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準媽媽不能輕忽的事(含親子關係) (5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老」爸生小孩 智商較低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3/11 04:09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期刊的最新報告指出,高齡父親的小孩,其智商測驗的表現普遍低於年輕父親的小孩;相反的,母親的年紀越大,小孩的智力反而會更好。



高齡熟女生子 反而較聰明



這份報告是由美國與澳洲的科學家所合作,以三萬三千四百三十七名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間出生的美國小孩為追蹤對象,並在孩童八個月大、四歲和七歲時為他們進行IQ測驗,比對他們的思考、推理、專注力、記憶、理解、語言,及運動等各項認知能力。



這些小孩的父親年紀在十四到六十六歲之間;母親則在十二到四十八歲之間。



論文資深作者、昆士蘭腦科研究所的麥格拉斯表示,研究結果發現,不論母親年紀為何,五十歲的父親,他們的小孩除了肢體協調外,其他各項的表現遜於二十歲父親的小孩。父親年齡越大,小孩的表現可能越差。



但相對地,母親年紀越大的小孩,在認知能力上卻更好;這或許是因為,年紀越大的母親收入跟教育都更高,讓小孩可以有更好的家庭環境。這個結果也符合先前其他研究的結論。



麥格拉斯說,這個結論讓人驚訝的一點是,大家原先都以為,小孩的表現只跟媽媽有關,爸爸的年紀沒有影響,「但這次的數據卻顯示,父親的年紀一樣會影響小孩」。



精子分裂次數多 基因出錯率高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女性的卵子只會分裂二十二次,但男性年紀越大,精子分裂次數越多,從二十多歲的一百五十次,暴增到五十歲的八百四十次;分裂越多次,基因的複製越可能出錯,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研究顯示,越高齡的父親,小孩越容易罹患精神分裂、自閉症、閱讀困難、癲癇及侏儒症。



麥格拉斯表示,這個結果對西方社會的男性是個警訊,因為他們往往拖到四十歲以後才生小孩。





逾40歲高齡不孕症 試管嬰兒成功率僅2成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3/09 14:54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



美國日前爆出一名33歲的女子娜達雅蘇利曼產下八胞胎,均為試管嬰兒,引起外界譁然。在國內根據馬偕醫院試管嬰兒室94至97年的統計發現,35歲以下植入新鮮胚胎女性的臨床懷孕率為49.56%,35至37歲為45.53%,38至39歲為36.37%,而大於40歲的女性卻只有20%,顯示年齡的確是試管嬰兒治療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現在女性結婚年齡平均延至30歲左右,婚後又忙於事業,加上避孕方式的普及,有生兒育女的念頭時往往已超過35歲。不孕症的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女性懷孕率大幅下降,因此求助不孕症的治療,女性除了因為卵巢老化而不易懷孕外,常見的不孕症因素(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和輸卵管阻塞等)的發生率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升,導致35歲以上的女性懷孕率大幅下降,而求助不孕症治療。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5年的統計資料,試管嬰兒治療的平均活產率為27%,隨著年齡的增加,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逐年下降,小於35歲的女性有35%的活產率,大於40歲的女性活產率卻只有8%。


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李國光表示,去年英國有研究顯示,85%的不孕症婦女誤認為試管嬰兒可以克服高齡(35歲以上)造成的不孕症,並以為40歲以上仍能輕易的以試管嬰兒達到懷孕的目的。


但事實上,女性卵巢的濾泡數目和卵子品質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或變差,一般而言,女性超過30歲後,懷孕能力便逐年下降,35歲之後懷孕率下降的幅度更為明顯,大約1/3的女性開始罹患不孕症;在停經前10年(約38至40歲)的婦女,不孕症的發生率為80%,相較於年輕女性10%的不孕症發生率。


由此可見,年齡對於婦女生育能力的影響不容忽視,且高齡產婦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有較多的合併症,例如胎兒染色體異常、流產、早產、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胎兒畸形和生長遲緩等,即使在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後成功懷孕,風險也比年輕的產婦高很多。


偶爾會有年近50歲的婦女接受試管嬰兒治療而成功生育的例子,其實這樣的案例非常稀有。若高齡導致卵巢功能不足而造成不孕症,即使使用試管嬰兒治療,懷孕率將比因為輸卵管阻塞而以試管嬰兒治療的年輕女性更低。


一般而言,23至30歲是目前被公認為最適合生兒育女的年齡層。李國光建議,年過30歲的婦女若想延遲幾年再生兒育女,可以測量血中血清中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的數值,當AMH的數值呈現正常時,表示卵巢中濾泡量充足;假如AMH值偏低,則表示卵巢中濾泡經過20年的消耗,數目所剩無幾,應該加快腳步,以免數年後濾泡耗盡,屆時再努力也是事倍功半,或是需要借卵生子。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4,27&id=5102



 


現代人晚婚,不像以前兩代年齡相差不大,所以許多人當父母的年紀,往往超過三十五歲。因而最近澳洲的調查研究值得準媽媽及媽媽們作參考。雖然報告上也提到媽媽年紀大,小孩智商普遍會高些,但提醒大家,女性的生育有其黃金時期,錯過了黃金時期,懷孕的機率就會大減,同時,懷孕導致畸胎或其他生產風險的機會也相對提高。還有,年紀大的媽媽懷孕過程及生產時都比較辛苦。


年過三十的女性朋友,想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懷孕,可以利用抽血檢測AMH,Anti-Müllerian hormone (抗穆勒氏管荷爾蒙的檢測),看數值是否正常或偏低,這類檢測不一定要在婦產科才能作,費用也不會太高,有興趣的人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素食媽媽易產下神經管缺陷兒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3/02 19:35



英美研究人員說,吃素的婦女,由於維他命B12 攝取量不足,容易生下神經管缺陷的孩子。



英國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研究人員說,婦女B12攝取量低,生下神經管缺陷孩子的機會是一般婦女的二點五倍。維他命B12多半經由肉類、奶類和蛋類食品裡面攝取,要是母親連奶蛋都不吃,生下神經管缺陷兒的機會就很高。



神經管缺陷可能造成局部癱瘓或是腦子發育不全等症狀。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兒童健康研究院」院長亞莉珊大則說,維他命B12 對神經系統和紅血球的製造非常重要。缺少維他命B12 不但危害自己的健康,更會危害胎兒。


 


有紅色維生素之稱的維生素B12是少數有特殊顏色的維生素之一:人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脂肪與醣類的代謝均需要它,它也是紅血球製造的重要原料,這也是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


B12缺乏,容易引發惡性貧血、腸道功能失常、頭痛、記憶力衰退、失智、精蟲不足、月經不順、神經炎、無精打采、食慾不振、體重減輕、暴躁易怒、情緒不穩定及消化不良等等。適時補充,也能改善憂鬱,在失智症的身體篩檢上通常也會建議檢測B12,因為B12不足,容易引發記憶力減退狀況。有做過全胃切除的人,最好透過定期追蹤,接受B12的定期注射補充,因為B12的吸收與胃的某些部位大有關系。一般人可藉由肉食、蛋、海產、牛奶以及乳酪的補充而吸收,但素食的人,若連蛋奶都不吃,可以考慮紫菜及海藻等等,一般常見的螺旋藻之類的營養品來補充。所以素食的媽媽,為了自己及下一代的健康,千萬別忘記要適量補充B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哺乳期避免服用過量可待因 影響寶寶健康


中時 更新日期:2009/02/26 13:24 【中時健康 楊格非/台北報導】



母乳是嬰兒最佳的食物和營養來源,但母親如在哺育期間內,服用不當的藥物,卻可能危害嬰兒的健康!衛生署警告,含有「可待因」(codeine)成分的鎮咳、鎮痛藥劑,就是最普遍的藥物之一,媽媽們一定要小心。


衛生署藥政處指出,長期以來,「可待因」被用於減輕分娩手術疼痛,但在美國卻發生嬰兒猝死案例,主要原因在於生產後哺乳期間的媽媽服用高劑量「可待因」,導致接受母乳的嬰兒體內嗎啡超過劑量,導致中毒。


「可待因」於人體內可被代謝成嗎啡,服用之後的代謝率快慢與遺傳基因、生活環境、個人生理狀態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服用過量的「可待因」易引發嗜睡、精神迷惑、呼吸抑制,或嚴重便秘等副作用,對於有氣喘病史者,甚至可能造成窒息。


由於副作用較高,「可待因」與嗎啡同樣可抑制延髓之咳嗽中樞,具有成癮性,含量高的製劑還被列管為第二級管制藥品,必須開立專用處方箋,才能調劑。


衛生署強調,如有必要開立含「可待因」藥物給哺乳母親時,醫師應該選擇短期內最低的有效劑量,並密切監控母親與嬰兒的狀況。一旦母親或嬰兒出現嗜睡、餵乳困難、呼吸困難、無力等症狀時,應需立即做出緊急處理。


正在哺育母乳的母親們,如因咳嗽或疼痛等症狀就醫時,務必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正在哺育嬰兒,讓醫師有所警覺,在開立處方用藥時,更為謹慎。


萬一正在哺乳的媽媽,服用了「可待因」藥物後,覺得嗜睡,以致於無法照顧嬰孩時,或是服用「可待因」有任何問題時,應該立刻去看醫生。


另外,通常新生兒每二或三小時就要餵奶,不應該一次睡超過四小時,服用可待因的哺乳媽媽,一旦發現寶寶睡得比平常久、哺乳不易、呼吸困難、體弱無力,就應立即送醫。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spx?cid=1,17&id=4931







 

感冒糖漿一直以來就是蠻容易上癮的物質,在門診以及醫院的會診案例當中,不乏因為長期服用感冒糖漿而導致上癮或者依賴的個案(天天要喝好幾罐,不然就渾身不對勁),建議不只是哺乳,甚至是懷孕的媽媽,都應該儘量避開感冒糖漿或相關製劑,以免影響自己及寶貝的健康。感冒糖漿除了可代因以外,還有麻黃素,這是製造安非他命的原料,對小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真的感冒,也有一些天然營養品可以幫忙,像是黑接骨木果(BLACK ELDERBERRY)的萃取物被拿來治療感冒、咳嗽擊傷風已超過2500年,深獲西方科學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推崇,主要是其漿果富含硫胺、核糖黃素、B6、鈣及磷,能對上呼吸道感染產生不錯的治療效果。根據以色列研究人員在1992年的研究發現:黑接骨木果中含大量的生物類黃鹼,這可以抑制病毒的神經胺糖酶(NEURAMINIDASE)的酵素(這個酵素正是負責打開細胞外殼,讓細胞被感冒病毒感染的東西)。它對所有流行性感冒病毒株都有優異的療效且無副作用,它著實是治療A型及B型流感的好選擇。

所以懷孕的母親或哺乳的母親有感冒,除了避開感冒糖漿以外,還可以考慮天然無後遺症的自然營養品來幫助感冒痊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研究:患糖尿病婦女出現產後憂鬱症風險倍增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2/25 20:55







(路透芝加哥24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罹患糖尿病的懷孕婦女與新科媽咪,出現產後憂鬱症的機率幾近其他婦女的兩倍,母親與寶寶都有安全之虞。



  波士頓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柯茲曼妮(Katy Backes Kozhimannil)表示:「產後憂鬱症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每年影響10%至12%的產婦。對患病婦女可能會有長期負面影響,也會波及患病婦女的小孩與家庭。」



  研究者檢視逾1萬1000名懷孕婦女的醫療保險資料。這些婦女在2004年7月至2006年9月期間加入美國新澤西州(New Jersey)的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資料涵蓋期間為婦女生產前6個月與生產後1年。中央社(翻譯)


 


一般婦產科醫師在做產檢時,都會例行性的追蹤空腹血糖值,因為妊娠糖尿對產婦來說,是一個不利生產的因素,最近全美排名第一的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發現:有糖尿病的媽媽,出現產後憂鬱的機會是一般孕婦的兩倍,同時,這樣的危險性同時會影響到胎兒與母親。


所以,為人母親者在懷孕前,若已有糖尿病史,自應提高警覺,仔細監控血糖,沒有的人,也要定期產檢,關心血糖的變化。對媽媽來說,血糖值太高,胎兒容易體重過重,增加自然產的難度,同時,母親若有糖尿病,產後傷口癒合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家中有糖尿病史的準媽媽們,可以在懷孕時,留心體重的變化(增加太快很可能就有問題),同時不要忘記補充沒有污染的魚油及葉酸之類的營養品,幫助胎兒生長,也能有效預防產後憂鬱,最後,也不妨考慮適量(不能太多,生產前可以停個三、四天)補充一些抗氧化的松樹皮萃取物,除可以幫助血流循環,也能穩定血糖,而且還能幫助準媽媽們正面思考,因為根據研究,松樹皮萃取物可以抑制腦中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回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研究:嬰兒越會比手畫腳 長大字彙能力越高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2/13 16:23



(路透芝加哥12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嬰兒14個月大時若會用很多手勢來溝通,將來入校求學後,字彙能力將比當初那些不太會用手勢溝通的嬰兒要強得多。



研究人員表示,父母經濟較寬裕且教育程度較高的話,寶寶較會比手畫腳。這也解釋為什麼有些較低收入戶的孩子在校成績比較不突出。



以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人員羅威女士(Meredith Rowe)為首的研究小組,觀察50對經濟背景各異的芝加哥夫妻。在錄製這些父母親與小孩互動的過程後,研究小組再計算小孩用手指圖片等手勢的次數。



研究小組發現,90分鐘的過程中,來自高收入、高教育程度家庭的14個月大嬰兒平均用手勢表達24個不同意義。反觀較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只用手勢比出了13個意義。



這項研究報告刊登在「科學雜誌」(Science)。中央社(翻譯)


 


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報告,常會感嘆很多的不公平,這些甚至在一個小孩誕生在一個經濟狀況好或不好的家庭中,就已經決定很多事了。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其實國內一直有學者提倡要培養小孩看書的習慣,因為這對於大腦的發展有非常正面的幫助,所以就算是一般經濟狀況的家庭,也不必妄自菲薄,從小帶領孩子們讀故事書,鼓勵他們培養看書的好習慣,我相信這樣環境長大的小孩仍有很大競爭潛力。


同時,才能是一回事,但如何讓小孩走出自己的路,這又是另一門課題。我曾聽過一位醫師世家長大的男士,他在父母的殷切盼望下,考上醫學系,也通過醫師執照考試,但最後他仍選擇音樂作為自己的職業,雖然父母很不諒解,但他仍堅持選擇自己的興趣。曾有人問他若喜歡音樂,為何還要讀完醫學系還考上執照,卻不當醫師?他的回答是這樣的:有資格當一個醫師,只是讓我父母瞭解我有這樣的能力,我可以做得到,但對他們有交代以後,我必須對自己有交代,所以我做這樣的選擇。


所以,天份或能力是一回事,能夠結合自己的興趣且能樂此不疲,我認為那才是彌足珍貴。最棒的父母,是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他們最適合的發展方向,並能支持他們實現自我,不是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塑膠王國非浪得虛名 成品千萬種


公視 更新日期:2009/02/09 22:16



台灣是塑膠王國,生產的塑膠製品林林總總,包括奶瓶、玩具、水壺、保鮮膜等等。然而許多塑膠製品在生產過程中,都添加有危害人體健康的塑化劑。國內有學者研究發現,台灣的孕婦體內塑化劑含量,是美國的10到12倍之多。



塑化劑是屬於鄰苯二甲酸脂類的物質,被WHO公告為環境賀爾蒙,研究發現,孕婦體內鄰苯二甲酸酯類濃度越高,會導致男嬰在雄性化過程產生障礙,而成年男性體內塑化劑濃度過高,也會導致精蟲品質下降,甚至不孕。要如何盡量避免塑化劑的暴露,醫師提出了建議。



學者指出,食品器皿中添加的塑化劑,是國內民眾最主要的暴露來源,民眾除了盡量避免使用塑膠製品裝熱飲或熱食之外,政府也應盡快訂出限量標準,減少民眾的暴露量,確保民眾的健康。


 


關於塑化劑這種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一直缺乏客觀的數據來提醒大家,最近台灣的學者做出的本土研究報告:台灣的孕婦體內塑化劑含量,是美國的10到12倍之多。我想這個研究結果可以做為大眾,尤其是準媽媽們非常好的警惕。


提醒準媽媽們,對於可能接觸到環境荷爾蒙的來源要儘量避免。尤其,現在很多餐飲服務提供盛裝的容器或器具,都是以塑膠製品為主,對於熱食來說,很容易將塑化劑溶出而吃進體內,所以儘量避免塑膠製品的使用,才能有效減少塑化劑的暴露減少環境荷爾蒙的累積,以免影響到無辜的下一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懷孕讓婦女更聰明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2/09 13:35



科學家研究發現,懷孕會讓婦女更聰明,提高終生認知能力。



新華網報導,澳洲科學家說,女性懷孕後經常抱怨自己記憶和推理能力下降,但事實並非如此。他們發現,懷孕讓女性終生思維更敏捷,保護大腦免受老化疾病困擾。根據對懷孕老鼠的研究,老鼠媽媽的大腦皮層會新生出皺褶,應該比懷孕前要聰明。



學者研判,婦女或雌性動物懷孕後更聰明,可能是大腦準備應對今後養育子女的難題。


 


現在出生率一直下降,需要有些鼓勵性的研究來幫助準媽媽們增強信心與動機,澳洲科學家最近發現懷孕會讓母親更聰明,而且這種效果是終身有效的,此外,乳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就是:沒有生育過的女性,相對來說,乳癌的罹患率也會比較高。


我想造物主有其美意,身為女性,如能把握生育的機會,幫助自己的身心越來越健康,也是一舉兩得的美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看電視逾5小時 影響飲食習慣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2/06 09:05



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每天看電視超過5小時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傾向於選擇某些電視廣告中宣傳的不良食品。



據美國媒體報導,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調查了564名初中生和1366名高中生的相關數據,了解他們在1998年到99年間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以及他們在5年後的飲食習慣。



分析顯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超過5小時的學生,長大後更傾向於喝高糖飲料,吃零食、油炸類和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而對水果、蔬菜、穀類和含鈣量高的食品很少問津。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可能是一些電視廣告不斷宣傳各類不良食品,這些廣告對孩子的飲食習慣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也提醒家長,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關係孩子長大後是否能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


 


現在許多父母忙於拼生計或拼經濟,以致於能陪小孩的時間變得很少,此時電視往往成了另一種替代品,但電視看太久對孩童好處似乎不多,最近美國的研究報告提醒大家,電視看太久,小孩連飲食習慣都會被洗腦而變得偏食,提醒為人父母者,讓孩童看電視要適可而止,否則飲食習慣影響到的不只是健康,很多小孩的發育、免疫力、脾氣甚至專注力等等,可能都有很直接的關係,絕不能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離職孕婦一年內生產 可領生育給付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2/03 17:05



新修正勞保條例第二十條今年一月二十五號生效,勞委會表示,婦女只要是在勞保加保期間懷孕,並在一月二十五號以後生產者,將可請領一個月的生育給付,而且新規定不限定「非自願離職退保」,包括自願離職的懷孕婦女都可適用。(黃悅嬌報導)



勞委會勞保處長石發基表示,勞保條例第二十條修正後,婦女只要是加保期間懷孕,符合參加勞保滿二百八十天後分娩、或加保滿一百八十一天後早產,在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內,因同一懷孕事故而生產者,都可申請生育給付。〔退保後一年內因同一懷孕事故,因你退保前已懷孕了,退保後又生產行為,你可領一個月生育給付,若不是,退保後才懷孕,雖也在一年內生產就不可領取



石發基指出,新修正勞保條例另一重點,就是適用對象不限於遭到裁員等非自願性離職的懷孕婦女,也就是自願離職懷孕婦女也符合條件。新修正勞保條例已在一月二十五號生效,只要今年一月二十五號生產的離職婦女,符合相關條件者都可適用,勞委會估計約有一萬六千人受惠。


 


事關準媽媽嗎的權益,特別提出來提醒有勞保或勞保加保的準媽媽們,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巴西研究:遊戲是治療兒童疾病良藥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1/13 22:12



(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13日專電)巴西研究員花了一年分析330名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兒童,結果指出,遊戲、玩具配合傳統藥物,可讓生病的兒童精神放鬆,晚上睡得較熟,維護神經和腦細胞。



  遊戲對生病兒童康復的影響研究是由CandidoFontoura州立醫院主任醫師波塔茲(Clarisse Potasz)負責進行,他將12歲以下的兒童分成兩組,一組採用「遊戲治療法」,讓兒童每天自由玩耍兩次;另一組兒童只接受藥物治療。



  研究小組在第一階段採集兒童的血液樣本,分析引起精神躁鬱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的變化,結果發現,有玩耍和沒有玩耍兒童之間的皮質醇水準,平均相差50%。



  第二項重要發現是,白天有玩耍的兒童晚上至少可以多睡半小時。波塔茲說,夜晚的睡眠對治療疾病非常重要,因為那是腦神經蛋白質復原的時候。



  最後一個研究階段計有110名患有肺炎、慢性傷風等呼吸器官疾病的兒童參與,結果指出,有玩耍的兒童除了情緒較緩和,發生呼吸困難的情況也減少。波塔茲指出,雖然還不能肯定遊戲是否對治療其他疾病有效,但可能性很大。



  醫院走廊有兩間相鄰的房間,一間是注射室,另一間是遊戲室。院裡的兒童雖然不知道自己是研究對象,也不知道研究結果,但從他們的情緒反應來看,明顯的比較喜歡去遊戲室;只要一發現是去注射室,情緒就開始緊張。



  巴西法令規定,所有治療兒童的醫院都必須有一處讓兒童遊戲的空間,但一出醫院,似乎就沒有人再去注意。



  聯合利華公司(Unilever)對1024戶巴西家庭調查結果指出,53%的父母承認,讓孩子玩耍的時間不夠多,26%的監護人認為玩太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未來;只有19%認為孩子應該多玩一些。



  也許很多現代父母不願意子女玩太多,是不想讓他們沉迷在電腦遊戲中,寧願安排孩子上補習班、念英文、學游泳。但Vale do Paraiba大學針對學齡兒童進行的一項調查指出,在受訪者自願的情況下做出選擇時,37.3%表示會在課餘時玩傳統遊戲,只有27%選擇玩電腦遊戲。



  在目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腦或電玩的時代,這樣的調查結果的確頗讓人意外。980113




 


我衷心建議,讓小孩在戶外的遊戲時間能夠儘量增加,遊戲期間,最好有年紀相仿的小朋友可以互動,跟人玩遊戲的比跟電腦玩有趣多了,別忘了,人際互動是人格健全很重要的一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研究:每天到戶外 有助兒童視力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09/01/07 00:20 張仲琬







(法新社雪梨6日電) 澳洲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每天在戶外兩三個小時,可能有助於防止兒童近視。



  澳洲研究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接受二至三小時的明亮光線,有助調節眼睛的發育,大幅降低近視風險。



  帶頭研究的教授摩根(Ian Morgan)說,近視人口比例在東亞已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高學歷人口一般常有近視的問題。



  摩根說,香港、台灣、日本南韓與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孩童視力不佳,新加坡更有高達90%的國民在出社會之前成了四眼田雞。



  他說:「澳洲僅有20%的畢業生近視。我們對此相當好奇,對於一個高學歷國家而言,澳洲近視人口非常少。」



  一項比較調查顯示,六至七歲的新加坡孩童中,有30%罹患近視,而同年齡的澳洲孩童近視人數則只有1.3% 。



研究人員拿新加坡和澳洲的華裔孩童做比較,發現結果相近,因此排除種族因素跟近視之間的關係。



新加坡和澳洲人之間的一大差別,在於花在戶外的時間。新加坡孩童每天平均在戶外待30分鐘,澳洲孩童平均花兩個小時。



摩根說,新加坡和澳洲的孩童閱讀、看電視和玩電腦遊戲的時間差不多,顯示閃爍的螢光幕會損害兒童視力的理論並不成立。


 


現在的小孩,尤其是都會區的小孩,往往缺乏足夠的時間到戶外接受明亮光線的洗禮,所以近視率越來越高。所以,想幫助小朋友的視力健康,不管如何,每天撥點時間帶他們到戶外玩耍或走走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未滿39週剖腹 嬰兒多病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1/09 04:09



〔編譯鄭寺音/綜合報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七日公布的研究指出,孕婦最好不要在懷孕三十九週之前剖腹生產,以避免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呼吸方面疾病。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研究團隊,觀察兩萬四千名母親懷胎三十七週後剖腹產下的足月嬰兒,發現他們出現呼吸問題的機率,幾乎是懷孕三十九週剖腹產下的嬰兒的兩倍;在懷孕三十八週出生的嬰兒,出現問題的機率也比三十九週剖腹產的嬰兒高五成,就算只早於三十九週期滿前幾天,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提高約兩成。



嬰兒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困難、感染、血糖低等。



懷孕滿三十七週產下的嬰兒就算足月,但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建議,剖腹生產最好不要早於三十九週,以確保胎兒已發育完全,據統計,三分之一剖腹產是在懷孕三十九週前進行。


 


提供這則重要訊息給準媽媽們,尤其是準備要接受剖腹產的準媽媽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研究發現! 嬰兒哭音藏玄機


NOWnews 更新日期:2008/12/27 00:0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小嬰兒餓也哭、生氣也哭,著實讓人摸不著頭緒他想表達什麼?這也是許多新手媽咪的煩惱,不過國外有項研究發現,可以經由嬰兒哭聲來分辨,他是肚子餓、還是尿布濕了,或只是在撒嬌,想要人抱。



小貝比哭個不停,媽媽總會焦急地安撫他,但是為什麼都沒有用?這時候媽媽一定會想,若是能夠懂得寶寶得哭聲該有多好!國外現在就有項研究指出,期時可以經由寶寶得哭聲來分辨他們到底要什麼。



像是哭音偏高,且哭了很久一滴眼淚也沒掉,這種就是撒嬌的哭聲,也是想要媽媽抱抱;若是聽起來較為刺耳的哭聲,哭音尖銳夾雜低音,其實是寶寶尿布濕了;另外,像是在叫媽媽的哭音,仔細聽可以發現這種哭音中有M的音節,其實這是寶寶肚子餓了;哭聲聽起來比較低沉,則是寶寶想睡覺了。



不過這些推論是正確的嗎?看來媽媽們若想了解寶寶在想什麼,除了參考這種方式之外,還是需多關心與了解自己的寶寶。(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邱曉佩、王鎮宇)


 


給那些想瞭解寶寶到底在哭什麼勁的媽媽一個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女童常吸二手菸 成年後 不孕、流產機率大增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2/13 04:09



記者洪素卿/綜合報導



越來越多人知道,懷孕女性不論是吸菸,或是暴露於二手菸環境,都不利胎兒健康。不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是到了孩童、青少年時期,或是一般成年女性,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都可能因此變得不易懷孕。



這項研究是由紐約羅徹斯特大學Luke Peppone等人共同進行,總計針對4800名至少曾懷孕一次的女性,利用標準問卷了解她們在孩童時期,以及成年後,暴露於二手菸環境的情況。



受訪者分別回答曾懷孕次數、試圖懷孕情況,與流產經驗等,還包括受訪者吸菸,以及呼吸到二手菸等情形。總計有11%的女性表示自己不容易懷孕,有將近3分之1的受訪者曾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流產經驗。



研究人員指出:「有4成的受訪者有不容易懷孕或是流產的經歷。」記得雙親曾在他們周遭抽菸的女性,不易受孕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成6。不孕時間延遲超過一年以上的風險,則高出3成4。



至於一些不論是童年時期或是受調查期間,都暴露於二手菸害的女性,流產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多次流產的風險甚至高出6成以上。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統計是一個突破,也點出了二手菸的另一項風險。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Tobacco Control期刊上。



過去研究顯示孕婦暴露於二手菸環境,會提升流產、嬰兒先天缺損及嬰兒猝死症相關。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女性若每天暴露在二手菸環境超過一小時以上,會增加自然流產率、胎兒死亡率及低體重兒,處於生殖年齡的女性不孕時間延遲超過半年以上。



有人認為,二手菸除了可能干擾受精,以及懷孕過程中正常的荷爾蒙活動,也可能影響女性的子宮頸,也就是受精時,精子必須通過此地才能與卵結合。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台灣生殖醫學會常務理事李茂盛對此則指出,男性抽菸每天超過半包,會影響精蟲量、降低受孕率。至於女性,光吸二手菸是否會影響受孕機率?目前有部份現象的統計結果,但確實影響情形、仍不明確,但若有計畫懷孕,還是建議「最好避免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


 


對準媽媽來說,不吸煙仍嫌不足,即使是二手煙對下一代的生殖能力仍大有影響,所以家中如果有人吸煙,可能會讓孕婦吸到二手煙,可以給吸煙的人看這篇報導,請他們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做一點功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郭素玉1人扛家計 栽培4子女上大學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2/08 04:09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新竹縣婦人郭素玉的丈夫,10年前因英勇援救溺水者不幸溺斃,郭婦面對至愛驟逝,雖然感傷卻沒自暴自棄,克服艱困環境將4名子女送進大學,小孩也很自愛,打工、申請獎助學金、當志工回饋樣樣行,一家人昨天獲選「自強家庭楷模」,感動很多人。



夫亡郭婦勇敢站起來



新竹家扶中心昨天在清華大學大草坪,舉辦30周年冬暖慈幼園遊會,會中除邀請420個受扶助家庭、1600名親人,觀看中東肚皮舞、帶動唱等各式表演節目,並享受近百個熱心社團提供的各種吃喝玩樂攤位,也表揚今年度遴選出來的6個「自強家庭楷模」、10名績優志工。



獲選自強家庭楷模



暖暖的冬陽讓清大草坪先後湧入5000名以上的民眾,昨天獲表揚的「自強家庭楷模」郭素玉與4名子女,自立自強故事尤其感動與會者,新竹家扶中心主任沈俊賢表示,郭女一家人奮發向上的事蹟,很能鼓勵目前因景氣不好而屢遭挫折者。不過,郭女則自謙只是盡到當母親的責任而已,她期許台灣民眾及台灣社會要勇敢站起來。



家扶指出,郭女丈夫10年前在頭前溪為救溺水者反遭不幸,當時郭女僅是平凡家庭主婦,4名就學中的子女最大的才14歲。但郭女沒有被不幸意外擊倒,她勇敢扛起所有家計,也立志栽培所有兒女唸完大學。



在媽媽鼓勵及家扶幫忙下,郭家4名子女先後上了大學,老大並在今年畢業開始工作幫忙家中經濟,他們平日除打工賺取學費,也都因學業成績優異領取獎助學金,甚至利用課餘從事家扶志工回饋社會。









擔心養不起小孩 含淚墮胎


民視 更新日期:2008/12/08 10:01



景氣差失業率高,民眾生小孩的意願也大大降低,不孕症基金會最近發現,最近做人工生殖的患者銳減2到3成;也有很多年輕夫妻,因為失業或被迫放無薪假,擔心養不起小孩而含淚墮胎。



經濟不景氣直接影響嬰兒的生育率,國內不孕症基金會表示過去台灣每年約有6000到7000對不孕症的夫妻登記做試管嬰兒,不過今年只剩下五千對。



不孕症基金會表示,不孕症人工生殖必須長期追蹤,花費從一萬元到十萬元不等,但受到不景氣影響,很多夫妻只能忍痛半途而廢。



坊間婦科醫院的醫師也私下透露,很多年輕夫妻因為失業或被迫放無薪假,擔心自己養不起,只好含淚墮胎。有醫師估計,今年新生兒出生人數可能會大量減少。


 


這兩則新聞對比蠻大的,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有人說嬰兒會帶來本身足夠的糧食,這句話放在非洲部分地區,可能有困難,但是在台灣,我們可以參考第一則新聞。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照顧早產兒 英將成立母奶庫


中廣 更新日期:2008/12/01 16:05



為了照顧早產的嬰兒,英國衛生部打算成立母奶庫,讓早產兒有足夠並且安全的母奶可以喝,健康的長大。



英國目前有十七個由不同醫院管理的母奶庫,儲存一千名母親,一年捐贈的五千公升的母奶,給需要的嬰兒飲用。母奶比嬰兒奶粉容易消化,又含有許多抗體,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是早產兒最重要的營養來源。



由於母奶庫都是各醫院的基金會管理的,外界擔心管理標準不一,影響母奶品質。再加上,各醫院通常不願意跟別家醫院分享母奶,有需要的嬰兒可能要不到母奶。因此,衛生部草擬了母奶庫設置辦法,希望提供早產兒充足、衛生的母奶。


 


在英國真好,連早產兒都有其他媽媽的愛心母乳,不知台灣何時會實現?畢竟天然的尚好,而且新生兒的腸道最好延緩牛奶的刺激,減少過敏或其他免疫的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昔當運將籌錢留法 今駐校園授業 李進賢啟發學童創意 藝術扎根


時報 更新日期:2008/11/29 09:10 【中國時報 吳江泉/屏東報導】



 四十五歲的藝術家李進賢,學生時期非常叛逆,曾被三所學校退學和留校察看,畢業後為了到法國留學,到台北開計程車。他在車上列張表格記錄留學基金籌措情形,讓許多在特種營業場所上班的女子相當感動,常多給車資,一年內就籌足了錢出國留學,取得碩士學位。



 如今,李進賢進駐屏東縣長治鄉德協國小兩個月,鼓勵小學生天馬行空創作,希望他們學習當藝術欣賞者,進而當藝術創作者。



 李進賢讀過四所高中,曾被一所退學、兩所留校察看,好不容易從復興商工美工科畢業後。為了留學,他開了一年計程車籌措費用,在車子前面畫一張表格,每賺一千元就畫一格。



 他的這個創意,讓在台北市林森北路一帶打拚的小姐看了很感動,就算車資一百元,也大方地給一千元幫他完成心願,他一年內就籌到十多萬元出國。



 李進賢赴法國讀大學修碩士,幫人家整修房子、剷雪半工半讀,帶一個睡袋遊走歐洲十四個國家,訓練自己一條土司麵包吃一個禮拜的刻苦耐勞精神。



 學現代藝術美術教育的李進賢說,評比教育是錯誤方式,不要只在孩子的作品挑選好壞,因為每個人的創意都會影響全世界,如果沒有創意,就只是依樣畫葫蘆的勞工而已。



 為了進駐校園,李進賢把十年來準備的十二萬筆資料呈現出來,兩個月來教導兩百多名德協國小學生,其中「做椅子」題目可見到學生天馬行空的創意。小朋友的創意包括半空中的椅子、木馬椅、怪獸椅、襪子椅,還有給窮人的椅子。


 


在此,先向李先生致意,因為他的奮鬥歷程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與教材,因為他的故事告訴大家,一個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人,他就能堅持以及克服任何的困難。


有些人常幫這一代的年輕人貼標籤,戲稱他們是草莓族,草莓族的特性(摘錄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D%89%E8%8E%93%E6%97%8F):



  • 抗壓性低(承受催逼、壓力的能力低)
  • 受挫性低(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低)
  • 穩定度低
  • 空有學歷但實際能力不足
  • 重視外表、物質與享樂
  • 個人權益優先於群體權益

「草莓族」一詞最早被食品業者拿來形容15歲以下的消費者,以草莓來象徵這個族群的天真、好奇。但後來則取其光鮮亮麗甜中帶酸的生澀溫室中長大一捏就破的特性,開始以草莓族來稱呼1981年後出生的世代(有時也包含1981年前數年出生的世代)。


然而,草莓族到底是誰造成的,為人父母或者為人師長的我們,是否幫自己的小孩尋找到他們的人生目標?我們是否幫他們發揮了他們的專長?我們是否在他們做出人生抉擇時,予以支持與鼓勵?我們是只是一味的依從一般社會認定的方向,強迫他們做他們沒有意願作的事?我們在斥責新一代的年輕人不負責任,又曾問過自己,我們真的鼓勵過他們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嗎?


據說在希臘神殿上的柱子,寫著教育的定義:瞭解你自己?不知,目前的教育體制及我們的教育方式,到底我們做到了多少?不要一直貶低草莓族了,因為那正是我們的傑作。


所以,多支持李先生這樣的教育家,不然,我們也在幫忙製造草莓族。


 


閱讀相關報導: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1201/2/1ad93.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藻美女 舞鞋緞帶上吊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1/26 04:09



〔記者方志賢、郭芳綺/綜合報導〕高市文藻外語學院巫姓女學生(19歲),前晚被父親責罵後,竟以舞鞋緞帶綁在衣櫃把手上吊身亡,遺書強調「上了天堂也不放棄跳舞」,留給家人無盡傷痛。



警方調查,尋短的巫女與父親及日籍母親同住在高縣鳥松本館路透天豪宅,前天晚餐因被父親責罵,氣得躲進3樓臥室。



晚間11時55分許,父母親見女兒遲遲未下樓洗澡,特地到她的臥室查看,赫然發現女兒剪了一截舞鞋緞帶,纏繞在臥室衣櫃把手上吊,父母親飛車將女兒載到高雄長庚醫院急救,仍回天乏術。



富家女熱愛舞蹈



巫父告訴警方,女兒平時很乖巧,因課業繁重,加上近日生活起居不正常,白天爬不起來上課,前天晚餐時他責罵女兒,沒想到她竟想不開。



警方發現,巫女在筆記本上留下滿滿兩頁的英文遺書,寫滿對跳舞的熱愛,而且以舞鞋緞帶上吊明志。她表示自己很熱愛跳舞,家人卻不了解她的感受。



鄰居表示,巫父是重機械公司的老闆,對2個女兒極力栽培,大女兒念文藻,小女兒則在日本念書,不料大女兒竟發生憾事。



文藻外語學院則說,巫女曾參加國標社、網球社等社團,活躍又有愛心,對此憾事相當意外。



不過巫女在網誌寫的最後一篇文章中,透露最近為情所困,「我很想很想他,但是很想他並不代表我可以馬上看到他」,是否與尋短有關,警方仍將進行了解。


 


「孩子,我真的好愛你.....」我想,這一定是這位美女的父母想對他說的話,雖然她已經聽不到。


但是,為人父母者,我發現有不少人也有類似的困惑,也曾聽過一位兒童青少年的精神科醫師向我抱怨:真不知道我兒子在想什麼,一天到晚只知道抱著吉他。另外,我也聽說過一個醫學系畢業的音樂家他同時擁有醫師執照,卻選擇不當醫師,不管他的父親(也是醫師)如何的生氣與不諒解。曾有人問他為什麼?他答的妙:當醫師是讓我對我爸爸有交代,表示這件事我作得到,但接下來我必須對自己有交代,所以我得作音樂。


不知道有多少人先修完如何當成功的父母,再開始照顧小孩?所以當我們在當人父母的時候,我們對待小朋友的態度、思維及考量到底從何而來?我們對小朋友的期待,是基於愛或者是以前別人給我的的期待,還是一般社會的認定標準?當我們無法脫離自己過去的陰影(當小孩及等等),我就會一直持續扮演別人的角色來對待我們最心愛的小孩,而不管他們要什麼?喜歡什麼?想作什麼?


這不只是我臨床的發現,很多人也察覺到:大部分小孩的問題,根源在父母。我很高興,國內其實也有人積極推動親職教育(或者再教育),很多甚至是為人師表的父母,也發現自己和小孩互動時,自己原來學的完全不管用,當父母缺乏了愛,任何對小孩的安排都可能是壓力與傷害,儘管我們口口聲聲自己愛小孩,但我們連基本的接納都作不到,而接納是愛的第一步....


為人父母,若不瞭解自己如何長大,去除過去加諸於自己的負面影響,那麼只是在重現過去自己的父母給自己的陰影罷了。針對這一區塊,我們也準備於十二月間舉辦快樂父母研習營,幫助更多有心的父母,如何幫助小孩,我相信上過這類的課程後,最後受益最大的,除了小孩父母還可能更多。相反的,如果我們漠視這種狀況,恐怕類似的新聞還會層出不窮。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孕婦碰咖啡因 胎兒易過輕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1/08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英國最新研究顯示,懷孕期間攝取太多咖啡因,將提高生下低體重嬰兒的風險。英國食品標準局為此下修孕婦咖啡因攝取建議上限,從原本每日三百毫克降低至每日兩百毫克,約莫是兩大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多數孕婦的咖啡因來源主要是茶,由於各種來源的咖啡因過量攝取都可能影響胎兒生長,專家也提醒,除咖啡外,孕婦也應該留心生活周遭常見的咖啡因來源。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顯示懷孕時攝取咖啡可能影響胎兒生長,不過,這次研究顯示,當每日咖啡因攝取量超過兩百毫克時,不論處於那個孕期,都能觀察到胎兒體重明顯減低。



這研究分析兩家英國教學醫院,從兩千零三年九月到兩千零六年六月間,兩千六百四十五名,平均年齡三十歲的低風險妊娠女性。



結果發現,女性懷孕期間平均咖啡因攝取每天一百五十九毫克,並未超過建議上限,但與每天攝取咖啡因在一百毫克以下的孕婦相較,每天咖啡因攝取量在一百到一百九十九毫克的孕婦,生出低體重嬰兒的風險增加二成,咖啡因攝取量兩百到兩百九十九毫克間,生出低體重寶寶的風險,則增加五成。



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徐金源表示,先前也有研究認為攝取過多咖啡因可能增加懷孕初期流產風險,咖啡因會提高包括孕婦及胎兒新陳代謝率,確實可能影響胎兒體重。建議一般人不用太過擔心,只要一天喝茶或咖啡不超過一杯即可。



不過,包括太年輕懷孕、抽菸、酗酒,或是高齡產婦在內的早產高危險群,日常生活不妨遠離咖啡因


 


喜歡喝茶或喝咖啡的準媽媽們,仔細算算自己一天喝進去的咖啡因是否過量,因為與寶寶的發育有直接的關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腦大作戰』孕期均衡飲食 有助幼兒腦部發展


優活 更新日期:2008/10/23 09:37 uho編輯部



人體大腦發展的非常早,懷孕約2個月左右,胎兒的腦部細胞便開始發育,從出生後到2歲,是腦部細胞發育的高峰期,此後一直到6、7歲,則為神經細胞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因此『健腦大作戰』必須從懷孕期就開始。



為了開發孩子的腦力,許多父母會買昂貴的健腦補品給小孩吃。奇美醫院營養科王柏勝營養師表示,其實站在營養學的角度來看,只要孩子不偏食,均衡的攝取六大營養素,適當的補充腦細胞建構成份,就可獲得足量的健腦營養成分。生理作用中每種營養素都是強化智力的重要關鍵,並無孰輕孰重。了解這些健腦食物,善加利用,才能有效提升腦力。



王柏勝營養師指出,腦部細胞構成所需的營養素有以下:



一、醣類:為人體必須且最重要的營養之ㄧ,其中葡萄糖更是腦部主要的熱量來源。沒有吸收足夠的醣類,會使精神欠佳,而且不能集中。食物中主食類是醣類最大的來源。為了讓醣類充分被利用,足量的維生素B群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增加醣類攝取時,同時需要增加維生素B群的攝取量



二、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構成的原料,是製造細胞和神經傳遞物質的重要元素之一,能幫助腦部發展,食物如新肉類、雞蛋、豆腐、奶類等均屬優質蛋白質來源。人體細胞的製造過程繁複,所需的營養素種類更是多元,缺一不可。除攝取足夠蛋白質外,也必須攝取其他的維生素跟礦物質來協助蛋白質的利用。



三、脂肪:包括磷脂質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前者是製造細胞膜及神經髓鞘的主要元素,有助增強記憶力和集中力,黃豆及其製品如豆腐及豆漿、植物油及果仁等均蘊含豐富磷脂質;後者是大腦神經細胞的重要成份,也是腦部發育不可或缺的營養。



EPA有促進細胞養分運送的功能;DHA是構成細胞和細胞表層膜層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大腦皮質的功能上,與記憶力的維持方面,以至於幼兒成長過程中腦部發展,DHA都有非常重要的角色。大腦對DHA的需要從懷孕期便開始,整個懷孕過程中,母體中的DHA濃度是胎兒成長的關鍵,它影響胎兒頭部大小的發展,腦幹細胞的形成,眼部組織及心臟結構等等。



醫學研究指出,由於懷孕的第3期(即最後3個月),以及在授乳期間的DHA補充,能直接加強胎兒及嬰兒的整體健康;故此,今日的嬰兒奶粉也加上了DHA作為其中的部分成份。自母體出生後,人必須依靠食物中的DHA來配合身體的需要,而肉類及蔬菜的DHA含量幾乎近於零,故此透過食用魚類生物而得到DHA,在魚類中又以深海魚的眼窩脂肪中含DHA量最豐富。如果以魚的品種來說,魚表面比較光或發亮的魚含較多DHA,包括秋刀魚、沙丁魚、鮪魚、鱈魚等等。



四、維生素



1. 維生素B群:能促進醣類分解提供熱量,協助蛋白質代謝,是維持腦細胞正常功能的必要物質。乾果類(如核桃仁、腰果、松子、榛子等)、種子果實類(芝麻、花生仁、南瓜子、西瓜子、杏仁、葵花子)、水草類(如紫菜、海菜等)、金針菇、香菇及其他黃綠色蔬菜;酵母製品、肝臟等都富含維生素B群。



2. 維生素E:脂溶性抗氧化維生素,可降低體內氧化壓力,減輕疲勞。因此增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及DHA的攝取,維生素E的補充就更顯得重要囉!食物當中維生素E含量較豐的有小麥胚芽油、紅花油、米糠油等植物油;五穀雜糧、番薯、黃豆、花生、芝麻、萵苣、菠菜、豌豆、青豆、荷蘭芹等蔬菜;瘦肉、蛋、肝臟。



五、礦物質



1. 鈣:補充鈣質可抑制腦細胞異常放電、穩定情緒促進良好的睡眠、減輕身體疲勞、增強抵抗力。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為金針菜、荷蘭芹、芥菜及其他葉菜類蔬菜;海帶、紫菜等海藻類;小魚乾、泥鰍及其他連骨小魚;牛奶及其製品(如乳酪、優格等);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腐竹、腐皮。



2. 鋅:微量元素鋅可促進兒童發育及提高智力。鋅的來源可由攝取牡蠣及其他海產品(海菜、海帶、紫菜、蝦皮等);牛奶、瘦肉、玉米、芋頭、白蘿蔔及茄子等蔬菜。



3. 碘:為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及提高腦力,預防甲狀腺腫、生長遲緩、智力低下等症。海菜、海帶、紫菜、蝦皮、海魚、魚鬆等海產品。台灣地區食鹽當中以添加碘,適當的攝取鹽份,也是很重要的喔!



4. 磷:參與神經纖維傳導、能量生成及貯存,是大腦活動的必需物質。魚、肉、全榖類、牛奶、花生、杏仁、葵花子、豌豆、酵母粉等都含有大量的磷。


 


鄭醫師兩點提醒:


1.對牛奶過敏的小朋友(這個比例不低),父母想幫她們補充鈣質,還有其他來源:金針菜、荷蘭芹、芥菜及其他葉菜類蔬菜;海帶、紫菜等海藻類;小魚乾、泥鰍及其他連骨小魚;大豆及其製品,如豆腐、豆漿、腐竹、腐皮。


2.懷孕的母親就可以開始補充沒有污染的魚油或其他富含OMAGA-3的營養來源,除了幫助BABY還可以預防產後憂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