈴還需繫鈴人,這類頭痛的發生其實就是提醒自己,是不是最近的生活給自己太大壓力了。



二、偏頭痛



近年來醫學界對於偏頭痛的了解可說是突飛猛進,雖然對於它的病理機轉還有些許爭議,但對於治療及診斷可說是十拿九穩,劉議謙醫師指出,幾年前有臨床醫師做過研究,頭痛病患只要符合三要件:(1)頭痛起來必須中斷工作休息一下(2)頭痛會伴隨噁心嘔吐感(3)頭痛起來的時會怕光,如果符合這三項,偏頭痛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七成以上,除了上述三種症狀外,搏動性的頭痛、前兆症狀、中到嚴重程度的疼痛也都是它的臨床特徵之一



 


在面對頭痛的現象時,我們應該先釐清一件事:頭痛究竟是原因還是結果?現在醫療分科精細,很容易導致一種現象:該科的醫師只看他認為應該控制的症狀,至於原因從哪來的不是重點。過去也有一個誇張的笑話:有一個人不小心被箭射入耳道,結果被送到一家外科診所,醫師診療完,他作的處置就是把耳道外的箭鋸掉,然後跟家屬說已經處理完了。家人當然不能接受,追問醫師何以只處理到這樣?醫師回答:因為我是外科,所以身體外的部分我負責,其他要交給內科或耳鼻喉科醫師處理。實際上當然不會有這種事發生,但是這也反映了一些現實醫療的隱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看病看到最後,病越來越多。


在此,要鄭重提醒家長:頭痛固然有可能是腦部實際病兆引發,但這只佔了不到一成的比例,當然其中還包含一些長期姿勢不適當引發的肩頸僵硬的頭痛,若引導當事人藉由作一些平衡兩側肌肉張力的輔助運動,偏頭痛改善不難。然而大部分的頭痛來自於心理壓力,導致心理壓力的原因,主要來自於生活的某些領域讓當事人有困惑,不知如何處理。我們若沒有這方面的認知,就很容易發生:把生活的每一個問題,重新定義成一種疾病的狀況,尤其是精神疾病更容易。


談到頭痛,以生理的原因來看,若當事人有過敏的現象或體質,最好透過相關檢測及飲食調整來改善過敏,頭痛也可能隨之消失(有些不明原因的頭痛與偏頭痛其實導因於慢性食物過敏)。此外,在學的孩童,常為學習問題困擾,我想有不少人也有類似經驗:讀書讀到頭痛及眼睛酸痛等現象產生,其實主因是學習障礙。透過有效的學習技術的幫忙,頭痛可迎刃而解。若有其他心理壓力導致情緒低落,也應該積極找出原因,幫助當事人面對問題來解決其心理壓力,而非給予憂鬱症診斷而開始服用抗憂鬱劑,因為不處理根源只想藉藥物把症狀控制下來,之後因藥物衍生的問題可能更複雜,別忘了FDA最早對抗憂鬱劑的服用可能會增加自殺危險性的警語,是由青少年開始,也就是青少年服用抗憂鬱劑產生自殺的危險性,高於其他年齡層。


總之,頭痛有其原因,針對生理或者心理的(包括學習障礙)的問題作根本有效的處理,頭痛才會消失。相反地,貼標籤給藥的醫療模式,反而會使狀況更惡化與複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