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紅酒成份 可增進記憶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適度補充紅酒及黑巧克力中富含的「白藜蘆醇」,或有助於增強記憶力。

據德國柏林夏綠蒂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白藜蘆醇能加速體內代謝醣類,並增強腦部與記憶有關的「海馬迴」腦區神經聯結,有助於「短期記憶」的產生。

海馬迴的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喪失,過去研究指出,人類在80歲時,約有2成的海馬迴神經聯結會萎縮、退化,一般認為是造成年長者記憶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讓50至75歲的受試者,每天服用2百毫克的白藜蘆醇萃取物,連續26週後進行記憶能力測試,同時透過功能性腦部磁振造影技術,觀察受試者海馬迴腦區狀態,並監測腦部發炎反應、內分泌、血管等變化,以及葡萄糖與脂肪的代謝情形。

受試者接受的記憶能力測試包括閱讀字卡,並於30分鐘後測驗「記得多少字」;服用白藜蘆醇者記得的字眼普遍較多,海馬迴部位神經聯結的運作也較「活躍」。研究人員維若妮卡威提指出,抽血檢驗受試者可反映血糖值的「糖化血色素」後發現,服用白藜蘆醇者代謝醣類的速率較快,推測此即強化短期記憶的關鍵。

法國國家科學中心研究員法比恩奧賈德接受「生命科學」網站訪問時表示,威提等人研究中的受試者,都屬於體重過重的中、高齡者,因此未來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以釐清白藜蘆醇對體重正常或年輕族群,是否也具有促進記憶的功效。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指的是紅酒的萃取物質白藜蘆醇,而非喝紅酒。除了成分,關鍵是劑量。要吃到這篇報導提到的200毫克的劑量,一天要喝多少瓶紅酒?恐怕還沒吃到劑量,人就不省人事了。

不管如何,白藜蘆醇會幫助血糖代謝,增加粒線體的功能,這都是短期記憶力增強的關鍵。

目前已有相關營養補充品可以萃取出高劑量來幫助我們補充足夠劑量。自覺記憶力衰退、想要加強記憶力,尤其是有血糖代謝功能不佳困擾的人可以考慮補充。

參考文獻:

J Neurosci. 2014 Jun 4;34(23):7862-70. doi: 10.1523/JNEUROSCI.0385-14.2014.

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memory performance, hippocamp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997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顯示,「室外」空汙造成全球每年近370萬人死亡,學界多認為與空汙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有關,但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期刊《心臟》的研究指出,空汙會使肺部血管內部形成小型血栓,並增加心律不整比例,而這兩種症狀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從2003至2009年追蹤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共40萬名心肌梗塞患者、60萬名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以及2百萬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就醫紀錄,並比對患者在連續24小時至4天不等的時間內,接觸方圓50公里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以及直徑超過2.5與10微米的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物質的狀況,結果發現空汙確實造成心律不整及肺部小型血栓增加。

該校社會與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阿里米洛雅維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統計上雖無法證實空汙直接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確實增加民眾心律不整及肺部血栓比例,對75歲以上的女性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心臟基金會則透過《心臟》期刊指出,空汙可能導致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患者,更容易心臟病發,代表高危險者應儘量遠離空氣汙染。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很清楚,不須多加說明。有興趣身就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95106

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Short-term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 rang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the MINAP database,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 Ai Milojevic,
  • Paul Wilkinson,
  • Ben Armstrong,
  • Krishnan Bhaskaran,
  • Liam Smeeth,
  • Shakoor Hajat

Heart heartjnl-2013-304963Published Online First: 4 June 2014 doi:10.1136/heartjnl-2013-304963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4/04/10/heartjnl-2013-304963#related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吸食大麻 恐致精子畸形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吸食大麻壞處再添一樁,恐造成精子形狀異常、活動力下降而導致不孕。

英國雪菲爾大學團隊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的研究,比對該國近2千名不孕門診男性患者的精液檢體及生活習慣後發現,有16%的男性,其精液中僅有不到4%的精子形狀及體積正常;而令人意外的是,這類被研究人員定義為「精子異常」的受試者,若年紀小於30歲,近3個月內曾吸食大麻的比例極高。

「我們本來想要比較飲酒、吸菸及內褲鬆緊度等生活習慣,對男性生殖能力的影響,」雪菲爾大學男性醫學講師亞倫培西接受福斯電視網訪問時表示,「結果居然發現,大麻對年輕男性精子『品質』的影響遠大於菸、酒。」

美國生殖醫學會主任瑞貝卡索柯爾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指出,該研究尚須更大規模的臨床數據,證實吸食大麻直接影響精子形狀,而未來產科醫師在提供不孕症諮詢時,則應將是否曾吸食大麻列入考量。

另一方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發表於《生育與不育》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心理壓力也會影響精液的精子含量、形狀及活動力等「品質」。

研究人員調查近2百名38至49歲的精液檢體提供者,在過去1年中,面臨生活及職場上的「壓力事件」,同時評估受試者個人主觀感受;結果發現自覺生活壓力大的男性,精液中精子平均數量較少,而過去1年內曾遭遇2件以上重大壓力事件的受試者,精子畸形的比例較高,具備正常活動力的精子數量則較少。

然而,該統計顯示工作壓力並不會影響精液品質;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帕姆費克特力瓦克指出,研究人員另外發現工作壓力使受試者「睪固酮」分泌減少,降低男性性慾,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鄭醫師補充:

有生兒育女計畫但又有使用大麻習慣的男士請留意這篇報導,尤其是年輕男性影響更大。

此外,壓力過大也會影響精子品質。我們都知道,有不少使用大麻的人是為了紓壓,至於影響精子品質是否為大麻使用直接引發或者是壓力本身引起,或者兩者加成效果,目前不得而知。

建議大家,若有難解壓力,透過適當以及正當管道和方式來了解並處理自己的壓力來源,降低甚至是杜絕毒品使用,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A. A. Pacey, A. C. Povey, J.-A. Clyma, R. McNamee, H.D. Moore, H. Baillie, N.M. Cherry, and Participating Centres of Chaps-UK. Modifiable and non-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poor sperm morphology. Human Reproduction, June 2014 DOI: 10.1093/humrep/deu11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塵不染 未必有利兒童

 

家中一塵不染對兒童未必是好事。研究發現,約四成一沒有過敏、氣喘症狀的兒童,年幼時生長於充滿過敏原與細菌的環境。

約翰霍普斯大學兒童醫學中心過敏與免疫醫學部主任羅伯特·伍德表示,研究針對四百六十七名兒童,從出生開始追蹤其健康狀況。結果顯示,逾四成無過敏、氣喘的兒童生長於充滿過敏原的環境;只有百分之八的氣喘、過敏兒童生長在類似的環境中。

醫師指出,一旦嬰兒生長在過敏源很少的環境,免疫系統日後容易對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較劇烈的反應。

過敏往往造成明顯不適。例如醫學上所指的鼻過敏,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引起發炎反應後,造成的鼻部疾病。患者接觸過敏原時,細胞會釋放出免疫球蛋白,肥大細胞便受影響而產反應,大量發炎物質於是產生,鼻腔分泌物更可發現異常多量的嗜酸性白血球。

嚴重的鼻過敏患者多感受睡眠差,且疲勞、不安、活動力差,醫師指出,此非單純因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所引起的,而是受到內在發炎物質的影響。不過,如果兒童已經有嚴重過敏反應,還是要避免大量接觸過敏原,醫師建議早上起來馬上戴口罩,不管是剛起床或是在打掃時,口罩能減少過敏原直接刺激鼻子的機率。

 

鄭醫師補充:

我不只一次地提到過,適度得髒亂環境曝露,有助於訓練免疫系統,減少致命性傳染疾病以及過敏的機率和嚴重度,原因何在?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訓練,這篇報導再次闡述這個事實。因此古諺有云: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然而,如何針對個人體質作最適合個人以及有效率的免疫系統訓練?目前坊間有提供精確的免疫系統評估與檢測,不管是過敏或者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均能透過這類檢查,找出身體免疫系統失衡的實際狀況,再透過量身訂作的益生菌來做免疫系統的刺激與平衡,幫助當事人有效率的調節免疫系統的失衡狀況,根本改善。一般像是蕁麻疹、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像紅斑性狼瘡、類風性關節炎等等)患者都可以考慮透過這類免疫調節的療程來直接改變體質。

參考文獻:

Effects of early-life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bacteria on recurrent wheeze and atopy in urban children

Susan V. Lynch, Robert A. Wood, Homer Boushey, Leonard B. Bacharier, Gordon R. Bloomberg, Meyer Kattan, George T. O’Connor, Megan T. Sandel, Agustin Calatroni, Elizabeth Matsui, Christine C. Johnson, Henry Lynn, Cynthia M. Visness, Katy F. Jaffee, Peter J. Gergen, Diane R. Gold, Rosalind J. Wright, Kei Fujimura, Marcus Rauch, William W. Busse, James E. Gern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06 June 2014 (10.1016/j.jaci.2014.04.018)

http://www.jacionline.org/article/S0091-6749(14)00593-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蛇上身易憂鬱 一般人的1.5倍!

健康訊息,罹患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小心也會得憂鬱症,台北榮總研究團隊發現,曾罹患皮蛇的病患,得到憂鬱症風險是一般人的1.5倍。而這個研究結果也登上了心身醫學國際期刊,這是眼睛附近長滿帶狀疱疹的照片,另外還有背部手臂也有,只要得了帶狀疱疹,就會感受到灼熱疼痛感,有人手舉不起來,睡不好覺,很痛苦。

台北榮總精神部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針對罹患皮蛇和一般人進行10年追蹤,結果發現,曾經得過皮蛇的人,憂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5倍,也是全球首度發現,皮蛇是憂鬱症的致病因子之一,榮總精神部醫師陳牧宏,可能原因跟免疫力有關係,也可能跟疾病疼痛。皮膚科醫師在看診中,也遇過得帶狀疱疹導致憂鬱症的案例,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帶狀疱疹是潛伏體內的水痘病毒引起的,只要身體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出現,要預防帶狀疱疹,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睡足6到8小時,增加抵抗力。

鄭醫師補充:

皮蛇真正的病名叫帶狀皰疹,主要病兆就是延著神經節的部位長出來的泡疹外觀而得名。

為何罹患過帶狀皰疹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增加?

讓我們先釐清一件事,帶狀皰疹並非新的感染疾病,很多人在幼時發過水痘,水痘病毒並非隨著症狀消失完全消聲匿跡,事實上,這些水痘病毒潛藏在人體內的神經節內,伺機復出。

壓力大、睡眠不足或者任何導致免疫力下滑的因素存在,便可能讓沉睡的病毒再次活躍。

從另外的病,C肝來看,一旦乾發作,透過干擾素治療,啟動身體發炎反應,患者容易發生憂鬱症狀。所以,身體發癌超過一般限度,容易產生憂鬱症狀。再舉一例,有些重度憂鬱症患者,是在重度感冒發生以後,也是發炎導致。

帶狀皰疹是身體的發炎反應,所以憂鬱症發生機率提升,言之成理。

參考文獻:

Psychosom Med. 2014 May;76(4):285-91.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051.

Risk of depressive disorder among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0488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生菌防肝性腦病變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現肝性腦病變等嚴重併發症,腦部功能就會逐漸衰退,死亡風險也會增加。國外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若服用益生菌,或許可以幫助預防肝性腦病變,進而減少致命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消化系醫學會所出版的「臨床腸胃病學與肝病學」醫學期刊。

美國休士頓衛理公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大衛‧維克特三世在醫學期刊發表評論指出,這次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細菌生態,進一步幫助肝硬化患者預防肝性腦病變。使用益生菌可能比較安全,耐受性較好,說不定還比較便宜,未來或可成為另一種治療選項。

肝硬化患者為肝性腦病變高風險群印度戈文德‧巴拉巴‧潘特醫院研究團隊以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將肝硬化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服用益生素,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結果顯示,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肝性腦病變發生率較低。此外,益生菌補充劑也沒有造成副作用。

肝硬化患者若要預防肝性腦病變,目前主要是使用乳果糖藥物,而這類藥物可能產生腹瀉、脹氣、排氣等副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用益生菌進行治療,效果不輸乳果糖藥物。

大衛‧維克特三世醫師分析,當肝臟失去功能,就無法去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質,這些毒性物質可能傷害腦部,造成腦部功能衰退。肝硬化患者當中,最多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會產生肝性腦病變,肝性腦病變一年死亡率大約百分之五十八,三年死亡率高達七成七,運用這項研究,往後也許可以研發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式預防肝性腦病變。

 

鄭醫師補充:

肝性腦病變的致病原理,就是指當肝臟功能衰竭,無法處理由腸道細菌製造的氨氣,導致經過肝臟無法處理的氨氣往腦部輸送,所出現的昏迷現象。

這類狀況,緊急處理的方式,一般在急診,會先灌腸,讓腸道的氨氣產生減少,同時配合抗生素滅菌,需要的話還可以考慮注射精胺酸來幫助患者甦醒。

益生菌的治療方式是改變腸道菌叢,讓氨氣製造減少。

一般肝性腦病變患者,經常出現在肝硬化、長期酒癮導致肝病變或者其他急性或者慢性肝臟疾病的患者。這篇研究主要是針對肝硬化的患者的臨床反應調查發現的結果。

類似研究可以參閱: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3-04/eaft-pft042413.php

參考文獻:

Probiotics Preven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unia, Manish Kumar et al.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Volume 12 , Issue 6 , 1003 - 1008.e1

http://www.cghjournal.org/article/S1542-3565(13)01743-6/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與貓狗同床共枕 可能降低睡眠品質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飼主喜歡跟家中寵物睡在同一張床上,但美國有研究指出,跟寵物同床共枕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甚至難以再次入睡。

根據統計,有30%與寵物一起睡覺的人一晚至少會醒來一次,如果與寵物一起睡超過4小時,有超過6成的人表示睡眠品質不佳,甚至有5%的人說一旦被寵物吵醒,就很難再回去睡了。

這項研究發表於聯合專業睡眠協會(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第28屆年會中,索將亞教授(Dr. Sowjanya Duthuluru M.D.)指出,以往共眠研究多半偏重與伴侶和孩童一起睡,但他們發現跟寵物共眠會妨礙睡眠,原因可能是牠們的叫聲、做太多夢或是引發過敏症狀。

然而與寵物一起睡也未必全是壞事,索將亞教授表示,在他們訪談的過程中,仍有飼主覺得睡覺有寵物相伴很舒服。

 

 

鄭醫師補充:

跟寵物睡覺容易被吵醒,一旦被吵醒後,也比較難再入睡,出現睡眠品質不佳的比例高達六成。

結論:為了維持好的睡眠品質,應該讓寵物遠離臥室。

參考文獻:

SLEEP 2014: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 Posters 0540 and 0844. Presented June 2, 2014.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6348?src=rs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打太極拳活化幹細胞 有助延年益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太極拳」運動好處多多!神經外科林欣榮醫師帶領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太極拳運動可有效活化及提升幹細胞數量,有助於延命益壽。此研究成果也榮登國際權威期刊。

常練習太極拳 還能減輕疲勞

中國醫大北港附設醫院林欣榮院長闡述研究動機說,由於長期以來坊間流傳練習太極拳運動有助長壽的說法,為證實此論述是否屬實,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外科中西醫醫療團隊在經過3年多來系統化的研究分析後,證實3年以上的太極拳運動確實可以增加幹細胞數量3至5倍,幹細胞數量越多即代表這個人越年輕,故也實證了太極拳確實可以讓人長壽。

中西醫醫療團隊韓鴻志教授說,經常練習太極拳,一來讓人體內氣得以流通, 促進身體循環。二來也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提升人體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尿酸沉積,故能有減輕疲勞之功效,對慢性冠性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也都有顯著的保健作用。

 

鄭醫師補充: 

打太極拳須持之以恆,這篇研究發現打三年以上的太極拳,真的可以延年益壽,關鍵是增加幹細胞的數量。此外還能減少痛覺以及壓力感,好處很多。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news.nationalpost.com/2014/05/28/tai-chi-exercises-offer-anti-aging-benefits-at-cellular-level-study-suggests-including-pain-and-stress-reduction/

 

參考文獻: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cog/ct/2014/00000023/F0020004/art000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後避孕藥濫用 小心月經紊亂不孕

年輕男女愛做愛的事,小心「緊急避孕藥」(事後避孕藥)濫用,依舊會懷孕。醫師表示,年輕女性在選擇避孕方式時,最好和醫師討論,考量自身的身體狀況,以及能接受的方式;如果以辣椒來形容,緊急避孕藥就像一般辣椒,辣度太嗆,不適合長期服用;而事前口服避孕藥則比較像剝皮辣椒,好吃又不會太辣,無論是哪一種避孕藥,仍需經醫師諮詢,才可安全服用。

1名25歲粉領李小姐,主訴以前和男友性行為後都會擔心意外懷孕。3個月前聽好姐妹介紹使用緊急避孕藥,之後和男朋友性行為後就吃1顆,月經也都有來,就這樣把緊急避孕藥當成避孕法寶,沒想到才第3次和男友發生性行為,月經卻一直沒來,因此到婦產科檢查出意外懷孕,讓她後悔不已。

擦槍走火 緊急避孕藥來滅火

收治這1名案例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菁徽表示,年輕男女喜歡辦派對、跑夜店,很容易在狂歡時刻擦槍走火,女性朋友在激情過後,就忙著吃緊急避孕藥,甚至當成性行為之後的避孕法寶,卻往往造成身體受到傷害,千萬不可小覷。

因為緊急避孕藥常被稱為「事後避孕丸」,所謂緊急避孕只是用在偶發狀況如一夜情,如保險套破裂、漏吃口服避孕藥等,才需要進行的緊急避孕措施,並不適用在有規律性生活的人身上。

陳菁徽醫師指出,臨床上觀察不少年輕女性,平常除了沒有吃口服避孕藥習慣外,在性行為時也沒堅持另一半使用保險套,讓對方內射而提高意外懷孕風險,事後只好依賴緊急避孕藥,甚至1個月就吃下4到5劑(1劑2顆, 0.75mg/顆)。

避孕小心不孕 風險高副作用大

讓人擔心的是,緊急避孕藥的成份是高劑量的女性荷爾蒙加上黃體素,或單獨用高劑量的黃體素,這些藥物的作用是抑制卵巢排卵,減少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力,還有改變子宮內壁使受精卵無法著床。

因含高劑量女性荷爾蒙服用後容易有噁心、嘔吐,以及或身體不適等現象,性行為後72小時內雖有避孕效果,但效果會隨時間遞減,第3天服用的避孕效果只有58%,甚至造成月經紊亂,提高不孕風險。

緊急避孕藥濫用 門診增3成

陳菁徽醫師強調表示,最近半年來,門診發現,會有不少男女患者來掛號索取緊急避孕藥,估計比過去拿藥人數增加3成;因此,提醒把緊急避孕藥當成常規避孕的女性朋友,長期過度頻繁使用,會導致體內荷爾蒙紊亂、經期失調及焦慮,甚至提高不孕風險,建議經常有性行為者應該採用其它避孕方式。

特別是,年輕女性因較少有循環系統疾病,若身體健康狀態良好者,建議可以規律使用低劑量口服避孕藥,除了可以調整月經周期外,並有治療青春痘等效果,能幫助改善青少女在青春期容易產生的困擾,達到99%以上的避孕效果。

【醫師小叮嚀】:

口服避孕藥在台灣屬於處方藥, 建議先與婦產科醫師諮詢後再使用,同時並非所有人皆適合使用口服避孕藥,若為35歲且每天1包菸者,有家族心血管疾病病史,或有血栓病史,或BMI>35的女性,都不適合使用。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非常詳盡,提醒女性朋友慎用事後避孕丸,否則長期下來,經其混亂、子宮壁變薄外,一旦想懷孕,受精卵也無法著床。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染控制-小兒急性中耳炎 抗生素用最多

 

中國時報【郭佳容╱台北報導】

一位5歲的小朋友因為耳痛、發燒到診所就醫,從急性發炎變成慢性積水,吃抗生素經過月餘,還是沒有效果,只好轉到醫學中心就醫。耳鼻喉科醫師指出,小兒急性中耳炎是兒童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但部分可能遭濫用,應該分辨清楚。

收治這名患者的林口長庚耳鼻喉部主任陳錦國指出,單純中耳炎積水需要透過手術裝上引流管,引流耳內積水,中耳炎如果已經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再吃抗生素,除非耳膜還是紅腫,或出現鼻竇炎等併發症,表示遭細菌感染,才需要吃抗生素。

中耳炎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國內外健保資料庫中,嬰幼兒使用抗生素最多的疾病。醫師指出,病毒性中耳炎不需使用抗生素,如果不當使用,不但容易有腸胃不舒服等副作用,還可能提高整體社會抗藥性。

台灣醫界根據治療指引也指出,出現耳痛症狀就醫時,如果耳膜不是非常紅腫,6個月以上小孩或成人,可以先觀察2∼3天,先開藥症狀治療,不需馬上給予抗生素,不過6個月以下嬰幼兒如有明顯症狀,應立即給予抗生素,以避免乳突炎、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併發

症。

小兒科診所醫師蔡洪瑩指出,中耳炎一般分成細菌和病毒感染兩種,比例各約50%,依年齡和症狀不同,可觀察2∼3天,醫師會觀察小孩子的情況,如果發燒很厲害,耳膜發紅嚴重,可能是細菌性中耳炎,通常會投予第一線抗生素藥物。

蔡洪瑩表示,中耳炎的診斷與醫師的經驗很有關係,且需要家長和醫生之間相互的信任感,建議家長能向社區中固定的醫生就診,較能準確判斷與溝通。

 

鄭醫師補充:

中耳炎的感染來源可能是病毒,也可能是細菌,但為人家長者,小孩若是重複發生中耳炎,除了找醫師開藥治療,是否有其他方式幫助小孩迅速恢復,甚至避免中耳炎發生?

這裡提供大家兩個思考方向。第一:對過敏體質患者來說,一部分的人會經常發生感染,不管是感冒或者是中耳炎等等,因此,有過敏體質又出現中耳炎的孩童,不妨利用完整的過敏源分析,找出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為何,針對食物調整來協助改善。我在臨床上經常發現,小孩的過敏源管控,一段時間後小孩感冒鬧肚子的發生率,比大人還要少。

第二:小孩的睡姿如果看起來很怪,換句話說,明明看起來不是放鬆的姿勢,但小孩睡覺時經常出現,也許可以考慮脊椎調整。經過有經驗的整脊老師調整,不僅中耳炎快速恢復,而且不易再發。脊椎健康與神經傳導息息相關,脊椎位置不適當,訊息傳遞不順,往往就是造成相關區域疾病的發生。

以上資料,謹供大家參考。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魚+運動 防腸癌復發

 

大腸癌患者治癒後,更要多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大腸癌比較不會復發。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如果規律運動、適量吃點魚,可以幫助減少大腸癌復發機率。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臨床腫瘤學醫學會年會。研究人員發現,大腸癌患者一星期吃魚份數若少於兩份,或一星期做中度運動少於六十分鐘,大腸癌復發風險就會增加兩倍以上。

研究作者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布萊斯林癌症中心研究員穆罕默德‧沙克博士表示,雖然癌症患者可能比較虛弱,但希望透過這項研究鼓勵患者繼續維持健康生活習慣。

沙克博士指出,當一個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很多人可能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沒有用。而研究結果顯示,維持健康生活習慣可以幫助避免癌症復發。

在台灣,大約每五分四十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在美國,一年約有十三萬五千名大腸癌新增病例。

這項研究含括美國、波蘭、越南與西歐等地共一千一百一十五名大腸癌患者,其中有一百八十八人經過治療後癌症再度復發。

研究人員針對這些患者進行問卷調查,詢問他們的飲食、運動習慣,並詢問是否有抽菸、喝酒習慣。研究數據顯示,如果大腸癌患者一星期吃魚份數少於兩份,或一星期總運動時間少於一小時,大腸癌復發風險就會增加二點五倍。

研究人員認為,魚類中的Omega-3脂肪酸或許可以減少大腸癌風險,或者也可能是因為吃魚的人往往吃較少紅肉、加工肉品,因而有這樣的結果。身體發炎、肥胖都容易造成大腸癌。運動則可以減緩身體發炎反應,避免肥胖問題,進一步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

 

鄭醫師補充:

適度運動本來就可以降低癌症發生以及降低復發風險,主要是運動也可以降低身體發炎。

此外,紅肉攝取量多,本來就會增加罹癌風險,諸多研究皆已證實,利用魚肉取代紅肉,不但能取代蛋白質來源,還能增加Omega-3的攝取,Omega-3也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總之,生活型態與癌症風險有直接相關,不管預防或者降低復發風險,生活型態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Mohammed Shaik, M.D., fellow,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s Breslin Cancer Center; Smitha Krishnamurthi, M.D., ASCO spokeswoman, oncologist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Cleveland, Ohio; presentation,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meeting, Chicago, May 14, 2014

原文參考報導:

http://consumer.healthday.com/cancer-information-5/colon-cancer-news-96/fish-exercise-might-thwart-return-of-colon-cancer-finds-study-688450.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閉可能與子宮類固醇濃度有關

 

(法新社巴黎3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兒童罹患自閉症,可能和胚胎發育早期子宮類固醇濃度較高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荷爾蒙在孕期3至4個月的胚胎大腦發育時期扮演關鍵角色,或許也有助解釋,何以自閉症的男性多於女性。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現在還無法斷言,子宮內荷爾蒙濃度較高是否就是自閉症的原因,但警告醫師不要依據他們的初步研究結果,就進行荷爾蒙篩檢或治療。

英國劍橋大學與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Serum Institute)分析近2萬份庫存羊水樣本後發現,其中128人羊水的荷爾蒙濃度較高,而這些男性也在之後診斷出罹患自閉症。

劍橋大學教授巴龍-柯恩(Simon Baron-Cohen)說:「這是辨識兒童是否罹患自閉症的眾多最早期非基因生物標記之一。」(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目前對於自閉症的真正原因尚無定論,因此任何篩檢或者檢測能夠早點確認自閉症患者的狀況,能夠提早透過相關預防措施、早期療育以及飲食控制來協助當事人,對自閉症患者的幫助比較能主動出擊,而非等到自閉症症狀明顯才開始因應。

S Baron-Cohen, B Auyeung, B Nørgaard-Pedersen, D M Hougaard, M W Abdallah, L Melgaard, A S Cohen, B Chakrabarti, L Ruta, M V Lombardo. Elevated fetal steroidogenic activity in autism. Molecular Psychiatry, 2014; DOI: 10.1038/mp.2014.4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肥胖會傳染?美研究:感冒病毒使人肥 影響長達20年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感冒不只是會引發咳嗽、打噴嚏等難受症狀,更可怕的還可能使人變胖?科學家發現一種一般感冒中常見的病毒,可能是導致肥胖症橫行的原因。

《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表示,飲食與運動習慣無法解釋肥胖症在全球大規模流行的原因,他們認為是一種名叫腺病毒36(adenovirus 36)惹的禍,這種病毒具備高度的感染力,會引發輕微感冒與咳嗽,注射這種病毒的小動物即使飲食無異,體重仍會增加。

腺病毒36會侵入脂肪細胞,指示身體儲存更多的脂肪,同時它也會控制幹細胞生成更多的脂肪細胞。捷克科學家調查過胖的青少年,感染這種病毒的比例是苗條者的2.5倍。

美國醫生阿特金森(Richard Atkinson)研究這個病毒長達15年,深信腺病毒36與肥胖息息相關,他表示這種病毒的影響可能長達20年,一旦感染後發胖就回不去了,因為你很難甩掉那些已經生成的脂肪細胞。

阿特金森醫生已經研發出腺病毒36的疫苗,但尚未量產。他指出如果要避免感染,最好的方法還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擁有充足的睡眠、減少壓力和勤洗手。但也有其他醫生對此假設不以為然,認為導致肥胖的根源主要還是吃太多與缺乏運動。

   

鄭醫師補充:

有趣的研究,感染發炎會導致肥胖,這是營養醫學普遍接受的觀點。因此病毒感染可能引發肥胖的可能性的確存在。預防方式最有效的是如何幫助身體提高免疫力,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運動、減壓以及勤洗手等等,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95399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憤世嫉俗 易失智症

 

長期對社會感到不滿,罹患失智症風險高。東芬蘭大學研究發現,總是不相信周遭他人,老是冷嘲熱諷,一直憤世嫉俗排斥社會,失智症發病風險是一般人超出許多,推測行為受到個性影響,導致長期對社會不滿而憤怒,影響大腦健康,讓失智症罹患率上升。

研究從1998年開始,受測者共有622人,平均年紀約在65歲,經評估都有憤世嫉俗傾向,研究團隊給予問卷填寫,區分對社會不滿程度,一段時間後發現,高程度的164人中,14人罹患失智症,低程度的212人中,9人罹患失智症,顯示對社會與他人不滿程度越高,大腦病變風險就越大,可能影響日常生活。

研究學者安那表示,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個性會影響健康,每個人都有不同特質,飲食、認知、社交、都會因為個性有所不同,可能因為憤世嫉俗無法融入社會,誘發相關病變,但社會地位、個人經濟、年齡、性別、健康狀況、日常生活方式,都被列入研究控制條件,沒有顯著性差異。

英國失智症學者西蒙認為,會引起失智症的任何可能原因,都非常重要,目前研究失智症的報告不多,因此每一項實驗都非常寶貴,希望能有後續更大型研究。

   

鄭醫師補充:

會憤世嫉俗,通常是本身的情緒不佳,情緒不佳,一開始不見得一定是大腦出問題,許多身體功能失衡的的人,會導致大腦衰弱不聽話,因此,常常有情緒障礙的人,最好透過完整的身體功能評估,先找出身體問題,針對身體問題來改善,像是營養、荷爾蒙,身體發炎、腸道健康、毒素以及身體功能失衡一旦改善,腦部退化的速度才能踩煞車。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

看什麼都不順眼的人,壓力荷爾蒙經常會升高。2006年有一篇研究顯示壓力荷爾蒙偏高與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有關: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151169

此篇報導參考文獻:

Elisa Neuvonen, Minna Rusanen, Alina Solomon, Tiia Ngandu, Tiina Laatikainen, Hilkka Soininen, Miia Kivipelto, and Anna-Maija Tolppanen. Late-life cynical distrust,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nd mortality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Neurology, 2014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052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長者 說2種語言 益腦

 

平常需要用到雙語或說兩種以上語言對大腦很有好處。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成年人如果常需要用到兩種以上語言,年老的時候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會比較慢。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神經醫學會、兒童神經學會所出版的「神經醫學年鑑」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

過去研究認為,年長者說雙語可幫助改善認知功能,延緩失智發生。不過科學家不太清楚到底是說雙語真能改善認知功能,還是說雙語的人本來認知功能就比較好,到了老年,認知功能自然比一般人更為優秀。

研究首席作者英國愛丁堡大學認知、老化與認知流行病學中心湯瑪斯‧巴克博士表示,這是首次研究檢視學習雙語是否會影響老年認知表現。

研究人員分析一九三六年英國洛錫安世代研究數據,以其中八百三十五名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是以英語為母語。這些人在一九四七年、大約十一歲的時候接受智力測驗。當他們七十多歲的時候,再接受一次智力測驗。研究當中,有兩百六十二人除了英語還會說至少一種語言。其中有一百九十五人是在十八歲以前或六十五歲以後才學習第二種語言。

研究人員發現,會說兩種以上語言的人認知能力通常比較好,智力、閱讀能力也較佳,無論是年輕的時候學第二種語言,還是年老的時後才學習第二語言,對促進老年認知功能都有很不錯的效果。

   

鄭醫師補充:

會雙語,腦部退化較慢,相關研究一直都有發表,這項研究追蹤時期很長,可信度不低。

因此,退休後若擔心腦部功能退化太快,不妨學一個第二外國語。

參考文獻: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6/w-stl052914.php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3499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