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期長一點 食物過敏少一點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期刊所登出的最新研究顯示,要避免兒童對食物產生過敏的最佳作法,是由母親哺乳至少三、四個月,並避免在嬰兒四到六個月大之前餵食固體食物。
另外,母親在懷孕或哺乳期間避免食用鮮奶、雞蛋、魚鮮、花生或核果,並不會降低嬰兒罹患過敏的機率。
一份小兒科醫學會在二○○○年八月發表的建議事項,曾提醒如果有過敏的家族病史,母親應該在餵奶時避免食用鮮奶、雞蛋、魚鮮、花生及核果,也應避免過早餵食某些「高風險食物」。但經過七年的研究,發現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建議確能降低嬰兒過敏機率。
這份研究的其他重點包括:有過敏家族病史時,餵母奶四個月能降低發疹及牛奶過敏;餵母奶三個月能避免胎兒喘鳴,但能否預防氣喘則還不確定;如果不能全部以母奶餵食,應使用低過敏配方奶粉;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大豆配方能預防過敏。
在國外,曾有大規模的研究發現被診斷為過動/注意力缺乏的個案超過七成以上都有過敏的狀況,所以改善過敏往往有助於改善這方面的狀況,因而我也會特別注意這方面的研究報告。此外,有經驗且細心的小兒科醫師在診療過程中,如果父母提及小朋友有注意力缺乏或者過動的狀況,往往會詢問家人小朋友是否鼻子不好?會不會過敏性鼻炎?或者有沒有過敏? 顯然兩者的相關性頗高。
這篇報導主要在強調母乳的好處與重要性,眾所周知:天然的尚好,而之前的研究也發現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腸道上皮黏膜細胞尚未完整,故如果讓嬰兒太早接觸一些固體食物,除了消化吸收會有問題外,更重要的這些固體食物會提早刺激免疫系統而更容易過敏,而且母乳中有IgA,這種免疫球蛋白可以提升免疫力而保護嬰兒的腸道,況且母乳中還有許多幫助嬰兒發育的營養,像是DHA,奶粉添加的絕對比不上母乳來的好吸收。當然,有些媽媽礙於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餵奶這麼久,這裡也建議應使用低過敏配方奶粉,主要是因為這種奶粉的蛋白質分子的結構已經過水解的作用而變為小分子,過敏的發生主要還是因為免疫系統接觸到會過敏的大的蛋白質結構。唯一的缺點是這種奶粉味道比較不香醇,原因在於我們舌頭的味蕾辨別味道是以較大蛋白質分子的結構來確認。
此外,這篇研究也針對之前的研究結果做出推翻:
一份小兒科醫學會在二○○○年八月發表的建議事項,曾提醒如果有過敏的家族病史,母親應該在餵奶時避免食用鮮奶、雞蛋、魚鮮、花生及核果,也應避免過早餵食某些「高風險食物」。但經過七年的研究,發現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建議確能降低嬰兒過敏機率。
原因在哪裡?因為每個過敏的小朋友的過敏原不同,杜絕過敏原的接觸單憑猜測猶如亂槍打鳥,命中率不高且無法見效。唯有透過詳細的過敏原檢測,找出真正的禍首袁兄而加以隔離,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有過敏家族病史時,餵母奶四個月能降低發疹及牛奶過敏;餵母奶三個月能避免胎兒喘鳴,但能否預防氣喘則還不確定;如果不能全部以母奶餵食,應使用低過敏配方奶粉;沒有足夠證據顯示大豆配方能預防過敏。
氣喘和急性過敏的關連性比較直接,急性過敏中最容易引發的來源是塵蟎,這和食物無關,所以本身如果有急性過敏的體質又有氣喘的話,是很難藉由食物或者喝母奶來根本解決,不過儘量減少過敏原的接觸,不管慢性或急性過敏原都能減少免疫系統之負擔,這個原則還是提醒大家注意。大豆配方當然無法保證能預防過敏,因為搞不好大豆就是過敏原之一,國內亦有自然醫學博士做過本土調查,發現黃豆(大豆)是僅次於牛奶(包括起司及優格)、蛋及小麥(主要是麥膠蛋白GLUTEN也就是麵筋的成分),排名第四的過敏原。
所以有過敏的小朋友,治療過敏原的第一步還是要先找出過敏原為何,若不從根源著手,極易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提醒家長,不管慢性或急性過敏原檢測,原則上是三歲以上免疫系統固定下來再測,結果的可信度較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