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細胞受損 長者睡不好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年長者常有睡不著、睡不長或睡眠品質不佳的困擾,可能與大腦「中間核」部位的神經細胞受損及退化有關。

美國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團隊發表於《大腦》期刊的研究,長年追蹤千名65歲以上年長者睡眠狀況及腦部結構後發現,隨年齡增長,位在大腦「視丘」部位中間核的神經細胞群逐漸消失,造成平均70歲的受試者,睡眠時間比起20歲時減少1小時,並帶來認知能力衰退、血壓偏高、糖尿病風險增加等問題。

貝斯中心神經科學教授克里佛德薩波爾過去研究顯示,位於實驗鼠大腦「視前區腹旁側」部位的一群神經細胞,會透過分泌一種稱為「神經節肽」的物質,因而產生類似「睡眠開關」的作用;當研究人員破壞視前區腹旁側的神經細胞後,實驗鼠出現總睡眠時數減半及「睡睡醒醒」等失眠狀況。

人類大腦與鼠類視前區腹旁側相對應的位置,是視丘的中間核部位;研究人員在受試者過世後,透過分析大腦切片發現,失眠症狀愈嚴重者,中間核神經細胞數目愈少,神經節肽分泌量也愈低。薩波爾另外發現,部分阿茲海默症患者睡眠週期失調,也與中間核神經細胞受損有關。

   

鄭醫師補充:

長者失眠,服用安眠藥物的健康風險反而提高,這是累積許多臨床研究證實的結論,主要是長者代謝慢,同時半夜往往要如廁,增加跌倒以及腦傷的風險。

若有任何治療方式能幫助丘腦的神經細胞再生,甚至只是增加丘腦的循環以及功能,可能都有機會改善長者失眠的問題。

此外,長者失眠可以優先考慮作用於褪黑激素受體的致效劑,由於和傳統的安眠藥物作用不同,安全性比較高,也不會提高跌倒機率以及影響記憶力,是目前新的治療選項,包含失智症患者的失眠也可以協助改善,國內有醫學中心的臨床個案報告研究已證實效果不錯。

參考文獻:

Andrew S. P. Lim, Brian A. Ellison, Joshua L. Wang, Lei Yu, Julie A. Schneider, Aron S. Buchman, David A. Bennett, and Clifford B. Saper. Sleep is related to neuron numbers in the ventrolateral preoptic/intermediate nucleus in older adults with and without Alzheimer’s disease. Brain, August 2014 DOI: 10.1093/brain/awu22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