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坊間出版一本新書,由日本的橫倉醫師所著,之前出版社請我幫忙寫序,閱讀之後發現許多內容相當實用且有實際的臨床效果,故幫忙寫推薦序,有興趣的人也不妨參閱這本書,以下為我的介紹內容:


當您拿到這本書時,翻開前面內容,映入眼簾的「大腦健康度決定全身的健康」,很容易誤認這又是一本把身體的問題怪罪給大腦的書籍,談到大腦健康,生物精神觀點把身心性疾病或者精神疾患歸咎為大腦的某些區域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所導致,不少人(包含醫療專業)對此抱持高度懷疑的態度,因為目前的臨床研究上,缺乏直接的實驗室或者精確的影像學證據,所以對於總把精神科藥物作為症狀控制的治療方式難以信任與信服。

抱有以上疑慮的人其實大可放心,因為此書提到的大腦健康度,是以個人認知的感受所產生的正反效應來進行討論。人們對壓力的反應調適,身體的負責部分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律神經,另一部份是腎上腺皮質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英文簡稱HPA AXIS),這是體內重要的神經內分泌系統,主控身體對壓力的反應,進而影響消化、免疫系統及能量利用,除了和自律神經的交互影響之外,也會影響其他腺體、荷爾蒙以及中腦的一部分。

大腦皮質接受外在輸入資訊,往主管情緒反應的邊緣系統傳遞,邊緣系統會直接轉傳給間腦,啟動活力或者疲憊指令,大腦皮質認定為正面或者負面訊息,在邊緣系統會加入情緒訊息給間腦。情緒好,則活力程式啟動,反之情緒不好,疲憊程式也隨之開啟。身體老是處於接收大腦疲憊程式的人,容易對身體造成諸多負面效應,例如肥胖、便秘、頭痛、倦怠、記憶力減退等等症狀,想要根本改善,唯有利用自我接納、恢復感官能力等等方式,將大腦的疲憊程式轉換為活力程式,進而讓身體的各系統接受正面的指令,身體的自癒能力自能源源不絕,就像作者強調的大腦皮層的餘欲很多,自然沒有身心方面的困擾及相關疾病產生。壓抑,只會讓一個人的大腦皮質不斷轉傳負面訊息啟動疲憊程式而已,唯有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誠實以對,並根據真實的感受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大腦的活力程式才能源源不絕地運轉,確保身體及心理的健康,書中也提出許多實際幫助改變的作法,值得大家參考及採用。

欣見作者把這類的觀點及實務作法成書,因為與我臨床上的治療應用頗為類似,腎上腺皮質壓力系統本來就有相關檢測來瞭解,而對多數看診的人而言,心理方面的認知調適是改善的重要關鍵,透過怨恨、批判及罪惡感對一個人的負面效應探討,自我肯定及自我接納的實踐,扭轉長期以來「我不夠好」的負面感受,有助於一個人的身心狀態朝向正面的轉變,透過每日散步的注意力外放,幫助一個人感知能力恢復等等方式,這些與書中提到的治療觀點不謀而合。


也許本書的觀點(例如樂食療法中的「不論幾點吃晚餐都OK等」)與過去習以為常的醫學觀念不盡相同,但書中的方法具體實用,像是等到飢腸轆轆時才吃、善用黑糖來創造正面的飢餓感等,正好和樂食的原則相輔相成。若是潛心細看,讀者將會發現這才是大家忽略已久的健康真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