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飲暴食易失智 別在30歲肥胖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4年12月29日 上午12:01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工作忙碌,午餐常簡單吃個三明治、飯糰充飢,晚上下班再大嗑火鍋、吃到飽,好好大吃一頓嗎?當心長期的暴飲暴食,打壞胃腸消化功能,增加肥胖和失智的風險,研究發現,中年發福者的大腦老得快,且體重若在30歲失去控制,失智機率是畢生最高。
牛津大學研究:30歲發胖未來失智風險最高
肥胖會引發代謝症候群,容易造成腦部血管阻塞,甚至缺氧壞死,加速記憶和腦部功能的退化,進而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已是醫界公認的事實。而英國牛津大學更進一步針對逾45萬名肥胖病患做分析,結果發現在各種年齡層中,30至39歲發胖的失智風險為畢生之最。
研究結果顯示,40歲以後,發胖年齡越大,日後失智的額外風險卻越低。40歲才被診斷為肥胖體型的人,未來失智的額外風險下降至70%;50歲發胖的失智症額外風險降至50%,60歲降至40%,70歲發胖的失智風險,則與一般人差不多。
步入中年以後胖越多,失智風險越大
關於上述研究中提到30歲發胖的失智風險是一生最高,雖然僅是相對統計數據的結果,真實性還有待更多研究佐證,但天主教耕莘醫院神經內科劉議謙醫師表示,肥胖是失智症發作的已知危險因子之一,若從發胖年紀越輕、心腦血管受發炎物質影響就越久且越大的角度來看,可以合理推論,年輕時肥胖的日後失智風險可能較高。
比起肥胖年齡,更能確定的是肥胖會增加失智風險。劉議謙醫師指出,國外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中年以後BMI≧30的肥胖者,將來罹患失智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3倍,過重者(25 ≦ BMI <30)則增加2倍。
失智患者肥胖比例少?醫:因生病降低營養吸收
不過,特別的是,失智症患者中的肥胖比例卻不高。劉議謙醫師表示,失智症就像癌症一樣,是一種慢性病,患者生病易有咀嚼能力變差、營養吸收功能不好的情況,體型自然會變得瘦弱,且失智程度越嚴重,消瘦速度更快。此外,相較於正常老化所引起的肌少症,失智者因生病,身體無法維持正常的運作,肌肉減少和身材變瘦的情況會更加明顯。
想要遠離失智症的威脅,消除肥胖是必要的手段。飲食部分,應養成天天五蔬果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及飽足感,少喝含糖飲料,三餐定時且均衡飲食,每餐8分飽,少吃宵夜和甜點。運動則建議維持每周150分鐘以上的身體活動,多動多流汗,提升體能狀況,也減少體內多餘脂肪的囤積。
鄭醫師補充:
中年肥胖,是代謝症候群的徵兆,代謝症候群的重要指標就是腰圍。而諸多研究提醒我們代謝症候群是失智症的高危險警訊。這篇研究進一步提醒:體重越早失控,失智症風險越高,尤其是30歲就無法控制體重的人。
參考文獻:
Wotton, CJ and Goldacre, MJ, (2014). Age at obesity and association with subsequent dementia: record linkage study. Postgraduate medical journal, 90 (1068), 547-551.
http://ora.ox.ac.uk/objects/uuid:a5838a93-d3e2-4a15-8bac-413b5a10a41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