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際研究-兒童時期學音樂 有助溝通學習

作者: 尹德瀚╱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17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栽培子女學音樂花費不低,日後能成為音樂家的則是鳳毛麟角,但根據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一項新研究,這種投資還是值得,只要小時候學過樂器,即使只學過一年,對於長大以後的溝通技巧仍然大有助益。


這項研究以美國西北大學45名年紀和智商相仿的學生為實驗對象,依其音樂背景分為三組,一組是從未上過音樂家教班,一組(約9歲起)上過1至5年,一組上過6至11年。


研究人員將電極黏貼於實驗對象的頭皮上,讓他們聆聽各種聲音並測量其腦波反應,聲音的震動先傳入耳朵,而後經由耳道傳到腦的顳葉加以處理。每個聲音的頻率不同,但實驗對象能夠完整聽到每個聲音的數目,也因其音樂背景而不同。


實驗結果顯示,具有音樂背景的人,能聽到的頻率範圍更為寬廣,也更能分辨所謂「基本頻率」,這是讓人在嘈雜場所仍得以聽清楚說話或音樂的依據。參與研究的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克勞斯(Nina Kraus)說,這項研究顯示,短期音樂課程能夠強化一個人終生的聆聽與學習能力。


鄭醫師補充:


這大概是提供音樂教學服務機構最歡迎的報導了,這篇研究透過腦波來了解學習音樂與沒學習過音樂對於基本頻率的辨識,基本頻率辨識幫助一個人在嘈雜環境中,仍能清楚地聽到她人的說話或者音樂。這部分的處理與大腦的顳葉處理有關。


經濟不景氣,讓小孩學音樂又是一筆開銷,若能體貼地在學校教育中,提供一些樂器學習的機會,這對於國家未來主人翁日後的學習與溝通能力是一大助力,也是國力培養的一項潛力投資。


相關研究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jneurosci.org/content/32/34/11507.abstract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2 August 2012, 32(34): 11507-11510; doi: 10.1523/​JNEUROSCI.1949-12.2012



A Little Goes a Long Way: How the Adult Brain Is Shaped by Musical Training in Childhood


Erika Skoe and Nina Kra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