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健康網文字提供/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針對嘗試過多種治療卻沒有明顯效果的憂鬱症患者,電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是目前有效且速效的治療方式,但先前的研究對其作用機制尚未非常清楚。
重度憂鬱症怎麼治?電療法可能有效
《Biological Psychiatry》刊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電療法會造成大腦的杏仁核和海馬迴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構造改變,這兩者都屬於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的皮質下中樞,影響情緒控制。
43位重度憂鬱症患者在接受為期四周,每周三次的ECT後,主管情緒的杏仁核與主司學習、記憶的海馬迴體積皆增加,且一開始海馬迴最小的患者增幅最明顯。作者認為ECT會刺激連結邊緣系統的神經再生,達到讓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減輕症狀。
鄭醫師補充:
電痙攣治療,又稱電療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執行方式,是先施與患者麻醉,再藉由電擊造成癲癇的效果,來試圖治療。這曾是精神科藥物普遍使用之前的主流治療方式,但為何後來式微?
主要是電痙攣治療對於精神症狀的療效只屬短暫,同時極易造成暫時性的失憶,這篇報告提到的療效,依我來看比較像短暫失憶造成的效果,而且效果仍持續多久?研究人員隻字未提。
一般精神科住院患者若是發現多種藥物治療皆無效果,便會考慮電痙攣治療。過去,在臨床上也曾有多種精神科藥物治療無效,後來建議施以電痙攣治療,結果患者直接在電擊台上往生,事後解剖發現,才知患者有腦瘤,難怪之前精神科藥物治療皆無效,而且電痙攣治療會造成腦壓升高,腦瘤的壓迫壓力,直接衝擊腦部的呼吸心跳控制中樞。
沒有找出原因,只想藉由電痙攣治療迅速消除症狀,恐怕得不償失,建議大家對於此項治療建議務必謹慎。
參考文獻:
Shantanu H. Joshi, Randall T. Espinoza, Tara Pirnia, Jie Shi, Yalin Wang, Brandon Ayers, Amber Leaver, Roger P. Woods, Katherine L. Narr. Structural plasticity of the hippocampus and amygdala induced by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5; DOI: 10.1016/j.biopsych.2015.02.02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