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大腦產生的氨基酸可能在預防某種類型的癲癇發作中起關鍵作用。
顳葉癲癇發作使人衰弱,並可能導致患者持續受損,包括神經元死亡和神經元功能喪失。
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系副教授Sanjay Kumar和他的團隊正在為尋找針對這種疾病的有效療法鋪路。
研究小組在大腦中發現了一種機制,可引發癲癇發作。他們的研究表明,一種稱為D-絲氨酸的氨基酸可以通過這種機制幫助預防癲癇發作,從而也防止伴隨它們的神經細胞死亡。
研究小組的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顳葉處理感覺信息並創造記憶,理解語言並控制情緒。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簡稱TLE)是成人癲癇最常見的形式,目前的抗癲癇藥並不能改善。
庫瑪說:“ TLE的標誌是在特定大腦區域(稱為內嗅區域)中脆弱的神經元群體的喪失。” “我們試圖首先理解為什麼神經元在這個大腦區域死亡。從那裡開始,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阻止這些神經元死亡?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
為了幫助進一步了解TLE病理生理學,Kumar實驗室研究了大腦中潛在的受體。受體是位於兩個或多個交流神經元之間的間隙或連接處的蛋白質。它們在神經元之間轉換信號,以幫助其交流。
Kumar和他的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受體,他們非正式地將其命名為大腦內嗅皮層中的“ FSU受體”。FSU受體是TLE治療的潛在靶標。
庫瑪說:“這種受體的驚人之處在於它具有很高的鈣滲透性,這是我們認為該區域過度興奮和對神經元損害的基礎。”
當FSU受體允許過多的鈣進入神經元時,TLE患者會受到癲癇性抽筋發作的困擾,因為神經元被湧入而過度刺激。過度刺激或過度興奮是導致神經元死亡的過程,這一過程稱為興奮性毒性。
該研究小組還發現,氨基酸D-絲氨酸可阻斷這些受體,從而防止過量的鈣到達神經元,從而防止癲癇發作和神經元死亡。
Kumar說:“與現有的其他藥物不同,D-絲氨酸的獨特之處在於D-絲氨酸是在大腦本身製造的,因此它對大腦的耐受性很好。” “許多用於治療TLE的藥物耐受性不佳,但是鑑於這種藥物是在大腦中製成的,因此效果很好。”
在FSU化學與生物化學系的Michael Roper實驗室的協助下,研究小組發現癲癇動物體內的D-絲氨酸水平已經耗盡,這表明TLE患者可能不會像應有的狀況產生D-絲氨酸。
庫瑪說:“ D-絲氨酸的喪失從根本上消除了這些神經元的剎車,使其異常興奮。” “然後,鈣進入並引起興奮性中毒,這就是神經元死亡的原因。因此,如果我們提供剎車-如果我們提供D-絲氨酸-那麼您就不會失去神經元。”
Kumar的研究指出,神經發炎是導致大腦內嗅皮層D-絲氨酸濃度降低的原因。D-絲氨酸通常由神經膠質細胞產生,但作為TLE一部分經歷的神經發炎會導致大腦中細胞和分子的變化,從而阻止其產生。
探索D-絲氨酸作為一種可行療法的下一步是研究潛在的給藥技術。
庫瑪說:“我們必須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來對人腦的特定區域施用D-絲氨酸。” “將其到達正確的位置是一個挑戰。例如,與通過靜脈注射相比,將其局部施用於大腦局部區域相比,我們必須研究其產生的作用。”
TLE通常是由腦震盪或其他腦外傷引起的。當施用於適當區域時,D-絲氨酸已證實出在預防此類損傷的後續作用。
“空頭支票想法是一種假設,您要擁有一個霧化器,或者讓人們吸入D-絲氨酸,去踢足球,如果他們受到腦震盪,則不會有神經元丟失,因為D-絲氨酸會提供某種緩衝,以防萬一發生顱腦外傷可能導致顳葉神經元流失的情況。”
他補充說:“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問題要提問及解決。” “重要的是,我們概述了D-絲氨酸起作用的基本機制。我們已經確定了受體的發現,發現了這些受體的拮抗劑(D-絲氨酸),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防止TLE的出現。其機制和病理生理學不管動物模型或人類模式都呈現相關,這就是令人興奮所在。”
參考文獻:
Stephen Beesley, Thomas Sullenberger, Kathryn Crotty, Roshan Ailani, Cameron D’Orio, Kimberly Evans, Emmanuel O. Ogunkunle, Michael G. Roper, Sanjay S. Kumar. D-serine mitigates cell loss associated with temporal lobe epileps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DOI: 10.1038/s41467-020-18757-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