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紙片人!美國防癌黃金7守則

 

長生不老像神話般難以實現,但是健康的活到生命的盡頭,也是一種幸福;隨著科技文明的演變,過去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癌症,漸漸地也有了許多治療方法,當然在這之前,如何學會照顧健康、預防癌症更為重要。美國癌症研究機構與世界癌症研究中心共同發表的研究結果歸納了7點防癌黃金守則,可以減少2成罹癌機率。

6年長期觀察,飲食是癌症重要關鍵

根據英國《Express》新聞網站報導,由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負責著手研究,共觀察38萬名民眾的飲食生活習慣長達6年後發現,只要遵守7個守則,包括搭配運動頻率與控制酒精攝取量,在循環系統或呼吸系統疾病、中風、心絞痛致死的比例上,減少了34%;顯示生活上只要做稍稍改變,就可以對健康造成大幅影響。

刊於「美國臨床營養學刊」(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的研究報告指出,7個防癌黃金守則如下:

1.保持好身材。不用當紙片人或是皮包骨,指要讓體重值落在健康範圍內即可。

2.每天至少要讓自己的身體活動30分鐘。

3.對於高脂肪、含糖加工食物、低纖食物要限制攝取量,並避免含糖飲料。

4.吃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全麥、豆類。天天5蔬果,多吃穀物類。

5.紅肉(牛、豬、羊)少吃。一周控制在500克以內,並避免加工過的肉製品例如火腿、沙拉米(salami)和培根。

6.少喝酒。男性一天2份、女性一天1份酒精量。

7.婦女親自哺乳至少6個月的時間。

研究人員指出,第1點與第4點是防癌的黃金關鍵,多項研究報告都發現蔬果的攝取量與癌症發生率有十分密切的關係。而對於第7點女性哺乳,則是研究首次發現女性哺乳至少6個月,可降低10%癌症死亡率與17%的循環系統疾病。

雖然還需要進一步更深入的研究,但這次的調查結果充分佐證飲食與運動對於預防癌症發生的重要性,呼籲民眾只要在生活上多注意一些小地方,並持之以恆,要長命百歲活的健康,並不像想像中的難!

 

 

鄭醫師補充:

這七項要點,說難不難,但要做到,也需花點力氣才能培養相關的健康生活飲食慣性。

原文報導以及參考文獻:

1.http://www.express.co.uk/news/health/395570/7-golden-rules-to-live-longer-Anti-cancer-plan-adds-years-to-life-says-new-study

2.

  • Charlotte N Steins Bisschop,
  • Carla H van Gils,
  • Marleen J Emaus,
  • H Bas Bueno-de-Mesquita,
  • Evelyn M Monninkhof,
  • Heiner Boeing,
  • Krasmira Aleksandrova,
  • Mazda Jenab,
  • Teresa Norat,
  • Elio Riboli,
  • Marie-Christine Boutron-Rualt,
  • Guy Fagherazzi,
  • Antoine Racine,
  • Domenico Palli,
  • Vittorio Krogh,
  • Rosario Tumino,
  • Alessio Naccarati,
  • Amalia Mattiello,
  • Marcial Vicente Argüelles,
  • Maria José Sanchez,
  • Maria José Tormo,
  • Eva Ardanaz,
  • Miren Dorronsoro,
  • Catalina Bonet,
  • Kay-Tee Khaw,
  • Tim Key,
  • Antonia Trichopoulou,
  • Philippos Orfanos,
  • Androniki Naska,
  • Rudolph R Kaaks,
  • Annekatrin Lukanova,
  • Tobias Pischon,
  • Ingrid Ljuslinder,
  • Karin Jirström,
  • Bodil Ohlsson,
  • Kim Overvad,
  • Tina Landsvig Berentzen,
  • Jytte Halkjaer,
  • Anne Tjonneland,
  • Elisabete Weiderpass,
  • Guri Skeie,
  • Tonje Braaten,
  • Peter D Siersema,
  • Heinz Freisling,
  • Pietro Ferrari,
  • Petra HM Peeters,
  • and Anne M May

Weight change later in life and colon and rectal cancer risk in participants in the EPIC-PANACEA study Am J Clin Nutr 2014 99: 1 139-147; First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3, 2013. doi:10.3945/ajcn.113.066530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99/1/139.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燒烤、油炸肉類 易失智

美國研究人員表示,在烤箱或以燒烤、油炸等方式烹調肉類,產生的化學反應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糖化終產物(AGES)與第2型糖尿病等疾病有所關聯。

餵食高AGES飲食的老鼠,腦部逐漸累積有害蛋白質,對認知功能造成傷害。

專家表示,研究結果「具說服力」,但「尚不明確」。

蛋白質或脂肪和糖類產生作用時會形成AGES,可能自然產生或在烹煮過程中產生。

紐約西奈山醫學院(ISMMS)研究人員試驗了AGES對老鼠與人類帶來的影響。

動物實驗顯示,高AGES飲食會影響腦部化學物質。研究結果刊載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實驗鼠攝取高AGES後,在體力與思考任務上表現較差。

針對超過60人所進行的短期研究也顯示,血液中含高濃度AGES與認知衰退有關連。

研究總結:「我們認為年紀相關失智症可能和高AGES有因果關係。」

 

鄭醫師補充:

高AGES(糖化終產物)本身會抑制SIRT1,SIRT1被激發能增強突觸強度和記憶形成。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抑制SIRT1與代謝症候群和失智症的形成有相關。

因此,透過飲食型態的調整與控制,減少AGES飲食的攝取(包含燒烤以及油炸肉類),對於預防失智以及代謝症候群有直接幫助。

參考文獻:

1.NatureVolume:466,Pages:1105–1109Date published:(26 August 2010)DOI:doi:10.1038/nature09271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66/n7310/full/nature09271.html

2.

  • Weijing Cai,
  • Jaime Uribarri,
  • Li Zhu,
  • Xue Chen,
  • Shobha Swamy,
  • Zhengshan Zhao,
  • Fabrizio Grosjean,
  • Calogera Simonaro,
  • George A. Kuchel,
  • Michal Schnaider-Beeri,
  • Mark Woodward,
  • Gary E. Striker,
  • and Helen Vlassara

Oral glycotoxins are a modifiable cause of dementia 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ce and humans PNAS 2014 ;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February 24, 2014, doi:10.1073/pnas.1316013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4/02/19/1316013111

除了限制燒烤油炸肉類減少身體負擔外,在積極面上,我們可以考慮透過補充抗氧化物質來改善,白藜蘆醇這種從紅酒萃取出來的抗氧化物質,已有諸多實驗證實能幫助啟動SIRT1,幫助身體預防代謝症候群對身體造成的衝擊以及衍生相關的疾病,提醒大家如果想從紅酒來攝取,劑量是遠遠不足的,根據實驗數據的換算,一天要喝1500瓶紅酒的量才可能達到。建議大家不妨透過相關營養補充品來調整比較直接。參考文獻:

  1. Alcaín FJ, Villalba JM (April 2009). "Sirtuin activators". Expert Opin Ther Pat 19 (4): 403–14. doi:10.1517/13543770902762893. PMID 19441923. 
  2. Kaeberlein M, McDonagh T, Heltweg B, Hixon J, Westman EA, Caldwell SD, Napper A, Curtis R, DiStefano PS, Fields S, Bedalov A, Kennedy BK (April 2005). "Substrate-specific activation of sirtuins by resveratrol". J. Biol. Chem. 280 (17): 17038–45. doi:10.1074/jbc.M500655200. PMID 15684413. 
  3. Beher D, Wu J, Cumine S, Kim KW, Lu SC, Atangan L, Wang M (December 2009). "Resveratrol is not a direct activator of SIRT1 enzyme activity". Chem Biol Drug Des 74 (6): 619–24. doi:10.1111/j.1747-0285.2009.00901.x. PMID 19843076. 
  4. Sun C, Zhang F, Ge X, Yan T, Chen X, Shi X, Zhai Q (October 2007). "SIRT1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under insulin-resistant conditions by repressing PTP1B". Cell Metab. 6 (4): 307–19. doi:10.1016/j.cmet.2007.08.014. PMID 1790855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天2杯熱巧克力 預防阿茲海默症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8月11日 下午5:25

香甜熱巧克力是許多人的最愛,但你有聽過熱巧克力能預防阿茲海默症嗎?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研究顯示1天喝2杯熱巧克力,有助於活化老人家腦部血管,維持記憶力,預防阿茲海默症。

 

 

 

這項發表在「神經病學期刊」(Neurology journal)的研究指出,巧克力中的抗氧化劑黃烷醇(flavanol)可改善大腦與血管功能,哈佛醫學院研究主持人(Farzaneh Sorond)索隆德表示,血流量與大腦運作有一定關聯,團隊試圖找出關聯,並了解其對記憶力的影響。

 

在實驗中,共有60位73歲以上的受試者,這些受試者每天喝2杯熱巧克力,且沒有食用其它巧克力製品,結果發現,一開始有大腦血流降低現象的人,實驗結束後,腦部的血液循環改善了8.3%。

 

 

 

但索隆德指出,參與實驗的人飲食都受到嚴格規範,才能抵銷熱巧克力中過多的脂肪和糖份,且雖然可可亞對防止記憶衰退有幫助,實驗中仍有許多待確認的細節,平日還是不要吃太多巧克力製品,要維持大腦健康,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便是運動。

 

 

  

鄭醫師補充:

 

巧克力中的抗氧化劑黃烷醇(flavanol)除了可改善大腦與血管功能外,也有很強的抗氧化能力,凡是能改善血流循環、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質,都有機會預防或者改善失智症。

 

建議想補充熱巧克力,最好避開糖分高的產品,以免得不償失。

 

參考文獻:

 

Neurovascular coupling, cerebral white matter integrity, and response to cocoa in older people

 

  • Farzaneh A. Sorond,
  • Shelley Hurwitz,
  • David H. Salat,
  • Douglas N. Greve,
  • and Naomi D.L. Fisher

10.1212/WNL.0b013e3182a351aa;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August 7, 2013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3/08/07/WNL.0b013e3182a351aa.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服乙醯胺酚止痛 孩子恐過動

專家表示這項結果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不過這項研究為全球過動兒增加點出可能原因。美國5%兒童受到這種還不知道原因的神經行為問題影響。

研究顯示,和沒有服用含乙醯胺酚止痛藥的孕婦相比,孕期服用乙醯胺酚,日後孩子診斷出嚴重過動症的風險增加37%,獲開處方藥治療注意力不足問題的風險提高29%,7歲前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行為的風險高出13%。

過去研究已顯示,乙醯胺酚可能干擾正常的荷爾蒙功能,並可能影響胎兒腦部發育,這種止痛藥也可能些微提高男孩罹患隱睪症的風險。

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小兒科學期刊」(JAMAPediatrics)。

研究主持人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學者劉子彥(Zeyan Liew,譯音),共同作者是丹麥阿爾胡斯大學(University of Aarhus)的歐森(Jorn Olsen),對象是6萬4000多名丹麥婦女,時間從1996年至2002年。

不過外部專家警告,這項觀察結果無法證明乙醯胺酚導致孩童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只初步顯示兩者有關連,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就是普拿疼,這是非常普遍使用的成藥,退燒以及止痛常用,然而若是誤信廣告用語,孕期仍使用普拿疼,對小孩來說,可能會增加過動的風險,甚至增加男孩隱睪症的風險。儘管目前還未直接証實小孩的過動與母親使用普拿疼有關,但至少提醒一件事:懷孕時,藥物使用越保守越好。

參考文獻:

Liew Z, Ritz B, Rebordosa C, Lee P, Olsen J. Acetaminophen Use During Pregnancy,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JAMA Pediatr. 2014;():.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3.491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甲狀腺稍亢進 增憂鬱症風險

 

荷蘭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甲狀腺功能如果稍微增加一點,就算還只是在正常範圍,也會造成情緒劇烈波動,增加憂鬱症發生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一千五百多位平均年齡為七十歲民眾健康資訊,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沒有出現憂鬱症症狀,研究人員為他們評估甲狀腺活動情況。經過八年追蹤發現,甲狀腺功能比平均值稍微高一點的人較容易出現憂鬱症,就算甲狀腺功能還在正常範圍,結果也是一樣。

荷蘭伊拉斯摩斯醫學中心馬可‧梅迪西在新聞稿中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甲狀腺功能可能會對情緒、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甲狀腺所製造的荷爾蒙會控制身體多項活動,很多身體機能與甲狀腺所分泌的荷爾蒙息息相關。

過去有些研究顯示,無論甲狀腺功能亢進還是低下,都會增加憂鬱症風險。這是首次研究發現,甲狀腺功能就算只是強烈一點,還在正常範圍,也可能與憂鬱症問題有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

研究認為,甲狀腺功能即使稍微有點變化,也可能影響身心健康。因此醫生在診斷、治療憂鬱症時,可能也要同時評估一下患者是否有甲狀腺問題,同步針對甲狀腺問題進行治療,或許對改善憂鬱症較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甲狀腺是身體幫助新陳代謝的樞紐,甲狀腺一般都可以維持正常功能,然而感染或者過度壓力,可能導致甲狀腺失衡,對醫療人員來說,這是常識。

過去不少人(包含專業人員)總認為甲狀腺功能低下才會與憂鬱症相關,其實不然,甲狀腺功能亢進,也可能引發憂鬱症,這篇研究報導更進一步告訴我們,即使甲狀腺數值稍高(還在正常範圍內),憂鬱症的風險仍然增加。憂鬱症的風險與壓力息息相關,長期壓力容易影響甲狀腺的正常分泌,換句話說,甲狀腺對情緒與壓力的反應非常敏感。除甲狀腺外,壓力荷爾蒙,也就是腎上腺皮質醇也經常在憂鬱症患者身上可以看到有偏高的狀況,身體的荷爾蒙會交互影響,這是事實。

因此,提醒大家,被醫師診斷或者疑似憂鬱症的人,甲狀腺功能評估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最直接檢測便是直接抽血檢測甲狀腺刺激素(TSH),而非甲狀腺素本身。壓力荷爾蒙最好也能透過檢測一起評估。一旦出現異樣,如能一起調整,整體狀況恢復改善更快。

參考文獻:

Thyroid Function within the Normal Range and the Risk of Depressio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Marco Medici, N. Direk, W.E. Visser, T.I.M. Korevaar, A. Hofman, T.J. Visser, H. Tiemeier and R.P. Peeters of the Erasmus Medical Center.

https://www.endocrine.org/news-room/current-press-releases/active-thyroid-may-raise-risk-of-depression-in-older-individual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重5% 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芬蘭一項研究發現,只要稍微減去一點體重,就能幫助治療、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指患者在睡覺時呼吸暫停頻率很高,患者不但睡眠常受到干擾,且白天很容易感覺疲倦。研究人員發現,有睡眠呼吸如果減去百分之五體重,症狀就會大幅獲得改善。

研究首席作者東芬蘭大學歐伊佛尼睡眠醫學中心兼職教授漢里‧土爾米雷托表示,體重過重的人很容易產生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體重過重算是一項重要危險因子。即使體重只是稍微過重一點,也會讓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增加約十倍。預估大約有百分之七十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有肥胖問題。

土爾米雷托指出,其他研究顯示,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應該將減重計畫、改變生活習慣納入療程當中,這樣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研究團隊讓五十七名中度肥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進行節食、運動減重計畫,持期約一年,其餘患者則是接受一些飲食、運動資訊。經過四年追蹤發現,至少減去百分之五體重(平均減去約五公斤)的患者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獲得大幅改善,與沒有減重的人相比,減重患者症狀減緩達百分之八十。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睡眠醫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有肥胖且為睡眠呼吸中止困擾所苦的人,睡眠時容易鼾聲如雷,如有另一半不僅擾人,而且有明顯健康風險,對當事人而言,除透過相關睡眠檢測(包含居家睡眠檢測),確認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外,體重控制是非常基本且重要的改善步驟,上述研究告訴我們,即使只是減重5%,對睡眠呼吸中止都有莫大的幫助。但本身無肥胖問題,但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人,就無法透過體重控制來改善。

參考文獻:

The impact of weight redu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the progression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 explanatory analysis of a 5-year observational follow-up trial

Henri Tuomilehto, Juha Seppä, Matti Uusitupa, Markku Peltonen, Tarja Martikainen, Johanna Sahlman, Jouko Kokkarinen, Jukka Randell, Matti Pukkila, Esko Vanninen, Jaakko Tuomilehto, Helena Gylling, Kuopio Sleep Apnea Group

Sleep Medicine - 03 February 2014 (10.1016/j.sleep.2013.11.78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鐵 易中風

 

缺鐵不但可能造成貧血問題,也容易引起中風。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當體內鐵濃度過低,就會讓血液變得比較黏稠,進而增加血栓、中風風險。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研究人員以近五百名罕見遺傳性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因為遺傳性疾病關係導致肺部動脈脹大,一般健康的人肺部動脈血管沒有那麼大,因此血栓無法輕易進入肺部動脈血管,不過這些患者就不一樣了,血栓很容易從肺部跑到大腦,進一步增加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缺鐵患者的血小板較有黏性,當這些血小板都黏在一起,便會形成血栓,此時患者出現中風的機率便會大大增加。患者鐵濃度就算只稍微低一點點,出現中風的機率還是會上升,其中風風險為鐵濃度中等患者的兩倍。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最新一期的「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One)。

研究人員指出,有些人雖然沒有遺傳性疾病,但因為其他疾病因素還是會發生類似情形,當肺部過濾系統異常,血栓就可能跑到大腦,形成中風,因此研究結果未來可以用來幫助中風防治,減少中風悲劇發生。

 

鄭醫師補充:

鐵是身體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缺挑容易貧血,失智風險也會提高。但鐵過多,同樣會造成腦細胞的傷害,因此到底缺不缺,要不要補充,不小心便陷入兩難。

其實只要找相關專業醫師位當事人做血液檢測,直接了解便能確認。

有中風家族史甚至已經有中風病史的患者,建議最好留意是否缺鐵,一般醫師只是叫大家吃抗凝血劑,然而若能透過檢測,針對相關體質的問題直接處哩,藥可以少吃很多,也可以減輕身體負擔。

參考文獻:

Citation: Shovlin CL, Chamali B, Santhirapala V, Livesey JA, Angus G, et al. (2014) Ischaemic Strokes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nd 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 Associations with Iron Deficiency and Platelets. PLoS ONE 9(2): e88812. doi:10.1371/journal.pone.0088812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8881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性福音-醫:訓練骨盆底肌力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男性朋友想讓「小弟弟」更上一層樓?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長周適偉指出,在不傷害膝蓋壓力下,透過「蹲」的動作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放鬆,可間接讓「小弟弟」充血時堅挺不拔。

30多歲、標準體型的黃先生說,他每周練2次蹲馬步,維持規律運動後,原本平均20分鐘的「床上運動」時間,可增加5至10分鐘。

性功能障礙分為陽痿和早洩兩類,就理論而言,骨盆底肌肉收縮力與陽痿有關。周適偉說明,男性勃起是靠生殖器充血,而充血過程若骨盆底肌肉收縮能力好,有助於生殖器的血管功能,充血順暢,「小弟弟」自然直挺挺。

周適偉指出,就運動學來講,「蹲」就像運動前的拉筋動作,是骨盆底的伸展運動,可放鬆骨盆底肌肉,而收縮則與足部有關,適當的蹲及足部擺位,能訓練骨盆底縮放。

然而,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秘書長蔡維恭表示,腿部運動在性功能治療上,不到3成患者有反應,勃起因素多元,無法單靠某一運動提升。男性醫學會理事長簡邦平則指出,運動對性功能是長期的影響,根據一項義大利研究,以運動和飲食控制維持體重,可提升床上功夫。

這項研究針對110名40歲以下有勃起功能障礙的肥胖者,已先排除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追蹤兩年後,控制飲食及運動組的男性平均維持減重20%,不僅心血管功能改善,勃起時間、硬度等功能也明顯增強,其中逾3成的性功能回復正常標準。

簡邦平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保持在標準範圍,或減重10%至20%,長期維持兩年以上,不僅肺活量、心血管功能增強,心情也較放鬆,且體型好看求愛容易成功,床上功夫自然變強。

 

鄭醫師補充:

肥胖背後潛藏性功能受損或者障礙的風險,如何透過規律運動來維持適當健康的體重,幫助性功能維持水平,這篇報導提到的方式,也經過研究數據分析,証明有臨床時效,男性們不妨參考以及身體力行,應該有幫助。類似運動,像是慢慢蹲下以及慢慢站起來,一個蹲下或者站起來花費約30秒的時間,也有類似效果。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人群中越受歡迎、朋友過多 可能越孤獨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朋友越多可能越孤獨?!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人群中較為受歡迎,或是在現實生活、社群網路中擁有較多朋友的人,可能會變得更加內向孤獨。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美國科爾比學院(Colby College)研究人員以1萬6千多人為調查對象,並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追蹤受調查者狀況數年,以了解其性格特點和主觀幸福感。

研究人員並透過此調查來分析,受調查者最初的性格特點與未來的幸福指數,以及最初的幸福感與未來的性格變化是否有關聯。研究結果發現,在接受調查時,一開始較為外向、和藹可親的人,後來幸福感會逐漸增加。

不過,當人的幸福指數上升時,竟會變得較為內斂,研究人員指出,因為在現實生活或是網路世界中,較為受歡迎或擁有很多朋友,可能會讓人認為不需再結交新朋友,變得較無法與人交際,進而孤獨感、憂傷感增加。

而研究人員指出,此項研究中的關聯可能會隨著時間增長更加明顯。此研究也刊登於《個性研究》雜誌上。

 

 

鄭醫師補充:

一個人的幸福關鍵,在於能否安適地獨處。有獨處能力,和其他人的互動品質一定不差。

參考文獻:

Soto, C. J. (2014), Is Happiness Good for Your Personality? Concurrent and Prospective Relations of the Big Five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doi: 10.1111/jopy.1208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opy.12081/abstract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62070/How-having-friends-makes-LESS-sociable-Study-finds-people-appear-popular-actually-withdrawn-sad.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伴侶愛恨交加 不利心臟健康

 

(路透紐約21日電)新研究指出,對伴侶同時存有正負感受,可能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心理學家伍契諾(Bert Uchino)說:「研究結果有趣的地方在於,只有在夫妻雙方都對彼此又愛又恨時,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伍契諾說,夫妻健康是「相互依賴」的,它非關一方的言或行,而在於兩人在婚姻關係中的互動。

 

研究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Science)期刊。

 

伍契諾表示,過去研究主要檢視伴侶間「正面」或「負面」感受對健康的影響,但事實上,大多數婚姻同時存在正負情緒。

 

研究對象是136對平均年齡63歲的夫妻,婚齡平均36年。受試者透過問卷評估對伴侶的感受,像是自己在需要建議、支持或協助時,對方是義不容辭還是令人失望等等,再由研究人員將答案轉換為「正面」或「負面」分數。

 

約3成夫婦對婚姻的看法正面,約7成正反情緒都有,也就是研究人員所謂的「矛盾情緒」。

 

研究團隊發現,夫妻雙方都對彼此有矛盾情緒的人,心臟動脈有明顯較多的鈣質堆積,這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在一段存有矛盾情緒的關係中,「你比較不可能向對方尋求支持,若你的伴侶對你也有相同感受,他也比較不可能向你求助」。

 

研究說,不僅僅接受協助有助心理健康,提供對方情感支持也顯示有益;但若情況是一方試圖提供支持,但卻不確定對方是否喜歡時,對兩人都沒好處。
 
 
 
 
 
 
鄭醫師補充:
 
 
伴侶或者配偶雙方,彼此都存在上述報導所謂的矛盾情結,一旦矛盾情緒存在,雙方的關係只是成為彼此的心理負擔,因此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不難想像。對男女雙方來說,相處品質比形式上的關係更重要。
 
參考文獻:
 
Spousal Relationship Qu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Dyadic Perceptions of Relationship Ambival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Artery Calcification
  • Bert N. Uchino,
  • Timothy W. Smith,
  • and Cynthia A. Berg
Psychological Science, 0956797613520015, first published on February 5, 2014
 
http://pss.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4/02/05/0956797613520015.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癌 免疫療法奏效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利用患者自體免疫細胞來殺死癌細胞的新治療,能成功遏制88%成人的急性白血病。

號稱「活藥物」癌症免疫療法目前蓬勃發展,獲「科學」(Science)期刊譽為2013年最重大突破。

這項最新試驗的對象為16名成人B細胞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患者,研究人員擷取患者體內一些T細胞,用1種基因改造,讓T細胞能辨認癌細胞中的CD19蛋白質,並發動攻擊。

成果發表在「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美國每年約1400人死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儘管這是許多可治療的癌症之一,患者往往對化學治療具抗藥性,最後又再復發。

在這項研究中,16名患者的T細胞經基因工程改造後,有14人達到完全緩解。這些中間年齡為50歲的患者,參加實驗前白血病都再度復發或是化療無效,瀕臨死亡。

研究主筆、紐約史隆凱特靈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細胞療法部門主任布倫詹(Renier Brentjens)表示,14人中最長的緩解期約2年,且這名患者的狀況愈來愈好。

若未經免疫療法,預估僅約30%復發病患對救援性化療有反應。救援性化療指的是當第一線治療失敗後,進行的第二線治療。

布倫詹說:「基本上,我們做的就是在實驗室用基因療法重新教育T細胞,讓它們能識別腫瘤細胞並發動攻擊。」

 

鄭醫師補充:

這類療法就像是替我們的免疫細胞加裝鹽症標靶追蹤系統,既不破壞正常細胞,又能針對癌細胞直接攻擊以及消滅,絕對比目前被是為正規療法的化療或者放射治療更安全、有效率且無副作用。期待這類療法能早日普及,拯救於水火的癌症患者早日從癌症中康復。

參考文獻:

R. J. Brentjens, M. L. Davila, I. Riviere, J. Park, X. Wang, L. G. Cowell, S. Bartido, J. Stefanski, C. Taylor, M. Olszewska, O. Borquez-Ojeda, J. Qu, T. Wasielewska, Q. He, Y. Bernal, I. V. Rijo, C. Hedvat, R. Kobos, K. Curran, P. Steinherz, J. Jurcic, T. Rosenblat, P. Maslak, M. Frattini, M. Sadelain, CD19-Targeted T Cells Rapidly Induce Molecular Remissions in Adults with Chemotherapy-Refractory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Sci. Transl. Med. 5, 177ra38 (2013).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5/177/177ra3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壓力越大 頭越痛

德國最新研究發現,壓力越大,越容易引起頭痛,如果能讓壓力型頭痛患者採用一些放鬆技巧,或許會有點幫助。

研究人員發現,與沒有頭痛問題的人相比,常出現頭痛的人往往承受較大壓力。當壓力越來越大,頭痛症狀也就越加劇烈,無論哪一種型頭痛都是一樣,不過壓力型頭痛患者情況常更為嚴重。

研究首席作者為德國杜伊斯堡艾深大學醫院的莎拉‧施蘭姆醫師,她表示,想要好好治療頭痛,就得針對不同類型頭痛患者量身打造壓力管理計畫。對於壓力型頭痛患者來說,舒壓治療可以帶來較多好處。研究成果將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醫學會年會。

研究人員以五千多人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年齡介於二十一歲到七十一歲,研究人員針對這些人進行問卷調查、評估,以了解他們的壓力程度與頭痛狀況,問卷調查一年做四次,持續兩年。

研究團隊發現,約有百分之三十一的人有壓力型頭痛,有百分之十四的人有偏頭痛,有百分之十一的人是偏頭痛合併壓力型頭痛,另有百分之十七的人頭痛類型無法做分類。

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壓力越大,當月頭痛次數就會增加,而壓力型頭痛患者一旦壓力加大,頭痛次數會增加更多,頻率也會更頻繁。

醫學專家指出,頭痛問題非常普遍,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進而增加經濟、社會負擔,因此處理慢性壓力就顯得格外重要。

 

 

鄭醫師補充:

電視或者媒體常常廣告:頭痛藥吃某某止痛藥,藥到病除。然而,頭痛的根源是什麼,廣告卻沒說,因為說了,會影響銷路。

絕大部分的頭痛與壓力脫不了關係,這是醫療專業人員再明白不過的事。頭痛往往只是要提醒當事人一件事:你有壓力,趕緊去面對和處理。不然壓力不止,頭痛不斷,止痛藥服用將會沒完沒了。

參考文獻來源: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AN). "Does more stress equal more headaches?."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19 February 2014.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does-more-stress-equal-more-headache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降低流產率 生活要正常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25%的流產是可預防的!據丹麥最新的研究指出,30歲前受孕且體重正常,懷孕後不飲酒、不舉重物、不在夜間工作,可以大幅降低流產機率。但也有學者指出,該研究只提出某特定因素與流產的「關聯性」,並沒有證實它們與流產的因果關係。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員觀察1996至2002年間91,427名懷孕婦女,調查她們在懷孕前後的生活習慣。研究期間有3,177個流產案例在懷孕22週內發生。

研究員發現,年齡、飲酒、舉重物(20公斤以上)、夜間工作、體重過輕或過重,都與流產有關係。研究指出,年齡與飲酒為最重要的因素,領導研究的安德森說,35歲後懷孕,流產的機率會大幅提升。

英國倫敦大學的專家指出,此研究結果大致與醫療界的建議吻合,但是婦女也必須注意均衡飲食,避免體重太重或太輕,並且杜絕吸菸。

據調查,流產是婦女最常見的懷孕問題,7個懷孕個案中至少有1個流產。研究員說,流產案例中有一半是源於嬰孩基因不正常,可能導致母體排斥胎兒,屬於先天因素;而另一半的案例則與生活習慣有關,可望透過人為的努力,降低流產機率。

研究報告指出,如果一位女性在25到29歲間受孕,懷孕前體重正常,在懷孕期間沒有飲酒、沒有舉超過20公斤的物品、只有在白天工作,可以減少流產機率最多達25.2%。

領導研究的資深研究員安德森表示:「此研究報告透露的主要訊息是,流產是可以預防的。」她進一步表示,此研究結果可以應用在許多層面,包括醫護人員的照護和職場規約的制定等等。

英國皇后及切爾西婦產科醫院的婦產科醫師波尼指出,這是一個大型研究,但是他強調,該研究只呈現關聯性,而非因果關係。波尼表示,舉出一些特別因素會導致流產,可能言過其實,但「懷孕期間飲酒不是一個好的主意。」

此研究發表在《婦產科國際期刊》。

 

鄭醫師補充:

針對超過9萬名的孕婦研究,這是大型研究,值得準媽媽或者孕婦參考,由其是曾經經歷流產或者有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更可以從研究的結論中,留意自己的生活以及飲食型態,進一步降低流產的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news.uk.msn.com/uk/quarter-of-miscarriages-avoidable-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太多含鋅食物 損害關節

紅肉、許多海鮮、可可亞等都含有豐富的鋅,不過韓國一項研究發現,吃太多含鋅食物可能會引起關節疼痛,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研究建議,若能減少食用含鋅食物,也許就能幫助減輕退化性關節炎病痛。

韓國研究指出,身體處理、代謝鋅的過程,常會造成一些分子變化,而這些分子變化可能會摧毀膠原蛋白。關節膠原蛋白遭到分解,骨頭就會彼此磨擦,產生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僵硬等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在台灣,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不少年長者都有退化性關節炎問題。由於醫界對退化性關節炎分子致病機轉還不太了解,目前還沒有有效方法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只能延緩疾病惡化,當關節磨損殆盡,就得考慮置換人工關節。

研究人員進行老鼠實驗發現,退化性關節炎所出現的組織變化與膠原蛋白細胞中的鋅濃度調節息息相關。研究人員解釋,有一種稱為「ZIP8」的蛋白專門運送鋅進入膠原蛋白細胞內部,這個動作可能造成膠原蛋白組織受到破壞。如果可以減少鋅濃度,或許就能治療退化性關節炎。

  

鄭醫師補充:

鋅過量可能損害關節,過去類似研究比較少見。

有關節炎的人是否應該避開鋅的攝取?第一,最好缺確認是否鋅過量?鋅對身體許多生化代謝反應扮演不可或缺的功能,免疫以及消化功能更需要鋅的協助,因此透過檢測來確認鋅是否過量或者缺乏,再決定是否避開比較安全,不然結果就是挖東牆補西牆,顧此失彼。根據檢測結果來看,很多人的鋅體內的含量根本不足。

有關節炎的人,也許可以少吃紅肉以及海鮮等等。但前提是體內真的是鋅過量或者足量,也許可以減少食用來試試是否有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減緩發炎,補充膠原蛋白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症狀緩解其實也相當重要。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558968/Is-zinc-blame-joint-pain-Cartilage-destroyed-molecular-changes-involved-processing-metallic-element.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臉書研究:「穩定交往中」超過3個月 感情可維持4年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臉書上面的感情狀態也能代表情侶的交往時間?根據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的數據學家研究顯示,在20歲以上的男女中,如果能在臉書上維持超過3個月「穩定交往中」狀態的情侶,有半數以上可以維持4年以上的感情,而情侶最常分手的時間是每年的5月到7月。

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臉書的數據學家史黛特(Bogdan State),從2008到2011年間研究用戶的感情狀態,並排除已婚的用戶,主要針對滿23歲以上的男女進行分析,發現能夠維持穩定交往中狀態的超過3個月的情侶,有半數的人可以維持4年以上的感情而不會分手。

除了分手數據,研究也發現每年的5到7月是情侶最常分手的時間,2月則因為有情人節,所以分手率反而不高。有趣的是,從2008到2011年這4年中,2011年是最多情侶分手的一年,史黛特說,很有可能是因為美國經濟逐漸復甦所導致的。

 

鄭醫師補充:

這份數據可以給戀人們參考。提醒自己若是能成過三個月的穩定期,戀情能維持到四年甚至更久的機率提高。最後提醒,品質更勝於時間,兩者能兼顧更好!相處品質若一直能維持在高點,時間便不是問題。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2559655/Facebook-knows-long-youll-relationship-official-three-months-means-youre-long-haul.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