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10 04:09



〔編譯魏國金/綜合倫敦9日外電報導〕據說有一些陷入苦思的大科學家往往在一夜好眠後,發現問題的解答或重要理論。所以,當我們碰到百思不解的難題時,是不是先睡個大頭覺,或許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發現,多夢的睡眠確實有提升創意的效果。



苦思不得其解 先睡再說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會作夢的淺眠狀態「快速動眼期」(REM)在潛意識的解題中扮演關鍵要角。快速動眼期佔整體睡眠時間的4分之1,此時腦部變得相對活躍,眼球在閉合的眼瞼下來回移動。



快速動眼睡眠期與深度睡眠階段相互交替,一晚約發生4到5回,而隨著夜晚進入清晨時分,快速動眼期也逐漸增長,夢境多半發生在此時期。



在一項白天進行的實驗中,77名受測者被給予一連串啟發性問題,然後告訴他們可以保持清醒,深思問題直至午後時分,或在研究人員監測下先打個盹。等到下午,研究人員再次要求這些受測者解答問題。



結果研究顯示,進入快速動眼睡眠者,比沒有睡覺及沒有進入該睡眠狀態者,成功解題的機率增加近4成,這表示不僅睡眠本身或時間推移對解題十分重要,進入快速動眼狀態的睡眠狀態也同樣關鍵,因為大腦會在此時進入不同類型的神經活動,因而助長新神經連結的形成。



這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對於已著手推敲的創意性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就能夠找到解決方法,新的問題則只有快速動眼睡眠可提升創意。


 



專家:睡覺、作夢 可助解決問題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6/12 08:17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別再輕率指責別人睡懶覺、作白日夢!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現,作夢確實能增強人類創造力,更能有效促進解決問題的思考力!不過科學家也強調,要睡得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研究團隊找來了77名自願受試者,提供他們許多需要發揮創意思考的問題,在他們回答以前,可醒著邊休息邊想、或選擇在研究人員監測下小睡一番。測試結果證明,比起安靜休息、沒有經歷快速眼動期(REM)的人,選擇睡覺的受試者成功解決問題的機率大幅增加。



研究團隊更指出,選擇睡覺且進入快速眼動期的這群受試者,增進了近40%發揮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過,比起睡眠時間長,研究人員強調,要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在睡眠品質。



計畫主持人莎拉‧梅德尼克說:「對已著手進行的問題,單靠睡眠時間就有助於發想解決方案;若遇到新的問題,只有透過快速眼動期的過程,才能增加創造力。」



研究人員相信經歷快速眼動期的睡眠能讓腦部形成新的神經鍵結,相較於清醒或完全不作夢的睡眠狀態,可不受其他腦部思考途徑干擾。要整合過去經驗、收納新資訊並創造未來運用的網絡,具快速眼動期的睡眠是關鍵因素。



全份研究報告刊登於《國家科學研究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看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睡眠與創意的研究,不禁讓我想到一位知名的化學家的故事:


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é1865年提出了苯環單、雙鍵交替排列、無限共軛的結構,即現在所謂「凱庫勒式」。據稱他是因為夢到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才受到啟發想出「凱庫勒式」的。他又對這一結構作出解釋說環中雙鍵位置不是固定的,可以迅速移動,所以造成6個碳等價。


提醒大家,睡眠分為五期,這從腦波偵測出來的波形顯示,可以一目了然分辨出來。第一、二是屬於淺睡期,第三、四及第五期(快速動眼期)是屬於深睡期。有進入快速動眼期,並非淺眠。一般人在睡眠時,多少都會作夢,只是自己醒來記不記得而已。一直作夢,醒來夢境也清晰記得但精神不濟的人,其實是睡眠時,並沒有好好放鬆的關係。快速動眼期時,大腦活躍但身體的活動則被抑制,故有人若於此時醒來(一般來說不會),不管眼睛是否睜開,但身體根本無法移動,這種現象學名為睡眠麻痺,也就是一般俗稱的鬼壓床。


睡眠對身體最重要的,仍是幫助身體修復,身體要修復,必須讓身體放鬆,處於安全模式,否則身體修復的效率必然不佳。創意的產生,就美國最新的研究看來,也是當事人在睡眠時要放鬆,進入深層睡眠,才能幫助創意源源不絕!故能幫助創意的狀態並非淺眠,但須進入作夢的狀態,這點請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治療神經退化病 唱歌勝吃藥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6/08 02:40 楊明暐/綜合報導



英國婦人妮娜.坦普九年前罹患帕金森氏症,當年四十四歲的她對惡疾纏身很沮喪,但是後來峰迴路轉,她說:「我想到那些這輩子想做,而今已不可能做的事。隨後又想到,有些事我還是能做,唱歌便是其中之一。」



於是,妮娜開始和病友籌組合唱團,同時徵求一名歌唱老師。現在「歡唱」(Sing For Joy)合唱團不僅每周排練,而且定期舉辦公開演唱會。該團現有廿多名成員,包括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及中風、癌症病患,和他們的看護、家人及朋友。



坦普說,唱歌讓人忘卻病痛,也使病友不再感到孤單。而且團員發現,唱歌對改善病況很有助益。帕金森氏症一個普遍症狀是喪失聲音,合唱團每周排練時,患者在聲音治療師指導下練習發聲,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團員莎拉.班頓說,喉嚨有許多肌肉,所有神經狀況都會影響到喉嚨。人在唱歌時會挺起身體,擴張肺部,對神經疾病患者來說,這樣非常好。



有越來越多臨床證據顯示,音樂能協助各種腦部傷病患者復元或對抗病情。音樂治療專家溫蒂.馬姬形容音樂是「腦部的綜合維他命」,它能影響和改善運動功能,以及溝通甚至認知的能力。馬姬說,有些特別功能,例如語言,會因為神經傳導路徑受損而失靈,但音樂的神經傳導路徑比較複雜,在腦內分布也較廣。音樂似乎能找到不同路徑,協助各種神經疾病患者,能找出讓大腦發揮功能的新路徑。



芬蘭的研究人員已證實,每天聽音樂幾小時,能增進中風患者的復元狀況。另一項研究顯示,中風患者學彈鋼琴或打鼓,復元速度要比只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來得快。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利用音樂和節拍訊號,有效改善了帕金森氏症等退化性疾病患者的活動和平衡感。而旋律音調治療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也證實能為失語症患者提供有效治療。



此外,音樂記憶對治療阿茲海默氏症(老年失智症)這類退化性疾病似乎很有效。一名美軍二戰老兵,其失智症已嚴重到不記得自己名字,也幾乎認不得自己妻子,但只要讓他聽舞會音樂和法蘭克辛納屈的歌曲,他便能帶領妻子跳著狐步舞,彷彿回到一九四○年代。



打麻將吞銀杏抗失智 醫師:不如多運動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08 04:09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人深信鼓勵老人家多打麻將、吃銀杏健康食品,有助於預防與改善失智症,但醫師表示,近年有研究發現,銀杏雖可能具療效,卻也疑似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就現有科學證據來看,多運動、多和朋友來往,恐怕才是最有效,且副作用與風險最低的防治方式。



預防藥物效果有限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傅中玲表示,許多家屬都盼望只要有一顆藥丸,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但至今在預防失智上,藥物不是沒效,就是療效很有限。



銀杏會提高中風風險



以家屬詢問度前幾名的銀杏為例,因具抗凝血效果,被認為有助預防中風,且具有抗氧化效果,可能有助預防失智。但去年國際期刊神經學上所發表的一項追蹤研究卻發現,規律服用銀杏雖可減緩輕度認知障礙惡化為疑似失智症,但竟也提高了中風風險,令醫界大感意外,原因還待進一步確認,但此一潛在風險已獲得注意。



此外,傅中玲指出,維他命E、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目前不建議使用在失智症的治療上。



每天散步一小時見效



傅中玲表示,綜合現有各種科學證據分析,要預防失智,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證據也最充足。根據耶魯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每天散步一小時,就能有效預防失智。一般認為,運動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包括增加腦部血流,可保護神經元,並減少類澱粉斑塊病灶在腦部沈積。



集體的晨間體操、氣功、太極拳等活動,因兼具社交功能與運動功能,更建議老人家可以多多參與。這些活動,不僅有更強的科學證據支持,副作用與風險更是小得多。



許多人以為打麻將可預防失智,傅中玲則不鼓勵。一方面是因為打麻將坐著不動的時間太長,過於靜態恐不利失智症防治。同時,腦部認知刺激活動,對於預防失智症還不確定是否有效,對於是否能改善已罹病者的病情,更是缺乏證據。


 


過去在演化上的爭議,曾分為兩派,物競天擇與用進廢退,後者最後敗下陣來。儘管在演化的解釋上上,不是那麼適合,但用於神經退化的疾患上,倒是蠻貼切的。從種種的跡象顯示,身體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最近英國的案例報導發現:唱歌發聲能夠改善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中風、甚至癌症。聽音樂甚至學音樂能夠幫助中風復原更快,隨音樂起舞可以幫助失智症恢復一些功能。


最近而關於失智症方面的專門研究也發現:預防失智最好的方法還是透過運動與活躍的社交生活最有效。種種研究及臨床觀察顯示:身體的確遵循用進廢退的理論,所以不想讓身體及大腦退化,一定要多多使用及鍛鍊,否則真地容易退化。


在抗失智的藥物臨床研究上,大多只能減緩退化的程度,其他藥物的幫助像是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降血脂藥物(statin)類藥物、雌激素(Estrogen)等藥物,因缺乏有力的證據支持及安全性的考量,還是少用為妙。維生素E經研究,也無法有效幫助失智症的減緩。銀杏的改善,是目前大家最能接受與認同的營養品改善,為對某些人,可能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因抗凝血功能會增加出血的危險性),所以使用上,建議在劑量及後續的追蹤上要當心。


國外最近的老年醫學研究也發現:葉酸、B12的缺乏,也容易引發類似老年失智的症狀,而葉酸及B12的缺乏,容易導致HOMOCYSTEIN的升高,這在女性的患者身上容易看到。HOMOCYSTEIN濃度過高,已被證實是許多動脈硬化患者的病因,因為它對血管內皮的確存在不良的影響。對這類個案,高單位的葉酸及B群的補充,通常能改善及減少相關症狀的發生。這方面若不注意,單純透過運動及社交,改善有限。


已經罹患老年失智症的人,不想服用銀杏,也有其他營養品可以考慮,像是石酸鹼甲、NADH、DMAE、PHOSPHATIDYLSERINE(簡稱PS)、甚至SAM-e都有臨床研究發現能改善失智,而且不會增加中風的風險,不妨考慮補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膽固醇 維生素豐富的人 蚊子愛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6/09 17:35



蚊子是不會亂咬人的,除非你身上有他們需要的膽固醇或是維生素等東西。



根據研究,蚊子喜歡叮咬的是有豐富膽固醇、維生素的人,散發蚊子喜歡的氣味的人、化妝的人以及孕婦。



蚊子需要膽固醇和維生素,但是,他們自己又不會製造,因此,只好跟人類借。 所以,可以提供蚊子大量的膽固醇和維生素的人比較容易被蚊子叮咬。



另外,蚊子嗅覺靈敏,人類呼吸,呼出去的氣味也會吸引蚊子。根據研究,蚊子嗅到目標散發的氣味以後,會迂迴前進,靠近獵物。等接觸到獵物,就會伸出吸管,吸血八到十秒鐘。吃飽了就離開。



而由於多數化妝品都有硬脂酸,這種蚊子喜歡的化學物,所以,化妝的人比較容易挨叮。



由於孕婦會散發出一些不同的化學物質,也會吸引蚊子的叮咬。另外,孕婦體溫比較高,也是吸引蚊子上門的一個原因。



當然要是化了粧,身上抹一點大蒜或是香茅這些蚊子害怕的味道,蚊子也會敬而遠之。


 


以前還在醫學院上課時,有一堂課會上到與蚊子有關的內容:寄生蟲及熱帶醫學。很多人並不知道,何以蚊子能夠在黑暗中,準確辨認出食物在哪裡?其實蚊子靠的是偵測二氧化碳的含量與體溫。所以,人會呼吸,吐出的二氧化碳就會吸引蚊子過來,同時,體溫較高的人,也容易吸引蚊子的注意,成為被叮咬的對象。最近與蚊子有關的研究包含膽固醇、維生素含量高甚至化妝品的硬脂酸這種蚊子喜歡的化學物質,也容易成為蚊子叮咬的目標,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AH易致癌 專家籲訂檢測標準


原視 更新日期:2009/06/08 17:15



有一種添加在兒童塑膠玩具裡面的可塑劑,因為會傷害小男生的生殖系統,標檢局已經加強檢驗,不過有德國的實驗室檢測發現,有二成的自行車握把、輪胎、鞋墊等橡膠製品,含有一種致癌物質PAH,國內到目前還沒有訂立檢測標準,專家呼籲政府加緊腳步,訂出標準,為民眾安全把關。



假日休閒騎腳踏車,是大人、小孩的最愛,不過有實驗室卻發現,品質不良的自行車,暗藏致癌危機。



德國萊因化學實驗室,最近檢測400多件橡膠樣品,發現有二成含有多環芳香碳烴化合物PAH這種有毒物質,可能誘發肺癌、影響肝臟功能,民眾如果騎腳踏車、擦護手霜、防曬油,接觸到含PAH的握把,PAH就會透過油脂進入皮膚,帶來致癌危機。專家指出,PAH過量的情況相當嚴重,自行車握把就超出歐盟標準值10倍,有種紅色、藍色輪胎的兒童腳踏車,也超出4、50倍,橡膠鞋的吊飾,更超出上千倍。



劣質的兒童玩具是危機四伏,在政府還沒訂立檢測標準前,家長只能先自保。



消基會也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趕緊訂立檢測標準,來為孩童、民眾的健康把關。


 


先給大家一個概念,多環芳香烴(簡稱PAH)是一個家族,並非指單一化合物質,PAH是由一些苯環所組成的化合物,並不含其他替代物質,一般常見的PAH,有四、五、六甚至七個環,常見的至少有十二種不同的化合物。以下是我幫大家找到關於PAH的相關資料,請大家參考:


多環芳香烴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縮寫PAH)又稱多環性芳香化合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是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的一種特例。由不包含雜環或取代基的芳香環所組成。其中有很多是已知或潛在的致癌物質。主要是由含碳燃料例如木柴、木碳、油脂和煙草的不完全燃燒所產生。也存在於烤焦的肉類中。

不少多環性芳香化合物已被界定為致癌物。臨床實驗報告指出:若長期接觸高濃度多環性芳香化合物的混合物,會引起皮膚癌肺癌胃癌肝癌等疾病。多環性芳香化合物可破壞體內的遺傳物質,引發癌細胞增長,增加癌病的發病率。


雜酚油(creosote)裡面含有這項物質。含有creosote的著名藥品正露丸在1999年起被日本的一些醫師質疑其致癌性,主張應廢除該項藥劑。


對於PAH國內尚無相關的法令規範,因此,從自行車握把、輪胎、鞋墊等橡膠製品,尤其是兒童腳踏車的紅色或藍色輪胎,含量更超出安全範圍的四、五十倍,最毒的還是橡膠鞋的吊飾,竟然超出上千倍。所以針對PAH這種可能會吸收到的致癌物質,提醒大家務必當心注意,除了慎選良好品質的產品外(有時真地得靠政府把關,不是嗎?),對可疑的來源,還是少碰為妙。


這些進入身體,難以排除的污染物,根據國外的遺體解剖研究,大多殘留於身體的脂肪組織內,在做身體環保時,除了防毒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利用有效的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去除各種殘留於體內毒素的負擔,算是比較直接的解決方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由知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的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的內容,裡面詳載排毒程式的原理與執行方式,建議大家可以花點時間瞭解這項高效率的排毒方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種植物對室內空氣清淨最有幫助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6/04 13:35



現代人每天大概有八、九成的時間,都關在室內,可是許多人在擔心戶外空氣污染之餘,往往忽略了室內空氣品質的維護,說不定更重要。



研究顯示,種植盆栽對於減少室內污染,很有幫助,有三種植物對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又特別有效。



四株到肩膀高度的黃椰子,可以製造足夠一個人銷耗的氧氣虎尾蘭可以把把二氧化碳,變成氧氣,夜裏是它的活動高峰,因此,它很適合放在臥室。另外,黃金葛可以過濾甲醛和其他揮發性有機物質。這些室內植物樹葉要經常擦拭,清除灰塵,才能有效發揮清淨室內空氣的效果。



據報導,印度有一家飯店,在營業範圍內放了一千兩百多株黃椰子、虎尾蘭和黃金葛,結果,從前經常抱怨眼睛和呼吸道過敏及頭痛的員工,狀況非常明顯的改善。


 


在目前一片節能減碳的高度需求下,想減少空氣污染,增加清新空氣,改善生活品質的話,不妨試試黃椰子、虎尾蘭及黃金葛這些植物。黃椰子可以製造氧氣,虎尾蘭可以把二氧化碳變為氧氣,至於黃金葛則能過濾甲醛及其他揮發性的有機溶劑而減少污染。長期以來,甲醛已被證實為一種致癌物質,同時也容易影響呼吸系統功能,故在居家環境上,甲醛的存在與否,是好宅(幫助生存)的重大關鍵。


這些植物跟耗電的空氣清淨機或空調機器比起來,應該能減少許多電源的消耗,當然在消除甲醛上,目前也有特殊的光觸媒塗料或者相關概念商品,一樣不必用電,能有效清除甲醛及其他揮發有機溶劑的濃度,對於室內空間不足的人來說,也是可以考慮的方法之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鎮靜劑和安眠藥可能使老人自殺風險增加四倍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6/04 21:23



(路透倫敦3日電)瑞典研究學者今天表示,用來減緩憂鬱、焦慮和睡眠問題的鎮靜劑和安眠藥等處方藥物,似乎讓年長者的自殺風險提高四倍。



  一份針對瑞典戈特堡(Gothenburg)和兩鄰近城市年長者自殺研究顯示,抗憂鬱藥物、抗精神病藥物、鎮靜劑和安眠藥似乎使老年人更可能自殺。



  研究是由戈特堡大學的凱爾斯登(Anders Carlsten)和韋恩(Margda Waern)在生物醫學中心(BioMedCentral)期刊「老人醫學」(Geriatrics)發表。



  他們研究85名65歲以上男女病患的自殺紀錄,並與一群從未自殺的普通年長者進行比較。



  研究經過精神病學條件調整後發現,服用鎮靜劑和安眠藥以治療睡眠問題的病患,比一般年長者的自殺可能性高出四倍。



  研究者表示:「醫療人員需要注意這個現象,因為這些藥物被醫生普遍開給年長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世界各地有87萬7千人自殺。而每起自殺成功案例約有10至40次自殺未遂。中央社 (翻譯)



最近瑞典的研究學者發現:老人有服用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鎮靜劑及安眠藥(這幾乎包含了大部分的精神科藥物種類),其自殺風險較沒有服用精神科藥物的老人增加四倍。這到底從何而來呢?


首先,一個老年人之所以被開立精神科藥物,必然有些精神症狀,所以,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其自殺率原本就可能比沒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高,故到底是不是精神科藥物引發,可以再進一步探討。有機會建議可以作這樣的比對研究:同樣有精神症狀的老年人,一群服用精神科藥物,另一群不服用,再比較其自殺率的差別,我認為會客觀些。


不過,在此提醒大家,大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症狀,與其原本的生理疾病或者長期的營養缺失或者不平衡有關。以菸鹼酸(維生素B3)而言,這被稱之為情緒的維他命,在相關的研究發現:八成以上的老年人飲食缺乏補充。所以在評估老年人的精神症狀時,應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瞭解可能相關的生理因素,如能針對生理因素或者營養缺失作處理,泰半的老年人改善狀況都蠻明顯的。若不針對根源處理,除了原本不適症狀持續存在,且為了控制症狀而服用精神科藥物,反而會讓當事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更不舒服,自殺的危險性可能相對提高。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從2004年起,就不斷發表關於抗憂鬱劑會增加自殺危險性的警語,而且,這類警語擴及所有的年齡層。可惜,大部分民眾對這類呼籲仍不十分清楚,並且對其真正危險性往往充耳不聞。至於抗精神藥會引發自殺危險性的研究可以參考:


Szarfman A, Tonning J, Levine J, Doraiswamy P (2006).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and pituitary tumors: a pharmacovigilance study.". Pharmacotherapy 26 (6): 748–58.


其實,不少非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並不適合用於老年人,例如現在廣為使用的金普薩(OLANZAPINE)與理司必妥(RISPERIDONE),除了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外,這兩種藥物也不應該給有失智的老年人來服用。FDA針對金普薩,還有黑框的特別警語:服用此藥會增加死亡率。同時,這類藥物不適合給那些有老年失智合併精神症狀的患者。然而,根據知名的媒體BBC在2008年6月的研究與調查:大部分的執業醫師都忽略了這樣嚴正的警告。


其實,對老年人的相關精神症狀,除了詳細的身體檢測及評估外,在過渡期,其實可以考慮一些營養補充品來穩定症狀且減少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另外,許多老年人需要的,其實是親人的陪伴與對話,這是在照顧層面上,絕不能忽略的,當然,老年人為自己找到生活的重心,有付出與消遣的管道,不必事事依賴親人的關照才能情緒平穩,也有其助益。


結論:老年人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考量上,還是謹慎為妙。真正著眼於身心復甦,快樂健康過活,越能減少悲劇的產生。


國外相關報導,請參閱: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20601109&sid=aTLcF3zT1Pdo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元氣口香糖富含咖啡因 專家警告孩童多食風險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5/29 17:35 F32李威翰



(法新社巴黎29日電) 醫師警告,嚼一種「元氣」口香糖可能導致健康風險,義大利一名13歲男孩就因嚼這種口香糖咖啡因中毒,情緒起伏不定、無精打采。



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天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這名男孩在學校突然出現好鬥、激動行為,被父母送往那不勒斯醫院急診。



男孩也抱怨腹部疼痛、有尿意、腿部刺痛、呼吸急促、心跳每分鐘高達147次、血壓升高。古柯鹼、海洛因和安非他命等藥檢結果都呈陰性,幾天後男孩回診,看來昏昏欲睡、反應遲鈍,對事物失去興趣,也沒上學。



研究作者指出,這很可能是嚼富含咖啡因的刺激性口香糖而引起



報告指出:「病患坦承4小時內嚼兩包口香糖,內含320毫克咖啡因。」每毫克為千分之一公克。



「這對體重45公斤兒童來說,相當於70公斤成人喝10杯茶。」



兒童對高劑量咖啡因特別敏感,因為他們體重較輕,也不太可能習慣性喝茶或咖啡。(譯者:李威翰)


 


我還記得在讀醫學院時,要理學的課本中,有好一大篇幅在討論咖啡因的藥理作用及影響,才瞭解咖啡因是一種神經興奮劑。


關於咖啡因的中樞藥理作用在此為大家說明:


在大腦中,咖啡因可以阻擋腺嘌呤核苷接受器。腺嘌呤核苷與它的接受器結合後可以減緩神經細胞的活動。一般在睡眠時兩者結合。咖啡因分子與腺嘌呤核苷類似,可以與同一種接受器結合。但它不促使細胞活動降低,相反地,它阻止腺嘌呤核苷與它的接受器結合。其結果是神經細胞活動增高,神經細胞分泌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增高,肌肉中的血流量提高,皮膚內臟的血流量降低,肝臟血液釋放葡萄糖。此外咖啡因與氨基丙苯一樣可以提高腦內的神經遞質多巴胺


咖啡因過量容易導致:煩躁、緊張、刺激感、失眠、面潮紅、多尿和消化道不適。有些人在每日服用250毫克以下時就會有這些癥狀。每天多於1克可以導致痙攣、思想和語言突然轉換、心跳不穩、心跳過快和容易激動。咖啡因中毒的癥狀有點類似恐慌發作和廣泛型焦慮的發作,若醫師沒有針對當事人詢問咖啡的使用習慣,反而開上抗焦慮劑甚至抗憂鬱劑,那麼當事人就有可能因此開始服用精神科藥物,提醒大家,確定為咖啡因過量引發,只要將咖啡因的用量調整下來,整體的狀況改善會非常快速與明顯。一個由《不列顛上癮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所作的調查顯示:雖然咖啡因引發的疾病很少被診斷出,但咖啡因慢性中毒(或過量)至少困擾了十分之一的總人口。


長時間飲用咖啡因可以導致身體對咖啡因的習慣化。假如這時中斷使用咖啡因,身體會對腺嘌呤核苷過分靈敏,血壓會過度降低,導致頭疼和其它癥狀。基本上當作中樞神經興奮劑的戒斷現象來看會比較容易。


最近英國的LANCET期刊所刊載的小男孩個案,實因為他嚼食的元氣口香糖中的咖啡因過量及之後的戒斷所引發的相關精神狀況,所以建議家長儘量不要讓小孩太早接觸咖啡因,以免引發相關的過量及戒斷的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心臟病 別亂吃阿斯匹靈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9 18:54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一般認為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和中風。不過英國科學家最近指出,這個說法有極大錯誤,有可能造成更大風險!



分析超過10萬個病患案例,科學家表示,已有心臟病或中風的人才需每日吃阿斯匹靈。但目前歐美仍傾向建議,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的民眾應定期服用。



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以預防、控制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一種初級預防療法。但事實上,只有對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才有助益。對一般民眾而言,定期吃阿斯匹靈可能是弊大於利:沒辦法大幅降低罹患心臟病的機率,但卻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



計畫主持人、牛津大學的柯林‧貝傑恩教授表示,目前仍無充分證據顯示,健康的人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是利多於弊。



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榮授院士主席史蒂夫‧費爾德教授也認為:「除非確實出現某些病症徵狀,不然不應服用阿斯匹靈。」他更表示,市面上出現一堆號稱對人體有助益的研究結果,卻無明確指導方針,確實很讓人困擾。



這項「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預防心臟病」的說法,可能導致民眾隨心所欲、擅自購買,而不聽從醫生處方─因為阿斯匹靈太便宜了。



英國心臟基金會高階護理人員愛倫‧梅森則補充說明:「醫生開立處方以前,應衡量對個別患者的風險,而不該一味建議藉著定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防治心血管疾病。」


 


阿司匹靈對於內科醫師及心臟科醫師而言,真的是再也熟悉不過的老藥,許多文獻建議,曾有中風病史及心臟病史的患者,可以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靈來幫助預防相關疾病的再發(干擾凝血功能,減少血管堵塞的危險性),然而,這些作法,目前已被部分醫師擴大解釋成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仍建議服用。最近的研究發現:阿司匹靈的預防興頭要,不僅無法降低心臟病的罹患機率,還會增加33%內出血的可能性。之前我仍在花蓮執業的時候,曾照顧過一位患者,他年輕時曾當過藥房老闆,對阿司匹靈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說法深信不疑,故他有長期補充低劑量阿司匹靈的習慣,然而,在一次住院時,發生胃出血狀況,經腸胃科會診,卻定為長期補充阿司匹靈導致的內出血。故提醒大家,阿司匹靈最好不要拿來當作預防用藥,以減少內出血的機率。


此外,最近新流感讓不少民眾變得草木皆兵,甚至有人還積極去購買克流感來做預防性的投藥,更令我驚訝的是,也有專業醫師這樣做,這完全違反感染科專科醫師的專業建議,因為此舉,更容易造成病毒的抗藥性及重組,屆時只會助長更難纏的病毒出現,讓大家陷入更危險的狀況。


說到預防性用藥,不禁讓我想起之前還在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次一位台大的精神科教授到院作交流訪問,他主要的目的是希望當時的院方能夠幫助他收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因為,他與國外的學術單位有跨國性的研究,希望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異常找出來,若此舉能夠成功,在他規劃的藍圖中,他甚至覺得為了要預防精神分裂的發病,除了鼓勵這些帶有精神分裂症高危險性基因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外,還可以先投予低劑量的抗精神藥物,預防發病,減少社會成本的支出。


我不知大家看了這樣的說法,觀感如何?不過現在的研究發現有些氨基酸或相關營養品可以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與其以副作用大的藥物來做預防性投藥,我認為不如考慮這些自然的營養品來補充,不管在接受度及副作用的避免上,對當事人而言,接受度會提高很多。


現在除了有些人必須前往疫區工作(例如瘧疾、霍亂等等)之外,我建議在預防疾病的投藥上,還是越保守越好。因為身體原本就有其免疫機制,我們的重心應放於維護每個人生來具有自癒力,而非拼命找藥來預防。如果真要作的話,儘量以適當的生活形態、飲食習慣及天然的食物或者營養品來做預防,對藥物引發的身體的負擔、副作用及相關危險性,應該能降至最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美耐皿遇酸熱 溶出三聚氰胺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6/02 04:09







長期使用易罹膀胱癌



〔記者許敏溶、鍾麗華、王昶閔/台北報導〕去年中國毒奶粉含有三聚氰胺引發民眾大恐慌,根據消基會針對二十件市售美耐皿餐具進行安全測試,結果全部被檢驗溶出三聚氰胺,其中最高達到二十PPM,等於是液相層析串聯質譜儀檢測質○.○五PPM的四百倍。



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指出,美耐皿餐具只要盛裝稍酸物質,或者超過四十度溫度,就可能導致三聚氰胺溶出;一旦吃入體內,除了導致結石,三聚氰胺轉化三聚氰酸,長期下來可能罹患腎臟癌或膀胱癌,建議民眾避免使用美耐皿餐具,也不要放入微波,盡量使用不鏽鋼或陶瓷餐具,並呼籲衛生署儘速訂立美耐皿食品容器三聚氰胺溶出檢測標準。



消基會董事長謝天仁表示,台灣並沒有美耐皿餐具溶出三聚氰胺的相關檢測辦法,消基會根據「日本衛生試驗法」進行實驗,也就是將美耐皿碗盤盛裝濃度四%的醋酸,以攝氏九十五度狀態維持三十分鐘,結果二十件餐具都溶出三聚氰胺,溶出量介於○.○四至二十PPM,其中七成、共十四件比○.○五PPM還高。



不少美耐皿餐具背面印有容忍一百二十度或更高溫等標示,但吳家誠提醒民眾,這僅代表高溫下不會變形,但三聚氰胺在高溫下仍會溶出,即使常溫或低溫下,微酸性物質仍會將美耐皿內三聚氰胺溶出,建議最好不要使用美耐皿餐具,尤其是新陳代謝能力較差的嬰兒。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表示,勿買來路不明的美耐皿,否則恐會把美耐皿上用來做塗料的甲醛(福馬林)吃下肚,而甲醛已被證實為致癌物。



衛生署昨表示,只要避免接觸高溫食品或微波加熱,一般使用不致危害健康。



我國雖未針對三聚氰胺溶出量訂定安全標準,但對溶出物質總量(包括三聚氰胺)規範,均與歐美先進國家相同。


 


看到這篇報導,尤其是報導中的圖片,感覺蠻熟悉的,因為這些美耐皿的餐具,就是一般兒童常見的餐具。而令人驚訝的是:美耐皿不只在溫度高時(超過四十度)會把三聚氫氨溶出來,甚至有些美耐皿的塗料,就是甲醛(福馬林),真是世界之大,無毒不有。


雖然主管當局建議大家只要避開高溫食物及微波,就能避免,但這些畢竟是導致泌尿系統癌症的環境毒素,就我看來,應該能免則免,能避就避,幫助身體健康,防毒還是最基本的第一步,至於排毒,對一般人而言有其必要,因為身處現代生存環境,要全面防毒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對小朋友而言,我認為防毒重要性仍大於排毒,大一點的小朋友能夠二者得兼,當然更完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音樂 早產兒安心長大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9 12:06 楊舒婷







【記者楊舒婷綜合報導】聆聽音樂,有助於早產兒健康成長?最新研究發現,醫院若播放音樂,早產兒情緒保持穩定,將有效增加體重、減少住院天數,幫助他們健康長大!



這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兒童疾病學誌》(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的報告綜合了多項相關研究成果,指出音樂能降低痛感,對心血管運作頻率也有顯著影響。



根據英國調查,未滿37周即出生的嬰兒,即便有完善的照料,仍有75%可能會撐不過滿月。孕婦吸菸、用藥、雙胞胎或三胞胎等,都是導致早產的可能原因。早產兒也更容易受腦性麻痺、聽覺或視覺障礙、肺部疾病、學習或行為障礙等病症困擾。



雖然仍需再作更多研究,才能設計出完善、高品質的療法,但相關人員皆表示樂觀,相信未來醫院要照料早產兒,可以便宜卻有效。(2009529)


 


這應該是嬰兒房的醫師或護士可以好好關注的一則新聞!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提到放哪種音樂效果比較好,過去我們曾提到一本書:莫札特效應,裡面對於莫札特的音樂能幫助小孩情緒及學習更穩定,所以我建議不妨從莫札特的音樂開始。


此外,讓早產的嬰兒接觸音樂,多些感官的刺激,或許他們會感覺到這個世界對他們的關注,而比較願意留下來吧?當然,孕婦本身,即要注意吸煙、用藥及喝酒等等的問題,至少先減少早產的可能性,其餘都是一旦面臨早產後的補強措施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印度專家:九層塔能預防新型流感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5/27 18:49



(中央社記者郭傳信新德里27日專電)印度傳統藥學「阿育吠陀(Ayurveda)專家今天表示,九層塔也具有預防H1N1新型流感的效能,只要將20-25片新鮮葉片磨成糊狀或成汁,每天空腹服用兩次即可



  印度與中國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藥草植物的國家,而印度的傳統藥學阿育吠陀,有5000多年歷史,是世上最古老的醫學體系之一,涵蓋醫療治病與養生保健,其中的草藥療法就記載著九層塔。



  九層塔也是印度最早使用的香料之一。印度人相信九層塔具有強烈香氣,可以淨化空氣,不但能避免空氣被病菌污染,還能使人的心靈獲得安寧,因此又被視為「神聖之草」。



  印度國立古茶拉底阿育吠陀大學(GujaratAyurved University)草藥醫療學系教授狄瓦里(U.K. Tiwari)今天告訴媒體,原產於印度的九層塔,具有神奇醫藥效果,不但可預防新型流感,也可以幫助病人迅速復原。    狄瓦里表示,直到最近,世界其他醫療專家才發現九層塔的預防流感功能。他說,九層塔可以改善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包括防治流感疾病,也成功的被用於防治日本腦炎。



2003年亞洲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期間,坊間也曾相傳印度傳統草藥和香料如九層塔、薑黃和印度特有的楝樹(Neem Tree)具有殺菌和治療發燒、咳嗽的功能可以防治。



  古茶拉底阿育吠陀大學的講師巴特爾(B. Patel)也認同狄瓦里教授的說法。他並且指出,即使病人罹患了新型流感,九層塔也可以加強病人的免疫系統,加速病人的復原。



  巴特爾說,食用九層塔控制流感的方法,是將20-25片新鮮的葉片磨成糊狀或做成汁,空腹服用一天兩次即可。這樣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減少病毒入侵機會。



  香料專家表示,九層塔對腸胃不適、幫助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及強化安定神經有幫助。醫學研究也證明能緩和偏頭痛、改善鼻塞、消解腹漲及殺菌、排汗利尿等作用。980527




 


這是最近印度的草藥學家提出來的呼籲,由於很多人擔心自己被傳染新流感,除了洗手、戴口罩以外,我想這是最經濟的預防方法之一了:將20-25片新鮮的葉片磨成糊狀或做成汁,空腹服用一天兩次即可。這樣可以增加人體抵抗力,減少病毒入侵機會。


不喜歡九層塔味道的人可以再和我討論其他適合的方式,以增強身體抵抗力。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爸生小孩 智商會比較低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5/26 14:14 國際中心/台北報導



許多醫學報告都指出,女性有生小孩的生理時鐘,因此呼籲婦女小心,不要變成高齡產婦;至於男性,美國最新研究顯示,男性其實也有生育的生理時鐘,70歲老翁或許仍具備生殖能力,但50歲以上老爸所生的小孩智商比較低,要比20歲爸爸生的小孩智商低約6個百分點。



先前曾有一份由澳洲澳洲布里斯本昆士蘭大學、昆士蘭腦部研究中心的John McGrath博士率領的團隊所做的研究報告顯示,父親為人父的年紀較長,孩童在嬰兒期及幼年時期接受智力測驗時,表現似乎較差。



報告表示,出生時父親年紀50歲的小孩,在史丹福智力量表(Stanford Binet Intelligence Scale)的平均分數,會比出生時父親年紀僅20歲的小孩低了將近6分;所幸是如果納入社經因素後,這個差異縮小到只有2.2分。



對於這份研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哈利芬奇博士指出,不是說超過某個年齡的父親所生的小孩就一定不聰明,但科學家的確發現男人老了以後,真的會產生一些問題。他表示,這項研究讓男人更了解自己,至於小孩聰不聰明,研究也表示不能單看父親的年齡決定,教育和成長環境都必須列入考慮。(新聞來源:東森新聞編譯祁傳璽)


 


上次有研究發現:老媽生的小孩智力比較高。最近針對年紀較大的老爸生的小孩,在嬰兒及幼兒時接受智力評估,發現智商的表現稍差,確實的數字包含:


1.老爸的定義:超過五十歲。


2.跟二十歲的年輕爸爸比起來,老爸生的小孩,其史丹佛智力量表的智力分析約低了將近六分。


現代人晚婚的現象普遍,因此隨處可見老爸老嗎,雖然老媽生的小孩,有可能稍微聰明些,但高齡產婦的生育辛苦與危險性,根據文獻的研究暨臨床上所見,還是盡量避免為妙。提醒大家,老媽的定義為超過三十五歲。還是敬告天下想當父母的人,想生孩子趁早,不管在各方面對父母及小孩,應該是利多於弊。最近澳洲的研究報告,再度提醒大家:要當爸爸最好不要超過五十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神飲料含古柯鹼 德多邦禁賣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09/05/26 16:25 林卓君







【記者林卓君報導】德國西北部的北萊因-西伐利亞邦食品衛生部發現高能量提神飲料紅牛可樂樣品中,含有古柯鹼成分,該邦和黑森邦(Hesse)部長日前證實,下令零售商停止販售,要求此飲品於門市全面下架,德國其餘各邦預期會陸續禁賣。



紅牛的可口可樂公司反對德國決議,認為此被疑為類似古柯鹼的添加物,為食品的天然香料,安全無虞。



食品安全部為邦政府保障消費者權益部門的隸屬單位。部長柯威尼勒表示,檢驗紅牛繁複的產品化學過程中,發現殘留古柯鹼成分。當局指出,即便古柯鹼含量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但添加在食品中並不合法。飲品所含成分不能被歸類為廣義食品,只能被視為藥品,且還需要額外執照。



德國大型零售商羅威(Rewe)已將門市內紅牛飲料全數下架。西伐利亞邦消費者部門發言人迪特曼推測,即使不是全國,多數的邦政府也大多會陸續禁賣。



可口可樂公司抗議當局政策,指出類古柯鹼的古柯葉萃取物為天然香料,在全球食品中被廣為使用。紅牛可樂飲料或其他以這種添加物微調料的食品於其餘歐盟國家及美國都認為安全無虞。



該公司聲稱紅牛可樂中所含的咖啡因、維他命、糖等,能刺激人體新陳代謝,保持清醒。另一種更受歡迎的紅牛可樂喝法,則是加上伏特加,被視為派對中的指定特調。


早期可樂成分也含古柯鹼 罌粟、大麻還拿來做麵包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5/28 01:13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紅牛公司的產品含有古柯鹼,其實這不是第一例,最早期的可樂也有古柯鹼的添加物,後來因為爭議性就從配方中移除;而其他的毒品植物,像是罌粟或是大麻,其實也都會被做成麵包,甚至大麻種子也會被提煉出來,成為保養品的成分。



可樂這種常見的飲料,其實最早期中南美洲人在飲用時,都有添加古柯鹼的葉子當香料,所以可樂的發音「Coke」,才會跟古柯鹼的「Cocaine」這麼的相近,但因為有成癮性,等到被商業化量產後,配方就沒有了古柯鹼。



但不只有古柯鹼會在食物中出現,俗稱「鴉片」的罌粟,它的種子就會被做成麵包,還有大麻的種子也會被當成麵包的配料,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國內是一律禁止的,還有進口商因此被判刑。




紅牛能量飲料 驗出微量古柯鹼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5/30 22:15



大家熟悉的紅牛飲料,被驗出含有古柯鹼,台北地檢署前往進口商的倉庫,查扣到一萬七千多箱,不過之前已經有四千多箱流入市面



大批檢調人員,進入桃園倉庫,查扣一萬七千多箱即將上市的紅牛能量飲料,宣稱為精神疲勞調配的飲品、可以集中注意力,但每公升卻含有0.03微克的古柯鹼。



紅牛能量飲料是奧地利製造,94年開始在台灣銷售,原本業者六月一號要以每罐39元、在連鎖賣場強力促銷,如今整批被查扣,進口商沒有出面回應,但有九萬多罐已經流入市面,到底喝了對健康有沒有影響?



儘管沒有影響健康、也沒有上癮疑慮,但同樣品牌的可樂,日前也在德國驗出含有古柯鹼成分、被強制下架,台北地檢署表示,如果民眾明知含有古柯鹼、故意飲用、遭驗出身體有古柯鹼反應,還是有觸法的可能。



記者林珍汝莊志成台北報導




我比較有興趣的狀況是:運動員若喝了這種提神飲料,不知道在尿液篩檢時是否會被檢出有古柯鹼反應?我覺得會被檢出的可能性比較高。有進一步明確的相關研究資料,歡迎大家提出來討論。


古柯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中樞神經興奮劑的確有提神的效果,像是非法的安非他命或者是合法的甲基芬尼特(METHYLPHINIDATE),商品名為利他能(短效)、專司達(長效),都能有提神的效果。在美國,甲基芬尼特又被稱為窮人的古柯鹼,也就是有錢、買得起高價毒品的人,會去買古柯鹼,沒錢的,買不起的人,會想辦法弄到甲基芬尼特來試圖達到類似的效果。


據說美國許多被判定有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的學生,不想吃藥,又想賺點外快,下課時就會跑到圍牆邊兜售甲基芬尼特,我建議大家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甲基芬尼特本身就有許多副作用,千萬不能隨便拿來濫用,造成自己更多的困擾與問題。尤其是最近是考試旺季,很多父母聽到可以幫助專注力提升的聰明丸,想盡辦法要弄聰明丸來助孩子一臂之力,當心效果適得其反。


另一方面我也很驚訝:提神飲料非得摻入類似古柯鹼的調味料不可嗎?不知道出產這種產品的公司的想法及意圖為何?值得深入瞭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望子成龍心切 聰明偏方一堆


華視 更新日期:2009/05/25 22:16







許多父母望子成龍,坊間也出現許多商品號稱可以開發腦力,增強記憶,甚至還有吃了會變聰明的聰明藥丸,醫生提醒不要期望過高,這些花招不見得有用。



  學生冥想練氣功,不是為了放輕鬆,而是為了讓數成績更好。南台灣家長間甚至流傳這種白色聰明丸,號稱孩子吃了會變聰明,後來證實這是過動兒吃的藥,讓過動兒能夠集中精神,但普通孩子可會愈吃愈焦慮,就連美國都有聰明飲料,就是希望孩子能夠像這樣,變成小神童。不到二歲就展現驚人記憶力,一看到卡片上圖案可以馬上正確回答。網路上隨便輸入腦力開發或是睡眠記憶,馬上就會出現許多產品,就連睡覺了,耳邊放台記憶機,重覆播放想背下的英文單字,就能自我暗示催眠加強記憶,睡醒了就能記住,還有芳香記憶法,睡眠中聞玫瑰香味,能增強記憶百分之十三,辣味更有效果,真有這麼神嗎?家長半信半疑。



  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點,才會走路就開始增加腦力,各種方法都要試一試,不過醫師看來覺得效果很有限。想一邊睡一邊學,只怕睡不飽反而影響白天精神,醫生說不管是小神童或是小天才,多數都是先天有過人之處,想靠後天培養,沒有那麼簡單。(綜合報導)


 


我想在此提醒家長們:不要相信短期就能把孩子變聰明的藥物或者食品,若不含中樞神經興奮劑,其他營養品的服用,也最好參考一些相關的營養醫學研究再考慮是否給小孩服用。對於小孩,我們不需要他們變更聰明,因為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並沒有發揮應有的能力來學習。


我在門診常看到許多小朋友,他們的專注力不佳或者記憶力不好,許多是生理因素的影響,去除了生理因素影響,有七到九成的小朋友,改善了他們的專注力與學習,而且完全不需靠聰明藥來幫助改善。


此外,很多小朋友討厭學習甚至放棄學習的關鍵在於他們有學習障礙。這裡提到的學習障礙,並非精神科診斷的數學疾患、閱讀疾患或者文字表達疾患等等,因為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有這些問題,他們會發生的學習障礙,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由美國知名教育學者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編寫的一系列關於學習技術的書籍。


對小朋友而言,比較適合瞭解及應用的就是學習如何學習這本書,中學生以上可以參考基本學習手冊。其中提到的學習障礙,只要家長稍加觀察,其實都會在小孩身上發現,例如在缺乏實體物的學習障礙出現時,小孩容易出現彎腰駝背、頭昏、沒有活力、無聊、生氣、頭痛、腸胃不適或者眼睛酸痛等等,甚至有些小孩讀到某個程度,因為學習障礙而出現輕生的念頭,一般人聽起來或許會覺得很誇張,但真的有人會因為學習障礙產生這種念頭。


書中也提到,真正或讓人放棄學習的關鍵在於另一種學習障礙:誤字。我曾幫助一個高職畢業的義務役士兵,幫助他用學習技術來學習,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天大約花至少四到五小時來學習,但是第一頁就花了他一星期的時間,才通過我的查核,而他的領悟也讓我印象深刻:我發現大部分的字,我都不是那麼懂。我聽了微笑,示意他:很好,你已經比很多人都懂了。


接下來,他的學習狀況越來越好,漸漸能自己閱讀大部頭的書籍,也不會覺得吃力,甚至覺得學習真有趣。學習技術真的幫他找到學習的樂趣。


所以小孩若無法專心或者理解學習內容(這些都是學習障礙的現象),若不從真正的學習來著手改善,到頭來可能只會讓小孩對學習越來越反感而放棄學習,或者小孩可能得服藥才能勉強自己坐在教室或課堂學習了!


小孩若能瞭解及應用學習技術,家長將會發現小孩需要死背讀書的機會大減,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的都能真正應用出來,更容易舉一反三。這個技術,不是天才兒童的專利,只要一般智力以上,人人可學。


身為家長,我認為有義務幫助小孩瞭解他們的性向,讓他們擁有更大的意願來發展自己的強項,如果一個小孩的身體沒有太大的問題,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且擁有學習技術作後盾,相信其日後發展的道路一定是無限寬廣。家長也完全不必煩惱是否要給小孩服用聰明藥來變聰明了。


最後提醒家長:學習技術並非在製造神童或者資優生,也許對您的小孩來說,有些科目特別不在行,但應用學習技術,至少都能幫助他們通過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至少都能做到PAS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


 



懷孕期間原則上不宜用藥,因為藥物會經由胎盤進入胎兒內對胎兒造成影響。懷孕初期三個月藥品對母體產生影響最大。常見的情況像是懷孕剛開始可能會因為不知道懷孕而服用其它藥物,例如感冒藥物等,因而擔心受怕。不過根據調查因藥物而造成先天異常的比例並不高。雖說要避免用藥,但有些婦女無法停止長期用藥。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這類孕婦在懷孕時,需請婦產科醫師及藥師作用藥評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 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指出,懷孕用藥分級可分為5級,安全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A、B、C、D、X。 多數藥品懷孕用藥分級屬於C級,常見有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精神科用藥。這類藥品對胎兒的危險性無法排除,應該要先詢問醫師。下列有各種常見的疾病及其用藥:
1.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口服降血糖劑,改用胰島素較為恰當。
2. 感冒時,解熱鎮痛的普拿疼屬於B級藥品,抗組織、止咳祛痰劑屬於C級藥物,應避免懷孕初期三個月內使用,且並非長期使用,可以不用過太擔心。
3. 若要使用抗生素以A級的盤尼西林第一代到第三代為主,如果對其過敏,可以改用B級,不過必須要避開可能傷到胎兒的時期使用。
4. 補充維他命需要注意,不能過量使用。 最後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提醒各位有哺餵母乳習慣的母親,部份藥物會經過乳汁代謝,可能經由乳汁被胎兒吸收。此時用藥需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並告知醫師的身體狀況。把握這些重點,相信你也可以在懷孕及產後安心的使用藥物了! 


文章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324


 


衷心建議:懷孕或哺乳的女士,藥物能免則免,因為總有影響到胎兒或小孩的風險。


提一個問題工大家思考:如果大部分的女士在懷孕或哺乳期間,都能不服藥而經歷一些身體的反應或者不適,那麼,沒有懷孕或者沒哺乳的人,為何需要藥物才能控制症狀或者維護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