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05 20:22


【相關新聞】持有3、4級毒品 須負刑責



2009年 05月 06日




毒品防制修法 拉K要罰錢 


【記者李祖舜/台北報導】 有吸食K他命習慣的「癮君子」小心觸法遭罰了。立法院會昨天三讀通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案,明定如K他命等「入門級」的三、四級毒品吸食者或持有者不再免罰,可處新台幣一萬元到五萬元罰鍰,並限期接受四到八小時的毒品危害講習。 單純吸食三、四級毒品只罰鍰、無刑責,但持有廿公克以上數量者,被視為有散布毒品之虞,可以判刑。例如持有K他命等第三級毒品可處三年以下徒刑,得併科卅萬元以下罰金;持有第四級毒品可處一年以下徒刑,得併科十萬元以下罰金。同時,也提高了持有一級毒品十公克以上、二級毒品廿公克以上者的刑責。 此外,修正案也增訂「窩裡反條款」,為求有效破獲毒品上游製造、販賣與運輸組織,明定查獲之毒販只要供出貨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共犯者,可減輕或免除其刑。也明定在偵查及審判中自白者,可減輕其刑。 對於製造、運輸、販賣第一到第三級毒品者,修正案也都提高了罰金額度。 【2009-05-06/聯合報/A8版/社會】



前幾年,當K他命沒有被列為管制毒品且不須量刑時,讓許多吸毒者的家人傷透腦筋,也造成K他命的使用量大增,許多人因此產生心理、生理及相關系統的後遺症,例如消化系統及泌尿系統等等。


今年已立法通過,對三、四級的毒品加強管制,過去對持有三、四級的毒品法律規範較為寬鬆,今年立法也加強這個部分,提醒大家注意。


有了這些立法規範,家人在幫助吸毒者的過程中,會省力很多。這陣子,有位家長帶了他小孩來診所,想幫助小孩戒毒,由於家長深知吸毒的危害影響深遠,故當機立斷,立刻和小孩討論未來戒毒的選項。他明白告訴小孩,要嘛就去他認為有效的戒毒機構接受毒品復健教育,不然,身為父親的他會大義滅親,直接到警察告發自己的小孩吸毒。這似乎是不錯的方法,小孩自己也不想留下記錄,因此選擇到戒毒機構接受完整的毒品復健教育。在此謹提供給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憂藥不解憂卻催情 博得女性威而鋼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19 00:07 【中央社華盛頓17日法新電】



北美一位研究先驅分析flibanserin藥物測試結果,他今天指出這種新藥不能助婦女對抗憂鬱,卻意外能提高女性房事「性」趣,堪稱女性威而鋼。



索普(JohnThorp)告訴法新社,婦女服用治療憂鬱症測試藥物flibanserin,並不能抵抗憂鬱,卻能撩撥她們的性慾。



索普指出,30至60歲年齡層婦女,最普遍的性問題就是缺乏性慾,如同男性不舉一樣。而針對相同年齡層男性性功能失調最普遍的治療方式,威而鋼是選項之一。



加拿大、歐洲及美國都已針對flibanserin提高女性性慾功效,進行臨床試驗。



研究針對近2000名停經前婦女,讓她們服用flibanserin或安慰劑24週,並回報或是紀錄她們達到樂在其中做愛次數及性慾程度等六項不同變化;發現每天100毫克的flibanserin,在前述兩個項目出現「顯著提升」。



講到藥物治療,首先要有適應症,如果要治療女性的性慾低落,必先得創造一種疾病,最近德國一家藥廠勃林格殷格翰 (Boehringer-Ingelheim)創造一種疾病叫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 (HSDD),意指女性對性事不夠積極或難以從性事中得到滿足感,都是治療的對象。儘管許多媒體幫忙炒作此藥多有效,但許多專業人員仍抱持許多疑慮,包含這顆藥的作用機轉如何幫忙提高性慾?女性的性慾低落原因到底為何?以上種種一律都不應該是一種藥可以充分解釋及解決的,何況是一種療效及作用機轉都不清楚的未上市藥?過去針對女性性慾低落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停經後的婦女,研究顯示男性荷爾蒙的濃度過低,可能是主因,補充男性荷爾蒙後,有些人可以改善,但因為補充男性荷爾蒙本身對女性而言,有許多不確定的副作用,因此,FDA也未核准通過使用。Flibanserin這個藥的試用對象,主要是想針對停經前有性功能障礙的婦女。


首先,我們要先瞭解,在1990年代就被研發出來,原來準備要當抗憂鬱劑的藥物Fibanserin,為何一直無法通過核准上市?除了沒有療效以外,藥廠對這藥的作用機轉也不是很清楚。最近這家藥廠把腦筋動到女性上去,他們宣稱這顆藥經過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可以有效增加女性的房事頻率與滿意程度,實際數字到底為何,讓我們來看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世界唯大陸 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19 10:05



美國國會人權委員會輪值主席史密斯指出,全世界只有中國大陸的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原因是許多婦女被政府強迫墮胎。(劉芳報導)?



史密斯(Chris Smith)選自新澤西州,已經做29年眾議員,是國會「蘭托斯人權委員會」主要成員。上星期,他主持委員會有關中國大陸婦女被強迫墮胎的聽證會,然後撰文投書給中、英文媒體,並發布新聞。



史密斯指出,在「一胎化」政策下,許多中國婦女即使即將臨盆,還會被拖進房間內強迫墮胎,像屠宰場的豬毫無反抗餘地。他表示,根據證詞,中國人並不是一味屈從這種暴行,例如廣西人民曾經大規模抗爭,結果中共動用軍隊逮捕農民,砸毀房舍,沒收家產。



史密斯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中國每天有五百位以上的婦女自殺,中國是全球唯一女性自殺率高於男性的國家,而且高出三倍。史密斯認為,強迫墮胎對婦女造成生理及心理的重大創傷,而大陸強迫婦女墮胎導致女性自殺率偏高。



(中廣記者劉芳美國華盛頓報導)


 


墮胎對女性會造成何種影響?尤其是強迫墮胎的影響會有哪些效應?我在門診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遇到有女性客戶,因為墮胎(不管是基於何種考量)產生的心理困擾到門診求診尋求幫助。


墮胎會產生困擾,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破壞生存這件事,破壞生存的是大抵與道德有關,道德是為了人們的生存而制訂的行為法則,一般人作了違反道德守則的事情,必然會產生罪惡感,嚴重的罪惡感甚至會讓人產生自殺的想法。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的研究發現,許多人的自殺念頭,源自於即將被揭露的越軌行為,而自己無法面對。越軌行為,是指一個人作了違反道德守則的事,有關越軌行為的相關資料、原理及修復方法,請參閱人格的完整與誠實這本書。


當初,我看到全世界的自殺成功率,只有大陸的女性高於男性,大陸和其他地方最大不同點就是一胎化政策。我認為其中大有關連,要降低當地的自殺率,我認為對於越軌行為相關的修復技術,才是解決女性高自殺率的關鍵。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慢性肩痛 運動復健效果好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17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許多人有慢性肩痛問題,挪威研究發現,和體外震波治療相比,患者若能在醫療人員指導下定期做運動復健,治療效果更好,更能舒緩疼痛。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網站〈bmj.com.〉。



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疼痛部位中,肩痛約排名第四,治療方式通常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醫師可能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或局部注射類固醇,物理治療則包括震波、超音波、運動和針灸治療等。



過去曾有幾項研究認為,震波治療可能沒什麼效果,不過醫界還是廣泛使用這種治療方式。研究人員比較運動和體外震波的治療效果,體外震波是指將中、低能量震波加諸在組織上。總共104位男女肩痛患者參與研究,年齡介在18到70歲之間,這些患者肩痛時間至少在3個月以上。



受試患者分成兩組,一組接受體外震波治療,一周一次,持續4到6周,另一組一次在醫療人員指導下運動45分鐘,每周運動兩次,最多持續12周。兩組在6、12、18周接受檢測,在這段時間,研究人員建議他們,除了使用消炎藥物以外,暫時不要再接受其他輔助式治療。結果發現,經過18周後,運動組當中,64%的人肩痛得到改善,而接受震波治療的患者當中,只有36%的人肩痛有所舒緩。



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解釋,肩痛原因很多種,若肌腱發炎,甚至出現鈣化現象,就會考慮使用震波治療將鈣化組織震碎,讓身體可以順利吸收鈣化組織,因此肩痛成因不同,治療方式自然也要有所調整。



黃永錚醫師認為,運動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增強肌力,讓骨頭、關節不會那麼容易受傷,不過肩痛患者最好不要做太激烈的運動,最好作體操等緩和運動。


常運動克憂鬱 高雄人較快樂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10 14:35


運動的人比較不憂鬱,根據一份針對台灣北高市民的調查發現,最近一個月內,有運動比沒有運動的受訪者,有憂鬱情緒的比例較低,因此尋求專業協助的比例也少了一半,而且因為心情不好而去運動的人,高達八成覺得有所改善,每週三到五次,每次三十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可以幫助減緩憂鬱症狀,分析還發現,高雄市民比台北市民快樂,因為高雄市民比較常運動。



運動的人比較快樂,這是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針對一千五百多位台北與高雄市民,進行的調查結果,調查發現有運動習慣的高雄市民占了50.3%,台北市為44.1%,每週運動一天以上的高雄市民達七成,台北市僅六成三。進一步分析發現,運動較多的高雄市民憂鬱比例占一成四,台北市則是近兩成。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規律的運動是抗憂鬱最好的免費處方,調查中雖然只有一成民眾心情不好會選擇以運動紓壓,當中卻高達八成覺得運動之後情緒有所改善。



「那我們發現說,全體10%的人會因為心情不好而運動,那我們把再這10%的人去做分析,就發現說一百個人裡頭,只有十個人會去很直接的因為心情不好而跑去運動,可是運動之後有沒有改善呢?結果很顯著的有改善,占了八成。」



調查也顯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求助專業的比例,沒有運動習慣者為22.6%,比有運動習慣的人(11.3%)高出一倍。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周煌智指出,醫學研究顯示,有氧運動對輕度到中度憂鬱症有很大效果,一次三十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每週三到五次,可以讓憂鬱症狀減緩,臨床上也證實,運動會激發腦部釋放多巴胺,讓做運動的人感到心情愉快。不過這次調查也發現,雖然九成民眾具有「運動是最重要」的觀念,不過實際去運動只有一半,專家建議民眾把規律運動當作生活一部份。


 


以下擷取自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作者馬克‧希曼醫師提出運動對於大腦好處的觀點與建議,請大家參考:


運動效果優於百憂解: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運動對身體的好處,然而,影響最深遠的部分,可能是我們的大腦。運動有助於重新調整我們的電路,改善學習、注意力、專注力與記憶力。這是目前成效最好的抗憂鬱與抗焦慮治療。



如果這是一顆藥丸,將會是最暢銷的爆炸性新藥,而且持久不衰。而我們可以善加利用的工具,只需要一雙鞋子,也不一定要住在海邊。


 


運動對大腦的好處


 


以下是有助於大腦的運動:


 




  • 強化心血管系統。這裡的血管包括捕給大腦營養的血管。事實上,隨著人體的老化,認知功能衰退的最常見源頭並不是阿茲海默症,而是大腦血管的硬化,稱為 血管型失智症。
  • 矯正與預防胰島素抗性。  這是遏止大腦老化的主要來源,因為大腦的老化主要是血糖與胰島素失衡所造成的。


  • 消除壓力的影響,以及強化對壓力的抵抗力。
  • 改善情緒與均衡神經傳導素功能。 運動對治療沮喪的效果遠優於百憂解,可以增加 GABA(伽瑪胺基丁酸)(抗焦慮神經傳導素)、血清素 (快樂的神經傳導素),以及多巴胺 (增強體力的神經傳導素),並有助於維持所有神經傳導素的均衡。
  • 減輕發炎與改善免疫功能。
  • 提高人體天然的止痛劑--腦內啡,減輕疼痛。
  • 促進整體的動力與能力,全心投入生活。
  • 提高神經可塑性與神經細胞新生。 改善現有的聯繫,與產生新的聯繫,並刺激新腦細胞的製造。
  • 這是透過自然增加的BDNF 或大腦衍生神經營養因子。這是大腦的神奇肥料,改善神經元的功能,促進其成長與綻發新的聯繫,並避免細胞的凋亡。這是思想、情緒與行動之間的主要連結。  

均衡荷爾蒙,包括促進睪丸酮與生長荷爾蒙,均衡雌激素與黃體素所造成的情緒起伏,這是造成經前症候群或更年期症狀的主因。


          預防癌症


  • 預防失智症

我們需要做什麼?


只有一件事!


 


對於這個六星期計畫,我只要求一件事:活力充沛的大步走,每天三十分鐘。這是我對重建心靈之道唯一要求的一項運動。


 


愈多當然是愈好。但是有走總比沒動好,這是大約一半美國人的嗜好!大約40%的人從不運動,大約30%的人偶爾會運動,只有12%的人積極規律地運動。那表示88%的美國人都沒有充分的運動。


 


運動是大腦正常運作所必須的,而且有很多的副作用體重減輕、體力增加、睡眠更好、情緒更快樂(還有更愉悅的性生活)。


 


我個人討厭運動。


但是我熱愛遊戲。


 


如果不喜歡去健身房,還有許多無須真正「運動」的運動方式。維持健美的身材,不需要健身房的跑步機與舉重機,多多走動,就可以做為運動的開始。


 


和朋友或家人去散步。走出戶外整理花園。在公園裡和孩子們玩飛盤。拿起網球拍四處敲打網球。如果沒有意願,也不需要慎重其事地打一場網球。


 


任何讓自己起身出門,活動身體的事情,都可以視為運動。所以不要認為一定要到健身房去練出肌肉。只要多活動身體即可。


 


有一個好玩的方式可以檢查自己的運動量,那就是戴一個計步器。這些東西相當便宜,是瞭解自己每天活動量的絕佳方式。如果買了計步器,試看看自己每天是否有達到10,000 步。



不管是做什麼,只要可以活動身體即可。


維持生理的健康是神智清明的基礎。.


 


在這六星期的計畫中,我建議每天走路30分鐘。這是讓身體與大腦開始恢復活力所必須的。就這樣!只要每天活力充沛的走路30分鐘!


 


 


此外,大家也可以參考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所提到的研究建議:


人們最好經常從事三十分鐘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假設您的體重是七十公斤,就代表您大約每週至少從事三小時強度適中的有氧運動,低劑量的運動則每週大約作八十分鐘左右。


根據研究,被診斷有憂鬱症的人,經十二週的高強度規律運動,憂鬱指數平均少了一半以上。至於低強度運動組的憂鬱指數,則明顯地少了三成。


 


種種研究都顯示,運動改善憂鬱的效果,絕對不比藥物差,因此,擔心自己被憂鬱纏身的話,最好利用運動來全面改善身心,徹底揮別藥物的依賴。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顯示:維他命C對防治感冒沒有幫助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16 14:35



研究顯示,維他命 C對於預防以及減輕感冒症狀沒有幫助。



一般建議成人每天攝取六十毫克維他命C,不過市面上某些維他命C的含量甚至高達一公克,也就是一千毫克,人體無法吸收那麼大量的維他命,多餘的都會隨尿液排掉。



英國的一項研究,給予一萬一千名參與者每天每人至少兩百毫克維他命C,他們發現,感冒之後,服用高劑量的維他命C,對於緩和病情,並沒有幫助,感冒之前就開始服用維他命C,對於縮短病程也沒有顯著效果。



研究警告,服用大量維他命C,有可能引發腹瀉,小孩和老年人尤其如此。


 


當我們翻開營養參考書籍,其中提到維他命C的重要功效,主要是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臟病與中風;降低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等)的的發生機率;減輕感冒症狀(沒有提到防治);減少日曬對皮膚的影響。


一般人若想補充維他命C,建議以天然的來源可以優先考慮,例如柑橘類水果、草莓、鳳梨、芭樂、包心菜、花莖乾、蕃茄、玉米、荷蘭芹、哈密瓜、青椒、木瓜、桃子、芥蘭菜、芥菜類、藍莓等。營養品方面,可以優先考慮一些天然萃取物的產品,例如柑橘萃取物,經研究證實,柑橘萃取物的攝取量不必太高,在體內停留時間可以久一點,一般會發生的腹瀉也可以避免。在腹瀉的避免方面,酯化C是維生素C的替代品,也不會有腸胃困擾,也不妨考慮。


很多人擔心維他命C的補充會導致腎結石,其實這個過時的觀念早已被許多後來研究推翻,事實上,維他命C甚至可以預防腎結石,在專業期刊Harvard Prospective Health Professional follow-Up Study中的一篇研究發現:攝取較高劑量的維他命C的自願受試者(大約每天1500毫克罹患腎結石的比例比攝取較少的人低。每天攝取高達10克(10000毫克)維生素C的受試者,並沒有產生腎結石,當然接受血液透析、曾罹患腎結石、嚴重腎病或者痛風的人,應該詢問醫師的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吃雞蛋營養嗎?》雞蛋生吞熟食 風險、效益大解碼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14 00:07 ◎記者陳元春/專題報導



前言:



日常飲食中,吃到半生不熟或生蛋的機會很多,如鐵板麵、月見冰、蛋蜜汁、荷包蛋、溫泉蛋,甚至火鍋沾醬裡都有;半生不熟蛋吃多了,有沒有安全疑慮?又有哪些人別輕易嘗試生雞蛋?



一天三餐吃到雞蛋的頻率很高,攝取量該如何管控?烹煮時,又該如何判斷所使用的雞蛋是否仍然新鮮?



此外,不少人認為生雞蛋比較營養,好處也較多,有歌手或廣播人即以生吞雞蛋當做潤喉、護嗓的秘密武器;這些說法是真的,亦或只是民間偏方?醫學沒根據,專家怎麼看?今天的專題將一一釋疑。



民眾不能小看吃生雞蛋風險。免疫力差的人若吃到遭受沙門氏菌汙染的蛋,當心恐有致命風險。衛生署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葉姿辰指出,民眾吃到受沙門氏菌汙染的蛋,輕者出現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不止,但嚴重恐出現敗血症,有危及生命風險。



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葉姿辰指出,雞蛋容易有沙門氏菌汙染,若未經煮熟,民眾吃了該受污染全生或半生不熟的蛋,恐致急性腸胃炎,出現上吐下瀉不適,進而導致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出現脫水現象,若嚴重腹瀉,還恐便血便。如果是免疫力不全或免疫力狀況差的人,細菌侵入血液,則恐出現敗血症,嚴重甚有生命危險,不得不慎。



國泰綜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洪志聖也說,雞生雞蛋的過程,因蛋殼容易混有雞的糞便,民眾若吃到未完全煮熟的雞蛋,恐因有細菌感染致病,常見就是因沙門氏菌導致腹瀉、痢疾。但受污染的雞蛋若經煮熟,就可完全殺死沙門氏菌,因此熟食就沒疑慮。



不過,日常生活飲食中,民眾會吃到生蛋或半生不熟蛋的機會很多,哪些人宜應特別注意,別吃到半生不熟的雞蛋?衛生署雙和醫院家醫科醫師葉姿辰、國泰綜合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洪志聖都說,包括老人、小孩、長期臥床、有糖尿病、肝、腎疾病、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藥物,以及曾接受過器官移植的病人,最好別碰半生不熟的蛋。



洪志聖解釋,健康成人因有抵禦機制,就算吃了有少量致病菌的半生不熟的雞蛋,也能靠身體的抵禦機制吞噬病菌,因此偶爾吃到不熟的蛋,仍不致至於生病。但老人、小孩因抵抗力差,對細菌的抵抗力不好,若吃到未完全煮熟的雞蛋,則恐產生菌血症,因此不建議老人或小孩攝取未完全煮熟雞蛋。



洪志聖另指出,除老人、小孩外,患有部分慢性疾病的民眾也不建議,包括糖尿病、長期臥床病人、有先天或後天的免疫問題、腎不佳或曾接受器官移植患者,通通都要避免吃不熟雞蛋,提醒注意。



葉姿辰醫師也表示,舉凡有肝腎疾病、糖尿病、需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藥物等患者及老人、小孩都不適合吃生蛋或半生不熟的雞蛋;而需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的患者舉包括患有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脊椎炎等患者;至於需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的人包括腎上腺機能不全、氣喘、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有慢性疼痛患者也需長期使用類固醇。


 


吃生雞蛋,除了因為生蛋本身可能會挾帶的沙門氏菌可能導致食用的人出現腸胃症狀,免疫力差的人,更可能進一步導致敗血症,嚴重的話甚至危及生命。故本身免疫力不佳的人或者老人小孩,其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都最好避免。


除此之外,有生食雞蛋的人要注意,由於生蛋白中的抗生物素(Avidin)會阻礙人體吸收生物素,因此可能導致生物素缺乏而衍生相關的生理狀況。生物素,英文原名為Biotin,是屬於維生素B的一員,又被稱為維生素H,生物素本身可由腸道中的細菌製造,對脂肪酸、胺基酸和糖類的製造與應用有相當重要性。除可將糖類、脂質及胺基酸,代謝轉為熱能以外,並可和成績肉所需之肝醣、協助細胞生長、製造脂肪酸。此外,也可以幫助核酸與性荷爾蒙的合成,以保持皮膚的正常功能。


充足的生物素可以維護頭髮及皮膚健康,並預防及治療白頭髮,因此可以有效防止頭髮脫落更可促進骨髓、汗腺和神經組織的健康。此外,失眠與憂鬱的原因,一部份是來自於生物素的缺乏。


因此,生物素缺乏常引發的症狀包含憂鬱、失眠、皮膚紅腫、濕疹發炎、心情低落、食慾不振、容易疲勞、肌肉酸痛、指甲易碎、掉髮、白髮增多、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肌膚乾燥、黯淡無光澤甚至變色有魚鱗屑產生等等。


故有生食雞蛋的人,若出現以上的症狀,一定要提防是否是生物素缺乏所引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爐渣養毒鴨 漏夜撲殺萬隻


中時 更新日期:2009/11/12 02:29 朱真楷/台北報導



中國時報【朱真楷/台北報導】



毒鴨事件重演!含有重金屬、戴奧辛等致癌物的煉鋼廢棄物「爐渣」,遭不法人士任意掩埋在高雄縣大坪頂等地區;恐怖的是,由於該處就是養鴨場,經環保署檢測,發現當地鴨肉戴奧辛含量嚴重超標,事態嚴重,已於前天漏夜將近萬隻的毒鴨撲殺、焚毀。



最令人憂心的是,到底該養殖場的鴨肉是否已流入市面?衛生署表示,業者供稱,從今年八八風災後才開始養鴨,「連一隻鴨都還沒賣出就被抄了」;但揭發這起毒鴨事件的台南社區大學自然與社區環境學程召集人黃煥彰強調,早從二○○六年就發現這家養鴨場,且都有拍照存證,因此高度懷疑戴奧辛鴨早被民眾吃下肚。



只是,養出這批戴奧辛鴨的「爐渣」到底從何而來?環保署表示,所謂爐渣,就是提煉鋼鐵所產生的廢棄物,由於可用來填平土地,因而被環保署允許用來鋪路;但重點是,由於爐渣含有重金屬與戴奧辛,因此廢棄物管理法規定「不得用於農業用地」。



只是,由於法令寬鬆,有不肖業者根本不顧當地是否為養殖場或農業用地,就直接將爐渣拿來當作填平土地的物質,嚴重危害民眾健康,由於情況嚴重,引起黃煥彰在二○○六年開始注意。經追查台南、高雄等地區後,發現高雄縣大寮鄉有七處空地遭人非法棄置大量爐渣,而這些土地上,竟然有鳳梨園及養鴨場,決定向環保署檢舉。



直到上月底,環保署環檢所派員前往養鴨場、鳳梨園,採集活鴨、鴨蛋、飼料、鳳梨、泥土等物質。結果鴨肉報告率先在本月六日出爐,證實養鴨場的表土戴奧辛含量高達八十八點一(皮克/克脂肪),連帶有「啄土」習性的鴨隻,戴奧辛含量也達十一點二(皮克/克脂肪),遠超過衛生署規定的限值二(皮克/克脂肪)。



消息傳出,環保署南區督察大隊趕赴養鴨場,要求業者即刻停止輸出活鴨,環保警察隊全天候監控養鴨場動態。九日上午,環保署會同農委會召開緊急會議,決議全數收購九千多隻受汙染的鴨,並當場撲殺。由於數量龐大,直到前天才撲殺完畢,並漏夜將近萬隻的鴨屍運至高雄縣岡山焚化爐燒毀。



不僅如此,該養鴨場業者為充分利用土地,還在養鴨水池內飼養上萬斤的吳郭魚,而環保署檢測水池底部泥土後,證實戴奧辛含量高達廿三點二(皮克/克脂肪),比限值多了十一倍,讓環保署人員憂心的說,儘管吳郭魚的檢測報告尚未出爐,但「如果連鴨子都這樣了,全身都浸泡在戴奧辛水裡的吳郭魚會怎樣,恐怕更難以想像!」



戴奧辛如下肚 七年會排掉一半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1/12 13:05



高雄縣爆發戴奧辛毒鴨事件,雖然政府掛保證,問題鴨已經全數銷毀,沒有流入市面,不過不少民眾仍然擔心吃到毒鴨影響健康,專家指出,戴奧辛多存在高油脂部份,民眾如果不放心,可以排除像是皮、肥肉與內臟等部位,如果不慎誤食,少量戴奧辛人體仍可排出,不過速度較慢,約七年左右代謝掉一半,因此呼籲民眾少吃高油脂食物,多吃高纖與蔬果。(陳奕華報導)



高雄縣一家養鴨場被驗出鴨子體內戴奧辛超標,雖然官方強調場內九千多隻鴨已全數撲殺,沒有外流,不過戴奧辛毒鴨事件仍讓消費者怕怕,擔心不慎吃下肚影響健康。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由於戴奧辛90%是由食物中攝取,而且多存在高油脂物質中,這次發生毒鴨事件,民眾如果擔心,建議大家盡量少吃高油脂部位,特別是內臟、皮與肥肉等,喝湯時,也可以先把浮油撈掉,再食用。



「戴奧辛在高油脂食物裡面,平常儘量避免食用高油脂,這樣可以減少負擔,不會產生累積太大量,戴奧辛少量話它還是可以排出去,差不多在人體中七年可以排出一半,所以你攝取少的話,身體還是有能力去代謝,雖然速度比較慢,不過由於速度慢,不要經常攝取就不會有問題。」



專家還說,戴奧辛對人體的影響是積年累月的,如果少量人體可代謝排出,只是速度較慢,約七年可排出一半,假如民眾不慎吃到高油脂戴奧辛,可多攝取青菜、水果與五穀雜糧等高纖食物,以加快毒素排出,避免累積體內產生病變。


 


戴奧辛,如大家所知是一種致癌物,具脂溶性可累積於人體脂肪組織之中,又會引起多種健康問題。人體脂肪組織每單位只需含一萬億分之一戴奧辛,已可使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下降及肝腎受損等症狀,其害處絕不可忽視。


這次在國內爆出戴奧辛鴨及吳郭魚,主要的關鍵是在於鴨及吳郭魚的養殖地,其土地被之前煉鋼的廢棄物(爐渣),拿來任意掩埋,以致於在當地養殖的鴨子及吳郭魚全遭污染。戴奧辛的產生與氯的燃燒有直接關係,過去我們曾提醒大家,像是燃燒廢輪胎、廢電纜、甚至煙紙的燃燒,都會產生戴奧辛。儘管有專家安慰大家,若有少量的戴奧辛進入人體,大概七年可以排出一半,但請大家注意,七年是很長的時間,表示身體難以代謝此物質。接觸後,沒有繼續攝取或者吸入,讓身體自然代謝的結果,也許有機會達到排除一半的機會。但在現在污染充斥的環境,大部分的人是持續接觸污染物質的,也就是難代謝的污染物,在體內累積的濃度只會節節升高。


除了爐渣可能會被任意傾倒,其他可能還可能被拿來鋪路、填地。根據規定,這些含戴奧辛的物質,不能拿來用於農業用地,但只是不用於農地,其他農作物或者養殖業就不會被影響?


有哪些土地被污染,有哪些養殖場或農地在大家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戴奧辛污染?想起來只會讓大家更恐慌,不是嗎?


先進國家為了預防戴奧辛的污染,以明令立法規定玩具、文具、保鮮膜、塑膠製品、塑膠袋及其他相關製品,以非聚氯乙烯的原料來製造,日後處理將較能杜絕戴奧辛的產生。


除了防毒,排毒也非常重要,在醫療的處理上,其實沒有任何有效的方式來處理戴奧辛在人體脂肪組織的殘留與累積,在此建議大家不妨參考一套有系統的排毒程式,這是由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的營養排毒,除了有系統的營養補充,再配合運動、烤箱的方式來進行,一般人可在兩到三週的時間,達到良好的毒素排除效果,過去,對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的警消、救難、醫護及志工人員(在濃煙中十幾個小時)的患者、越戰被強力戴奧辛污染的退伍軍人等等,為數不少的人都在這個程式幫助下,重拾健康,對這個程式的原理及執行方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幼兒今開打新流感疫苗蛋過敏喊停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09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約十萬名滿六個月,未滿一歲的小小孩,今起可開始接種新流感疫苗,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對「蛋」嚴重過敏、過去注射季節流感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不適合打新流感疫苗;正發燒者則應考慮延後接種。



九歲以下幼兒需接種兩劑新流感疫苗,期間間隔一個月,才能產生足夠保護力。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昨天提醒家長,可備齊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帶家中小寶貝,按時前往施種。



但雞蛋有嚴重過敏的人,就不建議施打。該如何判斷小孩會對雞蛋過敏?小兒科醫師丁綺文昨天指出,這「很困難」,因很多滿六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都還沒開始吃副食品,因此只能用小孩喝過母奶後出現的狀況做判斷。一般來說,若媽媽吃了蛋,而小小孩卻在喝了母乳後,出現紅疹,就代表可能幼兒對蛋過敏。



已吃副食品的寶寶在吃過雞蛋後出現紅疹,即為過敏;醫師也說,臨床上蛋過敏發生率很低。至於蛋過敏到何種程度不適合接種疫苗?對此,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這需由臨床醫師視個案狀況判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新流感住院病例再添11例,5男6女,年齡3個月~39歲,10歲以下的小朋友有7例,累計國內住院病例已達548例,目前仍有49人住院中。


最近有好幾個媽媽來電診所詢問,她們的小孩之前過敏原檢測,蛋測出來是嚴重的過敏反應,到底可不可以打流感疫苗?其實這些小孩的重度反應都是慢性過敏原檢測的結果,由於慢性過敏原檢測與急性過敏原的反應不同,慢性過敏反應往往是在兩個小時以後才會出現,而且反應不似急性IgE過敏反應那麼激烈,故慢性過敏的報告中,蛋若呈現重度反應的結果的話,其實不需擔心,新流感及流感疫苗都可接種。根據統計,對蛋產生嚴重過敏的機率的確不高,但有過敏體質還是最好做過相關檢測及詳細評估後再決定比較妥當。


年紀小,有過敏體質,尚未做過過敏原檢測的小孩,仍在哺餵母乳的,可以在媽媽吃過蛋類食品後,觀察小孩是否有過敏反應。沒有餵奶,若是有過敏相關症狀相關的孩童,最好先請醫師做過評估後,再接種比較安全。


提醒大家,目前所有疫苗中,防腐劑還是乙基汞,對一般體質OK的小朋友,大致不會產生困擾或問題,但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或者有自閉傾向的小孩,是否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審慎些會比較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3歲定終生 有科學依據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10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俗話說「三歲定終生」,真有科學依據。德國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承受過大壓力的話,基因會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比較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比較差。這項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精神醫學中心〈Max Planck Instituteof Psychiatry〉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穆加特伊德主持這項研究。他在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專訪時表示,嬰幼兒時期若常承受過大壓力,就會影響以後的行為。



研究人員以老鼠做研究,讓剛出生的老鼠和母親分離,有的一天分離三小時,有的分離十天,小老鼠感覺自己被母親遺棄,心理很容易充滿壓力,研究人員持續觀察牠們往後的身心狀況。



結果發現,剛出生的老鼠一旦遭「遺棄」,終其一生會變得較脆弱,比較無法面臨壓力,克服挑戰,記憶力也比較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可能是因為壓力改變了一些基因功能,老鼠一遇壓力,就會製造高濃度的壓力荷爾蒙,這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運作,基因出現變化,很可能又製造出更高濃度的荷爾蒙。研究人員表示,證據顯示,幼童時期若遭受虐待、忽視,長大後也比較容易出現憂鬱等身心疾病,這也可以印證在人類身上。


 


兒時的忽略或受虐,可能影響人的一生嗎?最近德國的動物研究發現,嬰幼兒承受過度壓力,基因隨之改變,長大後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無法忍受壓力、挫折,記憶力也較差,這項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小老鼠,強迫小老鼠和母親分開,則小老鼠在體內因壓力產生的壓力荷爾蒙會改變基因的運作,因而容易出現一些抗壓性較差及記憶力不佳的狀況。


至於人方面,過去有些觀察研究發現:有些人的分離焦慮,與兒時和母親被迫分開的經驗有關,這種經驗最早可追溯到出生的時候,當被生下來的時候,嬰兒整個人還不是很舒服的狀態,就被迫和母親分開,因此長大只要和母親(或者在乎的人)分開稍久之時間,整個人就會很不舒服,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目前,有些醫療院所提供母嬰同房的親善措施,我建議若能在小寶寶生下來的時候,先由媽媽抱在懷裡,讓小寶寶覺得比較舒服安穩些後,再進行剪臍,對產生分離焦慮的預防應該有一定的幫助,當然若能居家生產,這方面的細節更能照顧到。


很多人會疑惑,我們剛被生下來的時候,有知覺嗎?對照老鼠的試驗,我們可以合理的假設可能存在,有人甚至稱此為細胞記憶。若大家對這方面的作用原理有興趣,不妨參考戴尼提這本書,這是由美國知名的人道主義作家L.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裡面提到的反應式心靈,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反應式心靈容易在胎兒及出生時產生,甚至會一直影響當事人的情緒及行為的反應,但當事人若沒有透過相關技術來瞭解根源何在,那麼以上提到的行為問題、耐受力忍受度不佳甚至記憶力也不好的狀況,將會持續困擾當事人。提醒大家,這樣的問題是可以藉由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改善甚至解決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深(部)腦刺激術,原文為Deep Brain Stimulation(簡稱DBS),是一種外科手術,主要是把一種名為腦部節律器(brain pacemaker)的晶片植入到大腦特定位置,透過特定電流的刺激,而產生一些顯著的作用,尤其是那些對藥物治療效果反應有限的患者,例如慢性疼痛、巴金森症、顫抖及肌張力障礙(Dystonia)的患者。儘管深腦刺激術已有不短的歷史,但是關於其作用的確切機轉及原理仍不清楚。深腦刺激術藉由些特定的電流刺激,改變了腦部的活動及動作的方式,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997年核准DBS可以治療特殊的顫抖疾病Essential tremor ,2002年巴金森症核准通過,2003年肌張力障礙症也核准通過。近年來,除了神經科的動作障礙疾患以外,有些人開始把這項手術擴及精神疾患,由於對精神疾患的真正原因還不清楚以及DBS手術原本就有些嚴重的後遺症及副作用,故以下提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DBT應用最多的是動作疾患,針對術後後遺症及副作用之統計,與手術團隊的經驗有關。DBT在手術風險上有約3%至5%腦出血的風險,其他可能的副作用,根據研究的統計結果包含冷漠(apathy)、幻覺、病態性賭博、過度性興奮(hypersexuality)、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等等。最近一項針對99個已經接受過DBS手術的巴金森症患者發現,相對於未接受DBS的巴金森症患者,他們被發現有執行功能的障礙,伴隨著拼字、辨色、注意力及學習的問題,大約有9%產生精神問題,甚至出現窺淫癖及自殺嘗試等等狀況,大部分的改善是身體動作控制增加所帶來的生活品質改善。因此在結論上,該研究的專家們提醒大家,DBS手術後伴隨一些難以避免的副作用,相關研究資料請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801645


國外還有些人把DBT拿來治療強迫症、憂鬱症甚至妥瑞症等等,國內也有醫師針對憂鬱及強迫症作臨床的人體試驗(經報備),昨天我在台灣學會的研討會場看到施行手術的醫師播放被診斷有強迫症及另一位憂鬱症之患者的術後影片,當我看到電刺激後的患者的反應,尤其是憂鬱的患者被電刺激以後,臉無法控制地笑起來,讓患者本人覺得很怪異(但執行醫師的醫師認為他是不好意思),看了更叫人難過,因為很清楚那不是他本人的真實情緒與狀態,不知為何,我甚至覺得好像在看傀儡戲的感覺。


提醒大家,絕大多數精神疾患的病因都還不清楚,並遑論什麼病確定是大腦哪些區域有障礙這件事,況且DBT本身的確切原理也還待進一步研究與確定,因此我建議大家對於精神外科手術的效果最好多加深思,以免述後產生一些不可逆的功能衰退甚至其他精神症狀,反而須要更多藥物治療去抑制,反而更加得不償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版的精神衛生法除了針對嚴重病人在強制送醫治療有比較保護人權的措施之外,但提醒大家不要忽略另一個即將在明年開始執行的強制社區治療新作法。


強制送醫適用的是嚴重病人,根據精神衛生法第三條第四款規定:「嚴重病人:指病人呈現出與現實脫節之怪異思想及奇特行為,致不能處理自己事務,經專科醫師診斷認定者。」強制住院的建議主要是基於「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所以不想讓自己被強制就醫,只要不要有自傷傷人之行為或者讓旁人有這種疑慮(例如威脅傷害他人或者自己等等),應能避免被強制就醫的結果。


但當我們當我們談到強制社區治療時,以上的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不必然被考慮,只要「不遵醫囑,致其病情不穩或生活功能有退化之虞」,就可能被強制社區治療。


衛生署怕強制社區治療被擴大解釋,故於2009年初召開專家會議,符合強制社區治療之對象界定如下:


1.強制住院後出院病人,在本次住院前一年經常服藥不規則者。


2.在過去兩年有兩次以上暴力行為或企圖、威脅自己他人行為者。


3.過去二年有強制住院或犯罪入監服刑(個別或合併)兩次以上者。


4.其他


由於強制醫療包含強制的藥物治療,以及其他配合監控之篩檢及相關治療等等,因此,對於精神科藥物服用不規律且狀況不穩定者,亦被此法視為適用對象,因此,當事人若想保護自己不被強制社區治療,幫助自己穩定是第一要務。由於建議的醫師,必須先寫出處遇建議,若當事人無法遵從且狀況不穩定者,亦被此法規範。若能在可以信賴的醫師治療建議下而能維持穩定,不想要接受的相關的強制醫療措施應不會被加諸其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門診有人因為與家人溝通不良,發生一些衝突,家人因過去當事人曾有精神科就醫的病史,故聯絡警察欲將當事人強制送精神療養院住院治療,讓當事人感到相當恐懼與不解。因為當事人現在並無所謂的精神狀況異常引發之自傷傷人行為或考量,她很擔心警方及醫院的醫師會因為家人的一面之詞,就把自己關到精神病房去作強制醫療,故想瞭解精神衛生法的相關內容以及類似狀況,她如何才能自保。


過去精神衛生法一直遭人擔心的部分,是只要有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蓋章認定當事人的精神狀況不穩定,符合強制就醫之規定時,就可讓當事人住院。故過去,的確也有醫師在採信家人的說法後,以強制就醫的方式把沒有精神狀況異常的人強制留醫好幾個月,結果當然就是侵害人權。為避免類似憾事及爭議發生,精神衛生法在2007年做過修改,關於強制鑑定住院的部分,要決定病人需要住院或者社區治療,不再只由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決定,而是在第15條明訂:「精神疾病強制住院、強制社區醫療有關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精神疾病強制鑑定、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以下簡稱審查會)審查。」


同時,評估住院的醫療品質,避免傷害病人人權,相關機關與團體有全力查核相關事項,也明訂在第42條:「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病人權益促進相關公益團體」與44條「中央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授權決定。並且現縮鑑定的時間為兩日,以及在鑑定後,等待審查會決定的三日,合計可以緊急安置病人僅為五日。在這裡並沒有扣除假日,加上必須將鑑定結果送給審查會裁定,同時,若在兩日內的鑑定期限內鑑定病人需要住院,仍要先徵詢病人是否同意住院,若病人仍然拒絕時,方送審查會決定。」


而為了進一步保護嚴重病人的就醫自主權是否有必要被剝奪,並且在15條規定:「審查會召開審查會議,得通知審查案件之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到場說明,或主動派員訪查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


因此,每次開會時,七組跨領域人員皆應有一人被通知出席,並且全年無休。


這部份的作法,在相關人權團體的爭取下,已接近外國的作法,擔心被強制鑑定送醫的人,對以上的法律條文,若有一定的認識,在自我人權的保護上,必然比較不會受到侵害。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高纖維飲食 有助預防氣喘糖尿病及關節炎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10/29 02:35 盧映孜







(法新社雪梨29日電) 俗話說,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不僅蘋果如此,高纖維食物也有神奇效果。根據澳洲今天公布的研究結果,高纖維飲食也可以預防氣喘糖尿病和關節炎。



雪梨伽爾文醫學研究所(Garvan Instituteof Medical Research)的科學家表示,纖維不僅幫助人們維持身體正常機能,還可增強免疫系統,以對抗發炎性疾病。



當高纖維食物,例如乾果類和豆類一進到腸道,細菌就會將它們轉化為一種叫短鏈脂肪酸的化合物,而這種脂肪酸已知可以減輕腸道內一些發炎性疾病。



教授馬凱(Charles Mackay)告訴法新社:「我們這項研究的重要之處,在於以分子解釋飲食中的纖維與腸道微生物引起免疫反應的關聯性。」



他說:「我們相信,與西方生活方式相關的飲食習慣改變,導致氣喘、一型糖尿病和其他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病率增加。」



「而現在,我們終於有了新的分子機制來解釋飲食如何影響免疫系統。」(譯者:中央社盧映孜)


所謂纖維指的是碳水化合物及其他主要在食材的植物細胞壁可以找到的物質所形成的綜合物,這些物質包含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樹膠、果膠質以及木質素。對人體而言,儘管這些物質難以消化,但對人體健康維護非常重要。最近有研究發現,乾果類及豆類一進入腸道,細菌(腸道益菌)就會將其轉化為一種短鏈脂肪酸,這種物質除可減少腸道發炎的疾病外,甚至可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像是氣喘、糖尿病及關節炎等等疾病也有預防效果。


纖維可分兩種:可溶性及不可溶性。可溶性纖維會溶解在水中成為黏稠狀,一般的水果、堅果、豆莢以及一些蔬菜中的果膠、豆膠、鹿角菜膠、海草、海藻膠、植物種子、樹膠等等。不可溶性纖維像是麥麩、全穀粒、蔬菜中的纖維素、水果、堅果、全穀粒以及蔬菜中的半纖維素等等都是。


由於現在飲食西化以及肉類攝取比例過高造成腸道的負擔增加,因而消化道疾患以及代謝不佳所衍生的相關疾病越來越普遍。過去的研究發現,纖維素能夠有效預防憩室性疾病。結直腸腺癌方面的預防,有一項針對病患的研究,研究發現不管男性女性,纖維攝取量與發病的比例成反比。纖維的種類只有蔬菜的纖維才具保護效力。


在膽固醇的控制方面,一項針對59名膽固醇中度過高的病患,連續36週每天服用20克纖維,他們所服用的纖維含豆膠、果膠、大豆、豌豆與玉米殼,結果經51週得治療以後,總膽固醇降低5%、低密度膽固醇(不好的膽固醇)降低9%、低密度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的比值降低11%。


針對冠狀動脈硬化方面、一項芬蘭針對男性的研究發現,每天攝取超過10克纖維超過六年的人,他們罹患冠狀動脈硬化的比例降低了17%。值得注意的是可溶性纖維比不可溶性纖維更能降低血壓與膽固醇。在糖尿病的控制上,纖維與魚油(或者亞麻仁油)的合併補充對糖尿病患很有幫助。知名的內分泌學術研究機構North coast Institute of Diebetes and Endocrinology研究發現,病患每天服用20克的魚油,同時在研究進行到一半時,開始以15克的果膠來補充纖維質,其種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均明顯降低,連三酸甘油脂也降低了44%。


不同纖維有不同的適應症,以大腸激躁症而言,比較有效的纖維有甲基纖維素(methylcellulose)或親水性聚合碳(polycarbophil)。甲基纖維素是一種樹膠狀衍生物,放在水中會膨脹,通常作為大量補充纖維的主要來源,也可作緩瀉劑。親水性聚合碳則當作為腸道吸收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太極有助減緩關節疼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02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常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美國塔夫斯大學(Tufts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發現,膝關節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年長患者定期打太極拳的話,有助改善身體機能,大幅減緩疼痛,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更能明顯感受太極拳的效果。



這項研究發表於十一月號的「關節炎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Care&Research)。研究中解釋,太極拳是一種中國傳統運動,動作緩慢、有節奏,透過太極拳動作,身心逐漸放鬆,此外,也可以增加平衡感,提升身體力量、柔軟度。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朱唯廉在「退化性膝蓋關節炎」文章中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以四十五歲以上患者占多數,女性患者又比男性患者多一倍左右,據統計,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至少一半以上的人照X光會發現膝關節有退化傾向。



美國塔夫斯大學研究人員王真真博士主持這項研究,總共有四十位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參與研究,平均年齡六十五歲,其中二十位每周需參加二次太極課程,課程共六十分鐘,持續十二周。



每堂課包括十分鐘自習、複習太極拳原則,三十分鐘太極運動,十分鐘呼吸練習,還有十分鐘放鬆練習。王真真表示,對年長者來說,太極拳包括身心訓練,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治療有助益。



十二周後,和沒參加太極課程患者相比,他們的膝關節疼痛症狀減輕不少。


我認識兩位醫師,一位是復健科醫師,另一位是婦產科醫師,他們每週會和同好一起跟老師上課打太極拳,據說其中有不少其他醫師也有參與,過去關於太極拳與身體治療結合的研究報告非常多。我想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很多醫療從業人員就有打太極拳的習慣。


提醒大家,這個研究是針對65歲以上有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的患者,療程為十二週,每週兩次的六十分鐘課程。故有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的人不妨試試。除此之外,退化性關節炎(尤其是膝蓋關節),也要考慮結構及營養的問題。結構方面可以由足弓分析來看三個腳弓是否平衡?若明顯有腳弓失衡的話,可以考慮量身定作相關的結構平衡器(特殊鞋墊)來幫助結構恢復平衡。營養方面,除了一般大家熟知的鈣、鎂及葡萄糖胺之外,膠原蛋白甚至玻尿酸等等都有幫助。


在此補充一下太極拳與健康感善的相關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密集的太極拳練習能夠增身體平衡之控制、柔軟度及心血管功能(體適能)及減少老年人的健康風險,相關內容請參考:


http://nnr.sagepub.com/cgi/content/abstract/23/5/515


在慢性疾病的恢復幫助上,包含心臟衰竭、高血壓、心臟病、多發性硬化症、巴金森氏症及老年失智症等等都有幫助。太極拳若伴隨瑜珈練習,在十二到十四週左右的時間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膽固醇平均20-26毫克的數值,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www.nytimes.com/2007/08/21/health/21brod.html?_r=1&adxnnl=1&adxnnlx=1190862080-FWYKVQhkU70Kz/P+y3V9pw


在身心健康上,有些研究支持太極拳的練習會改變正腎上腺素及腎上腺皮質醇的分泌,效果不亞於其他運動對身心正面的影響。相關資料請參照:


Jin, P (1989). "Changes in Heart Rate, Noradrenaline, Cortisol and Mood During Tai Chi".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33 (2): 197–2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降膽固醇藥可降低流感死亡率近50%


路透 更新日期:2009/10/30 11:02



(路透華盛頓29日電)最新研究報告今天出爐,其中有更多證據顯示降膽固醇藥物施德丁(Statin)可以幫助病患對抗感染症狀,服用的病患死於流感的機率比其他人低了近50%。



領導此研究的俄勒岡州公共衛生處(OregonPublic Health Division)范德麥爾(Meredith Vandermeer)表示,這些發現非常令人信服,足以進行下一步的對照研究,也就是刻意讓部分病患服用此藥物,另一部分的病患則否。



范德麥爾在與美國預防醫學會(Infectious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召開的記者會中說:「我們的初步研究顯示,降膽固醇的施德丁藥劑和病患死亡率降低有關。」



「這份初步研究意味著施德丁或許可以在抗流感藥劑中佔一席之地,應該實行進一步的研究。」



目前H1N1新型流感肆虐,但在過去季節性流感每年造成美國20萬人入院,3萬6000人死亡,唯有及早施打抗病毒藥劑方可挽救病患的生命,醫生們也在尋找更多的治療方式。



范德麥爾和研究團隊收集了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資料,審視2007年到2008年流感季節期間,美國10個州內因為季節性流感住院的2800名病患案例。



她表示,研究案例中的801人原本就有服用施德丁,住院期間也持續用藥,其中17人在住院中或1個月內死亡;相較之下,沒有服用施德丁的病患有64人死亡。



整體而言,服用施德丁的病患死亡率為2.1%,沒有服用的則為3.2%,顯示服用者比未服用者降低近50%死亡率。



范德麥爾表示,研究排除了因使用呼吸器而無法服用施德丁的病例。目前她的團隊正在研究不同品牌的施德丁,效力是否也有不同。



其他一些研究則顯示,施德丁可以降低發炎症狀,或許因此幫助了流感病人。



發炎症狀是身體免疫系統的反應,因為體內的化學成分和細胞正和入侵的病毒及細菌對抗。發炎也和心臟及動脈疾病有關。



部分流感病人很快地建立起免疫防禦系統,但也有部分病患死於發炎症狀。醫師們正試圖了解原因並找出方法克服這項身體的過度反應。



施德丁藥劑包含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的冠脂妥(Crestor),這種藥又以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的名字廣為人知,還有必治妥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生產的Pravachol或普伐他汀(Pravastatin),以及美國默克製藥廠(Merck)製造的Mevacor或羅瓦斯達汀(Lovastatin)。中央社(翻譯)


 


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施德丁STATIN藥物且罹患流感致死的機率是2.1%,沒服用的有3.2%的致死率,以這樣的數字來看的確有些差別,但最好有更多的研究對象來證實。此外,有持續服用STATIN藥物的人,最好額外每天補充輔酶Q10約100-200毫克的量,主要原因是施德丁這類藥物會讓身體停止製造輔酶Q10(CoQ 10) ,輔酶Q10的製造必須仰賴身體製造膽固醇的相同的酵素HMG-CoA retuctase。當然長期服用施德丁這類藥物的人,更須定期補充輔酶Q1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