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鎮靜劑和安眠藥可能使老人自殺風險增加四倍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6/04 21:23



(路透倫敦3日電)瑞典研究學者今天表示,用來減緩憂鬱、焦慮和睡眠問題的鎮靜劑和安眠藥等處方藥物,似乎讓年長者的自殺風險提高四倍。



  一份針對瑞典戈特堡(Gothenburg)和兩鄰近城市年長者自殺研究顯示,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鎮靜劑和安眠藥似乎使老年人更可能自殺。



  研究是由戈特堡大學的凱爾斯登(Anders Carlsten)和韋恩(Margda Waern)在生物醫學中心(BioMedCentral)期刊「老人醫學」(Geriatrics)發表。



  他們研究85名65歲以上男女病患的自殺紀錄,並與一群從未自殺的普通年長者進行比較。



  研究經過精神病學條件調整後發現,服用鎮靜劑和安眠藥以治療睡眠問題的病患,比一般年長者的自殺可能性高出四倍。



  研究者表示:「醫療人員需要注意這個現象,因為這些藥物被醫生普遍開給年長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世界各地有87萬7千人自殺。而每起自殺成功案例約有10至40次自殺未遂。中央社 (翻譯)



最近瑞典的研究學者發現:老人有服用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鎮靜劑及安眠藥(這幾乎包含了大部分的精神科藥物種類),其自殺風險較沒有服用精神科藥物的老人增加四倍。這到底從何而來呢?


首先,一個老年人之所以被開立精神科藥物,必然有些精神症狀,所以,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其自殺率原本就可能比沒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高,故到底是不是精神科藥物引發,可以再進一步探討。有機會建議可以作這樣的比對研究:同樣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一群服用精神科藥物,另一群不服用,再比較其自殺率的差別,我認為會客觀些。


不過,在此提醒大家,大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症狀,與其原本的生理疾病或者長期的營養缺失或者不平衡有關。以菸鹼酸(維生素B3)而言,這被稱之為情緒的維他命,在相關的研究發現:八成以上的老年人飲食缺乏補充。所以在評估老年人的精神症狀時,應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瞭解可能相關的生理因素,如能針對生理因素或者營養缺失作處理,泰半的老年人改善狀況都蠻明顯的。若不針對根源處理,除了原本不適症狀持續存在,且為了控制症狀而服用精神科藥物,反而會讓當事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更不舒服,自殺的危險性可能相對提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從2004年起,就不斷發表關於抗憂鬱劑會增加自殺危險性的警語,而且,這類警語擴及所有的年齡層。可惜,大部分民眾對這類呼籲仍不十分清楚,並且對其真正危險性往往充耳不聞。至於抗精神藥會引發自殺危險性的研究可以參考:


Szarfman A, Tonning J, Levine J, Doraiswamy P (2006).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nd pituitary tumors: a pharmacovigilance study.". Pharmacotherapy 26 (6): 748–58.


其實,不少非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並不適合用於老年人,例如現在廣為使用的金普薩(OLANZAPINE)與理司必妥(RISPERIDONE),除了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外,這兩種藥物也不應該給有失智的老年人來服用。FDA針對金普薩,還有黑框的特別警語:服用此藥會增加死亡率。同時,這類藥物不適合給那些有老年失智合併精神症狀的患者。然而,根據知名的媒體BBC在2008年6月的研究與調查:大部分的執業醫師都忽略了這樣嚴正的警告。


其實,對老年人的相關精神症狀,除了詳細的身體檢測及評估外,在過渡期,其實可以考慮一些營養補充品來穩定症狀且減少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另外,許多老年人需要的,其實是親人的陪伴與對話,這是在照顧層面上,絕不能忽略的,當然,老年人為自己找到生活的重心,有付出與消遣的管道,不必事事依賴親人的關照才能情緒平穩,也有其助益。


結論:老年人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考量上,還是謹慎為妙。真正著眼於身心復甦,快樂健康過活,越能減少悲劇的產生。


國外相關報導,請參閱: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109&sid=aTLcF3zT1Pdo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元氣口香糖富含咖啡因 專家警告孩童多食風險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5/29 17:35 F32李威翰



(法新社巴黎29日電) 醫師警告,嚼一種「元氣」口香糖可能導致健康風險,義大利一名13歲男孩就因嚼這種口香糖咖啡因中毒,情緒起伏不定、無精打采。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名男孩在學校突然出現好鬥、激動行為,被父母送往那不勒斯醫院急診。



男孩也抱怨腹部疼痛、有尿意、腿部刺痛、呼吸急促、心跳每分鐘高達147次、血壓升高。古柯鹼、海洛因和安非他命等藥檢結果都呈陰性,幾天後男孩回診,看來昏昏欲睡、反應遲鈍,對事物失去興趣,也沒上學。



研究作者指出,這很可能是嚼富含咖啡因的刺激性口香糖而引起



報告指出:「病患坦承4小時內嚼兩包口香糖,內含320毫克咖啡因。」每毫克為千分之一公克。



「這對體重45公斤兒童來說,相當於70公斤成人喝10杯茶。」



兒童對高劑量咖啡因特別敏感,因為他們體重較輕,也不太可能習慣性喝茶或咖啡。(譯者:李威翰)


 


我還記得在讀醫學院時,要理學的課本中,有好一大篇幅在討論咖啡因的藥理作用及影響,才瞭解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


關於咖啡因的中樞藥理作用在此為大家說明:


在大腦中,咖啡因可以阻擋腺嘌呤核苷接受器。腺嘌呤核苷與它的接受器結合後可以減緩神經細胞的活動。一般在睡眠時兩者結合。咖啡因分子與腺嘌呤核苷類似,可以與同一種接受器結合。但它不促使細胞活動降低,相反地,它阻止腺嘌呤核苷與它的接受器結合。其結果是神經細胞活動增高,神經細胞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肌肉中的血流量提高,皮膚內臟的血流量降低,肝臟血液釋放葡萄糖。此外咖啡因與氨基丙苯一樣可以提高腦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咖啡因過量容易導致:煩躁、緊張、刺激感、失眠、面潮紅、多尿和消化道不適。有些人在每日服用250毫克以下時就會有這些癥狀。每天多於1克可以導致痙攣、思想和語言突然轉換、心跳不穩、心跳過快和容易激動。咖啡因中毒的癥狀有點類似恐慌發作和廣泛型焦慮的發作,若醫師沒有針對當事人詢問咖啡的使用習慣,反而開上抗焦慮劑甚至抗憂鬱劑,那麼當事人就有可能因此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提醒大家,確定為咖啡因過量引發,只要將咖啡因的用量調整下來,整體的狀況改善會非常快速與明顯。一個由《不列顛上癮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所作的調查顯示:雖然咖啡因引發的疾病很少被診斷出,但咖啡因慢性中毒(或過量)至少困擾了十分之一的總人口。


長時間飲用咖啡因可以導致身體對咖啡因的習慣化。假如這時中斷使用咖啡因,身體會對腺嘌呤核苷過分靈敏,血壓會過度降低,導致頭疼和其它癥狀。基本上當作中樞神經興奮劑的戒斷現象來看會比較容易。


最近英國的LANCET期刊所刊載的小男孩個案,實因為他嚼食的元氣口香糖中的咖啡因過量及之後的戒斷所引發的相關精神狀況,所以建議家長儘量不要讓小孩太早接觸咖啡因,以免引發相關的過量及戒斷的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心臟病 別亂吃阿斯匹靈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9 18:54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和中風。不過英國科學家最近指出,這個說法有極大錯誤,有可能造成更大風險!



分析超過10萬個病患案例,科學家表示,已有心臟病或中風的人才需每日吃阿斯匹靈。但目前歐美仍傾向建議,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定期服用。



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以預防、控制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初級預防療法。但事實上,只有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才有助益。對一般民眾而言,定期吃阿斯匹靈可能是弊大於利:沒辦法大幅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但卻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



計畫主持人、牛津大學的柯林‧貝傑恩教授表示,目前仍無充分證據顯示,健康的人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是利多於弊。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榮授院士主席史蒂夫‧費爾德教授也認為:「除非確實出現某些病症徵狀,不然不應服用阿斯匹靈。」他更表示,市面上出現一堆號稱對人體有助益的研究結果,卻無明確指導方針,確實很讓人困擾。



這項「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的說法,可能導致民眾隨心所欲、擅自購買,而不聽從醫生處方─因為阿斯匹靈太便宜了。



英國心臟基金會高階護理人員愛倫‧梅森則補充說明:「醫生開立處方以前,應衡量對個別患者的風險,而不該一味建議藉著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防治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靈對於內科醫師及心臟科醫師而言,真的是再也熟悉不過的老藥,許多文獻建議,曾有中風病史及心臟病史的患者,可以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靈來幫助預防相關疾病的再發(干擾凝血功能,減少血管堵塞的危險性),然而,這些作法,目前已被部分醫師擴大解釋成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仍建議服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阿司匹靈的預防興頭要,不僅無法降低心臟病的罹患機率,還會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之前我仍在花蓮執業的時候,曾照顧過一位患者,他年輕時曾當過藥房老闆,對阿司匹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深信不疑,故他有長期補充低劑量阿司匹靈的習慣,然而,在一次住院時,發生胃出血狀況,經腸胃科會診,卻定為長期補充阿司匹靈導致的內出血。故提醒大家,阿司匹靈最好不要拿來當作預防用藥,以減少內出血的機率。


此外,最近新流感讓不少民眾變得草木皆兵,甚至有人還積極去購買克流感來做預防性的投藥,更令我驚訝的是,也有專業醫師這樣做,這完全違反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此舉,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及重組,屆時只會助長更難纏的病毒出現,讓大家陷入更危險的狀況。


說到預防性用藥,不禁讓我想起之前還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台大的精神科教授到院作交流訪問,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當時的院方能夠幫助他收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因為,他與國外的學術單位有跨國性的研究,希望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異常找出來,若此舉能夠成功,在他規劃的藍圖中,他甚至覺得為了要預防精神分裂的發病,除了鼓勵這些帶有精神分裂症高危險性基因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外,還可以先投予低劑量的抗精神藥物,預防發病,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


我不知大家看了這樣的說法,觀感如何?不過現在的研究發現有些氨基酸或相關營養品可以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與其以副作用大的藥物來做預防性投藥,我認為不如考慮這些自然的營養品來補充,不管在接受度及副作用的避免上,對當事人而言,接受度會提高很多。


現在除了有些人必須前往疫區工作(例如瘧疾、霍亂等等)之外,我建議在預防疾病的投藥上,還是越保守越好。因為身體原本就有其免疫機制,我們的重心應放於維護每個人生來具有自癒力,而非拼命找藥來預防。如果真要作的話,儘量以適當的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天然的食物或者營養品來做預防,對藥物引發的身體的負擔、副作用及相關危險性,應該能降至最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耐皿遇酸熱 溶出三聚氰胺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02 04:09







長期使用易罹膀胱癌



〔記者許敏溶、鍾麗華、王昶閔/台北報導〕去年中國毒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引發民眾大恐慌,根據消基會針對二十件市售美耐皿餐具進行安全測試,結果全部被檢驗溶出三聚氰胺,其中最高達到二十PPM,等於是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質○.○五PPM的四百倍。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指出,美耐皿餐具只要盛裝稍酸物質,或者超過四十度溫度,就可能導致三聚氰胺溶出;一旦吃入體內,除了導致結石,三聚氰胺轉化三聚氰酸,長期下來可能罹患腎臟癌或膀胱癌,建議民眾避免使用美耐皿餐具,也不要放入微波,盡量使用不鏽鋼或陶瓷餐具,並呼籲衛生署儘速訂立美耐皿食品容器三聚氰胺溶出檢測標準。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台灣並沒有美耐皿餐具溶出三聚氰胺的相關檢測辦法,消基會根據「日本衛生試驗法」進行實驗,也就是將美耐皿碗盤盛裝濃度四%的醋酸,以攝氏九十五度狀態維持三十分鐘,結果二十件餐具都溶出三聚氰胺,溶出量介於○.○四至二十PPM,其中七成、共十四件比○.○五PPM還高。



不少美耐皿餐具背面印有容忍一百二十度或更高溫等標示,但吳家誠提醒民眾,這僅代表高溫下不會變形,但三聚氰胺在高溫下仍會溶出,即使常溫或低溫下,微酸性物質仍會將美耐皿內三聚氰胺溶出,建議最好不要使用美耐皿餐具,尤其是新陳代謝能力較差的嬰兒。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表示,勿買來路不明的美耐皿,否則恐會把美耐皿上用來做塗料的甲醛(福馬林)吃下肚,而甲醛已被證實為致癌物。



衛生署昨表示,只要避免接觸高溫食品或微波加熱,一般使用不致危害健康。



我國雖未針對三聚氰胺溶出量訂定安全標準,但對溶出物質總量(包括三聚氰胺)規範,均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同。


 


看到這篇報導,尤其是報導中的圖片,感覺蠻熟悉的,因為這些美耐皿的餐具,就是一般兒童常見的餐具。而令人驚訝的是:美耐皿不只在溫度高時(超過四十度)會把三聚氫氨溶出來,甚至有些美耐皿的塗料,就是甲醛(福馬林),真是世界之大,無毒不有。


雖然主管當局建議大家只要避開高溫食物及微波,就能避免,但這些畢竟是導致泌尿系統癌症的環境毒素,就我看來,應該能免則免,能避就避,幫助身體健康,防毒還是最基本的第一步,至於排毒,對一般人而言有其必要,因為身處現代生存環境,要全面防毒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對小朋友而言,我認為防毒重要性仍大於排毒,大一點的小朋友能夠二者得兼,當然更完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音樂 早產兒安心長大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9 12:06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聆聽音樂,有助於早產兒健康成長?最新研究發現,醫院若播放音樂,早產兒情緒保持穩定,將有效增加體重、減少住院天數,幫助他們健康長大!



這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兒童疾病學誌》(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的報告綜合了多項相關研究成果,指出音樂能降低痛感,對心血管運作頻率也有顯著影響。



根據英國調查,未滿37周即出生的嬰兒,即便有完善的照料,仍有75%可能會撐不過滿月。孕婦吸菸、用藥、雙胞胎或三胞胎等,都是導致早產的可能原因。早產兒也更容易受腦性麻痺、聽覺或視覺障礙、肺部疾病、學習或行為障礙等病症困擾。



雖然仍需再作更多研究,才能設計出完善、高品質的療法,但相關人員皆表示樂觀,相信未來醫院要照料早產兒,可以便宜卻有效。(2009529)


 


這應該是嬰兒房的醫師或護士可以好好關注的一則新聞!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提到放哪種音樂效果比較好,過去我們曾提到一本書:莫札特效應,裡面對於莫札特的音樂能幫助小孩情緒及學習更穩定,所以我建議不妨從莫札特的音樂開始。


此外,讓早產的嬰兒接觸音樂,多些感官的刺激,或許他們會感覺到這個世界對他們的關注,而比較願意留下來吧?當然,孕婦本身,即要注意吸煙、用藥及喝酒等等的問題,至少先減少早產的可能性,其餘都是一旦面臨早產後的補強措施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印度專家:九層塔能預防新型流感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27 18:49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27日專電)印度傳統藥學「阿育吠陀(Ayurveda)專家今天表示,九層塔也具有預防H1N1新型流感的效能,只要將20-25片新鮮葉片磨成糊狀或成汁,每天空腹服用兩次即可



  印度與中國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藥草植物的國家,而印度的傳統藥學阿育吠陀,有5000多年歷史,是世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之一,涵蓋醫療治病與養生保健,其中的草藥療法就記載著九層塔。



  九層塔也是印度最早使用的香料之一。印度人相信九層塔具有強烈香氣,可以淨化空氣,不但能避免空氣被病菌污染,還能使人的心靈獲得安寧,因此又被視為「神聖之草」。



  印度國立古茶拉底阿育吠陀大學(GujaratAyurved University)草藥醫療學系教授狄瓦里(U.K. Tiwari)今天告訴媒體,原產於印度的九層塔,具有神奇醫藥效果,不但可預防新型流感,也可以幫助病人迅速復原。    狄瓦里表示,直到最近,世界其他醫療專家才發現九層塔的預防流感功能。他說,九層塔可以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包括防治流感疾病,也成功的被用於防治日本腦炎。



2003年亞洲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坊間也曾相傳印度傳統草藥和香料如九層塔、薑黃和印度特有的楝樹(Neem Tree)具有殺菌和治療發燒、咳嗽的功能可以防治。



  古茶拉底阿育吠陀大學的講師巴特爾(B. Patel)也認同狄瓦里教授的說法。他並且指出,即使病人罹患了新型流感,九層塔也可以加強病人的免疫系統,加速病人的復原。



  巴特爾說,食用九層塔控制流感的方法,是將20-25片新鮮的葉片磨成糊狀或做成汁,空腹服用一天兩次即可。這樣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減少病毒入侵機會。



  香料專家表示,九層塔對腸胃不適、幫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及強化安定神經有幫助。醫學研究也證明能緩和偏頭痛、改善鼻塞、消解腹漲及殺菌、排汗利尿等作用。980527




 


這是最近印度的草藥學家提出來的呼籲,由於很多人擔心自己被傳染新流感,除了洗手、戴口罩以外,我想這是最經濟的預防方法之一了:將20-25片新鮮的葉片磨成糊狀或做成汁,空腹服用一天兩次即可。這樣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減少病毒入侵機會。


不喜歡九層塔味道的人可以再和我討論其他適合的方式,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爸生小孩 智商會比較低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5/26 14:14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許多醫學報告都指出,女性有生小孩的生理時鐘,因此呼籲婦女小心,不要變成高齡產婦;至於男性,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男性其實也有生育的生理時鐘,70歲老翁或許仍具備生殖能力,但50歲以上老爸所生的小孩智商比較低,要比20歲爸爸生的小孩智商低約6個百分點。



先前曾有一份由澳洲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昆士蘭腦部研究中心的John McGrath博士率領的團隊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父親為人父的年紀較長,孩童在嬰兒期及幼年時期接受智力測驗時,表現似乎較差。



報告表示,出生時父親年紀50歲的小孩,在史丹福智力量表(Stanford Binet Intelligence Scale)的平均分數,會比出生時父親年紀僅20歲的小孩低了將近6分;所幸是如果納入社經因素後,這個差異縮小到只有2.2分。



對於這份研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利芬奇博士指出,不是說超過某個年齡的父親所生的小孩就一定不聰明,但科學家的確發現男人老了以後,真的會產生一些問題。他表示,這項研究讓男人更了解自己,至於小孩聰不聰明,研究也表示不能單看父親的年齡決定,教育和成長環境都必須列入考慮。(新聞來源:東森新聞編譯祁傳璽)


 


上次有研究發現:老媽生的小孩智力比較高。最近針對年紀較大的老爸生的小孩,在嬰兒及幼兒時接受智力評估,發現智商的表現稍差,確實的數字包含:


1.老爸的定義:超過五十歲。


2.跟二十歲的年輕爸爸比起來,老爸生的小孩,其史丹佛智力量表的智力分析約低了將近六分。


現代人晚婚的現象普遍,因此隨處可見老爸老嗎,雖然老媽生的小孩,有可能稍微聰明些,但高齡產婦的生育辛苦與危險性,根據文獻的研究暨臨床上所見,還是盡量避免為妙。提醒大家,老媽的定義為超過三十五歲。還是敬告天下想當父母的人,想生孩子趁早,不管在各方面對父母及小孩,應該是利多於弊。最近澳洲的研究報告,再度提醒大家:要當爸爸最好不要超過五十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神飲料含古柯鹼 德多邦禁賣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6 16:25 林卓君







【記者林卓君報導】德國西北部的北萊因-西伐利亞邦食品衛生部發現高能量提神飲料紅牛可樂樣品中,含有古柯鹼成分,該邦和黑森邦(Hesse)部長日前證實,下令零售商停止販售,要求此飲品於門市全面下架,德國其餘各邦預期會陸續禁賣。



紅牛的可口可樂公司反對德國決議,認為此被疑為類似古柯鹼的添加物,為食品的天然香料,安全無虞。



食品安全部為邦政府保障消費者權益部門的隸屬單位。部長柯威尼勒表示,檢驗紅牛繁複的產品化學過程中,發現殘留古柯鹼成分。當局指出,即便古柯鹼含量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但添加在食品中並不合法。飲品所含成分不能被歸類為廣義食品,只能被視為藥品,且還需要額外執照。



德國大型零售商羅威(Rewe)已將門市內紅牛飲料全數下架。西伐利亞邦消費者部門發言人迪特曼推測,即使不是全國,多數的邦政府也大多會陸續禁賣。



可口可樂公司抗議當局政策,指出類古柯鹼的古柯葉萃取物為天然香料,在全球食品中被廣為使用。紅牛可樂飲料或其他以這種添加物微調料的食品於其餘歐盟國家及美國都認為安全無虞。



該公司聲稱紅牛可樂中所含的咖啡因、維他命、糖等,能刺激人體新陳代謝,保持清醒。另一種更受歡迎的紅牛可樂喝法,則是加上伏特加,被視為派對中的指定特調。


早期可樂成分也含古柯鹼 罌粟、大麻還拿來做麵包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5/28 01:13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紅牛公司的產品含有古柯鹼,其實這不是第一例,最早期的可樂也有古柯鹼的添加物,後來因為爭議性就從配方中移除;而其他的毒品植物,像是罌粟或是大麻,其實也都會被做成麵包,甚至大麻種子也會被提煉出來,成為保養品的成分。



可樂這種常見的飲料,其實最早期中南美洲人在飲用時,都有添加古柯鹼的葉子當香料,所以可樂的發音「Coke」,才會跟古柯鹼的「Cocaine」這麼的相近,但因為有成癮性,等到被商業化量產後,配方就沒有了古柯鹼。



但不只有古柯鹼會在食物中出現,俗稱「鴉片」的罌粟,它的種子就會被做成麵包,還有大麻的種子也會被當成麵包的配料,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國內是一律禁止的,還有進口商因此被判刑。




紅牛能量飲料 驗出微量古柯鹼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5/30 22:15



大家熟悉的紅牛飲料,被驗出含有古柯鹼,台北地檢署前往進口商的倉庫,查扣到一萬七千多箱,不過之前已經有四千多箱流入市面



大批檢調人員,進入桃園倉庫,查扣一萬七千多箱即將上市的紅牛能量飲料,宣稱為精神疲勞調配的飲品、可以集中注意力,但每公升卻含有0.03微克的古柯鹼。



紅牛能量飲料是奧地利製造,94年開始在台灣銷售,原本業者六月一號要以每罐39元、在連鎖賣場強力促銷,如今整批被查扣,進口商沒有出面回應,但有九萬多罐已經流入市面,到底喝了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儘管沒有影響健康、也沒有上癮疑慮,但同樣品牌的可樂,日前也在德國驗出含有古柯鹼成分、被強制下架,台北地檢署表示,如果民眾明知含有古柯鹼、故意飲用、遭驗出身體有古柯鹼反應,還是有觸法的可能。



記者林珍汝莊志成台北報導




我比較有興趣的狀況是:運動員若喝了這種提神飲料,不知道在尿液篩檢時是否會被檢出有古柯鹼反應?我覺得會被檢出的可能性比較高。有進一步明確的相關研究資料,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


古柯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興奮劑的確有提神的效果,像是非法的安非他命或者是合法的甲基芬尼特(METHYLPHINIDATE),商品名為利他能(短效)、專司達(長效),都能有提神的效果。在美國,甲基芬尼特又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也就是有錢、買得起高價毒品的人,會去買古柯鹼,沒錢的,買不起的人,會想辦法弄到甲基芬尼特來試圖達到類似的效果。


據說美國許多被判定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學生,不想吃藥,又想賺點外快,下課時就會跑到圍牆邊兜售甲基芬尼特,我建議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甲基芬尼特本身就有許多副作用,千萬不能隨便拿來濫用,造成自己更多的困擾與問題。尤其是最近是考試旺季,很多父母聽到可以幫助專注力提升的聰明丸,想盡辦法要弄聰明丸來助孩子一臂之力,當心效果適得其反。


另一方面我也很驚訝:提神飲料非得摻入類似古柯鹼的調味料不可嗎?不知道出產這種產品的公司的想法及意圖為何?值得深入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望子成龍心切 聰明偏方一堆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25 22:16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坊間也出現許多商品號稱可以開發腦力,增強記憶,甚至還有吃了會變聰明的聰明藥丸,醫生提醒不要期望過高,這些花招不見得有用。



  學生冥想練氣功,不是為了放輕鬆,而是為了讓數成績更好。南台灣家長間甚至流傳這種白色聰明丸,號稱孩子吃了會變聰明,後來證實這是過動兒吃的藥,讓過動兒能夠集中精神,但普通孩子可會愈吃愈焦慮,就連美國都有聰明飲料,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像這樣,變成小神童。不到二歲就展現驚人記憶力,一看到卡片上圖案可以馬上正確回答。網路上隨便輸入腦力開發或是睡眠記憶,馬上就會出現許多產品,就連睡覺了,耳邊放台記憶機,重覆播放想背下的英文單字,就能自我暗示催眠加強記憶,睡醒了就能記住,還有芳香記憶法,睡眠中聞玫瑰香味,能增強記憶百分之十三,辣味更有效果,真有這麼神嗎?家長半信半疑。



  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才會走路就開始增加腦力,各種方法都要試一試,不過醫師看來覺得效果很有限。想一邊睡一邊學,只怕睡不飽反而影響白天精神,醫生說不管是小神童或是小天才,多數都是先天有過人之處,想靠後天培養,沒有那麼簡單。(綜合報導)


 


我想在此提醒家長們:不要相信短期就能把孩子變聰明的藥物或者食品,若不含中樞神經興奮劑,其他營養品的服用,也最好參考一些相關的營養醫學研究再考慮是否給小孩服用。對於小孩,我們不需要他們變更聰明,因為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並沒有發揮應有的能力來學習。


我在門診常看到許多小朋友,他們的專注力不佳或者記憶力不好,許多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去除了生理因素影響,有七到九成的小朋友,改善了他們的專注力與學習,而且完全不需靠聰明藥來幫助改善。


此外,很多小朋友討厭學習甚至放棄學習的關鍵在於他們有學習障礙。這裡提到的學習障礙,並非精神科診斷的數學疾患、閱讀疾患或者文字表達疾患等等,因為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這些問題,他們會發生的學習障礙,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由美國知名教育學者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編寫的一系列關於學習技術的書籍。


對小朋友而言,比較適合瞭解及應用的就是學習如何學習這本書,中學生以上可以參考基本學習手冊。其中提到的學習障礙,只要家長稍加觀察,其實都會在小孩身上發現,例如在缺乏實體物的學習障礙出現時,小孩容易出現彎腰駝背、頭昏、沒有活力、無聊、生氣、頭痛、腸胃不適或者眼睛酸痛等等,甚至有些小孩讀到某個程度,因為學習障礙而出現輕生的念頭,一般人聽起來或許會覺得很誇張,但真的有人會因為學習障礙產生這種念頭。


書中也提到,真正或讓人放棄學習的關鍵在於另一種學習障礙:誤字。我曾幫助一個高職畢業的義務役士兵,幫助他用學習技術來學習,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天大約花至少四到五小時來學習,但是第一頁就花了他一星期的時間,才通過我的查核,而他的領悟也讓我印象深刻:我發現大部分的字,我都不是那麼懂。我聽了微笑,示意他:很好,你已經比很多人都懂了。


接下來,他的學習狀況越來越好,漸漸能自己閱讀大部頭的書籍,也不會覺得吃力,甚至覺得學習真有趣。學習技術真的幫他找到學習的樂趣。


所以小孩若無法專心或者理解學習內容(這些都是學習障礙的現象),若不從真正的學習來著手改善,到頭來可能只會讓小孩對學習越來越反感而放棄學習,或者小孩可能得服藥才能勉強自己坐在教室或課堂學習了!


小孩若能瞭解及應用學習技術,家長將會發現小孩需要死背讀書的機會大減,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的都能真正應用出來,更容易舉一反三。這個技術,不是天才兒童的專利,只要一般智力以上,人人可學。


身為家長,我認為有義務幫助小孩瞭解他們的性向,讓他們擁有更大的意願來發展自己的強項,如果一個小孩的身體沒有太大的問題,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且擁有學習技術作後盾,相信其日後發展的道路一定是無限寬廣。家長也完全不必煩惱是否要給小孩服用聰明藥來變聰明了。


最後提醒家長:學習技術並非在製造神童或者資優生,也許對您的小孩來說,有些科目特別不在行,但應用學習技術,至少都能幫助他們通過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至少都能做到PAS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


 



懷孕期間原則上不宜用藥,因為藥物會經由胎盤進入胎兒內對胎兒造成影響。懷孕初期三個月藥品對母體產生影響最大。常見的情況像是懷孕剛開始可能會因為不知道懷孕而服用其它藥物,例如感冒藥物等,因而擔心受怕。不過根據調查因藥物而造成先天異常的比例並不高。雖說要避免用藥,但有些婦女無法停止長期用藥。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這類孕婦在懷孕時,需請婦產科醫師及藥師作用藥評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 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指出,懷孕用藥分級可分為5級,安全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A、B、C、D、X。 多數藥品懷孕用藥分級屬於C級,常見有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精神科用藥。這類藥品對胎兒的危險性無法排除,應該要先詢問醫師。下列有各種常見的疾病及其用藥:
1.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口服降血糖劑,改用胰島素較為恰當。
2. 感冒時,解熱鎮痛的普拿疼屬於B級藥品,抗組織、止咳祛痰劑屬於C級藥物,應避免懷孕初期三個月內使用,且並非長期使用,可以不用過太擔心。
3. 若要使用抗生素以A級的盤尼西林第一代到第三代為主,如果對其過敏,可以改用B級,不過必須要避開可能傷到胎兒的時期使用。
4. 補充維他命需要注意,不能過量使用。 最後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提醒各位有哺餵母乳習慣的母親,部份藥物會經過乳汁代謝,可能經由乳汁被胎兒吸收。此時用藥需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並告知醫師的身體狀況。把握這些重點,相信你也可以在懷孕及產後安心的使用藥物了! 


文章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324


 


衷心建議:懷孕或哺乳的女士,藥物能免則免,因為總有影響到胎兒或小孩的風險。


提一個問題工大家思考:如果大部分的女士在懷孕或哺乳期間,都能不服藥而經歷一些身體的反應或者不適,那麼,沒有懷孕或者沒哺乳的人,為何需要藥物才能控制症狀或者維護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夫妻容易吵架的兩個4分鐘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5/25 09:28



夫妻相處是一門藝術。卡內基的夫人在(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妻子)中寫道,爭吵絕對是有損婚姻的壞事,應該儘量避免。為了做到這一點,夫妻們應該把握的一項重要原則是:避開情緒惡劣的時間。



一天24小時,誰知道另一伴會在哪些時間情緒低落?瑞典學者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有1440分鐘,其中最易引起夫婦爭吵的有8分鐘,分別是早晨臨出門上班的4分鐘,以及下班回到家的4分鐘。這兩個時段都是我們身心最疲憊的時刻。



上班前,我們滿腦子都是今天需要做些什麼,還有多少工作沒有完成,心中充滿了對忙碌一天的沮喪、懊惱。



下班後,我們精疲力盡地回到家,很難在踏進家門的那一刻,就將工作、單位、同事都拋在腦後。在這兩個階段,伴侶若提出個問題,自己也許會沒好氣地回答他,一場爭執在所難免。因此,建議夫婦們不要在這兩個時段作任何認真的討論,否則,會火上澆油,沒有好的結果。



其實,上班前和下班後,可以給伴侶一個簡單的問候或祝福,一句飽含深情地(我愛你)也有助於平復他情緒上的波動。


 


常和另一半吵架的人,可以試試自己和另一半最常吵架的時間,是否如研究上所說:上班前及下班後,錯開這八分鐘,是否爭執的機會就會變少?我個人持保留的態度。大家可以再驗證一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防疫廣用克流感 專家憂心抗藥性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25 04:09



〔編譯張沛元、鄭曉蘭、記者王昶閔/綜合報導〕英國每日郵報引述政府科學家的話說,被視為H1N1新流感剋星的藥物「克流感」,對抗新流感的效果恐怕不如預期,因為新流感可能很快就會對克流感產生抗藥性。



科學家指出,一株與H1N1新流感關係密切的季節性流感病毒已產生突變,以致使用克流感治療也無法奏效。英國國家醫學研究所的分子結構負責人之一甘比林說,此一突變使得克流感的功效減少兩百五十倍,「我們的研究顯示,倘若廣泛使用『克流感』,很快就會出現對該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突變H1N1新流感病毒。」



甘比林說,與其單單只仰賴克流感,還不如混合使用克流感與另一種抗流感藥物瑞樂沙,因為流感病毒迄今尚未對瑞樂沙產生抗藥性。



我國衛院感染症研究組特聘研究員蘇益仁指出,過去因歐美大量使用克流感,導致人類的季節性流感H1N1病毒在去年出現全面抗藥性。目前各國也正大量使用克流感對抗新流感,難保不會又出現另一種抗藥性,政府應儘速追加採購瑞樂莎,作為第二線用藥。



此外,蘇益仁也提醒,今年秋冬流感季節來臨時,無法預知會是季節性流感還是新流感病毒先來,病毒株的監測極為重要,才能避免季節性流感先來,卻先消耗了大批抗流感藥物,導致第二波新流感疫情來臨時,防疫藥物陷入不敷使用的困境。



在國際疫情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二十三日指出,自二十日單日發生七十七起確診病例的高峰期後,連續幾天的確診病例驟降為單日二十多起,疫情似有趨緩跡象,但日後發展還必須視近日病例數才能進一步評估。



另一方面,科威特公共衛生部副部長曼德卡說,十八名派駐科威特的美軍也被檢驗出感染新流感;這十八人皆已投藥並離開科威特,並未與當地人有所接觸,意味科威特新流感確診病例數仍維持零。


 


上週六,我和馬偕的感染科專科醫師醫師王醫師在電台受訪時,他特別呼籲民眾:不要把克流感當作是對抗新流感的萬能藥物,更不要為了預防新流感,而預先購買克流感來服用,因為這樣,會加速流感病毒的重組,產新更新更毒的流感病毒,屆時恐怕會陷入無藥可用的窘境。


這種狀況,很像抗生素的使用狀況,目前有抗藥性的菌株不斷的出現,以致於一線、二線的抗生素往往不管用,動不動要用到第三線以上的高價抗生素,還不見得有效。究竟誰有這等功力,讓細菌變得勇猛又頑強?提醒大家,這是被人類訓練出來的,也就是醫療濫用抗生素,導致細菌本身產生突變,不再受制於藥物而讓藥物的作用大幅減弱。也提醒大家,一般小感冒,無細菌感染的跡象(驗血可以確定),抗生素能少用應儘量避免。


此外,國外許多新流感的個案(墨西哥除外),並未接受克流感治療,也沒有大礙而產生抗體,主要的原因,除當事人不知自己得了新流感,沒有特別去就醫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人體擁有與生俱來的免疫系統,足以抵抗大部分的流感病毒。故這一段時間,電視媒體的報導少看(減少恐慌害怕),保持規律作息及多運動,注意飲食的均衡,必要時再額外補充些營養,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安然度過這一波新流感的挑戰。當然,像抗流感這類藥品,千萬不要拿來做預防性的投藥,以免增加病毒突變的機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孤獨飲酒男 宜曬太陽補腦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5/24 04:09



〔編譯鄭曉蘭、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年男子注意!兩項健康相關研究在日前發表,英國的研究顯示,中年男人體內維他命D值較高,腦力也比較好。日本的研究則發現,中年男子喝酒有沒有對象傾訴心事,是決定腦中風發病風險的關鍵因素!



曼徹斯特大學大衛.李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比較三千多名四十歲到七十九歲歐洲男性的認知能力,發現維他命D值低的人,在心智敏銳度測驗表現較差,且「維他命D值較高和能較快速處理資訊的關係,在年紀六十歲以上男性身上更顯著」。這份研究發表在「神經學、神經外科學與精神醫學期刊」。



人體維他命D主要來源是適度曬太陽,一天約十五分鐘,某些食物,如含豐富油脂的魚類也含有維他命D,能幫助細胞吸收鈣,促進骨骼健康。



日本厚生勞動省對全國一萬九千名四十至六十九歲男子的長期追蹤調查發現,沒有知心親友卻好杯中物的人,腦中風的發病風險約為滴酒不沾者的兩倍。「孤獨喝酒」可說是中年乃至於高齡男人的大忌。



研究發現,每天平均飲用一大瓶啤酒(日本酒一百八十毫升)以下,又無可信賴親友者,腦中風的發病率為不喝酒者的一.二倍。喝兩瓶以下為一.八倍,三罐以下則為一.九倍。



另一方面,若有可信賴親友者,每天喝兩瓶以下與不喝酒者相較之下,腦中風發病率反而較低,不過喝兩瓶以上的大量飲酒者,風險則攀升至一.二倍。



研究人員表示,若能與親朋好友開心小酌、抒發壓力,應能對防止腦中風產生助益。相關研究結果將刊載於六月份的美國醫學期刊「Alcoholism」。


 


現代中年男性,坐辦公室辦公的比例不低,若沒有抽時間去曬曬太陽,幫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的話,最好也要從其他營養來源來做補充,我們考慮的食物來源像是魚肝油(非魚油)、蛋黃、多脂之鹹水魚、牛奶、燕麥、蕃薯、植物油、苜蓿等等,都能幫助身體增加維生素D的量。


想知道自己體內的各種維生素或礦物質是否足夠或失衡,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檢測來瞭解營養體質是否均衡。對中年男性來說,最近英國的研究提醒大家:維生素D不足,容易影響到認知功能及心智敏銳度,故長期缺乏戶外活動的的中年男性,若不想老年失智提早報到,務必當心體內維生素D濃度是否足夠。


對有喝酒習慣的男性來說,日本厚生勞動省最近的研究提醒大家:經常自己喝悶酒的中年男性,之後追蹤,罹患腦中風的機率是不喝酒人的兩倍,但如果有知心好友相伴飲酒,與不喝酒的人相比,腦中風機率反而更低。聽起來,影響關鍵最大的是知心好友朋友的陪伴。順便一提:維生素D對於酒精戒斷的人,會有不錯的身體穩定作用,故本身有飲酒問題,想戒酒的人不妨可以多多補充維生素D。


醫師在評估喝酒風險的時候,自己喝悶酒與呼朋引伴去喝酒相較之下,容易有酒癮問題及不易戒酒的機率來說,都是喝悶酒的人比較多。很多人之所以喝酒,是因為酒精本身就是一種中樞神經抑制劑,對喝酒人來說,喝酒會把平時的抑制拿掉,故往往會借題發揮,趁勢抒發平時不敢發作的積壓情緒,這種模式稱之為:SELF-MEDICATION,也就是拿酒當藥來自我治療,然而酒對身體而言,稍稍過量,往往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因此,還是提醒大家,平常有心理壓力,還是多找知心的朋友聊聊,至於喝不喝酒,就不是抒壓的重點了。若能夠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做更有效率的心理負荷排除,那麼,要借酒澆愁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慈濟醫院提醒考生 濫吃聰明丸反被焦慮誤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09/05/22 12:49



隨著考季即將登場,花蓮慈院頻頻接到有關聰明丸的的諮詢電話,尋問是否可以請醫師開處方?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劉采艷主任表示,所謂的聰明丸,其實是給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吃的,一般孩子吃了反而會焦慮、失眠等不利大腦保健的副作用。這類藥物,一為利他能;另一為專司達長效錠,化學結構都與安非他命相似,能讓過動兒會變得比較安靜,情緒穩定。因此,就被誤以為有增加專注力的藥效。



  利他能的副作用包含: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而專司達長效錠在台灣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拿這些當作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實在是太冒險了。其實日常飲食,多多補充鋅、鐵、銅與微量元素,就能保健大腦的功能。因為誦讀困難症的學生往往是因為缺鋅,而缺鐵則會造成貧血,使大腦的運轉降低速度,另外多食用豆製品、蛋類、金針菇、木耳、核桃、芝麻等對考生大腦保健都有良好的幫助。



很多人以為:沒有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人,服了利他能或者專司達這類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出現諸如: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的副作用。更危險的副作用是猝死,但比較常發生在那些有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或者原本就有高血壓問題的個案身上。


如果被診斷有ADHD,服這類藥物,並不會出現副作用。提醒大家,這是錯誤資料。副作用的出現,與是否為ADHD患者無關。只要服用的人,就會有機會出現副作用。


那麼,為什麼被診斷有ADHD的人要服用這種藥物,家長為什麼甘讓小孩冒那麼多可能副作用帶來的風險呢?


我們常會聽到的是: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現象的控制的重要性大於副作用的危險性,服藥的結果利多於弊,所以即便有些副作用,小朋友應該要忍受這類化學結構式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


另外常見的情況是:我們被告知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疾病,只有服用能夠矯正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能控制。然而,在診斷ADHD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檢測結果作為診斷確立的根據,我們看到的,只是行為觀察結果後的評量與歸類,在貼上ADHD的診斷標籤後,迅速給藥的治療流程。頂多會有醫師拿出服藥前後的正子攝影或者腦血流的變化影像檢查圖,堅持藥物改善了血流灌注的區域(通常是前額葉),來說服家長藥物的效用何在。


然而,導致這些不穩定的現象從何而來?是否有相關的檢測可以瞭解?有根本的方式可以調整體質,幫助生理狀況更穩定來根本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的現象?習慣開聰明藥的醫師說沒有,但對熟悉自然醫學或者營養醫學的醫師卻很清楚,藥物之外其實有更自然及根本的方式來幫助小朋友更穩定。這對習慣開藥的醫師來說,除了可能視為異端邪說之外,或許更是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認為最好把這類是非爭論,回歸為單純的選擇題:


為人父母者,我們到底要給小孩安排何種方式來改善小孩?我們是否為小孩作了最好的安排與治療?這些安排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再回頭檢視,也能坦然地面對他們,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幫你當時作了最好的安排。


那個安排是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聰明丸?或者是根本瞭解體質後的飲食、營養及整體的根本改善?


明智的家長,您替小孩安排的選項為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新流感致死率低 民眾勿恐慌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20 15:15







其實大家真的不必太過恐慌,因為世衛組織報告指出,新流感致死率,在0.4%到1.6%,遠低於SARS的10%。



  H1N1新型流感病毒,由於是新病毒,科學家對這個新病毒所知不多,再加上屢屢傳出感染死亡病例,引發全球恐慌。不少人相當懼怕,是否這次的流感,會如同1918年西班牙流感一樣,造成上千萬人死亡。不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表的第一份,H1N1新型流感疫情研究報告指出,新流感的致死率,大約是0.4%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相較之下,新流感的致死率,並沒有各方原先預期的6%到7%那麼高。此外研究報告也指出,雖然H1N1新流感病毒的毒力弱,可是比一般季節性流感更具傳染力。但只要記得戴口罩、勤流手,大家不需太過恐慌


 


這幾天,報章媒體對於境外移入的H1N1確診個案,投與許多篇幅來報導,也讓許多民眾更為緊張與擔心,然而,新流感真的那麼恐怖嗎?且讓我們檢視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數字:新流感的致死率為0.4%到1.6%,遠遠低於SARS的10%,略高於一般季節性流感的0.1%,並不像原先預期的6-7%那麼高。大家的擔心,源自於當初新流感的發源地墨西哥的致死率稍高,所以會擔心,但事實證明,墨西哥以外的國家,死亡率並不高。


什麼時候得真正提高警戒?就像日本已經爆發人傳人的社區群聚感染了,才需特別警戒,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比較多的地方。目前我們能作的,就是勤洗手,不然也可以戴口罩(安慰大於實際預防效果),前兩天我到電視台錄節目,馬偕感染科專科醫師王醫師也提醒民眾:有發燒,擔心自己罹患新流感,應該要戴口罩,到大醫院的急診接受檢查與評估,若醫師問到有可疑的旅遊史或接觸史,會先行在負壓隔離病房觀察隔離,經醫護人員採檢體送疾管局,上班時間六到八小時即可知道結果。若過上班時間,隔天也能很快知道結果。若不幸真的罹患,醫院會考量是否原地隔離觀察治療,或者轉送指定醫院作隔離治療。


目前國內防疫政策及措施經SARS洗禮後,已具備完整的應變能力,請大家不必驚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