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在媒體上(中央社)看到一則令人印象深刻的報導,以下我摘錄報導的部分內容給大家參考:


憂鬱症患者接受非藥物治療,6週後,憂鬱程度改善,輕生念頭變少,腦部影像檢驗的證據更顯示,患者連腦子的功能都好轉。


台北慈濟醫院針對不想使用藥物的憂鬱症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發現在治療6週後,患者的憂鬱情況明顯改善,憂鬱指數從28降到11,不想自殺,而且願意找工作,想積極改善自己的人生。


透過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治療後的腦容量增加0.12%,主要是腦中的灰質增加了,間接顯示患者可能藉由腦部灰質的增加,而改善憂鬱的症狀。


這顯示心理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等非藥物的方式治療憂鬱症,確實有效。這個初步結果已被精神醫學排行前3%的國際期刊接受,即將發表,希望這些發現及證據可提供憂鬱症患者另一種治療的信心。


 


就我所知,會做影像學研究的醫師幾乎都是生物精神醫學的信徒,他們認為精神疾病或者憂鬱症的原因都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腦部功能不彰而產生精神症狀,因此治療時大都強調非藥不可。很高興國內有醫師可以透過腦部影像醫學的研究來證實非藥物療法的確對憂鬱症能改善。這對於某些擔心藥物副作用,不想依賴藥物來改善的憂鬱症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劑信心的強心針。


在門診,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我發現傾向不願意靠精神科藥物來改善的人,往往可以不必靠藥物來改善,換句話說,不想依賴藥物的信念,的確比較容易讓當事人從憂鬱症的陰影走出來。六週就是一般藥物研究的時間,如果有憂鬱困擾的人想尋求根本改善,其實可以優先考慮營養療法及會談來改善,這項國內的研究除了可以給大家治療的信心之外,同時也提醒大家不妨把藥物治療的選項放後面,藉由專業的協助,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及心理壓力的根源,針對根源來處理,那麼藥物治療處理的可能性將能降至最低。


大部分以藥物治療為優先考量的醫師(這是最方便的治療建議),對於非藥物改善的完整評估及改善方式並無完整的概念及相關的臨床經驗。因此,就算知道這項研究結果的醫師,在治療建議上也幾乎是開藥比較多。此外藥物背後潛在的依賴風險、相關副作用甚至是自殺風險,大概沒有開藥的醫師會事先告知。因此,想藉由非藥物方式來治療憂鬱症的人,最好找那些在非藥物治療上比較有概念及實務經驗的醫師來協助改善比較妥當。


相關文章還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9&prev=443&next=171&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13&prev=14082&next=13244&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52&prev=23733&next=23616&l=f&fid=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