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是龍年,在臨床我接觸到一些原本服用抗憂鬱劑或安眠藥物,但準備懷孕或者已經懷孕婦女的詢問門診比往常多一些。根據《一般精神醫學檔案》日前刊登的一份研究指出,憂鬱症孕婦不治療,產下的嬰兒,整體上發育較差,但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孕婦,較容易產下頭圍較小的嬰兒,嬰兒頭圍偏小在部分研究中被認為與日後行為或精神問題有關。


荷蘭研究人員以近8千名孕婦為觀察對象,其中570名患有憂鬱症,但未接受藥物治療。99名則持續服用抗憂鬱劑。研究顯示,服用部分抗憂鬱劑的孕婦相對較容易產下頭圍偏小的嬰兒。


相關研究的原文摘要請見: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genpsychiatry.2011.2333


研究標題、作者以及引用來源:


Maternal Use of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Fetal Growth, and Risk of Adverse Birth Outcomes


Hanan El Marroun, PhD ; Vincent W. V. Jaddoe, MD, PhD ; James J. Hudziak, MD ; Sabine J. Roza, MD, PhD ; Eric A. P. Steegers, MD, PhD ; Albert Hofman, MD, PhD ; Frank C. Verhulst, MD, PhD ; Tonya J. H. White, MD, PhD ; Bruno H. C. Stricker, MD, PhD ; Henning Tiemeier, MD, PhD

Arch Gen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March 5, 2012. doi: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2333


這份發表的荷蘭研究,8000名孕婦,即使懷孕之後有669位孕婦被診斷有憂鬱症,只有99位孕婦繼續服抗憂鬱藥,足見護子心切。但大多數人不願服藥其實有臨床研究結果支持,過去研究顯示孕婦服用抗憂鬱劑SSRI(例如百憂解、克憂果及樂復得等等),小孩罹患自閉症以及致命性高血壓的機率都隨之提高: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907&prev=27070&next=26770&l=f&fid=25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700&prev=28730&next=28150&l=f&fid=33


懷孕期間以魚油來幫助孕婦抗憂鬱而有實質臨床實效的國內研究早已證實藥物之外還是有改善方式,這項發表於知名臨床醫學期刊《臨床精神醫學》研究證實輕度到中度的憂鬱症孕婦服用魚油而不吃藥,結果四到六週後病情減輕約六成,顯見抗憂鬱並不是非藥不可。除了選購安全沒有汙染魚油之外,建議大家可以多了解功能性醫學的概念及調整方式,避開藥物並不代表不治療憂鬱症,相反地功能性醫學利用自然的方式,來減輕身體發炎、改善腸道還有提高神經傳導物質需要的營養來源來改善憂鬱,還能避開藥物副作用,可謂一兼兩顧。


提倡抗憂鬱劑藥物治療孕婦憂鬱症的專業人士,對患者治療解釋上大多會以「兩權相害取其輕」來說服,但真正原因是大多數精神科醫師對於營養醫學的研究不熟悉,因此在治療的選擇上仍堅持有潛在風險的抗憂鬱劑治療,提醒大家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