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至冰島 全北半球數天內淪陷
(路透維也納/奧斯陸22日電)官員表示,微量的輻射遠渡重洋,據信已經從日本福島核電廠飄到了千山萬水之外的冰島。
冰島輻射安全局(Icelandic Radiation SafetyAuthority, IRSA)表示,位於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ik)的輻射監控中心,在週末驗出微量的碘131。
冰島輻射安全局的緊急防備主管巴松(SigurdurEmil Palsson)告訴「路透社」(Reuters),「我們相信這是來自日本的輻射」。冰島成為首個「中標」的歐洲國家。
巴松表示,包括加拿大的紐芬蘭省(Newfoundland)以及美國西部也出現碘131的蹤跡,符合輻射飄散的路徑。碘131會污染牛奶和蔬菜等產品,高劑量也可能致癌。
挪威大氣研究所(Norwegian Institute for AirResearch, NILU)資深科學家斯托爾(Andreas Stohl)表示,「不出幾天,輻射就會遍布整個北半球」,不過「不會在歐洲造成健康疑慮」。
巴松也補充,「健康方面的問題集中在日本。」中央社(翻譯)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輻射致癌風險超過25年!
輻射致癌風險 不隨時間減低
(法新社華盛頓17日電) 美國今天公布研究指出,孩提時期暴露在車諾比爾(Chernobyl)輻射塵的人,甲狀腺風險並未隨著事故過後近25年減低。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主導的這項研究,調查了車諾比爾事件當時未滿18歲的1萬2500餘人,他們都住在災變現場附近。
事故後2個月內每人都檢測了甲狀腺輻射量,還接受甲狀腺癌篩檢4次,最早從12歲開始,持續10年。
當中65人診斷出甲狀腺癌。
研究指出:「研究人員在這段期間,沒有發現證據顯示事故當時附近居民增高的癌症風險,會隨著時間減低。」
其他調查日本原爆倖存者的研究也發現,這些人的癌症風險在30年後會開始減低,不過比起一般人,在40年後仍高。(譯者:中央社李威翰)
根據最新的檢測結果出爐,遠在北歐的冰島,也偵測到微量的碘-131,根據當地輻射監控中心的分析,應該來自於日本核電廠的爆炸導致的輻射落塵有關,不只是歐洲,連加拿大及美國西岸,也都有微量的碘-131被偵測到,根據挪威的大氣研究所的專家分析:不出幾天,輻射塵就會遍布北半球,不過與輻射相關的健康問題,只可能出現在日本(輻射的劑量才是主要關鍵)。
一般人很難想像,輻射竟然可以散播那麼遠,到底是如何辦到?這其實跟煙囪的高度要夠高的原理是一樣的,把污染的廢氣排到大氣中的平流層,平流層的氣流會直接把相關的污染物帶往遠方,所以不要認為中國大陸的工業污染根本地無關,過去,在美國本土的環境採樣分析,也曾出現中國大陸才會出現的工業污染物,所以曾有專家揶揄地說:你唯一無法禁止中國大陸輸出的,就是工業污染。
最近,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針對車諾核電廠爆炸事件的附近事發當時未滿18歲,超過12500個居民發表長達25年的追蹤研究:
事故後2個月內每人都檢測了甲狀腺輻射量,還接受甲狀腺癌篩檢4次,最早從12歲開始,持續10年。
當中65人診斷出甲狀腺癌。沒有發現證據顯示事故當時附近居民增高癌症風險,會隨著時間減低。而更早的日本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其癌症的罹患風險在30年之後才會開始降低。不過,以年齡的考量來說,到了一個年紀以上,一般人的癌症也隨之提昇,也就是稱過一定年紀後沒有罹患癌症,那麼跟一般人來比較,罹癌的風險也就沒有不同了。
上週,我也曾舉出車諾比核電廠附近接觸過量輻射的青少年,以排毒程式來協助他們減少體內輻射的劑量,比一般未接受排毒程式的人來說,劑量減少更快,甚至出現完全偵測不到輻射劑量的結果,顯見輻射過量的暴露仍可以藉由排毒程式來協助與處理。
雖然本地距離日本有超過2000公里的距離,然而考量的大氣平流層的散佈效果,微量的輻射暴露在難免,所以接下來萬一看到新聞報導有出現微量增加的輻射劑量,也不必太驚訝,雖然輻射會累積,但只要累積速度不快,對健康影響還是有限。
最後補充一下平流層的資料:
包圍地球的大氣,其特性會隨高度不同而有許多變化,科學家便依照氣溫來劃分大氣的垂直結構。最接近地表的是「對流層」,其次為「平流層」、「中氣層」和「增溫層」。增溫層是大氣的最外圈,大氣愈向外愈稀薄,且沒有一條明顯的界限。由於大氣是受地球重力吸引而環繞在地球四周,因此離地表越近,空氣密度越高,大約90%的空氣都聚集在離地表30公里 的範圍之內;到了離地100公里 處,大氣密度已不及海平面的百萬分之一。
對流層之厚度,夏季常較冬季為厚,低緯度地區亦常厚於高緯度地區,平均約12公里。對流層內溫度通常隨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增高1000米 ,溫度則降低約攝氏 6.0度。大氣中之水汽,幾乎全部存於此層內,故雲、霧、雨、雪等常見之天氣現象,皆限於在對流層中發生,且多集中於此層下部。我們稱對流層的溫度約攝氏-55至-60度。
平流層之厚度,約自10公里到50公里。平流層下部,氣溫幾恒定不變,或隨高度之增高而略為上升。平流層上部因臭氧層吸收太陽的紫外線輻射,於是氣溫升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