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部)腦刺激術,原文為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是一種外科手術,主要是把一種名為腦部節律器(brain pacemaker)的晶片植入到大腦特定位置,透過特定電流的刺激,而產生一些顯著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對藥物治療效果反應有限的患者,例如慢性疼痛、巴金森症、顫抖及肌張力障礙(Dystonia)的患者。儘管深腦刺激術已有不短的歷史,但是關於其作用的確切機轉及原理仍不清楚。深腦刺激術藉由些特定的電流刺激,改變了腦部的活動及動作的方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997年核准DBS可以治療特殊的顫抖疾病Essential tremor ,2002年巴金森症核准通過,2003年肌張力障礙症也核准通過。近年來,除了神經科的動作障礙疾患以外,有些人開始把這項手術擴及精神疾患,由於對精神疾患的真正原因還不清楚以及DBS手術原本就有些嚴重的後遺症及副作用,故以下提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DBT應用最多的是動作疾患,針對術後後遺症及副作用之統計,與手術團隊的經驗有關。DBT在手術風險上有約3%至5%腦出血的風險,其他可能的副作用,根據研究的統計結果包含冷漠(apathy)、幻覺、病態性賭博、過度性興奮(hypersexuality)、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等等。最近一項針對99個已經接受過DBS手術的巴金森症患者發現,相對於未接受DBS的巴金森症患者,他們被發現有執行功能的障礙,伴隨著拼字、辨色、注意力及學習的問題,大約有9%產生精神問題,甚至出現窺淫癖及自殺嘗試等等狀況,大部分的改善是身體動作控制增加所帶來的生活品質改善。因此在結論上,該研究的專家們提醒大家,DBS手術後伴隨一些難以避免的副作用,相關研究資料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801645


國外還有些人把DBT拿來治療強迫症、憂鬱症甚至妥瑞症等等,國內也有醫師針對憂鬱及強迫症作臨床的人體試驗(經報備),昨天我在台灣學會的研討會場看到施行手術的醫師播放被診斷有強迫症及另一位憂鬱症之患者的術後影片,當我看到電刺激後的患者的反應,尤其是憂鬱的患者被電刺激以後,臉無法控制地笑起來,讓患者本人覺得很怪異(但執行醫師的醫師認為他是不好意思),看了更叫人難過,因為很清楚那不是他本人的真實情緒與狀態,不知為何,我甚至覺得好像在看傀儡戲的感覺。


提醒大家,絕大多數精神疾患的病因都還不清楚,並遑論什麼病確定是大腦哪些區域有障礙這件事,況且DBT本身的確切原理也還待進一步研究與確定,因此我建議大家對於精神外科手術的效果最好多加深思,以免述後產生一些不可逆的功能衰退甚至其他精神症狀,反而須要更多藥物治療去抑制,反而更加得不償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