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面對生活危機的宗教人士依賴於心理學家也使用的情緒調節策略。他們尋找積極思考困境的方法,這被心理學家稱為“認知重新評估”(cognitive reappraisal)。他們也傾向於對自己應付困難的能力充滿信心,這種特質被稱為“應對自我效能感”(coping self-efficacy)。兩者均已顯示可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

新研究發表在《宗教與健康期刊》(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上

貝克曼高級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弗洛林·多爾科斯(Florin Dolcos)說:“宗教人士似乎正在利用心理學家系統地認為有效地增加幸福感和戰勝苦腦的相同工具。”在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任職,由心理學教授Sanda Dolcos和研究生Kelly Hohl領導該研究。他說:“這證實科學和宗教在應對困境方面是有共識的。”

這項研究部分是由較早的研究推動的,這些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傾向於使用與認知重新評估非常相似的應對策略。

“例如,當某人死亡時,一個宗教人士可能會說,'好,現在他們與上帝同在了,而一個非宗教人士可能會說'嗯,至少他們不再受苦了,”弗洛林·多爾科斯說。 。在這兩種情況下,人們將若將這些情境歸為正向會比較舒服。

為了確定宗教人士是否依靠認知重新評估作為一種情緒調節策略,並從中受益,研究人員招募了203名沒有憂鬱或焦慮臨床診斷的參與者。57名研究對像還回答了有關其宗教信仰或靈修參與的狀況。

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從描述他們的態度和做法的一系列選項中進行選擇。

霍爾說:“我們向他們詢問了他們的應對方式。因此,對於宗教應對,我們詢問他們是否試圖在宗教或精神信仰中尋求安慰。” “我們問他們,他們多久重新評估一次負面的情況,以找到一種更正向的方式來定義原本負面狀況,或者他們是否壓抑自己的情緒。”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參與者對自己應對能力的信心,並詢問了關於評估他們憂鬱和焦慮症狀的問題。

霍爾說,她正在尋找應對策略,宗教或非宗教態度和慣性作法以及痛苦程度之間的關聯。她還進行了一項調解分析,以確定哪些做法特別影響了憂鬱或焦慮等結果。

桑達·多爾科斯(Sanda Dolcos)表示:“如果我們只是研究宗教應對和​​降低焦慮症之間的關係,我們就不確切知道哪種策略可以促進正向結果。” “調解分析可以幫助我們確定宗教人士是否正在使用重新評估來減輕他們的痛苦。”

分析還發現,個人是否有能力應對危機(心理學研究發現的另一個因素與憂鬱症和焦慮症的罹病率有關)“有助於宗教對付這種情緒困擾症狀的保護作用,”桑達·多爾科斯(Sanda Dolcos)說過。“我們發現,如果人們使用宗教應對方式,那麼他們的焦慮或憂鬱症狀也會減輕。”

她說,認知的重新評估和應對的自我效能感有助於減輕困擾症狀。

霍爾說,這項研究應該會讓宗教服務對象合作的臨床心理學家感興趣。“它還應該與神職人員或教會領袖進行對話,他們可以促進這種重新評估,以幫助教區居民了解世界並增強抵禦壓力的能力。”

弗洛林·多爾科斯(Florin Dolcos)說:“我希望這是宗教與科學可以共同努力維護和增進幸福的一個例子。”

鄭醫師補充:

對於有宗教信仰及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其實還有一項區別:就是更高的力量給有宗教信仰的人信心及安全感,而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得憑自力去應對即面對種種人生的無常及不幸。

參考文獻:

Florin Dolcos, Kelly Hohl, Yifan Hu, Sanda Dolcos. Religiosity and Resilience: Cognitive Reappraisal and Coping Self-Efficacy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Religious Coping and Well-BeingJournal of Religion and Health, 2021; DOI: 10.1007/s10943-020-01160-y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