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圭爾夫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解釋了為什麼心臟衰竭為何容易導致思考和憂鬱問題,並指出了通過新興的晝夜節律醫學領域預防和治療心臟和腦部疾病的方法。

最近在Nature's 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的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小鼠的認知和情緒如何受到生物時鐘的調節以及相關大腦區域在心臟衰竭中的相關性

“神經外科醫生總是看著大腦;心臟專家總是把目光放在心臟。這項新研究著眼於兩者,”馬蒂諾說,他在新興的晝夜節律醫學領域的工作得到了加拿大衛生研究院的資助。她最近獲得了加拿大心臟和中風基金會頒發的中期職業調查員獎。

根據心臟和中風基金會的說法,冠心病是導致心臟衰竭的最常見原因,佔加拿大死亡的三分之一。

Martino說,患有心臟衰竭的人類患者通常有神經系統疾病,如認知功能障礙和憂鬱症。她與碩士生Austin Duong和博士生Cristine Reitz(兩位共同作者)以及包括U of G心理學教授Boyer Winters和生物醫學科學教授Craig Bailey在內的神經科學家共同完成了這項研究。

馬蒂諾懷疑心腦連接涉及晝夜機制分子,稱為“時鐘”。

人類和其他生物體的晝夜節律遵循地球24小時白晝和黑暗的循環,標示出該何時入睡以及何時清醒。

馬蒂諾早期的研究證實,紊亂的晝夜節律 - 如輪班工作人員,時差旅行者和重症監護病房中受到干擾的患者 - 會引發心臟病惡化並損害整體健康和幸福的變化。

對於這項新研究,研究人員將正常小鼠與攜帶晝夜節律機制突變的小鼠(稱為“時鐘小鼠”)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這種突變影響了對認知和情緒很重要的大腦區域的神經元結構。

該團隊與多倫多大學的同事合作,發現時鐘老鼠大腦中血管時鐘調節的差異。

在誘導小鼠心臟衰竭以模擬人類心臟衰竭後,他們使用微陣列分析來識別大腦中在神經生長,壓力和代謝途徑中發生改變的關鍵基因。

結果表明,晝夜機制影響心臟衰竭的神經效應,Martino說。她指出心臟病無法治愈,因此了解晝夜節律機制在大腦中的作用可能會導致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新策略。

從心臟病發作中恢復的患者經常會因光線,噪音以及夜間與醫院工作人員的相互作用而感受到紊亂的晝夜節律。“維持晝夜節律尤其是心臟病患者可以帶來更好的健康結果。”

一般而言,研究結果證實可能對一般人健康有益。對於患有潛在心臟病或睡眠障礙的人來說,避免輪班工作,在夜間減少光線曝露或避免社交時差(跟平常日比周末晚睡晚起)都可以幫助減少神經生理的障礙。

她說,這些問題 - 以及潛在的解決方案 - 不僅涉及心臟,還涉及大腦。“如果我們還無法治癒心臟衰竭,我們至少應該關注如何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參考文獻:

 

  1. Austin T. H. Duong, Cristine J. Reitz, Emma L. Louth, Samantha D. Creighton, Mina Rasouli, Ashley Zwaiman, Jeffrey T. Kroetsch, Steffen-Sebastian Bolz, Boyer D. Winters, Craig D. C. Bailey, Tami A. Martino. The Clock Mechanism Influences Neurobiology and Adaptations to Heart Failure in Clock∆19/∆19 Mice With Implications for Circadian MedicineScientific Reports, 2019; 9 (1) DOI: 10.1038/s41598-019-41469-7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