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保健-服用安眠鎮靜劑
作者: 林宜慧╱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1月11日 上午5:30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65歲以上老人是跌倒的高危險群,國內回顧性研究顯示,鎮靜安眠藥物、抗精神病用藥及抗憂鬱劑,與老年人跌倒明顯相關;研究者更推估,以往跌倒事件中,藥物因素可能被低估。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藥劑科總藥師洪一仁表示,老人跌倒發生原因多重,以往研究認為8成因素是本身疾病,藥物影響僅占2成;但他表示,根據國內外文獻綜合分析,藥物產生神經方面副作用容易造成跌倒,藥物因素占比應更高。
他指出,老年人常有睡眠障礙,據觀察,老年人服用鎮靜安眠藥非常普遍,也是最常見的致跌藥物;依研究發現,這類藥物會增加2至4倍的跌倒風險。
他解釋,安眠藥影響病人意識、服用者容易嗜睡、減緩反應時間、影響認知功能導致步態不穩。另外,抗精神病用藥及抗憂鬱劑也有鎮靜及安眠等副作用,同為常見的致跌藥物;據國外研究,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及抗憂鬱劑的老人,約為一般老人的1.6倍(分別增加59%及61%風險)。
另外,洪一仁指出,心血管用藥如降血壓藥,易造成病人姿勢性低血壓;止痛藥除了鎮靜,也有肌肉鬆弛的副作用,讓病人肌肉反應動作緩慢。藥物促使老年人昏沉、神經運動功能減低,讓他們下床、上廁所時,原本步態不穩加上環境濕滑、大動作轉換,更易發生跌倒。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江柏欣建議,老年人不應亂逛醫院、重複拿藥,如果必須服用致跌藥物,應從低劑量開始,劑量增加速度放慢;他強調,用藥前接受專責醫師做整體評估,才能確實控制用藥對身體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曾多次在部落格引用相關研究提醒年長者服用安眠藥物與抗憂鬱劑甚至是抗精神病藥物,務必非常留意與當心,主要原因在於半夜起身如廁,因安眠藥效仍在,導致步態不穩以及反應變慢,跌倒導致腦出血的意外比例明顯提高。某些抗憂鬱劑以及抗精神病藥物本身即有姿勢性低血壓的副作用,也就是突然起身,因為高度差別,心臟來不及將血壓拉上來,大腦血液灌注不足,導致低血壓的狀況,跌倒機率大增。此外,多重用藥導致跌倒機率也常見。看診最好和時間充裕的醫師充分討論相關藥物的副作用,而醫師本身對於藥物劑量的使用以及種類的開立,最好能越精省越好。
此外,透過完整的身心評估,找出真正導致失眠與憂鬱的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一般醫師開立相關藥物時,鮮少會事先知會,因此造成當事人的服藥風險提高,服藥比不服藥更危險,不可不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