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過動兒換人生跑道 她年薪百萬



中國時報【張舒婷/台北報導】

目前擔任「月子餐調理師」的四十八歲張芳珍,坐擁年薪百萬的身價。但鮮為人知的是,她的么子就讀小一時,有過動傾向,無法專心上課,當時為照料兒子,她辭掉工作,專心當全職媽媽,一年多前才重回職場,並轉換跑道,由於專業能力夠,加上態度親切,很快便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具備美容師證照的芳珍,為兼顧照料家人的需求,先前在家開店做美容師,並教授美容證照課程。雖然工作、家庭兩頭燒,但她始終咬牙苦撐,沒有一句怨言。


儘管任勞任怨,但過動的小兒子,還是令她心力交瘁。兒子小六時,她毅然結束工作,專注陪伴他做療程,天天親自帶他上學、觀察其恍神狀況和情緒變化,下課後教他寫作業,每兩、三周還要陪他去做過動兒追蹤測驗。


無法專心學習的兒子,學業成績難有起色,但芳珍在耐心陪伴兒子的過程中,赫然發現他對體育的興趣和天份,便極力培養他往運動發展,現在他不僅擅長各式球類,還是跆拳道黑帶高手,房間裡放滿體育比賽的獎狀和獎盃。


四年多前,芳珍和先生離異,便開始思索自己的新出路,加上兒子已打開生命的另一扇窗,自己的負擔也減輕了。不久後,她進入月子中心當助理,從招攬客戶訂月子餐、幫媽媽們做綁束腹帶、替嬰兒洗澡等瑣事做起。


她的美容師背景,加上本身是三個孩子的媽,親切的態度更深獲客戶信賴,口耳相傳下幫她介紹新客人,如今已成為年薪百萬的調理師。


原為公務員的五十六歲魯麗峰,現年卅歲的長子也是過動兒,母子倆耗費無數心神在精神科。直到她發現兒子對廚藝深感興趣,便拜託餐飲業的朋友代為訓練,等他拜師學藝多年後,去年她向銀行貸款二五○萬元,在台大附近開設「中西合璧」的麵疙瘩料理餐廳。


剛開店時,知名度不夠生意冷清,一天賺不到幾百元,一度連店租都付不出來,兒子氣得每天跟媽媽惡言相向,讓麗峰心灰意冷,甚至想斷絕母子關係。直到美食網站愛評網的部落客偶然去用餐,寫下食記,讓他們的店瞬間爆紅,現在每個月營業額有三十萬元以上



記得之前,我在部落格曾推薦過一本書:讓天賦自由。這本書的緣起是一則讓人動容的小故事,不曾讀過的人可以參考一下: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1983


以上報導,是兩則本土的好範例,許多父母在幫助過動兒的過程中,一味地著重在功課的要求,往往會忽略去幫小孩找到他們真正適合發展的道路,這就好像把老鷹丟水裏,要鯊魚在陸地上跑步一樣,浪費天賦,適得其反。


我常在門診時,和過動的孩童聊他們的興趣,也經常建議過動兒的父母在安排小孩學才藝的時候,一定要適得其所,也就是他們如果喜歡動,就該讓他們去學習動態的活動,過去也曾有媽媽為了幫助小孩專注,讓小孩去學他沒有興趣的圍棋,效果當然不佳。


昨天有一位母親提到她的女兒平常在學校雖然過動,但上才藝班的舞蹈課時,注意力非常專注,常常得到舞蹈老師的讚美,即便是學習過程比較苦,或者會有身體的酸痛,也都能甘之如飴,就像別人問她:你那樣練習,身體不會痛嗎?


她是這樣回答的:會啊,可是我要忍耐!


一個在學校教室,經常半刻也無法忍耐的過動兒,為何會變得如此有韌性?皆因她找到了她的興趣與專長。


以前有一位教國文的補教名師,他常在各大醫科保證班上課,但他經常會告誡他的學生:並不是每個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都叫他們當醫師,如果這個學生有哲學的天分,你卻硬讓他去當醫師,結果可能是這個世界少了一個哲學家,多了一個三流醫師。


我並非要強調基本的學習不重要,對任何一個孩子而言(過動兒更重要),幫助他們找到有興趣的及有天賦的領域來學習,就像種子長在適合的土地上,自然會開花結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英醫師用電視節目取代麻醉 效果不錯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5/08 12:35



英國外科醫師最近發現動手術免麻醉的替代方案,就是讓他們看愛看的電視節目。



香港太陽報報導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一位麻醉師,在為病人進行小手術時,會安排病人觀看他們想看的電視節目,電視螢光幕吊掛在天花板上,病人只需要戴上耳機,就可以專心看節目,有病人甚至抱怨醫師,手術做太快,他們節目都還沒看完,就要離開手術房了,希望回到病房後能繼續把節目看完。



醫師表示,利用給病人愛看的電視節目,取代麻醉,不但可以讓病人分心,同時也可以用局部麻醉取代全身麻醉,減少對病人身體的影響。



最近英國有位外科醫師,他為了減少患者接受麻醉的程度,以一種方式來幫助患者:給患者看他們喜歡的電視,通常,這是在作小手術時比較適合,透過患者注意力的轉移,減少疼痛的引發,往往有些需要短暫全身麻醉的患者,只需局部麻醉即可。


結論:


1.轉移注意力能夠減輕疼痛。


2.看電視的效果是否像麻醉一般?或者像催眠一樣?這值得進一步探討與省思!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考季將至,陸續有網友詢問有哪些營養補充來源可以幫助大腦思考更清楚、更能抗壓及保持心情的平穩?上次我曾把酪胺酸的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今天我想和大家討論苯丙胺酸的相關研究及作用:


苯丙胺酸(Phenylalanine,簡稱Phe或F),是胺基酸的一種,化學式為:HO2CCH(NH2)CH2C6H5


一般用於補充的來源多為左旋苯丙胺酸,或是消旋(左旋加右旋)苯丙胺酸,,這是一種必須胺基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最早是從哺乳類動物的乳汁發現的,一些植物來源也可補充一些。苯丙胺酸在體內的腦部生化流程扮演重要的關鍵角色,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等等,這3種物質都屬於兒茶酚胺,都需苯丙胺酸當原料,請參閱相關的代謝流程(苯丙胺酸--->酪胺酸--->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腎上腺素):



苯丙胺酸的效果就是增加警覺性、改善憂鬱及止痛,,也有研究發現能夠控制食慾及經前症後群。根據研究統計,有10-15%的憂鬱患者,他們體內的苯丙胺酸濃度明顯不足。有兩個雙盲研究(研究人員及受試者都不知道吃的是安慰劑或者是苯丙胺酸)研究發現:苯丙胺酸抗憂鬱的效果並不會比傳統的抗憂鬱劑Imipramine效果差。因此有憂鬱困擾的人也不妨補充這類營養品來幫助自己的情緒更穩定。


在藥物成癮方面,也可以作為控制成癮物質的輔助療法,主要機轉是因為苯丙胺酸可以抑制體內代謝腦內啡的酵素,藉此增加腦內啡在大腦的濃度,來幫助止痛及減低成癮物質的使用。控制食慾主要與腸道控制飽足感的CCK(cholecystokinin)有關,CCK是腸道釋放給大腦飽足感的訊息物質,苯丙胺酸可以調控CCK的釋放來幫助食慾抑制。因此想減重又不想餓得頭昏眼花,思考不清楚的人,可以考慮這樣的營養補充。


有血壓問題的人,想利用這樣的營養補充,建議以消旋胺酸優先,主要是消旋苯丙胺酸補充比較無血壓升高的可能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頭痛醫腳? 扁平足多走幾步恐會頭痛欲裂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0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扁平足可不只會影響走路,還可能引起頭痛症狀。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位37歲英國女性每到周末就喜歡到鄉間走走、散散步,但每次走路走到一半,總會感覺頭痛欲裂,最後不得不中止行程,回家,躺在黑暗房間靜養。



就醫發現,原來這位患者有扁平足,全身動作、姿勢都不正確,大腦無法處理這些異常訊息,便以頭痛方式表達抗議。



這位患者表示,她幾乎每個周末都飽受頭疼之苦。頭痛時,就算服用止痛藥也沒用,唯一可以減輕疼痛的方法就是趕快躺在黑暗房間,等一段時間,頭痛才會獲得紓解,後來透過手術治療扁平足,才徹底解決頭痛問題。



英國倫敦足部、關節醫學中心足部醫學醫師莉納賓芭許(Rina Bimbashi)解釋,走路時足部承受所有身體重量,而扁平足的人走路時步伐較為不穩,為維持身體平衡,肌肉需要更加用力,肌肉用力時間也較長。這造成連鎖反應,從膝蓋、大腿到腹部、下背都受到影響。由於走路姿勢出了差錯,肌肉往往非常緊繃,且負荷過重。



當大腦無法處理眾多動作訊號,就會出現姿勢性頭痛。莉納賓芭許進一步解釋,身體各部位肌肉會持續對大腦發出訊號,告訴大腦它們正在做甚麼事,一旦肌肉工作量超過負荷,肌肉所釋放出的訊息便會干擾大腦。此時大腦會分泌化學物質,導致血管擴張、發炎,引發抽痛。醫師建議,有扁平足的人更要選擇適當鞋子,幫助矯正走路姿勢,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腳就像是人的地基一般,支撐這個地基的是腳弓,這是由蹠骨構成的。腳弓有問題,會改變支撐點的改變,造成全身結構的影響,其中,有一個理論稱之為關節旋轉理論。在脊骨神經學的理論中,從脊椎出來的神經若受到壓迫,就會導致神經支配的系統或器官有狀況或症狀,甚至會影響到血管及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恢復結構平衡,解除不當的壓迫才是針對根源的解決之道。


最近英國有一則醫藥新聞提到:某些人的偏頭痛問題來源竟然與扁平足有關,該報導的治療是以手術來處理的。其實扁平足解決的方式除了手術,不想手術還可以考慮透過足印的分析,找出適合調整的角度,訂作矯正腳弓平衡的鞋墊來改善。建議大家若有使用這類足弓墊,其材質不能太軟(沒有足弓之稱的效果),太硬當然也不好穿,同時鞋底不能太軟,現代的人無法穿硬鞋,主要的原因即在於大部分的人(據統計有七成)都有腳弓不平衡的問題。想知道自己足弓是否OK,也可透過足印分析來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名的精神醫學期刊於五月發表一篇有關於抗憂鬱劑使用與自殺的關係,值得大家關注。這篇研究是由哈佛醫學院與布里翰婦女醫院的研究人員共同針對287543位超過18歲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原文的摘要大家可以參閱: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67/5/497


過去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針對抗憂鬱劑的使用(包含所有的抗憂鬱劑),已有明確的警語與建議,最近這篇研究結果也支持FDA的建議,也就是憂鬱患者服用抗憂鬱劑,不會因為藥物種類的不同,而減少自殺的風險。之前的研究大多是服用抗憂鬱的憂鬱患者與服用安慰劑(外型一樣,但不含藥的成分)的憂鬱患者相較,服用抗憂鬱劑的研究對象較服用安慰劑的自殺風險明顯提高,若以臨床療效來說,有些抗憂鬱劑達到的療效與安慰劑相比,差不到兩成(六成對四成多),因此有醫師戲謔的說,八成的憂鬱患者,都不需抗憂鬱劑的幫忙(包含吃安慰劑就有療效及吃抗憂鬱劑也無效的個案)。


之前我還在區域醫院服務的時候,有一天早上,當時一位資深的精神科醫師拿到報紙,看到某名人的家屬跳樓身亡的新聞第一個反應就是:你看,不好好服藥,搞得跳樓自殺。


我還記得當他邊看新聞,還會振振有詞地評論,但當他看到新聞寫道:當事人平時也按時看精神科門診及遵照醫矚服藥,他才住口。


對照這篇最新的研究,結果是相符的:


雖然受到廣泛使用,但過去十年來並無一致證據顯示,抗憂鬱藥物的使用增加,已減少自殺念頭或自殺意圖的氾濫。


也就是抗憂鬱劑的使用,無法減少自殺念頭或自殺意圖的氾濫。因此,當我們論及自殺防治的時候,不應再強調抗憂鬱劑的使用,能夠降低自殺的風險,對憂鬱症患者亦然。


真正的自殺原因,,並非是抗憂鬱劑可以處理的,身體的不適而無法獲得處理或是解決,持續的失望往往會累積成厭世的念頭與衝動,因此在生理方面,建議大家不妨多瞭解功能性醫學對身體功能的失衡所能提供的檢測與治療,根本處理源頭,真正減輕生理不適之原因,而非為依賴藥物控制來抑制症狀,才是根本解決之道。至於跟自殺有關的心理成因,相關資料大家也可以參閱之前我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59


研究:抗憂鬱藥物種類不影響自殺行為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05/05 02:20 鄭竹雅







(法新社華盛頓3日電) 今天公佈的研究顯示,使用抗憂鬱藥物的成人,他們的自殺行為不會因所服用藥物的種類不同而有所改變。



美國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Women's Hospital)與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員說:「服用不同類型藥物的患者間,沒有在臨床上具有意義的風險差別。」研究報告刊登在5月號「一般精神病學彙刊」(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該報告表示:「我們發現所有抗憂鬱藥物的事件比率相同,這項結果支持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ood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對全部抗憂鬱藥物一視同仁的決定。」



「治療決定應以效力為本,臨床醫師開始進行抗憂鬱藥物治療後,應謹慎監控。」



研究員檢視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共28萬7543名成人的就醫資料。他們在1997年至2005年間開始抗憂鬱療程,其中751名研究對象在為期5年的診療期間自殺未遂,有104人成功自殺。



  研究表示,「雖然受到廣泛使用,但過去十年來並無一致證據顯示,抗憂鬱藥物的使用增加,已減少自殺念頭或自殺意圖的氾濫。」(譯者:中央社鄭竹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童看電視 長大變笨又變胖


中時 更新日期:2010/05/04 02:12 實習編譯林力敏/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實習編譯林力敏/綜合報導】



加拿大研究團隊三日於美國醫學會《小兒與青少年醫學檔案》(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發表研究指出,兒童若從兩歲開始就常看電視,長大後更易發胖,智力發展受阻,課業表現較差,且易受同學霸凌。



該研究調查一九九七年至九八年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出生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位孩童。這些孩童的父母記錄小孩在兩歲半及四歲半觀看電視的時數,等小孩成長到十歲,再由學校教師評估其課業表現、衛生習慣及心理社會發展。



結果顯示,兒童若從兩歲開始,每周多看一小時電視,長大後數學表現差六%,課堂參與度少七%,遭同學欺負的機率高一○%,另外運動量少九%,吃下肚的零食分量則多一○%,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五%。此外,研究數據指出,兩歲兒童平均每周觀看電視八.八小時,四歲兒童則觀看十四.八小時。



研究人員認為,學齡前階段對腦部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應減少小孩看電視的時間,這樣小孩才能夠做更多有助身心發展的活動。這份研究已引發社會關注,要求政府針對孩童看電視的時數設限。



在美國,小兒科醫生建議家長禁止兩歲以下孩童看電視,而兩歲以上孩童一天看電視的時間也不宜超過一至兩小時。



法國政府禁止電視公司針對三歲以下兒童製作節目,澳洲政府則建議三至五歲兒童一天看電視的時間不宜超過一小時



家中有小小孩的父母趕緊看這裡,並回答一個問題:您的小孩一天看多久的電視?


最近加拿大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


兒童若從兩歲開始,每周多看一小時電視,長大後數學表現差六%,課堂參與度少七%,遭同學欺負的機率高一○%,另外運動量少九%,吃下肚的零食分量則多一○%,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五%。


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的小孩(從兩歲開始)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多,極可能會影響到小孩日後的心智發展,體重過重甚至被欺負。小孩為何會這麼愛看電視,我認為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缺乏父母的陪伴,絕大部分的小孩都喜歡和父母互動,越小時越喜歡,如果父母每天能撥時間陪小孩讀書、講故事,甚至遊戲,就能取代電視在小孩生活中佔的比例,感情還能加溫一舉數得。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運動、減重 可減緩肌纖維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04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體重過重,平時還是喜歡懶洋洋賴在室內?挪威醫學專家警告,體重過重的女性較容易出現纖維肌痛等慢性疼痛疾病,特別是那些不喜歡運動,常常坐著、躺著,生活方式趨於靜態的女性,更是纖維肌痛等慢性疼痛高危險群。



挪威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5月號「關節炎照護與研究」醫學期刊(ArthritisCare&Research)發表研究成果。纖維肌痛患者常有廣泛性疼痛,症狀持續三個月以上,疼痛時會出現「壓痛點」,「壓痛點」多半在頸部、肩膀、背部、臀部、手臂和腿部等位置。



有些患者也會出現不明原因倦怠無力,患者沒有情緒困擾,也沒有睡眠障礙、頭痛等問題,但總是感覺很疲倦。女性患者多於男性,醫界還不太了解疾病真正起因。醫界認為,可能是神經系統缺陷引起,也或許是基因導致。



挪威科技大學保羅‧默克(PaulMork)為首席研究員。研究團隊分析將近16000位女性所填寫的問卷,這些人當中有380人在11年研究追蹤期間出現纖維肌痛症狀。研究人員分析患者身體質量指數(BMI)、運動習慣等資訊。結果顯示,規律運動、擁有健康體重有助預防纖維肌痛。



默克指出,和沒有運動習慣者相比,女性一周運動四次的話,出現纖維肌痛機率就能減少近3成。即使一周運動2、3次,也能減少罹病風險11%。研究也發現,女性一旦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以上,產生纖維肌痛機率增加六、七成之多。



纖維肌痛患者,往往在不同的醫療院所求醫,卻始終找不到答案,因為連醫師也不知道原因何在,大多只能被動止痛而已,在門診許多有慢性疲勞困擾的人也容易出現這類不適。纖維肌痛症(英文原名為Fibromyalgia,意指肌肉及結締組織疼痛),這種疼痛通常是慢性的、範圍比較大的疼痛。尤其對壓力反應(身體按壓)的疼痛反應特別明顯。此外,也容易合併出現持續的疲憊感、睡眠障礙及關節僵硬等等狀況,有些患者還會有吞嚥困難、腸道及膀胱異常、刺麻感及認知功能異常狀況。在一些憂鬱、焦慮甚至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患者身上有嚐嚐看得到,因此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就是一種身心性疾病。估計有2-4的人罹患這種疾病,男女比例約為9:1。由於這種疾病在西醫無法以客觀的檢驗來證實,因此有不少專業人員會覺得這只是身體功能失衡引發的現象。有些研究發現纖維肌痛正的患者長期有心理壓力:


Schweinhardt P, Sauro KM, Bushnell MC. (October 2008). "Fibromyalgia: a disorder of the brain?". Neuroscientist. 14 (5): 415–21. doi:10.1177/1073858407312521. PMID 18270311


目前在西醫並沒有比較好的根治方法,故在藥物治療上,一些抗癲癇藥;影響神經傳導物質例如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等等的精神科藥物有可能被醫師建議使用,甚至抗癲癇藥物拿來幫忙止痛都不乏有醫師這樣做。但這都是無法根本處理得治療方式,建議大家對藥物治療還是保守些比較好。運動對於纖維肌痛症的改善研究其實不少,除了最近挪威的研究之外,過去也不少研究證實對纖維肌痛症的確有幫助:


  Woolfolk, L.; Allen, A.; Tiu, E. (Dec 2007). "New dir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somatization". The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0 (4): 621–644. doi:10.1016/j.psc.2007.07.001. ISSN 0193-953X. PMID 17938037


為纖維肌痛是一種明顯的身體功能失衡,既然是身體功能失衡,應該回到身體功能檢測去找根本的問題,透過功能性醫學可以找出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相關內容大家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這本書雖名為大腦健康,但其實都是在闡明功能性醫學的處理方向與概念,大家不妨多瞭解及利用相關檢測,幫助自己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原因所在,有不少人認為功能性醫學都在處理身體功能而已,其實這是誤解,包含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也明確提到心理壓力對身體的影響,因此,鎮靜心靈對身心性疾病的改善也相當重要。關於抒解纖維肌痛方面,不想靠藥物的人也可以考慮Methylsufonyl methane這種天然營養品,對相關資料有興趣的人請參閱:


 MSM the Definitive Guide: The Nutritional Breakthrough for Arthritis, Allergies and More. Freedom Press. 2003. ISBN 9781893910225. http://www.amazon.com/MSM-Definitive-Guide-Nutritional-Breakthrough/dp/1893910229. 


以下為纖維肌痛症的患者長出現的對稱壓痛點圖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婦日照少孩子易患多發性硬化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5/01 00:07 【中央社香港三十日路透電】



澳洲的一項研究發現,婦女在懷孕的頭三個月如果很少曬太陽,生出的孩子日後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可能比較高。



長久以來,維他命D攝取量不足可能導致罹患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的較高風險,而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就是陽光。



專家認為,孕婦日照不足,可能會影響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使這個孩子日後比較容易罹患MS。



澳洲的研究人員檢視一九二○年到一九五○年間出生的MS患者的紀錄,發現其中出生在十一月和十二月的比較多。



這表示這些人在娘胎的頭三個月正好是四到六月,也就是南半球的冬季,在那個季節,孕婦可能會想待在室內避寒。



相反的,出生在五月和六月的MS患者少很多,而這些人的母親懷孕頭三個月,是九到十一月的夏季。



研究人員發表聲明說:「出生在十一月、十二月夏初月份的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比生於五月和六月的人高出三十%左右。」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坎培拉「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inCanberra)學者史戴普斯(JudithStaples)、林姆(LynetteLim)和「梅鐸兒童研究所」(MurdochChildren'sResearchInsti-tute)的龐森碧教授(Anne-Louise-Ponsonby),報告今天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MedicalJournal,BMJ)。



研究人員說,維他命D對於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展可能特別重要。



他們在報告上說:「在胎兒發育時期,可能也需要考慮補充維他命D,以預防MS。」



先前也有北半球的研究顯示,有比較多的MS患者出生於五月,而他們的母親在懷孕頭三個月,可能因為處於較冷的九月到十一月,因此很少接觸陽光。



MS在離赤道較遠國家比較常見。它能造成永久性的行動不便,症狀包括四肢部份或全部麻痺或無力、視力部分或完全喪失、腫瘤和步履不穩。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各種癥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鬱、情緒不穩定、協調與講話困難、吞嚥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多發性硬化症影響腦和脊髓的神經細胞──神經元。多發性硬化症逐漸造成大腦和脊髓的斑塊性的神經髓鞘的破壞(脫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響神經軸突的信號傳遞,以失去大腦和脊髓對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喪失功能。以下為原文的症狀概述,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多發性硬化症的確實病因仍不清楚,一般研究認為與基因、環境及感染有關。多發性硬化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發病人數兩倍於男性。在環境的因子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日曬不足導致維生素D產生不足,或者維生素D攝取不足導致:


Marrie RA (December 2004).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in multiple sclerosis aetiology". Lancet Neurol 3 (12): 709–18. doi:10.1016/S1474-4422(04)00933-0. PMID 15556803. 


Ascherio A, Munger KL (June 2007). "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multiple sclerosis. Part II: Noninfectious factors". Ann. Neurol. 61 (6): 504–13. doi:10.1002/ana.21141. PMID 17492755. 


最近澳洲也有研究發現,懷孕前三個月若日曬不足,小孩以後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危險性明顯提高。此外,抽煙也是危險因子之一,職業環境中暴露的有機溶劑、疫苗、甚至是荷爾蒙及飲食等等,雖無定論,但都有研究證實提高了罹患的危險性。


在病理的變化上,有些比較麻煩的病變,諸如血腦屏障的破壞,原本血腦屏障可以防止T細胞進入腦部,但往往在一個病毒感染後,讓血腦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壞,使T細胞進入大腦產生過度免疫的攻擊反應:


Compston A, Coles A (April 2002). "Multiple sclerosis". Lancet 359 (9313): 1221–31. doi:10.1016/S0140-6736(02)08220-X. PMID 11955556. 


在治療上,急性發作,醫療幾乎都是以類固醇來治療,不然就是血漿分離清除抗體等方式。平時治療,幾乎都以干擾素治療為主,輔助療法上,飲食調整,草藥甚至是高壓氧都有相關研究可參考:


Olsen SA (2009). "A review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by people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Occup Ther Int 16 (1): 57–70. doi:10.1002/oti.266. PMID 19222053.


Farinotti M, Simi S, Di Pietrantonj C, et al. (2007). "Dietary interventions for multiple scleros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1): CD004192. doi:10.1002/14651858.CD004192.pub2. PMID 17253500. 


Bennett M, Heard R (2004).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multiple scleros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1): CD003057. doi:10.1002/14651858.CD003057.pub2. PMID 149740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他命列二級毒品 法部反對


稱「娛樂性暫時用藥 難成癮」

2010年04月29日蘋果日報


【羅暐智、徐珮君╱台北報導】立法院司法委員會昨審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藍委吳育昇等人提案要求將K他命從三級毒品改列為二級毒品,但司法院與法務部持反對意見。會議主席呂學樟要求法務部一個月內召開臨時會議,檢討K他命改列為二級毒品案,送立院備查。



「恐成拉K擋箭牌」


K他命現屬三級毒品,依現行法律規定,二級毒品販賣和吸食者都有刑責;三級毒品僅販賣者須負刑責,吸食者免責。吳育昇認為,這是造成K他命在青少年間氾濫的主因,因此要求將K他命列為二級毒品,以遏阻青少年吸食。
法務部次長吳陳鐶說,K他命是娛樂性暫時用藥,成癮性極低。吳育昇則轟,K他命只是娛樂性暫時用藥的說法,恐成青少年拉K的擋箭牌。昨列席委員會的官員,僅調查局官員支持列為二級毒品
,司法院、法務部皆反對。
吳陳鐶說,現行法律已可有效防範新興毒品,若因吸食K他命而對使用者處以觀察、勒戒、強制戒治等刑罰,將使學生學業中輟、上班族工作中斷,增加社會成本。
衛生署前署長、綠委涂醒哲則主張「用藥(毒品)者除罪化」,批法務部把吸毒的藝人大炳當成壞人。呂學樟質詢時,則請涂醒哲站上官員備詢台,以方便兩人討論,結果變成「執政黨立委質詢在野黨立委」的有趣畫面。



吳敦義:加強掃毒


行政院長吳敦義昨也在行政院治安會報指示,毒品問題是治安最大隱憂,要求檢警調加強執行掃蕩毒品計劃,並結合宗教戒毒,徹底解決毒品氾濫問題。警政署則在會中報告今年一至三月治安狀況平穩,但因K他命去年底列入毒品,以致毒品案件較去年增加九百八十七件,達一萬二千二百二十五件,查獲毒品一千九百二十二公斤,增加一千零九十九公斤。



國內的K他命濫用到底嚴不嚴重,我們從不久前的新聞就能清楚瞭解: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444379/IssueID/20100417


今天報載法務部及司法院都反對把K他命列為二級管制藥,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K他命只是娛樂性的暫時用藥,成癮性極低。聽到這樣的說法,讓人感到非常遺憾,如果這些官員家中有人是K他命的成癮者,我想結果就會不太一樣。


不可否認,K他命與海洛因、安非他命之類的毒品相較,成癮性較低,但一旦成癮,K他命的上癮患者處理的難度,並不亞於前面兩種毒品。而且K他命還會嚴重影響胃腸,造成嚴重的發炎及疼痛,泌尿生殖系統方面,則會造成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甚至無法排尿,有人則是尿失禁的狀況,這些案例在門診的案例上屢見不鮮。少數的人還會產生呼吸抑制的狀況,也提醒大家注意。


我認為K他命若沒有提高管制的層級,會讓濫用的人想當然爾覺得這並不是很嚴重的東西,就算被逮到,也無勒戒或相關的監禁問題,進一步造成K他命的濫用比例大增,我認為政府當局不應坐視而任其加劇,之前K他命與搖頭丸列為同等級管制毒品時,K他命的濫用真的不如現在嚴重。因此,我認為應該把K他命改列為二級管制毒品來抑制K他命的氾濫,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個問題,監督政府來處理面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晚上(四月28日)我受邀上年代的談話性節目:聚焦360度,談到這幾天的國道坍塌,導致有人不幸過世,其罹難者家屬、搶救人員以至於緊盯媒體的大眾,到底要注意哪些事以及如何彼此幫助彼此走出災難後的陰影,在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我提供了一些方式來提供大家參考使用,鑑於節目時間短暫,無法詳述,故在此補充相關資料讓大家參考: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對那些經歷過天然、人為巨大傷害受害者,其他如性侵案被害人身上常會出現的身心不適現象,當同一創傷行為被再度體驗,反覆的痛苦回憶、夢境,會被類似情境引發,產生強烈心理痛苦與生理反應。當事人常常出現失眠、易怒、易受驚嚇,及注意力不集中,障礙持續、嚴重者會造成臨床上重大痛苦。舉例而言,在南海大海嘯、各國的大地震甚至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的災後,歷劫餘生的人們經常會出現上述的反應,就可稱之為PTSD。主要的原因是當事人的注意力卡在事件發生的時刻,當時所出現生命威脅、恐懼、震驚或者巨大的失落感常藉由一些再刺激而引發不適、難以平復。


不管如何,這必然對當事人的壓力系統造成明顯的衝擊,包含大腦神經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系統都會產生影響。會有PTSD狀況的人,短期可以藉由轉移注意力來協助當事人暫時隔離壓力事件,但追根究底,有機會,把事件經歷說出來就是種面對的最好治療,即便一些統計出來效果不錯的療法,也是要去描述或者去說,去接觸,再配合一些放鬆技巧的協助來達成效果。國內有經驗的治療師並不多。至於藥物的使用,建議有急性壓力困擾或者PTSD困擾的人,還是保守些為宜,就算要用,最好警惕自己時間不要過久,藥量避免越來越多。過去我在區域醫院看診時就有好幾個921的受災患者,因為當時難以平復,選擇用藥物來控制症狀與幫助睡眠,到頭來藥物不減反增,睡眠品質及心情越來越糟,成了長期服藥的慢性精神病患。


我在節目上建議的方式,並非精神科的方式,但對沈浸於重大壓力事件的人,卻可能在不長的時間處理就能走出哀傷與驚恐。這個方式是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 Ron Hubberd提出來的,藉由反覆詢問當事人兩句話:那個時候你在哪裡?你現在在哪裡?藉由讓當事人反覆回想事件發生的經過,並口述出來,詢問者不必和對方討論,只要示意即可,當事人有嚴重的情緒反應,鼓勵當事人發洩出來,穿越這些有負荷的記憶,在記憶中隱含的負面情緒,會一點一滴被拿掉,帶當事人達到一個情緒比較穩定的點甚至有某些領悟被說出來時,即可停止。


想幫助這些緊繃的當事人好睡,也可以利用L.Ron Hubberd所建議的援助法來幫助對方放鬆甚至入睡。過去在許多災難現場,已有許多會使用援助法的志工幫助當事人恢復平靜,其中也包含911及南海大海嘯等等的重大事件。相關技術學習並不困難,想學的人也可以和我們聯絡。因這次災難事件被明顯影響,難以平復的人如果需要這些資料或者進一步協助,也可以和我們聯絡。


在此謹向這次的罹難者家屬致哀,也祝他們的心情早日恢復平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你有多認識你自己?


     光能診所將從51463連續4週開辦免費的充電講座


    來看看!你到底能變得有多厲害?


 


             


             


ü  如何提升覺察力和能力?


ü  你有多處在當下?


ü  過去的不愉快記憶一直影響你嗎?


ü  你的反應變慢了嗎?


ü  你的記憶力變差了嗎?


ü  你有睡眠的問題或起床的困擾嗎?


ü  你的效率有多高?你還有多少進步空間?


 


 


        ※※※※※※※※※※※※※※※※※※※※※※


             生命裡的障礙其實不過是陰影罷了。


            《自我分析》將教導您認識您自己


              -----而非只是陰影的部分。  


                        


             摘自L 羅恩.賀伯特《自我分析》一書


        ※※※※※※※※※※※※※※※※※※※※※※


 


主辦單位:光能身心診所      


講師:心方位諮商顧問有限公司  魏辰峯


時間:5/145/215/286/4 週五晚上7點~8點半


地點: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11F3


       (東方大廈)(捷運復興站2號出口)


費用:免費


教材:自我分析(可現場購買每本280)   


預約電話:(02)2721-43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毒喵喵 攻進台灣


自由 更新日期:2010/04/27 04:11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表示,近日由地方法院送驗的毒品中,首次檢出俗稱「喵喵」、含Mephedrone成分的新興毒品合成物質。「喵喵」已在全球造成20多起死亡個案,民眾不要因好奇而誤用,以免賠上寶貴性命。



施用者致死率極高



官員表示,據國外資料顯示,Mephedrone是在2008年間,由中國輸出至歐洲、澳洲及紐西蘭等地區,目前已造成20多起死亡個案,歐洲國家多已加強管制。「喵喵」在國內雖尚未有濫用的情況出現,但必要時,衛生署將建議法務部先列為毒品管制。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管制藥品組科長鄭進峰表示,Mephedrone的化學名為4-methylmethcathinone(4-MMC),別名包括Miaow Miaow(喵喵)、Meow、MCAT、M-Cat等,施用後有欣快、興奮等作用,會產生類似甲基安非他命與搖頭丸效果,但因作用時間短,施用者會不斷追加劑量。



Mephedrone會造成嚴重的血管收縮、心臟病發作、心律不整、焦慮、幻覺、妄想、痙攣等副作用;有一名英國女孩吃了一顆混有Ketamine與Mephedrone的藥物,數小時後不幸身亡;另有一名英國男性使用後18個小時,開始出現幻覺,認為有蟲在身上爬並且不斷啃咬,最後竟把睪丸扯下,導致大出血。



最近台灣發現,已有人把新的毒品輸入進來,其英文名為為mephedrone,其化學名為4-methylmethcathinone(4-MMC),別名包括Miaow Miaow(喵喵)、Meow、MCAT、M-Cat等。這是合成的中樞神經興奮劑,與安非他命作用類似。在2007年前,還沒有出現過,從2008年開始,開始在一些國家發現。在一些國家雖還被歸類為藥物,但相關副作用其實不少。


這種毒品,曾被研發藥廠嘗試作為聰明藥的作用,因為服用這類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增加警覺性、欣快感、興奮感,會一直想說話及變得更開放。令人驚訝的,在英國還有心理學的教授把這種毒品拿來給五十個學生服用做研究:


 "Students test mephedrone drug". BBC News. 23 March 2010. http://news.bbc.co.uk/1/hi/education/8582472.stm. Retrieved 23 March 2010. 


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為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它潛藏的副作用,根據毒品專業研究發現,服用這種毒品,會導致流鼻血、鼻部灼熱、幻覺、噁心、嘔吐血液循環問題、潮紅、焦慮、偏執、癲癇發作及妄想等等狀況:


"Police warning over 'bubble' drug". BBC News. 20 November 2009. http://news.bbc.co.uk/1/hi/england/tees/8370130.stm. Retrieved 27 November 2009. 


根據製藥公司自己的臨床報告,其他的副作用還包含:注意力變差、短期記憶力退化、心跳增加、心律不整、焦慮、憂鬱、流汗過多、瞳孔放大、牙關緊閉、磨牙等等(跟搖頭丸的副作用相仿):


"Crew 2000 - Drugs - Information, Advice and Support - Home". http://www.crew2000.org.uk/. Retrieved 2009-11-26.  Direct link to PDF file: [1]


國際毒癮研究中心的調查研究發現:51%的使用者會發生頭痛的症狀、43%的人會心悸、27%的人會噁心、15%人會出現指頭變藍(循環改變):


Clubbers are 'turning to new legal high mephedrone' BBC News Jim Reed 13 January 2010


根據知名的媒體BBC2009年4月報導:曾有一個人如果服用超過18個月(至少一週兩次),開始出現幻覺、容易激動、躁動及躁症發作而送去精神科病房住院:


Call for ban on 'legal high' drug, BBC News, 30 April 2009


提醒大家,長期使用這種毒品也可能導致陽痿:


"Mephedrone can cause impotence, warns expert", BBC


關於死亡案例,各國陸續有個案爆出,在瑞典把持有這種物質歸類為犯罪行為:


 "Teenager dies of 'net drug' overdose — The Local"


提醒大家,這種毒品的副作用一部份已被確認,但相較於其他毒品,「喵喵」很新,仍有許多潛藏的後遺症未被研究清楚,建議大家不要把自己當白老鼠來試驗,否則一旦出現嚴重的後遺症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屆時恐怕悔之莫及。一旦染上毒癮,應藉由有效的生理排毒技術及增加面對能力的心靈改善技術合併生活改善技術來幫助自己重新站起來,方法不對,容易衍生毒品一再使用,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失去自由及別人對自己的信任等等問題。有關戒毒有任何問題,也歡迎大家和我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有一則值得探討的新聞報導,也就是日前有醫學的研討會討論迷幻藥(例如LSD或者迷幻性蘑菇)是否能治療憂鬱、焦慮,甚至有些專家鼓勵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來治療病患。在此我提供一些穩定資料給大家參考:


首先讓我們瞭解LSD的相關資料,這是1938年由由瑞士化學家Albert Hofmann博士,進行一個有關麥角鹼類複合物的大型研究計畫時,第一次合成出來的。這種毒品藥效很強,我們從它使用的劑量即可得知,一般藥物都是以毫克來計算,這種毒品的使用量需以微克(一毫克等於一千微克)來計算,使用這類毒品,容易產生解離性的症狀,解離症狀發生時,當事人原本清楚的大腦訊息會部分或者全部被這類毒品或藥物阻斷,開始產生一些幻覺、感知減少、思想抽離(原本的記憶、思考等等)、夢境甚至狂喜等等。據一些研究發現,這可能原自於這類毒品對多巴胺及鴉片類受體產生的非選擇性作用,繼而產生欣快感。許多有解離作用的毒品或藥物如果宣稱療效,應該是解離作用產生的結果。


1947年開始,精神科治療開始使用這種東西來治療精神疾病,在1950年代,有些精神科也拿來當作精神治療藥物(甚至包含酒癮)。因此,現在聽到這種論點,是六十年前的過時論點。LSD被禁止使用的最大原因,是因為LSD的使用除了會產生恐慌之外,還會引發健康者的精神病狀況:


Rick Strassman (1984). "Adverse reactions to psychedelic drug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Nerv Ment Dis 172 (10): 577–95. PMID 6384428


 Cohen, Sidney (January 1960). "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Side Effects and Complications" (PDF).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30 (1): 30–40. PMID 13811003


Malleson, Nicholas (1971). "Acute Adverse Reactions to LSD in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 (PDF). Br J Psychiatry 118 (543): 229–30. doi:10.1192/bjp.118.543.229. PMID 4995932. http://www.maps.org/w3pb/new/1971/1971_malleson_5136_1.pdf. 


曾有一位精神科醫師跟我提到他和一位吸毒者的對話,這位吸毒者即使被關多次仍堅持用毒,他說:你問我為什麼要一直用海洛因?因為用海洛因會讓我感覺整個人和這個世界脫離,這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實在太爽了,沒有其他任何經驗可以取代,因此就算被關很多次,我還是會想用。


以上的例子,反應了很多吸毒者的狀況,面對能力缺乏,吸毒成了他們逃避的工具,我認為想以毒品來治療憂鬱或者加強心理治療的效果,就是在變相地鼓勵當事人不要面對,除了根本無法改善以外,還會讓求助的人狀況更惡化。


想以毒品治療憂鬱,就像借酒澆愁一般,短期會醉得不省人事,一旦藥效過後之後,反而會愁更愁。持續的憂鬱,應該去找出生理或者心理的根源,根本處理及面對,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而這些也都有方法可以協助當事人處理。貪圖短暫吸毒帶來的快感,只會讓問題持續,最後賠上健康與自由,得不償失。


迷幻藥治憂鬱?美醫學界新論點



民視 更新日期:2010/04/25 09:01



說起迷幻藥,總讓人聯想到嬉皮的頹廢形象,但現在醫學界卻有一派說法,認為迷幻藥能治療憂鬱、焦慮等精神問題。



不管是LSD還是迷幻性菇菌類,這些迷幻藥總讓人想到1960年代的嬉皮與種種用藥上癮而引發的悲劇,但現在一度是壞東西的迷幻藥,說不定是醫學上另一項神藥,美國聖荷西這場研討會上,全球許多醫學專家、研究員,甚至用藥者聚集一堂,分享使用迷幻藥的個人經驗,辯論迷幻藥成為法定藥品的可能性。



杭特莉小時曾遭虐待,身心受創,因而失去自信,17歲那年,她開始用搖頭丸,這一用就是6年,專家表示,搖頭丸可能讓用者感到高度興奮,能清楚查覺自己的感覺,由此產生不再恐懼的力量,這派專家大力鼓吹讓心理治療師適度使用迷幻藥治療病患。



當然,抱持懷疑的專家不在少數,認為使用迷幻藥治病缺乏科學證據,史畢格代表的是主流派的想法,但在研討會上,與會者還是希望,有朝一日,迷幻藥能洗去負面形象,成為有名有份的醫學用藥。(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一直有網友詢問何處可以取得類似Madifanil的聰明藥,因為這些網友可能要準備考試或者面試,自覺記憶力不好或者反應不夠快,因此想靠一些外來物質來提高多巴胺濃度,進而提昇自己的相關認知功能。我除了向他們解釋,這類藥物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的適應症(例如嗜睡症、作息無法正常的輪班工作者等等),醫師才會開立,況且這還是管制藥,如果得知有醫師私底下販售,還可以去舉發。


如果藥物不能取得,是否有天然的補充來源可以幫忙?在生物化學上的研究上,我們很清楚,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就是氨基酸,某些特定的氨基酸補充也能以自然且無副作用的方式來提高神經傳導物質,例如今天我們要談的酪胺酸(Tyrosine)。


酪胺酸是人體內建構蛋白質的二十個氨基酸之一,屬於非必須胺基酸,也就是吸收到人體的必須胺基酸可以轉化,這種胺基酸於1846年由德國的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從起司中的酪蛋白發現的。天然的攝取來源包含大豆、雞肉、火雞肉、魚、核桃、起絲、牛奶、南瓜籽等等,也能從營養補充品來加強補充。  


在大腦的多巴胺細胞中,酪胺酸會被轉化成LEVODOPA,之後再轉變為多巴胺,在腎上腺髓質中,酪胺酸會被轉化為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素,甲狀腺素的T3及T4,也是酪胺酸轉化而來的。


在醫療上,酪胺酸是神經傳導物質的前質,可以增加血清中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濃度,對心情的提升有限,但如果是在壓力的環境下,作用會比較明顯,請參閱:


Rasmussen DD, Ishizuka B, Quigley ME, Yen SS (1983). "Effects of tyrosine and tryptophan ingestion on plasma catecholamine and 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57 (4): 760–3. doi:10.1210/jcem-57-4-760. PMID 6885965. 


Lieberman HR, Corkin S, Spring BJ, Wurtman RJ, Growdon JH (1985). "The effects of dietary neurotransmitter precursors on human behavior". Am J Clin Nutr. 42 (2): 366–370. PMID 4025206


許多研究顯示在有壓力環境下,包含極寒、疲憊、至親死亡、離婚等等狀況,酪胺酸對於減少壓力引發的體重急速下降,有明顯的幫助,同時還能明顯提高認知功能及體能的表現:


Reinstein DK, Lehnert H, Wurtman RJ (1985). "Dietary tyrosine suppresses the rise in plasma corticosterone following acute stress in rats". Life Sci. 37 (23): 2157–63. doi:10.1016/0024-3205(85)90566-1. PMID 4068899. 


Deijen JB, Wientjes CJ, Vullinghs HF, Cloin PA, Langefeld JJ (1999). "Tyrosine improves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s blood pressure in cadets after one week of a combat training course". Brain Res. Bull. 48 (2): 203–9. doi:10.1016/S0361-9230(98)00163-4. PMID 10230711


Mahoney CR, Castellani J, Kramer FM, Young A, Lieberman HR (2007). "Tyrosin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working memory decrements during cold exposur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PRESS (4): 575. doi:10.1016/j.physbeh.2007.05.003. PMID 17585971. 


不過在正常的環境或者無壓力的環境下,影響則不明顯。國外還有研究用於古柯鹼的濫用與戒斷治療,一般會合併其他胺基酸例如色胺酸來並用,B6有時也可考慮一起使用,加強效果,當然,劑量的使用會高一些。此外,也有人在臨床上用於戒咖啡及界尼古丁(煙),總之,我認為是把天然的中樞興奮營養品用於取代要戒的物質:


Mahoney CR, Castellani J, Kramer FM, Young A, Lieberman HR (2007). "Tyrosine supplementation mitigates working memory decrements during cold exposur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IN PRESS (4): 575. doi:10.1016/j.physbeh.2007.05.003. PMID 17585971. 


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人,也可以補充。本身有高血壓、懷孕或哺乳的人,比較不建議補充,另外有服用特殊的抗憂鬱劑(MAO inhibitor)的人也不建議補充。


總之,在高壓環境下仍想擁有好的表現,應優先考慮自然的營養補充來源,而且經臨床驗證也確有實效,這是我比較建議的身體改善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北歐研究:早洩也是遺傳 非關心理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4/22 14:35



北歐科學家研究發現,早洩跟精神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一個基因出了狀況;所以早洩跟遺傳比較有關係。



瑞典和芬蘭科學家說,腦部一個(多巴胺)傳導基因DAT1要是缺損,就會讓男性早洩。



在英國,男性早洩的情形很普遍,大約四分之一的人有這種困擾。以往,醫界多半認為早洩是精神方面的問題,治療的方式以心理為主。



現在知道病因以後,就可以改用調整多巴胺的藥物治療早洩了。



早洩有許多定義,最嚴格的定義,是性伴侶未達高潮前,男性就射精了,如果以這標準來看,大部分的男性可能都有此困擾。另一個定義是兩分鐘,進入過程不到兩分鐘就射精的話,被可歸類為早洩。不管如何,在早洩的藥物治療中,清一色幾乎都是拿SSRI(選擇性的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憂鬱劑來做延長射精的治療,之前我提過很多次,SSRI也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有興趣的人可參閱:


Csoka AB, Shipko S (2006). "Persistent sexual side effects after SSRI discontinuation". Psychother Psychosom 75 (3): 187–8. doi:10.1159/000091777. PMID 16636635


想增加血清素來延長時間,也有營養品可以考慮,有學者建議可以補充5-HTP(血清素的前質)這類營養品來替代,效果不亞於藥物。


多巴胺與早洩的研究,過去可以看到的研究報告較少,大多是跟性滿足及性慾有關,一些所謂的精神狀況,例如躁症發作時,性慾比較高,也與多巴胺過度分泌有關,服用抗精神藥物會抑制多巴胺的分泌,導致性功能障礙,這是精神科治療常見的狀況,有些神經科患者服用增加多巴胺的藥物,不小心會讓多巴胺濃度過頭,導致服用的患者性慾過高,如果年長者有巴金森氏症需服用這類藥物,出現這些狀況,大概就是多巴胺濃度過高所導致。最近北歐研究學者發現:早洩可能與多巴胺調控基因DAT1缺損有關,因此,要治療早洩,可以從這個機轉來做處理。目前FDA仍未核准任何增加多巴胺藥物用以治療早洩,因此,我建議大家避免用這類藥物來改善早洩,未來理想的治療,應該是針對缺損的基因直接作調控,希望治療基因的療法能早日面世,造福需要的人。自然的營養補充品,也許是另一種選擇,之前我也介紹過可以提升多巴胺的天然補充品,對男性不孕及精子數的提升也有臨床驗證,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137&prev=13408&next=13056&l=f&fid=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