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男性無名指長 會賺錢能抗壓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1/14 00:17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3日專電)別小看指頭的長度,它可是財庫的重要「指標」。根據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男性如果無名指長度超過食指,不僅錢賺得較多,抗壓性也較強。



劍橋大學研究人員柯茲(John Coates)和他的研究團隊對倫敦金融城44位交易員進行調查,他們其中有人年薪超過400萬英鎊。



經過20個月的調查,研究人員發現,無名指比食指長的交易員所賺的錢,是無名指比食指短的人11倍;這個先天生理外觀對交易商賺錢多寡的影響,和工作經驗的影響力差不多。



報告指出,經驗最豐富的交易員的薪水,是最嫩交易員的9倍。



研究人員對有經驗的交易商進行調查發現,無名指較長的交易員收入高於無名指短的交易員,平均分別是83萬8000英鎊和15萬4000英鎊。



財經市場瞬息萬變,交易員每天面對高度壓力,研究人員還發現,無名指較長的交易員不僅賺錢的能力高人一等,抗壓能力也較強。



柯茲和研究人員去年公布另一份報告,指出早晨時男性荷爾蒙較高的交易商,當天交易時比其他同事更可能賺到大錢,研判睪丸激素有助男性短時間內在財務交易上的表現。980113




 


有趣的研究統計,提供給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巴西研究:遊戲是治療兒童疾病良藥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1/13 22:12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3日專電)巴西研究員花了一年分析330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兒童,結果指出,遊戲、玩具配合傳統藥物,可讓生病的兒童精神放鬆,晚上睡得較熟,維護神經和腦細胞。



  遊戲對生病兒童康復的影響研究是由CandidoFontoura州立醫院主任醫師波塔茲(Clarisse Potasz)負責進行,他將12歲以下的兒童分成兩組,一組採用「遊戲治療法」,讓兒童每天自由玩耍兩次;另一組兒童只接受藥物治療。



  研究小組在第一階段採集兒童的血液樣本,分析引起精神躁鬱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變化,結果發現,有玩耍和沒有玩耍兒童之間的皮質醇水準,平均相差50%。



  第二項重要發現是,白天有玩耍的兒童晚上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時。波塔茲說,夜晚的睡眠對治療疾病非常重要,因為那是腦神經蛋白質復原的時候。



  最後一個研究階段計有110名患有肺炎、慢性傷風等呼吸器官疾病的兒童參與,結果指出,有玩耍的兒童除了情緒較緩和,發生呼吸困難的情況也減少。波塔茲指出,雖然還不能肯定遊戲是否對治療其他疾病有效,但可能性很大。



  醫院走廊有兩間相鄰的房間,一間是注射室,另一間是遊戲室。院裡的兒童雖然不知道自己是研究對象,也不知道研究結果,但從他們的情緒反應來看,明顯的比較喜歡去遊戲室;只要一發現是去注射室,情緒就開始緊張。



  巴西法令規定,所有治療兒童的醫院都必須有一處讓兒童遊戲的空間,但一出醫院,似乎就沒有人再去注意。



  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對1024戶巴西家庭調查結果指出,53%的父母承認,讓孩子玩耍的時間不夠多,26%的監護人認為玩太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只有19%認為孩子應該多玩一些。



  也許很多現代父母不願意子女玩太多,是不想讓他們沉迷在電腦遊戲中,寧願安排孩子上補習班、念英文、學游泳。但Vale do Paraiba大學針對學齡兒童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在受訪者自願的情況下做出選擇時,37.3%表示會在課餘時玩傳統遊戲,只有27%選擇玩電腦遊戲。



  在目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腦或電玩的時代,這樣的調查結果的確頗讓人意外。980113




 


我衷心建議,讓小孩在戶外的遊戲時間能夠儘量增加,遊戲期間,最好有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可以互動,跟人玩遊戲的比跟電腦玩有趣多了,別忘了,人際互動是人格健全很重要的一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懷大笑可減肥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1/13 08:47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12日專電)經濟不景氣,很多人恐怕很難開懷大笑,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大笑有令人驚喜的好處,不僅有助身體健康,還可以減重



英國神經學家皮契爾(Dr Helen Pilcher )接受UKTV Gold 頻道委託進行的研究指出,大笑一小時可以燃燒 100卡路里的熱量,約是一小包洋芋片及小條巧克力含的熱量。



皮契爾指出,大笑對身體猶如是「小規模的有氧運動」,心跳因此加快,心臟釋放更多血液到身體其它部位,同時胸腔上下振動,使胃部肌肉必須劇烈運動,有助肌肉緊實。



研究報告還指出,大笑可以強化免疫系統,有助身體對抗感冒等症狀,臉部肌肉也可以藉此獲得運動,有助肌膚緊緻。



研究報告說,一般要消耗 100卡路里需要舉重半小時,或在家吸地毯約45分鐘,但大笑一小時卻有同樣的效果。



皮契爾說,研究人員並不主張為了減重,整天觀看喜劇節目,同時要提醒民眾,在看這些令人捧腹大笑的節目時,不要吃巧克力等甜食,否則達不到瘦身的效果。980112




 


看到英國神經學家皮契爾的研究,很多人會很驚訝和以歡笑治療可以幫助減重?我想歡笑治療可以幫忙減重的原因,不只是大笑可以運動到一些身體的肌肉群,每小時消耗一百大卡而已,同時,歡笑能幫助身體處在安全模式,腎上腺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濃度因而降低或者回復到正常(但要一段時間的運作)。熟知肥胖原理及治療的醫療從業人員都知道,肥胖有好幾種,其中有一型是壓力型肥胖,也就是當事人主觀感覺承受很多壓力,而導致壓力荷爾蒙(CORTISOL)濃度升高,此時身體容易囤積脂肪,尤其是在軀幹(一般的中廣或者小腹婆身材),身體之所以這般運作,主要是身體處於備戰狀態,所以必須儲存能量來因應。相反的,歡笑是讓身體解除備戰狀態,想像一下:兩個同時大笑的人,能夠打架嗎?


此外,壓力荷爾蒙上升,會抑制免疫系統的運作,相反的,壓力荷爾蒙濃度回到正常,免疫系統能恢復正常的運作。歡笑,無疑地會幫助身體處於安全模式,而且幫助身體啟動自癒能力,所以,除了減重,對於免疫力的幫助,我相信也有正面幫助的效果。


有空,不妨多大笑吧,對身心健康及塑身都有幫助!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年薪百萬竹科人 變日領千元校工


TVBS 更新日期:2009/01/12 12:24 林志偉







不景氣的年代,年薪百萬也可能變成日領千元的臨時工!一名曾是年薪2百萬的竹科電子主管江先生,去年被公司裁員,為了生活他找了一天薪水1千元的校園臨時工友,每天要做粗重的工作,不過校方覺得人盡其才,請他幫學生課後輔導,但以前的生活差距相當大,江先生說,他還在努力適應。



拿夾子努力清理校園水溝裡的垃圾,不說你不知道,這位工友來頭可不小。工友江先生:「那時候大概管了40幾個人,因為學校這邊,有個擴大就業的方案,才過來這邊。」


大學理工科畢業的江先生,曾是竹科公司的主管,手下60幾名員工,年薪2百萬,人人羨慕的電子金童,卻在去年8月被公司裁員,不願意讓妻子一肩扛家計,江先生拚命找工作,最後在觀音鄉一所國中當起臨時工友。


工友要做的事粗重繁雜,日薪也只有1千元,和以前是天壤之別,不過為了生活江先生還是咬牙苦撐,幸好校方認為不應該浪費他的才華,請他為學生課後輔導。觀音國中主任黃本旭:「能夠有像江先生這樣這麼優秀的人才,來幫我們學校,弱勢學生的課後的輔導。」


江先生坦承,剛開始當工友確實很難放下身段,就連要幫學生上課也非常不習慣,不過他相信生命會找到出口,不一樣的生活總會慢慢適應。


 


在一片裁員、失業及放無薪假的衝擊聲浪下,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此謹向江先生致敬,他不但幫助了家人,也幫助自己,更重要的事他面對了他應該面對的事情,採取行動,生命自然找到出路,相信江先生的生活會越來越平順,在此也祝福他和他的家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澳洲研究:每天到戶外 有助兒童視力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1/07 00:20 張仲琬







(法新社雪梨6日電)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每天在戶外兩三個小時,可能有助於防止兒童近視。



  澳洲研究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接受二至三小時的明亮光線,有助調節眼睛的發育,大幅降低近視風險。



  帶頭研究的教授摩根(Ian Morgan)說,近視人口比例在東亞已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高學歷人口一般常有近視的問題。



  摩根說,香港、台灣、日本南韓與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孩童視力不佳,新加坡更有高達90%的國民在出社會之前成了四眼田雞。



  他說:「澳洲僅有20%的畢業生近視。我們對此相當好奇,對於一個高學歷國家而言,澳洲近視人口非常少。」



  一項比較調查顯示,六至七歲的新加坡孩童中,有30%罹患近視,而同年齡的澳洲孩童近視人數則只有1.3% 。



研究人員拿新加坡和澳洲的華裔孩童做比較,發現結果相近,因此排除種族因素跟近視之間的關係。



新加坡和澳洲人之間的一大差別,在於花在戶外的時間。新加坡孩童每天平均在戶外待30分鐘,澳洲孩童平均花兩個小時。



摩根說,新加坡和澳洲的孩童閱讀、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的時間差不多,顯示閃爍的螢光幕會損害兒童視力的理論並不成立。


 


現在的小孩,尤其是都會區的小孩,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到戶外接受明亮光線的洗禮,所以近視率越來越高。所以,想幫助小朋友的視力健康,不管如何,每天撥點時間帶他們到戶外玩耍或走走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牙醫期刊:漱口水恐增加罹患口腔癌風險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1/11 13:24



(中央社記者陳明隆雪梨11日專電)澳洲一份牙醫期刊評論提出警告,平日民眾用來預防口腔疾病的漱口水恐有增添罹患口腔癌的危險,並呼籲立刻從市面上下架。



「周日電訊報」今天引述「澳洲牙醫期刊」評論指出,目前有「足夠的證據證實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有導致增加罹患口腔癌的風險」。



報告中指出,漱口水中的酒精能使導致癌症生成的物質更容易滲透到口腔內部。另外,酒精中有致癌風險的乙醛也可能因為經由漱口過程堆積在口腔內。



主導這項調查分析的作者馬科勞(MichaelMcCullough)教授建議,市面上的所有漱口水都應該貼上警告標籤並歸類為需處方箋方能購買商品。



同時身為澳洲牙醫學會治療學委員會會長和墨爾本大學口腔醫學副教授的馬科勞,已經呼籲澳洲牙醫學會立刻重新評估之前所給予含有酒精的漱口水的認證。



他說:「我們曾經有口腔癌患者除了使用漱口水外,在沒有其他明顯因素下罹病,所以我們才會針對目前所能取得的所有例證進行這項分析,」



「自從我們發布這項分析結果,其他更進一步的相關研究也陸續發表,我們因此認為有必要對此作出警告。」



一般而言,吸菸和喝酒是導致口腔癌的主要原因,而一般人卻容易忽視漱口水中的酒精含量。因此,這項評論報告作者之一的法拉(Camile Farah)博士建議將漱口水限制作為「短期」醫療用途或是發明無酒精漱口水取代。



此外,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人員也曾發表類似結論。該校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漱口水和口腔黏膜的接觸與飲酒無異,可能會導致對細胞產生化學破壞」,不過該研究也強調,乙醇對於破壞去氧核醣核酸( DNA)所扮演的角色仍待進一步的研究。



每年有超過800名澳洲人檢測出罹患口腔癌,近半撐不過5年。980111




 


這篇研究報告結果我認為很重要,特別提出來提醒大家,也讓我不禁想到跟漱口水相關的抽煙問題,最近煙害防制法剛上路,吸煙危害健康或相關文章在最近的報章媒體頻頻出現。有人說抽假煙,不會得癌症,因為煙不會吸到氣管或肺部,所以不會,但經科學研究證實,即使抽空煙,口腔黏膜仍會吸收四成左右的物質,也就是口腔黏膜接觸這些有毒的化學物質,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趁著漱口水可能罹癌的研究發表,提醒大家抽空煙與真正吸煙相去不遠,最好還是戒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平均薪水少3成 放無薪假 8成恐得憂鬱症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1/12 04:33 何英煒/台北報導



1111人力銀行將於今(12)日發表一份針對企業放無薪假的調查報告,該報告指出,約有20萬員工被迫或自願放無薪假,平均薪水短少3成,而放無薪假的受訪者中,有8成的比例表示,自己覺得有憂鬱的傾向。



1111人力銀行表示,從去年12月22日到今年1月5日,該公司以問卷訪問了1,000多位受訪者及企業。平均有18%的企業表示,因為金融風暴及全球不景氣,只好實施無薪假的措施,由此推估受影響者約有20萬的員工。



而受訪的員工則有高達46%的比例回答,他們曾經被迫或是自願的放無薪假,其中又以資訊科技及傳統產業的比例最高。受訪者表示,因無薪假的影響,他們的薪水平均縮水3成,大約每月減少新台幣1.6萬左右的收入。受訪者表示,當知道放無薪假時,最擔心平日生活會出現入不敷出情況。



因此,有21%的受訪者說,他們在放無薪假期間均考慮要轉職或是換工作。人力銀行業者表示,最近有不少放無薪假的員工,選擇小成本創業、也有不少畢業生好不容易投了200多封履歷,終於找到工作,卻在上班不到3個月的情況下,被迫放無薪假。而有高達8成比例的無薪假受訪者說,自己覺得有憂鬱的傾向。



活著只為了錢 富豪比窮人更脆弱


TVBS 更新日期:2009/01/09 22:27



連續幾天,國際間的富豪傳出因為財務危機而紛紛自殺,今天又有一位法國投資大亨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窮到只剩下錢」,這句話也真的有道理,有錢人若生命只為了「錢」而煩惱,其實面對失敗的抗壓力,比起沒有什麼好失去的窮人還脆弱,美國尋求心理熱線諮詢的有錢人多了一倍。



德國製藥首富默克臥軌自殺,美國地產大亨古德舉槍自盡,沒想到又有一位法國投資專家也步上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後塵,如果說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不再是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張羅奔走週轉「錢」這件事,在有錢人生命裡所佔的比重,幾乎成了全部。


「窮到只剩下錢」,那麼真的是比窮人還危險。心理學博士:「如果你曾經是億萬富翁,有自己的慈善基金、有自己的生活品味、有自己的退休規劃,但都是以10億為單位計算,但突然間就在幾個月之間只剩一半,心理上的失落是非常可怕的。」 美國地產大亨古德慘死在自己的Jaguar豪華房車裡,芝加哥警方相信他是舉槍自盡的,其實真的不用走到這一步,打通電話找人聊聊吧,金融海嘯席捲以來,透過生命線諮詢的大老闆有錢人暴增2倍。 記者:「你所接到的電話,主要是還想爭一口氣的窮人?中產階級?有接到有錢人的求助嗎?」生命線諮詢人員:「這次的影響是橫跨各個收入階層的。」


美國自殺防治調查發現,08年自殺防治熱線達54萬通,相較於07年的41萬通多了13萬,心理醫師說,有錢人往往過不了愛面子這一關,承受失敗的能力反而比窮人還差。心理學博士:「有錢人的自信跟自我認知,就像他們的財富一樣,更容易被毀於一旦。」


其實只差2天,銀行就打算對自殺的富豪紓困,板機扣得太早,錢沒了再賺就有,命沒了就真的什麼都沒了!




長久以來,我一直強調,遇到一些棘手、重大失落或者讓人困惑的事而不知所措,難免會出現憂鬱、焦慮、失眠、食慾降或者吃過量、全身覺得無力、健忘、記憶力減退或者做事猶豫不決,當事態嚴重,自覺很難或完全無法面對,可能會出現輕生的念頭或想法,這些狀況,主要的原因,完全來自於當事人生活的困惑,他們不知如何處理,原因不是他們的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先不平衡,然後再出現憂鬱的狀況,遇到重大失落,沒有出現上述的負面情緒或不適,反而有些奇怪。


也就是憂鬱的狀況,避是來自於生活上的重大困惑導致心理調適不良(資料庫暫時不能處理,當機),我之前在外演講關於憂鬱的主題時,我常會提出一個特效藥來解釋憂鬱的前因後果:假如這些目前放無薪假,經濟出現困難的人,突然中了大樂透頭彩,請問他還會不會憂鬱?


當然,有些人在生活上找不到重大失落或者困惑,也會出現類似憂鬱的狀況,這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當事人尚未察覺生活中的某些領域對他而言,其實存在負面影響或效應,生活的某部分正慢慢吞噬當事人的生命力但當事人沒有察覺,或者某些潛在,未被挖掘的生理因素,導致了這些憂鬱的現象,一般這會被歸因於先天性或內因性憂鬱,但只要把生理潛在原因找出來並積極處理,憂鬱往往快速改善與消失。


所以出現憂鬱情緒或相關症狀,並不代表當事人就是有憂鬱症,憂鬱症是為了開立抗憂鬱劑的前奏曲,當事人沒有面對生活中的困惑來處理,反而將過錯歸咎給大腦生病,除了問題沒有解決外(繼續憂鬱),長期服藥的副作用與之後產生的藥物依賴,都可能是當事人未來始料未及的另一種負擔。對於憂鬱,建議大家除了轉移注意力(也就是去檢視自己擁有的,而非讓注意力一直被失落的部分卡住)外,最好利用有效的心靈技術及生活改善技術來幫助自己去除負面情緒及建立面對生活的穩定資料,如此憂鬱將不復存在。憂鬱是一種個人真實的情緒及提醒,我建議把憂鬱當作警報系統來處理會比較妥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不只是娛樂 電玩也能治療創傷後症候群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1/10 02:12



(路透倫敦9日電)受傷後馬上玩「俄羅斯方塊」電玩遊戲,根據英國的研究顯示,這對飽受創傷後症候群折磨的患者,可以降低其痛苦的回憶。



俄羅斯方塊一直是電玩遊戲中最受歡迎的電玩之一。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顯示指出,這項初步的發現可發展出新的治療方式,避免及切斷病患痛苦回憶,這對創傷後症候群治療是重要一步。



主持這項研究的心理學家霍姆斯(Emily Holmes)指出:「這只是第一步,顯示這是治療創傷後症候群可行方式。」中央社(翻譯)


 


對於瞭解心靈的人來說,這是單純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有人說是轉念,來達到幫助當事人不會一直讓注意力固著在之前的創傷壓力事件上。其實,要幫助一個人的注意力轉移,可以運用定位法來幫助他,這是由美國教育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提出的援助法,藉由幫助一個人把注意力放在身旁周遭的實體物上,可以幫助當事人完全處在現在時刻而不會一直被創傷事件所困擾。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疾病與身體受傷之援助法這本書來參考。但只是暫時治標的處理,根本的處理,另外有相關處理的技術,有興趣的人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未滿39週剖腹 嬰兒多病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1/09 04:09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七日公布的研究指出,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疾病。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觀察兩萬四千名母親懷胎三十七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發現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三十九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兩倍;在懷孕三十八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三十九週剖腹產的嬰兒高五成,就算只早於三十九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



嬰兒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困難、感染、血糖低等。



懷孕滿三十七週產下的嬰兒就算足月,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建議,剖腹生產最好不要早於三十九週,以確保胎兒已發育完全,據統計,三分之一剖腹產是在懷孕三十九週前進行。


 


提供這則重要訊息給準媽媽們,尤其是準備要接受剖腹產的準媽媽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精神科醫師厭世 父探兒赫見屍



 





















【聯合報記者饒磐安/台北縣報導】



2009.01.09 03:07 am





 



板橋亞東醫院卅六歲的精神科醫師曾獻德燒炭自殺,現場未發現遺書,曾獻德也沒有經濟壓力和債務,且工作順利,家人和同事都不解他為何自殺。


六十二歲的曾父,前晚從高雄北上,拎著曾獻德最愛吃的排骨酥來看他,看到他引以為傲的兒子燒炭自殺,傷心地哭了一整夜。


警方調查,未婚的曾獻德前天未到亞東醫院看診,院方不斷打手機聯絡他,都無人接聽。他的男網友,廿九歲 翁姓 老師前天也一直聯絡不上他,急得到曾板橋市篤行路的住處找他,但無人應門。


正好曾獻德的父親從高雄北上探望,曾父一推開門就聞到燒炭味;到臥室一看,赫然發現曾獻德躺在床上,叫也叫不醒,床邊有個電子鍋,內有木炭灰燼。曾父急得報案,消防人員和員警趕來,發現曾已氣絕。


警方勘查現場,客廳桌上有張上月廿七日在大賣場買火種的發票、沾有木炭屑的醫療用塑膠手套;曾的手機有六十多通未接來電,大都是醫院同事和翁姓網友打來的。社區管理室的監視影帶顯示,曾獻德六日晚間抱一個紙箱返家後就未再出門,也沒有訪客。


翁姓網友說,他兩年多前在網路聊天室認識曾,曾最近透露心情不好,有自殺的念頭,但未說明心煩原因。他認為曾獻德是精神科醫生,應該可以克服情緒低潮;五日晚上兩人還通電話,當時沒有異狀。


曾父在派出所老淚縱橫,說曾獻德從小成績就好,建國中學、大學醫學系一路很順遂,家人都以他為傲。但兒子小小年紀就離鄉背井來台北住校念書,這廿年來他沒有在身邊好好照顧,不知道他心裡有什麼苦,「早知如此,就不要讓他這麼小就來台北念書」。



醫生自殺》曾獻德尋短 同事大感意外



 



















【聯合報記者饒磐安/台北縣報導】



2009.01.09 03:07 am





 



自殺身亡的精神科醫師曾獻德與同事相處愉快,近幾天也沒有異狀,亞東醫院同事獲悉他尋短,大感意外;院方已協助家屬善後。


未婚的曾獻德是台北醫大醫學系畢業,專長是治療精神官能症及一般精神疾病、青少年心理評估及適應障礙、家庭功能評估和家族治療、兒童心智困擾等;曾在署立桃園醫院、基隆長庚醫院和台北榮總服務。到亞東醫院服務一年半,表現優異,常應邀到校園演講。


同事說,曾獻德愛好運動及大自然,常到健身中心運動,曾擔任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看起來是滿健康的人。



 


醫界應落實互助制度諮商管道也該通一通


更新日期:2009/01/09 04:09


記者黃立翔/特稿


精神科醫師自殺,聽來令人格外震驚,提供精神病症患者醫療、希望的明燈,竟也選擇結束生命,讓人惋惜也值得醫界省思,精神科醫師本身是否也需要幫助,該如何幫助?


精神科醫師自殺不乏前例,曾經幫助知名藝人大S、何妤玟、董至成走出失眠、憂鬱陰霾,也因公開討論已故藝人倪敏然病情而聲名大噪的精神科醫師陳國華,20059月在北市私人診所內燒炭自殺身亡,讓社會大眾、特別是他的病患震驚不已。


新店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 任 醫師楊聰財說,美國醫界文獻指出,精神科醫師自殺比例是一般人的35倍,所有醫師科別中,精神科醫師的自殺率高過其他科別,臨床上,精神科醫師自殺率甚至高於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


楊聰財指出,確實有部分精神科醫師因為本身個性較細膩,容易體察病患的精神問題,因而選擇專攻精神醫學,也有可能因為面對病患的創傷被影響,造成反轉移效果,引起自身心理困擾。


 


 


 


醫師是我在台北榮總受訓時,曾經短暫共事的同事,他選擇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令人遺憾。我對他的瞭解不深,無法作任何關於他個人的評斷與臆測,然而,精神科醫師自殺率是一般人的三到五倍,精神科醫師自殺率高於其他科醫師,甚至高於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卻是不爭的事實。背後隱含的除了精神科醫師也諱疾忌醫外,是否還有其他面相可以思考。


印度靈修大師OSHO曾在他的書中提到:「如果你看到某個要幫助你解決某樣問題的人,他也有同樣的問題,那麼表示他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問題。」OSHO大師的弟子曾問他:「為什麼你永遠不會被我們問的問題所困擾?」OSHO的回答:「如果你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我才會跟著被困擾。」


美國知名人道主義作 家賀伯特 先生也提過:「你沒有辦法面對的部分,會變成你的一部份。」


如果精神科醫師自己在面臨心靈困擾時,都不願用他自己所學來幫助自己,這意味著什麼?或者是他已應用所學,但仍無法幫助自己,那麼問題有出在哪裡?


這週三,我和一位長庚醫院的醫師打完球閒聊,他提到醫院的精神科最好了,因為精神科一旦看診,往往治不好而必須重複回診,(永續經營的醫療模式),長期下來,病人只會有增無減,這絕對是其他科所難其項背的。不知這是肯定還是暗諷?


難道這樣的長期看診下來的結果,會讓一個醫師很有成就感?我相信絕對不是,而且大部分的醫師打從心裡知道到底他們真正幫助到多少患者,或者,他們只是在從事一些無奈的幫助行為,但事實上到底成功案例有多少?所以在面對自己的心靈困擾時,專業的醫師還會相信自己平時提供的協助很有效嗎?或者累積太多失敗幫助的經驗,讓專業醫師也覺得有很大的困難而不願求助?如果你的病人的疑問跟你是一樣的,你也會跟著掉下去,不是嗎?當然有不少醫師單純把患者的抱怨,當成是無法治癒的大腦慢性疾病來處理,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會簡單的多。


的確,自殺的原因可能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多重因素,但我 相信曾醫師已經盡他自己所能地在幫助自己,儘可能地設法做到「三好一要」的情緒緩解之道,三好是「睡好」、「吃好」及「運動要好」,一要則是「要有正向思考」,包含他熱愛大自然,長期擔任國家公園的義工等等,但遺憾仍然發生,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幫助一個人免於自殺,除了要有些雞婆的慈悲心,還要有瞭解真正的自殺成因及解決之道(智慧),甚至,還得先處理幫助的意願或者失敗幫助的負荷,才能幫助一個人免於走向自殺的悲劇。因為賀伯特先生發現:很多人的崩潰點在於他發現他再也無法幫助了,他才會倒下來,否則他仍會堅持繼續幫助。關於幫助的議題,有興趣可以和我多多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逼精神病患禁菸 醫護也抓狂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1/09 04:34 張翠芬/台北報導



菸害防制法即將上路,依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全院禁菸,醫院的停車場、院區馬路雖是戶外空間,也一概不准抽。不少到醫院陪病的家屬抱怨:「太嚴格了,簡直不人道!」更令醫護人員傷腦筋的是,住院的精神病患和罹患重症病人有些行為無法受控制,他們要抽菸怎麼辦?醫院非常頭痛



一家專門收容精神病患的療養院最近行文國民健康局,坦言醫院內全面禁菸「有困難」,要求開放戶外抽菸或設置負壓隔離的吸菸室。不料,狠狠踢到鐵板,政府回函表示「不必再討論」。官員私下說,如果醫院連病人的菸癮都戒不了,幹脆關門算了。



醫院全面禁菸已好幾年,但始終未落實,各大醫院大門或急診室門口常有人群聚抽菸,尤其急診家屬焦急之餘,忍不住一根又一根的抽。



一位癌症末期的老菸槍住院時雖然不敢在醫護人員面前公然抽菸,但一走進病房,仍隱約能聞到菸味,醫護人員和家屬都心知肚明:「他又偷偷抽了!」但看到病患已走到人生最後階段,大家也就睜一眼閉一眼。



精神療養院裡許多以院為家的精神病患,據調查,他們抽菸的比率遠高於一般人,因為抽菸是病患生活中的一種慰藉。玉里醫院精神科主任胡宗明坦言,某些精神病患、尤其有特殊人格特質者,如果強制不能抽菸,搞不好會讓更抓狂。



參與制定菸害防制法的律師杜家駒指出,除非衛生主管機關在精神衛生法中另立但書就可通融。但衛生單位認為抽菸不是治療必要方式,且不健康,故不考慮放寬。但對於無行為能力的精神患者,以輔導取代處罰。


 


對一般人而言,很難想像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為何非抽煙不可?衛生當局或主管對於精神科病房無法配合煙害防制法,也深深感到不解:戒煙真有那麼難嗎?為什麼他們非抽煙不可?趁著這一波煙害防制法把煙戒掉不是很好嗎?難道真的要以無行為能力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嗎?一般抽煙卻戒不掉或不想戒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找合法的地方讓抽煙「就地合法」,但對活動範圍被限制的病人來說,他們無處可以抽煙,醫護人員要如何安撫因為無法抽煙而抓狂的住院患者,尤其是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族群,的確有困難。


我記得之前還在醫院工作時,有一次問到一個精神科患者表明不願意在另一個醫學中心住院的真正理由:那個醫院一天只能抽三根煙,這裡一天有七到八根,比較人性,所以我要住的話絕對不住那裡。


當然每個人會抽煙的原因可能不只一種,但經過研究調查,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合併有吸煙習慣的人比例上比一般人高很多,很多原本沒有吸煙的人,住過院也跟著養成吸煙的習慣,原因不單只是沒事做或無聊,打發時間而已。先強調,在此我並非為吸煙的人找藉口,不可否認地,尼古丁可以減少一個人的焦慮,尤其是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有不少比例就容易感到焦慮,同時,精神科藥物的服用,會帶來許多副作用,而吸煙會減少這些藥物副作用的影響,所以,服用精神科藥物合併吸煙的比例較高,很重要的關鍵之一即是尼古丁能舒緩藥物服用的副作用。


但對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來說,幫助他們繼續吸煙也不是健康促進之道,最重要的是如何減少精神科藥物的使用,繼而幫忙減少副作用,接下來再幫助他們戒煙,我認為在作法上,會容易些,如果您有機會翻一下那些長期住院患者的精神科藥物使用明細,您就會清楚我關心的重點何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有美容強迫症 一整再整恐毀容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1/08 11:03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在你生活週遭是否有人罹患「美容強迫症」,即使多次整形或整各種部位,都感到不滿意?其實美容強迫症患者外表並非有缺陷,但主觀意識卻認為自己很醜,強烈希望自己變得更美麗,因此會產生很痛苦的心理。經常為此坐立不安,變得多疑而沒有自信。這時心理醫生或許不是患者最想求助的對象,反而會去找整形醫師要求整形。


碰到美容強迫症患者,對整形醫師來說,是一大挑戰。微整形醫師戴文瑛表示,曾經來預約諮詢門診的患者提到:對於先前執手的醫生產生不信任感,而再度轉換尋求其他醫生的幫助,在門診咨詢中了解到此位患者疑似罹患「美容強迫症」,在過去短短半年多內,連續要求醫師在臉部注射數十支長效型「非玻尿酸」的填充物,最後導致臉部產生膿瘍組織而求診,後來只能以外科手術的方式,做引流切割,造成臉部留下傷疤凹陷。


更麻煩的是,後來接受問診的醫生不知當時同時間注射的臉部另一邊何時會發作,如果再填補其他成份填充物,怕產生無法均勻融合的問題,最後只能暫時維持臉部兩邊不平均,形成半毀容情況。通常這種情況,後來接受問診的醫生還是會建議患者回到原來執手的醫療院所重新溝通及處置。


 


曾有整型外科的專科醫師跟我要名片,原因是他認為他某些客戶需要我的諮詢,諮詢的主題就在於這些客戶堆於自己外表長相極端地不安與不滿意,所以除了一直抱怨整型外科醫師的技術外,還不停作其他部位的整型,讓他深感無力,其實整型外科醫師都多少有機會遇到這類的案例,對這些人來說,花再多的錢整型,對於他們自信的建立,效果恐怕有限。


主要的原因,大多是這類個案他們的童年或過去,缺乏被接納的經驗或者長期被否定,以致於自我認知上,老覺得自己有問題,自己不夠好,雖然這些人老是會抱怨別人對他們哪裡有意見,或擔心別人覺得他哪裡不好看,但其實最大的關鍵仍來自於他們由來已久的自我否定,缺乏自信心不安。一些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常源自於這樣的因素,我在門診時,常藉由簡單的演練,讓當事人在5-10分鐘瞭解被接納欲不被接納的差別在哪裡,有興趣的人歡迎安排時間和我聊聊。


關鍵的解決之道,是利用有效的心靈技術,減輕或消除過去相關事件的負荷,讓他們不再被過去被否定或不接納的事件所困擾,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那麼美容強迫症或整型焦慮才能真正獲得處理與解決,但說句玩笑話,整型外科醫師應該不希望處理得這麼徹底,因為結果會讓整型外科生意大受影響,只因為當事人會接納自己不再為任何外表的問題所困擾,自然不需要整型了。


想認識真正的自己嗎?建議大家也可以利用我部落格右上角的線上潛能分析,更進一步瞭解自己,比起整型,這可能是更大但也是更有趣的冒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女子節食多年 維持12歲不長了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1/04 14:35



英國一名女子12歲開始節食,如今雖已成年,身材和生理機能仍與兒童相仿。



在她看來,長大令她恐懼。她寧願冒著健康風險,保持長不大的身體。



不過,醫學專家對這種極端節食帶來的健康風險提出嚴重警告。



現年23歲的(漢斯萊)來自英國南部,由於她未到青春期就開始節食,漢斯萊的身體沒有正常發育,看上去與12歲時相似。她如今身高大約157公分,體重不到35公斤。與同齡女孩不同,她從不戴胸罩,也從未來過月經。



英國每日郵報記者在報導中,把漢斯萊比作童話故事中永遠長不大的小飛俠彼得潘。



漢斯萊說,她節食的初衷在於使自己免受其他孩子欺負。她發現,如果她看上去年齡較小、身體較弱,別人就不會欺負她,她說,就連老師也因為她看上去像兒童而對她比較好。



為不讓自己長大,漢斯萊每天攝入不足1000卡路里熱量。她說:她並不規律進食,而是全天(不定期)嚼些生菜、煮熟的甘藍或少量金槍魚,偶爾吃一塊巧克力。



漢斯萊的父母用盡各種辦法讓她正常進食,但還是沒能讓她放棄節食。


 


過去,我們討論到厭食症,有提到自我形象的扭曲或不接納,當然不少來自於過去累積的事件的負荷,導致當事人對自己難有正面的看法與評價,因而產生厭食的狀況。


然而,在英國每日郵報中報導的十二歲女孩,她節食的原因在於讓自己年紀看起來較小、身體瘦弱,別人就不會欺負她,就連老師也會因此而對她比較好。所以,她完全籠罩在可能會被欺負陰影下而不敢長大,加上老師也以同情的對待方式讓她覺得有被關注,以致於她節食過度、拒絕長大。


為何她已經知道事情的原因,狀況還未解除?關鍵在於那些事件的負荷仍在,她仍被那些負面的恐懼所包圍或困擾,在幫助這類的個案,若不用有效的技術幫助她處理過去被欺負事件中的負荷,那麼,她仍然會被恐懼的情緒牽絆而無法改善。所以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可以幫她消除心靈負荷,早日脫離這些不愉快情緒的困擾。


此外,旁人不管父母、老師或其他同儕,建議勿以同情或可憐的眼光來對她,如此會強化她的病人角色扮演。她需要的是幫助,而非同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棄農藥保健康 台東流行自然農法


客家電視 更新日期:2009/01/05 20:16



【徐榮駿/台東卑南】



許多農民都抱持著耕作必定要施肥用藥的理念,3年前主張與傳統反其道而行的自然農法引進台東,部分嘗試這種耕作方式的農民也都有了成果,利用連續假日舉辦了一場自然農法的市集,讓路過的民眾藉著體驗農村生活與選購農產品,將自然農法健康環保的理念推廣出去。



小朋友跟著老師用各種植物的葉子跟種子,製作天然的植物畫,另外一邊也有學生在大人的指導下,用木柴生火烤甜粄,每個孩子都玩得不亦樂乎。



新春的連續假日,台東縣從事自然農法耕作的農民,趁著許多民眾出遊的機會,舉辦一場農產品的展銷活動,因為標榜健康,因此吸引了許多民眾,搶著要選購自然無毒的農產品。



自然農法自日本引進,在台東地區推廣已經3年了,由於主張不用肥料與農藥,產量較傳統耕作方式少,因此目前台東縣只有7位農民,投入自然農法的生產方式,他們希望藉著展銷活動,將其中的優點介紹給更多的農民朋友,同時也兼顧環保。



順應自然的耕作方式,正如早期先民對土地的珍惜與敬意,這些投身自然農法的農民,希望能有越來越的人支持他們的理念,也加入自然耕作取物有節的行列,減少藥物對土地的傷害讓這片大地更有生命力。


 


如果吃過自然農法的作物,透過味覺神經的驗證,就會對自然農法產生了解的興趣及敬意。自然農法是日本的宗教家岡田茂吉先生所提倡的耕作方法,目前在日本也有專職機構在推廣,在此我僅就岡田茂吉先生關於自然農法的文章摘錄部分內容供大家參考:


原來在開天闢地之始,造物主要造出人類時,為了製造出能生產足夠供養人類的食物之物,即為土壤,因此,只要播種的話,就會萌芽,並逐漸發育為莖、葉、花、實,最後可喜地迎接收穫的秋天。由此可見,生產稻米的土壤,真是很了不起的生產技術者,真該好好地加以優待不是嗎?當然,這也是自然力,這樣的研究,正應該是科學的課題才對吧!可是科學卻犯了非常大的錯誤:那就是比仰賴自然力更依賴人為的力量......


所以,隨著尊重土壤、愛護土壤、土壤本身的性能則能充分地被發揮。為此,更重要的是,不污染土壤,使它更清淨,藉此,土壤會湧現喜悅的感情而變得更活潑.....


目前,土壤的酸化問題日漸嚴重,最直接有關的就是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污染,酸化問題導致作物無法在土壤中,藉由細菌的幫助而得到養分,所以美國心臟醫學會或其他機構,提醒大家飲食方面要注意蔬果食用種類會隔幾年即增加個兩項,原因就是現在農作物本身的營養含量越來越少的緣故。


所以,除了希望自然農法這種不傷害土地(避免酸化)的耕作方法能廣為推行之外,也祝大家能天天吃到自然農法的食物,幫助自己更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義大利決撥款推廣「歡笑治療」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1/05 19:35



義大利「安莎通訊社」報導,義大利政府已經認可了所謂「歡笑治療」的有效性,決定撥款兩百萬歐元,在義大利全國普及「歡笑治療」,來讓孩子感到歡樂。



所謂「歡笑治療」,起源於荷蘭,在電影「心靈點滴」當中,羅賓威廉斯所飾演的醫師,就是「歡笑治療法」的實施者,在孩子們要接受痛苦的治療之前,先進行滑稽表演,讓他們放鬆心情;除了歐美之外,日本也曾經試行過「歡笑治療」。



目前,在義大利的羅馬等城市,部分醫院已經開始實施「歡笑治療法」,政府希望向有意實施歡笑治療的醫院,提供補助,並且在義大利全國普及歡笑治療,並且要培訓歡笑治療的志工。官員表示,透過「歡笑治療」,可以驅散孩子們對疾病的恐懼和不安,也可以讓他們擁有積極的心態。


 


其實,很多人並不瞭解歡笑治療,據我所知,也不是因為心靈點滴這部電影才開始的,事實上歡笑治療在義大利存在由來已久,甚至,義大利人的祖先把歡笑當成唯一有效的心理治療,因而,當我們看到這篇關於義大利準備撥款兩百萬歐元來推廣歡笑治療,也不必太驚訝。議員們會核准這樣的預算,一定是他們看到了歡笑治療的成效的關係。


歡笑治療何以有效?我想用一個簡單的推理讓大家更清楚:我們何時可以笑?必然是我們放鬆的時候,當一個人處於緊張、危險或焦慮的時候,他是笑不出來的。危險緊張,身體處於危險模式,此時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分泌,交感神經接管自律神經的運作,副交感被壓抑,身體大部分的資源主要分配到危機處理,導致其他系統的運作受到抑制或關閉,首當其衝的是免疫、消化或者生殖系統(應付危險方面屬於次要系統),進而也增加心血管的壓力、血糖昇高等等,長期下來,除相關慢性疾病發生外,身體的自我修復功能一直處於被抑制的狀態,如此對於罹患疾病的人當然就不易恢復。


歡笑治療,類似一種生理回饋的放鬆治療,生理回饋的原理,在於心理與生理之間可以透過交互抑制放鬆來幫助,也就是放鬆身體,可以減少心理壓力,同樣的,心理壓力減少,身體會跟著輕鬆。歡笑治療,就是幫助身體的放鬆,減輕心理壓力讓身體處於安全模式,幫助身體自我修復能力的一種方式。


當然,若心理的負荷累積很多或太大,建議當事人在有效的心靈技術下幫忙,讓心靈的負荷快速減輕,那麼歡笑治療的效果更能自然輕鬆地達成。


您今天笑了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