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易血糖高!腸道荷爾蒙劑能緩解

 

近年來,糖尿病死亡率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5位,醫師表示,對於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而言,體重增加是多數患者一大迷思。所幸目前臨床上已可透過腸道賀爾蒙 GLP-1 注射取代胰島素,不但可以順利控制血糖,還能因此瘦了好幾公斤。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宜蘭羅東新陳代謝科開業醫師游能俊指出,糖尿病是國人健康殺手,目前全台灣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超過160萬人,98%屬第2型糖尿病,特別是 18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將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愈年輕罹病患者肥胖程度愈明顯。

血糖控制差 體重居高不下

糖尿病衛教門診中,曾有位61歲的翁先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20多年,但一直無法穩定控制血糖,雖然已注射胰島素超過10年,但糖化血色素(HbA1c)都還是超過標準值7%,甚至超過8%,體重也居高不下。

直到今年1月聽從醫師建議,改接受腸道荷爾蒙GLP-1注射劑治療,原本失控的血糖因此回穩,糖化血色素順利控制到6.7,體重也下降10公斤,翁先生慶幸終於找到可以順利控糖的方法,食量也變小了。



新陳代謝低 影響腸胃吸收

從臨床觀察發現,年輕的第2型糖尿病患70%有肥胖問題,與遺傳、飲食西化有關,多數患者對藥物治療存在傷肝腎的迷思,肥胖會阻礙新陳代謝,造成腸道荷爾蒙如GLP-1減少,影響胰島素分泌致血糖失控。

基本上,腸道荷爾蒙GLP-1注射劑可幫助患者用餐時,同步刺激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根據國際臨床試驗證明,動物與人體使用此注射劑後,對於熱量需求以及食慾都會減少,並能延長體內胃排空時間,減緩腸胃道吸收速度,讓多數患者使用後能順帶減輕體重。

非一體適用 需醫師先評估

游能俊理事長強調,改善糖尿病,腸道賀爾蒙 GLP-1 也有限制,例如無法和胰島素同時使用、腎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建議注射。因為每位患者身體狀況不同,建議可跟主治醫師充分溝通後,再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鄭醫師補充:

Incretins,中譯名為腸促胰素,意思就是一群在腸道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這種物質的釋放,主要是吃東西之後,腸道有食物進入,就會開始釋放,甚至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已經產生作用了。除此之外,腸促胰素也可以減緩胃的排空,而直接減少進食,同時也可以抑制昇糖素glucagon(幫助血糖上升)的分泌。能夠符合這兩種作用目標的生化物質就是GLP-1(類昇糖脢胜肽-1)以及胃抑制胜肽(或稱GIP,葡萄糖依賴胰島素釋放多胜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不管是GLP-1以及GIP都會被DPP-4(Dipeptidyl peptidase-4,雙肽肽酶-4)快速地去活性,而DPP-4抑制劑就是針對DPP-4來抑制,使得人在進食時,GLP-1以及GIP能夠持續釋放與作用,幫助胰島素分泌及抑制昇糖素,達到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

其生理作用包括:

  • 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
  • 抑制胰島α-細胞的昇糖激素分泌
  • 抑制胃動力,使胃排空延遲
  • 通過中樞神經系統,GLP-1可以抑制食慾

糖尿病控制,大部分藥物都是針對胰島素的控制機轉來著手,然而對某些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萬一出現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狀況,可以考慮常到荷爾蒙Incretin,GLP-1的徑路來協助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激素的釋放,達到幫助血糖降低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Toft-Nielsen M, Madsbad S, Holst J (2001). "Determinant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in type 2 diabet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6 (8): 3853–60. doi:10.1210/jc.86.8.3853. PMID 11502823.

 Meier J, Weyhe D, Michaely M, Senkal M, Zumtobel V, Nauck M, Holst J, Schmidt W, Gallwitz B (2004). "Intravenous glucagon-like peptide 1 normalizes blood glucose after majo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rit Care Med 32 (3): 848–51. doi:10.1097/01.CCM.0000114811.60629.B5. PMID 15090972.

在一些草本或者藥用植物可以萃取出來的黃連素Berberine就是一種天然的DPP-4抑制劑,而且跟藥物不同的是黃連素本身還可以抑制發炎。臨床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控制都有臨床實效:

 Gu Y, Zhang Y, Shi X et al. (May 2010).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rberine on type 2 diabe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etabonomics". Talanta 81 (3): 766–72. doi:10.1016/j.talanta.2010.01.015. PMID 20298851.

 Al-Masri IM, Mohammad MK, Tahaa MO (July 2009). "Inhibition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 IV)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berberine".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0 (5): 1061–6. doi:10.1080/14756360802610761. PMID 19640223. 

 Liu L, Yu YL, Yang JS et al. (March 2010). "Berberine suppresses intestinal disaccharidases with beneficial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states, evidences from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381 (4): 371–81. doi:10.1007/s00210-010-0502-0. PMID 20229011.

參考圖示:

File:Incretins and DPP 4 inhibitors.svg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